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 皇帝的新装
第课时
1.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显童话的能力。
2.培养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3.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显童话的能力。
新课导入⇒人物探究⇒写法探究⇒拓展迁移
[设计意图] 再次组织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1.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另:人物心理活动由角色朗读,声音可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
2.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学生简短评议,注意人物角色特点。
一、人物探究
[设计意图] 学生主动找寻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逐步建立起对人物的认知和印象,从而概括出他们的人物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1.朗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明确〕 这段话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2)“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
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明确〕 联系课文对皇帝爱好新装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其实很心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这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个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明确〕 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
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4)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明确〕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是愚蠢和不称职的,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2.就童话中的皇帝形象,依据个人感知,在“一个 的皇帝”句式中选用切合的形容词给皇帝以准确的定位,并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 如骄奢淫逸、昏庸虚荣、愚蠢无能、自欺欺人等。
3.谁是最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卑鄙的?谁又是最可爱的?(找出证据来)
〔明确〕 最可笑者——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最可恨者——骗子:狡猾伪善。
最卑鄙者——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自私。
最可爱者——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二、写法探究
[设计意图] 从童话的表现手法入手组织学生逐步认识到本文“想象与夸张”手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具体分析能力。
1.童话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确〕 想象和夸张。
2.本文就是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著称,两者关系如何?
〔明确〕 夸张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
3.本文的想象非常奇特,试列举几例。
〔明确〕 比如写骗子设的骗局。
写他们的骗局毒辣得很,谁要说一句真话,说看不见衣服,就借专制皇权说你“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于是上上下下的人就异口同声、自欺欺人地造假,甚至不惜当众出丑。
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
4.有同学可能会说:这些情节太夸张了。
哪些情节比较夸张?举例说明。
〔明确〕 可顺势讲一下“爱新装”这一情节的作用——写出皇帝的昏庸无能、奢侈虚荣,这样的皇帝为骗子所捉弄也就很自然了,从而引出下文。
5.质疑:你相信这些人和事吗?(可争论)我信。
为什么令人信服呢?
〔明确〕 安徒生说:“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的。
”他的这篇童话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它写于1837年。
当时的丹麦,人民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饥寒交迫;而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事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成《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讽刺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三、拓展迁移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 。
(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
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 。
(想象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3.城里的人们都在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他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皇帝看完新装后,回到宫里 。
(想象皇帝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回到宫中 。
(想象他会怎么做)
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
你说过假话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假、恶、丑行为,你会怎么做?
我们应当坚决打假,去伪存真,与丑恶现象做斗争。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就像童话中的那个小孩子一样无私无畏,说真话、做好事、热爱美、创造美,以实际行动战胜假、恶、丑行为,让世界相信:明天会更好!希望属于你
!
作家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
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昏庸愚蠢 自欺欺人 {爱新装(引子)——荒唐昏庸做新装(开端)——上当受骗看新装(发展)——表里不一穿新装(高潮)——自欺欺人揭新装(结局)——丑态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