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秋季学期语文专项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秋季学期语文专项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题型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之秋(节选)
方纪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龙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着,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却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1.查阅资料,写一写长江三峡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全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
4.写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游记时,一定要按顺序写,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粽子
每年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
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
她自己呢,也彻底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
垂在耳旁的鬓(bìn)发,为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
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
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gē)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香。
”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耐心与爱心。
1.按照原文填空。
(__________)的大锅(__________)的面巾(__________)的糯米(__________)地添柴(__________)地渗进(__________)地煮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波浪线,再试着写一个比喻句。
3.文中一次次写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婆的粽子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méi mò)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sàn sǎn)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详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sāsǎ)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
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sàn sǎn)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牧民骑在
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前两个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画上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短文中第四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写下来_______,并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
7.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8.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草原的______________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鸭
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那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
这时我才发现她已经死了。
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
她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
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
看见这两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
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是十三只。
④我将她仔细地审视了一番。
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
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她是被冻死的。
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
⑥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
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
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⑦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
我用一张大纸把她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她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她们
埋起来。
我把她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这篇短文可以分为三段,下列划分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2.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带点词语意思,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她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切指_______;敌人指_______;执意是_______;精疲力尽是
_______。
()
A.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大风雪;坚持自己的做法;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儿气力了。
B.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大风雪;坚持自己的做法;被冻死了。
C.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指雪山;坚持自己的做法;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儿气力了。
3.这篇短文主要()
A.赞扬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B.表达“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C.赞扬动物深沉的、伟大的母爱。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我喜欢的五色梅(节选)
我家院子里养着许多花。
那盆枝繁叶茂的五色梅,我最喜欢。
五色梅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浅绿色的,后来逐渐变成了深绿色。
它七月份长出花蕾,八月份开花,九月份怒放。
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别致,样子像一把花雨伞,一朵花里有黄、绿、橙、红、白多种颜色的小花。
远看五色梅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像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的花衣裳,微风吹来,摇摇摆摆,美丽极了。
五色梅有顽强的生命力。
只要剪下一枝泡在水里,过几天,就会长出根,再把它拿出来,埋在土里,就会长成一株新的五色梅。
它就是这样“传宗接
代”的。
五色梅的躯干是娇弱的,但谁要想借此欺负它,那无疑是自讨苦吃。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刚把五色梅买回家,我觉得好玩,上去要摸,奶奶急忙告诉我说:“别摸,茎上有刺,会扎着的。
”我不在乎,把奶奶的话当耳旁风,用手一碰,坏了!许多小刺儿扎在了我的手上。
这时我才知道,五色梅看上去弱不禁风,可实际上它长了许多小刺儿在保护自己呢!
我爱五色梅。
1.写物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事物的特点一般是通过描写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来体现的。
本文中五色梅的特点有(______)。
(多选)
A.姿态娇美 B.花朵别致 C.生命力顽强
D.可爱活泼 E.茎上有刺 F.不畏严寒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色梅的?(______)(多选)
A.叶子 B.根 C.花 D.枝 E.茎
3.我猜测五色梅的名字来历:一朵花里有____种颜色的小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五色梅想象成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
5.你喜欢五色梅吗?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种一片树叶
冰心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
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
里。
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
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
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我”()的心理。
A.忐忑不安B.认真严肃C.紧张慌乱
2.“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中的“那件事”指的是________。
3.种树叶后,“我”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________。
A.说明儿童内心的幼稚
B.表现童心的珍贵
C.展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这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⑥“这是你的手,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别人对你的关爱、给予你的机会。
另一个方面,对于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结合⑦、⑧段内容,说说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20 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从全文看,第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自然段的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
..全身布满彩色的条
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
..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
摇;有的
..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共有_____句话,第一句话写出了鱼_____、鱼_____的特点。
这段描写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鱼眼睛的词语是______,请再写出两个描写外貌的ABB式结构的词语______、______。
描写鱼数量多的三字词语有_______,四字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
3.用上句中加点的词语写下一段描写荷花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段落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西沙群岛的海里面有水占一半,鱼占一半。
B.这是一种考张的说法,为了说明西沙群岛的海里面鱼非常多。
九、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
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
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
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
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瞧(_________)争论(__________)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1)小白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黄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掩饰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掉了。
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
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
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
1.用“______”画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2.“话没说完,就沉没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属于短文中猫掩饰过失的事情是(_____)。
(多项选择)
A.捕捉老鼠 B.河边捉鱼 C.掉进泥坑
D.掉进池塘里 E.掉进河里 F.被主人打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掩饰过失。
B.要像小猫一样掩饰过失。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____ 瞬间-- 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欣赏的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读下面课内选段,完成习题。
①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①已经一动也不能动
了。
②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②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③“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④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⑤青头笑眯(mī)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文段中两个加点的“它”分别指谁?
