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公司小区推广实施经典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修公司小区推广实施经典方案
一、变迁
小区推广是目前建材行业较为常见的推广方式之一。

不过,由于小区“阵地战”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大势所趋,其操作的难度也越业越大,主要表现在: 1. 国家精装房政策的实施,开发商统一采购、统一装修,小区推广的目标客户群流失。

2. 国内一类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中高档楼盘的管理日趋规范,小区推广阻力较大。

3. 长期的推广活动培养了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或售楼处人员的“精明意识”,有道是水涨船高,早几年企业在进行小区推广时,对小区物业或售楼部的人员略施以小恩小惠,即可长驱直入,但随着小区推广竞争的日趋激烈,甲方(小区物业或售楼处)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所谓欲壑难填,小区推广的成本越来越高,在一些厂家或商家眼里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 另外,业主对小区推广也日趋抗拒。

一方面是小区推广习以为常,业主被眼花缭乱的推广搞得“视觉疲劳”,另一方面很多小区推广方式中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侵范了业主的隐私权:比如过多的单页入户,过多的虚假承诺,过多的电话骚扰等,干扰了业主的正常生活。

二、短板
当然,据笔者观察,企业在进行小区推广或辅导经销商进行小区推广时,也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应付公司的小区推广的政策,为了推广而推广。

比如场次、规模,应付公司领导检查等,得过且过。

为什么在小区推广上企业的业务人员会简单应付呢?我的一位营销界的朋友说得好:营销人员只会努力做其被考核的事,而不会做企业期望他们做的事。

被“考核的事”,是“必须这样做”,和业务人员的待遇、绩效挂钩,业务人员自然努力为之,要不然升迁无望,饭碗不保。

被“期望的事”,是“建议这样做”,业务人员可做可不做,自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

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本然。

2. 企业市场部人员高高在上,脱离实际。

本来小区推广的方式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市场如战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对象,小区推广的方式尽可差异化。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但是某些企业市场部人员往往讲究整齐划一的推广思维,容不得丝毫的变更。

其实整齐划一是必要的,首先可以考虑基本元素的整齐划一,比如现场产品的堆放统一、基本色调的统一、现场导购语言的统一。

但推广的节奏、元素的组合、采取的策略尽可千差万别。

3. 浅尝辄止,一遇困难就束手束脚。

没有尝到小区推广的收益。

却尝到了操作小区推广的麻烦:物料准备的麻烦、人员组织的麻烦、小区沟通的麻烦、财力投入的麻烦等。

4. 小区推广策略与手段乏术:
* 销售与推广各自为政:企业市场部人员与销售人员各做各的,各管各的地盘。

* 就推广而推广,忽视了推广手段的整合。

小区推广在5年前,可以“自以为是”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做都可以。

但是随着竞争的激烈。

小区推广的策略与方法都要有所变迁与升华。

因为小区推广是诸多推广方式之一,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上理解,所有的传播手段都应围绕着一个策略与主题去有机的组合与推进。

这里有几个关键:第一,一定的阶段传播主题只能是一个,不允许其他
杂音出现;所以此阶段内所有的传播手段都应诉求同一主题。

第二,传播手段是有机组合的,不是随便拼凑。

第三,有机的推进,根据同一主题,同一策略,选择不同的传播组合方式,逐渐推进。

所以综上所述,小区推广要发挥他的极致,除了本身的创新外,还应和其他手段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三、出路
那么,是不是小区推广空间越来越小,已至穷途末路呢,当然不是,小区推广作为一种策略与方法,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1. 房地产由升温至火爆,空间巨大。

真是“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房地产市场2004年以前如果可以用“升温”来形容的话,近几年可说是“火爆”了。

2006年国内GDB总量中,有40%是房地产贡献的。

有市场就有消费,小区推广大有潜力可挖。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装修不在是简单应付,而是力求突出业主的品味、格调及追求个性化情趣。

这就必然从整体上扩大家装的市场容量。

3. 工装市场容量越来越大。

行业数据表明,工装市场的容量远大地家装市场的容量。

4. 农村市场开始启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开始释放出来。

广大的农村市场成为下一个竞争热点。

可以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5. “泛小区推广化”,现阶段的小区推广不能停留在以前粗浅的层次,而应当做些创新,而创新是目前小区推广最好的出路,是小区推广的“蓝海”。

四、升华
那么,如何寻找小区推广的蓝海呢?针对目前小区推广操作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的创新的方向供同仁参考与借鉴:
1. 以整合为方法,统筹小区推广,将小区推广纳入统一管理。

