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张老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张老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之我见
《平行与垂直》是一堂牵涉较多数学概念和术语的新授课,本课的教学中并没有动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整个知识探究过程就围绕着几根小棒和几张纸展开。

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的探究活动反倒洋溢着一种活力盎然的课堂气息!
究其原因,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景和策略。

两根小棒和几张纸,从本课的一些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空间观念还是很不完善。

他们把两条相交的直线和两条将要相交的直线分为两类,他们只能从思维空间认识图形,觉得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就是平行线。

所以儿童的认知始终停留在已有的经验之上。

这充分表明儿童对几何概念的形成单凭“看”和“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动手操作来分化原有概念才能实现有效建模。

看本课设计三次的“摆小棒”活动,不仅凝练了教学环节,更让学生在亲历知识生成过程。

第一次“摆小棒”活动,让学生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面的展现出来,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最大可能地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动手操作展现出来。

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

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

后两次摆小棒,每次摆出一种情况,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究的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后面的画平行线、垂线教学打下了伏笔。

其次,创设现实的数学研究问题,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

本课没有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课件来导入新知,而从引导学生观察两根小棒”任意形成的两条直线,把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想象对同一平面上无限延长状态下的两条直线,之后进行梳理分类。

由于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就有了更丰富的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和谐融合,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主动的探求。

数学用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了学生。

反思当前的教学现状,有的教师习惯于运用大量的感知材料,力图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型。

但在组织教学中,很多活动仅停留在直观操作上,教师在揭示了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后便直接进行大量的辨析练习,缺乏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这对学生建立几何概念是不够的。

因为学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体验概念,升华概念,建构概念。

课改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尽量规避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只重视表面而忽视效益的“豪华版”公开课,努力寻求课堂教学中更本色的纯真与凝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