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 导学案(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标】
了解泰戈尔、冰心及相关文学常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背诵这两首散文诗。
掌握借物喻人、托物抒情的写法,体悟诗的意蕴。
【学习重点】
1、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知识链接】
2、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3、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4、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沐浴
..( mù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ù ):闻(气味)。
并蒂.(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姊.妹(zǐ):姐姐和妹妹。
莲蓬. (péng): 莲花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实。
菡萏
..(hàn dàn)即荷花。
攲.斜(qī): 倾斜;歪斜
荫.蔽(yīn): .遮蔽;庇护
繁.杂(fán):繁密
遮.蔽(zhē):荫蔽
【合作探究】
(一)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答案:
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为什么“我”会选择变成金色花?
答案: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变成金色花来回报母亲,表达了孩子对母亲一种圣洁的爱。
同时,花朵也正像孩子天真可爱的笑脸。
3、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跟妈妈嬉戏,却不让妈妈知道?
答案:母亲对我们的爱是默默的,我们回报给母亲的同样也应该是一种默默的爱。
所以孩子不想让母亲知道。
并且,与妈妈嬉戏也符合孩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4、妈妈非常爱孩子,为什么找到了以后却要说他是坏孩子?
答案:母亲找不到孩子非常着急,所以才说孩子“坏”。
这不仅是责怪,而且包含着深深的爱。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答案: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凋、有虔诚的信仰。
(二)
1、《荷叶母亲》借助那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
答案:1文章借荷叶、红莲、风雨这些形象来抒写对母亲的感受。
A:荷叶象征母亲形象。
B:红莲象征子女的形象。
C:风雨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坎坷、磨难。
2、这首散文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本文借景写人,托物抒情,借合叶为红莲遮蔽风雨喻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风雨,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抒发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知识迁移】
躺在母亲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
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
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
”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
”我说。
⑨“哦。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
我心里突然一动。
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
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
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
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
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
下闭着眼歇一歇。
”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
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
⒂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
答案:A:备受 B:惊喜
2、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搅——暖暖
..的.
答案:“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
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3、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
4、试分析第⑩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
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5、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
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
6、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
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
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
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
“中国母亲”颁奖词:
答案: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