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研究
现阶段,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在陆续开始新型城市雨洪管理体系实践工作,充分结合现有的城市绿地景观和先进的雨洪蓄渗工程措施,以创建具有“自然蓄积、自然渗透与自然净化”特征的海绵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指导意见曾指出,积极修建下沉式绿地,可显著提升城市自身排涝、地下水补充、雨水净化能力。
因此,研究在介绍海绵城市与下沉式绿地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的优化设计,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空间设计
城市内涝灾害防治与雨水洪涝控制正不断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
传统模式以借助大型基础设施与管网建设为主,其防治思路已经和城市发展出现较大的脱节,无法适应发展需求。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雨水控制是其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提升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海绵城市理念被提出来,并应用于下沉式绿地的优化设计中。
而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中,能够有效降低地面的径流量,从而使城市洪涝灾害得到控制。
1、海绵城市与下沉式绿地
1.1 海绵城市
目前,利用传统的管网建设和大规模的修建基础设施来排放雨水的思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现代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城市的雨水控制和城市的洪涝防治作为当前城市面临的紧要任务之一,已被广泛关注。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国家最新提出的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主要是通过建设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措施,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能够在雨季吸收雨水,并在旱季将雨水排出,同时还能对吸收的雨水进行净化,以防止城市的洪涝灾害,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1.2 下沉式绿地
从狭义上来看,地势相对较低的绿地就称为下沉式绿地,如果用数据来衡量,下沉式绿地一般比其周围地面高度要低0.5~3cm。
由于下沉式绿地与周围绿地之间存在高度差,所以在遇到降雨天气时,雨水能够流入下沉式绿地,并被蓄积在下沉式绿地中,且蓄积的水面会低于其周围地面。
从广义上来看,下沉式绿地范围还有所扩展,洼地、雨水花园等都属于下沉式绿地。
其中,狭义意义上的下沉式绿地,在道路和停车场的使用频率较高,且其应用范围也更广。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目前,海绵城市已在多个城市试点建设,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而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下沉式绿地的建设,总体来看,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对下沉式
绿地进行优化设计,设计的参数有具体的要求,在新建城市中,下沉式绿地至少要占绿地总面积的一半,且其设计深度应控制在5~10cm,不能超过20cm[1]。
而且,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城市绿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土壤的渗水能力对下沉式绿地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
2.1 下沉式绿地的竖向优化设计
下沉式绿地作为一种小型的、分散的基础建设,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绿地环境相结合,应充分考虑周围建筑、道路高程等一系列因素,使雨水能够缓慢流入下沉式绿地中[2]。
道路周围的下沉式绿地一般设置在路缘石和人行横道之间,由于下沉式绿地靠近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所以要合理设置绿地与雨水口、硬化地面的竖向衔接方式,保证人们出行的畅通和安全。
具体的,首先,硬化地面应与下沉式绿地保持一定坡度,而且坡度不宜过大,使雨水通过地面缓慢流向绿地。
其次,路缘石与地面高度要保持一致,如果路缘石高于地面,那么每块路缘石上都要设置缺口,并在缺口附近均匀铺设鹅卵石,使雨水分散进入绿地。
最后,在绿地中或绿地与硬化地面衔接处设置雨水溢流口,并在雨水集中入口处栽种植被或覆盖保护膜,防止雨水长期冲刷造成土壤流失。
2.2 下沉式绿地的景观优化设计
从下沉式绿地的使用功能和它所达到的景观效果两个方面来看,目前下沉式绿地设计形式缺乏多样化,达不到美观的效果。
想要实现下沉式绿地设计形式多样化,设计人员在进行下沉式绿地设计时可以将雕像、园林水景、楼阁亭台等元素添加进去。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设计下沉式绿地时和雨水花园、池塘以及湿地相结合,即可提高下沉式绿地的实用性,还能增强它的观赏价值。
下沉式绿地在选择植物时,选择的植物最好是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可以选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混合的方式,使下沉式绿地在一年四季中都能达到美观的效果。
对于一些大型的绿地设计中,由于下沉式绿地比较大,工程比较浩大,所需要的成本也很高。
所以在大型绿地设计时,一般都将大化小,分成小的区域或者在各个路段进行下沉式绿地设计,利用各区域的地形特色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使其既能達到蓄水目的,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3 下沉式绿地的植物淹没时间设计
为提高土壤的渗透效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在下沉式绿地的施工过程中,有的作业空间必须被夯实,应将这部分空间设计为硬质铺装,已经预定的下沉式绿地区域,则应该对其加以保护,避免其受到重型设备的碾压;(2)对于已经进行压实处理的土壤,如果需要借助相应的机械设备来改善其夯实度,则应注重改善土壤的结构,并通过加入适量的有机质、多孔陶粒等来改善;(3)如果土壤的渗透性本身比较差,为增强其渗透性,可在该区域添加适量的炉渣,以减少绿地植物的淹水时间。
而在对下沉式绿地的深度进行设计时,则应该考虑施工区域的具体环境。
一般情况下,砂土地区的渗透性都比较好,绿地的下沉深度就可设计为15~30cm,还可适当增加其设计深度,只要将植物的淹没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即可。
因此,黏土地区的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不能超过10cm。
同时
还可通过缩小雨水溢流口高程与绿地高程之间的差值,使绿地蓄积的雨水能够在24小时内渗入到绿地中,从而减少植物淹没的时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和城市绿地系统都能够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二者结合使用,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重新规划和设计绿地,保护绿地系统中的水文特征,建造新的生态景观,增加城市的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安全等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俊杰,王建军,马小杰,等.云锦路下沉式绿地海绵城市效益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6,(2).
[2]安延.城市透水面积与雨水径流减量关系研究[J].黑龙江信息,2015(21).
师延燕,女,汉族,本科学士学位,1992年12月出生,青海互助人,2014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核新能核工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邮编030012,主要从事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等方面工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