比如企业或经销商开展新品推广、统一促销、老品降价、节庆日促销、店面开业时。

均可利用小区推广作为传播工具,诉求同一个信息。

如经销商新店开业时,以开业庆典特价为核心,融合小区推广、现场SHOW、户外条幅、现场宣传等诉求产品让利的信息。

这样小区推广就不单是简单的广告。

而是整合传播的一部分。

比如,从企业与设计师的联合推广来分析,一般来说,家装设计师对产品理解不如企业深刻,如陶瓷在厨房、卫生间的应用设计、照明产品的用光的学问。

设计师都是外行,那么经销商在进行小区推广时,可以与设计师联合。

协助设计师进行产品的应用设计。

2. 体验营销(小区服务站):在小区内或小区周围租用小平方的房间,租期约半年。

开展咨询、服务、导购、产品展示与体验、促销信息发布、销售、家饰课程等的传播与推广。

小区服务站既是小区推广的升华也是企业或经销商终端的延伸。

经销商可以单独操作,亦可联合家装公司或其他建材品牌共同操作。

3. 与房地产商或其他建材品牌联合促销:比如与房地产商合作提供样板房,并在样板房内发布企业的所有促销信息、产品信息等。

也可通过抽奖的方式制造声势,免费为个别业主装修,但要求与业主签订协议,将企业的附加信息放进协议。

或者联合其他建材品牌促销,比如照明与陶瓷、照明与地板、照明与家居或者陶瓷与涂料等。

4. 商超团购或会员卡推广:针对设计师或新老顾客推行积分卡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消费层级设定不同的优惠条件。

同时,从渠道推广的能力来说,普通经销商的推广能力是远不如国外建材超市的。

相对而言,国外建材超市有科学的管理、系统的推广、成熟的模式。

因此,对厂家来说,只要在管理上与建材超市对接,就可省去不少推广的麻烦。

5. 追本溯源,寻找小区业主的出处:有些购新楼盘的业主万分十分复杂,但些业主的数据分析后往往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自同一个单位。

特别是附件有大的企业地级市。

这种情况就特别明显。

因此,如果出现这种业主二次置业,成员又多来自同一个单位的情况,小区推广的阵地就可以考虑转移至业主的“老巢”了。

五、实践
严格意义上讲,小区推广没有固定的方式,也没有最好的方式,作为建材品类的推广方式之一,小区推广的一招一式都在摸索之中。

在中国广大的市场上,没有一种方式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笔者下面介绍的,只是基于行业现实观察与思考的结果之一,仅供参考。

方式一(推广前期):以开业为核心,或以节庆为核心,一个具说服力的噱头+促销信息+开业信息+小区推广+团购。

具体操作方向如下:
1. 终端店面开业前20天以上,对建材市场周围有效商圈(该建材市场有效覆盖范围)进行调查(扫楼)
2. 逐步建立小规模的户外推广小组,对小区楼盘进行地毯式调研、接洽,以保证在装修高峰来临时能顺利进入操作;
3. 人员配备上以经销商业务人员为主,厂家业务人员为辅。

也可通过厂家锻炼新人的办法调集新到的员工统一针对某一地区集中作业。

4. 登记业主的档案,包括姓名、电话、地址、购买需求、住房面积、预计装修时间。

如果调查上遇到一定的阻力。

可采取自愿的办法,即与小区售楼处或物业合作,实行自愿登记原则。

为了保障登记的效果,对于登记的业主,可以免费派送小礼品一份。

并提供相应的促销信息(如让利、赠品促销等)、服务信息(免
费家庭装修设计等),力求将有效的目标客户数据尽可能完善。

5. 对于所有收集的客户资料均发布开业的促销信息及服务信息(通过单页或小区海报)
6. 在开业当天安排车量免费接送,让顾客感受现场火爆的销售氛围。

使有心的顾客达成购买,避免竞争对手抢走客源。

使无心的顾客激起购买的欲望。

7. 对经销商业务人员与导购人员做好基础知识与促销注意事项的培训。

方式二(后续工作):加大对各新建小区楼盘的调研、跟踪力度,建立数据档案,推广样板房,实现一地一策的推广方式:
1. 根据方式一的结果(根据前前期扫楼与开业的效果),在后期工作上根据区域条件开展免费装修样板房、小区团购、商超团购、小区服务站、联合促销、大型房产开发商及物业公司合作等。

2. 结合区域的特点,在年度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区域的新楼盘推广规划(主要涵盖样板房推广操作、以及各自区域的亮点项目等)将小区推广内涵及概念延伸,在数量及质量上寻求一地一策的突破。

3. 商超及专业市场大范围组织团购活动,在市场基础较好的市场,将以终端为主体,组织物业管理公司联谊会、设计师俱乐部等,推行会员机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及外围团体的渗透力度,建立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成熟社区不做特别要求);
4. 开展线上推广(通过建设部网站与各地大型房产网等),利用媒介网络推进非常规性推广,但须以小区服务站或团购为信息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