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南宁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考生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的相应位置。
1.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奴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怖的。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主要是基于中国()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倡导多边外交
D. 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外交目标是()
A.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 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 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D. 组建经济区域集团
4.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
”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A. 50年代初期 B. 60年代初期 C. 70年代初期 D. 80年代末期
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美建交;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③中日建交;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A. ④⑤②③①
B. ④⑤①②③
C. ④⑤②①③
D. ⑤④①②③
6.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11.3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
中国自2004年以来不断向海地派出维和人员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别的“伙伴关系”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以中国为主导的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东盟
C. 上海合作组织
D. 欧盟
8.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实
施了()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的成立
D. 德国的分裂
9.“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
10.“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 “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 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11.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主动同新中国建交;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退出该条约。
这些表明,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A. 意识形态
B. 平等人权
C. 民族矛盾
D. 国家利益
12.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艰苦的道路”是()
A. “求同存异”的民族自决道路
B. 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多边外交”的中间发展道路
D. 不结盟、非集团化的道路
13.奥巴马当政期间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大同世界蓝图”:在新时代,权力不再是零和游戏,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凌驾其它国家之上的世界秩序,并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
这反映了美国()A. 单独领导世界的企图 B. 正视新兴力量崛起现实
C. 重建国际秩序的决心
D. 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4.新的华盛顿“上层集团”在与莫斯科的相互关系中无疑将更好说话,但美国在关键地缘战略问题上的理念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特朗普对中国怀有“深刻的敌意”。
由此预料()
A. 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已打响
B. 亚太局势将出现新一轮升温
C. 美国开启国际霸主争霸赛
D. 世界贸易保护将会愈演愈烈
15.恐怖主义,泛指国际社会中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以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下列事件符合这一概念的是()
A. 美国的9.11事件
B. 美国轰炸广岛
C. 伊拉克战争
D. 朝鲜战争
16.近几年,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经常抛出“中国威胁论”,我国政府在驳斥这一观点时,往往使用“这是一种典型的冷战思维”的说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冷战在少数国家间延续 B.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明显
C.西方国家仍然封锁中国 D.冷战的影响力巨大
17.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 B.交换的扩大 C.生产力的发展D.剥削的产生
18.“昼出耘田夜绩麻,村中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古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是()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匠户”制度
D. “海禁政策”
19.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实质上()
A.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 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
C. 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20.古代统治者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并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其根本原因是()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21.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22.《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
A.规模大 B.耗费大 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23.一组史料记载了杭州城的商业贸易情况,你认为它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24.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两汉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代时期 D.明清时期
25.(乾隆年间)在广东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资金),冬天则收取糖利。
或预先向糖寮(作坊)放帐,待榨出糖后收取产品。
这反映了当时广东()
A.商业资本垄断制糖业 B.抑商政策频临破产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商业资本家
26.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6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8分,共4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
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
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摘编自《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摘编自《海防纂要》卷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4分)及其危害。
(6分)
28.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分)及外交成就。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变化。
(2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
(6分)
29.丘吉尔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分离聚合的复杂关系,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材料二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
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
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1)材料一中“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6分)双方“冷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