“它”①:_________________ “它”②: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红头在牛肚子里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要读出怎样的感情?(选一选)()
A.欣慰、高兴。
B.难过、忧伤。
4.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文段,至少找出一处来说明,先在文段中画上横线,然后再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外阅读。
带刺的朋友(节选)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
啊,刺
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我一撩(liāo)竹帘,蹦出门外。
刺猬们惊慌了,掉过头来就要往回跑。
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
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供应它们食品的人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都埋头吃起东西来。
这时我才发现,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怵(chù)怵胆胆地吃吃停停。
大刺猬倒像不认生,吸(juē)着小嘴,瞪着小眼,亲昵地看着孩子,像是说:“孩子们,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
爸爸走出屋来乘凉,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随后坐在我的身边,脸上泛起满意的笑。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了。
我刚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
大黑狗很快掉过头去,“昂昂”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你瞧,大黑狗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
”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大黑狗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
”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
”我高兴得直拍手,回头看看,这几个刺猬又在悠闲自得地吃着我送的东西哩。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地游着(______)地缩成一团
(______)地吃(______)地吃吃停停
2.吃东西的时候小刺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用“____”画出来。
3.吃东西的时候大刺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用“﹏﹏﹏”画出来
4.刺猬的护身法宝是__________,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会__________。
5.关于刺猬的歇后语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鸡萝丝去散步(节选)
这天,母鸡萝丝走出家门去散.(sǎn sàn)步。
它没有发现,一只狐狸从后
面悄悄地跟了上来。
萝丝穿过院子,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
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pá),钉耙一个反弹.(tán dàn),竖了起来,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狐狸被打得头晕
眼花。
萝丝继续往前走,绕过池塘。
狐狸扑了上来,可它脚下一滑,扑了个空,“扑通”一声,掉进了池塘里,水花四溅,狐狸差点儿被淹死。
萝丝继续往前走,翻过干草垛(duò)。
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不小心一头扎进了干草垛里,狼狈极了。
萝丝继续往前走,经过磨坊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上来时,面粉袋的口子正好打开,面粉全都洒在了狐狸的身上,压得它动弹不得。
萝丝继续往前走,钻过栅栏。
狐狸看见栅栏的缝隙太小,钻不过去,就用力一跳扑了上来,可它却跌到了栅栏旁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继续往前走,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
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蜂箱破裂了,里面的蜜蜂把狐狸追得抱头鼠窜。
……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①形容头脑昏晕,眼睛发花的样子。
(________)
②形容一点儿都不能动的样子。
(________)
③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一个:
___ 。
4.母鸡萝丝散步时经过了哪些地方?填一填。
院子⇨⇨⇨磨坊⇨⇨
5.请你结合选文,预测一下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写一写。
______
十五、课外阅读。
春(节选)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中“赶趟儿”在文中的意思是()。
A.来得及 B.争先恐后地开花 C.追赶
2.第四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图。
A.百鸟鸣春 B.野外春游 C.百花迎春
3.大家在草地上是怎样活动的?结合画“____”的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十六、读材料,做练习。
日光岩景区游客须知
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
日光岩景区地处鼓浪屿中部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