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8海洋水(第2课时)高二地理选必性必修1【探究课堂】课件(中图中华地图版沪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厄尔尼诺现象
➢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 常偏高(水温增加超过0.5℃,持续时间达6个月以上)的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
➢ 现象: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消 失(太平洋海域东西部的水 温差异变小)。
➢ 成因:东南信风减弱可能是 引发厄尔尼诺的主要原因。
➢ 时间:圣诞节前后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 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 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 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海—气相互作用--水分交换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约占86%
一、海—气相互作用--水分交换
海洋的蒸发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海水度 蒸发量就越大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 并说明该环流对太平洋东西两岸降水的影响。 2. 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 3. 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
▋活动●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使之形成环流圈, 并说明该环流对太平 洋东西两岸降水的影响。 ① 东岸:温度低且气流下沉,空气干燥,
➢ 秘鲁沿岸水温上升,冷水鱼类不 适应环境导致大量死亡。
2、厄尔尼诺现象 (3)对我国的影响
➢ 使东亚冬季风变弱,出现暖冬现 象。
➢ 使我国夏季风变弱,东部季风区 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季变短, 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夏季 台风数量变少,台风路径偏东。
3、拉尼娜现象
➢ 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 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 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与 气间的水分交换也相对更活 跃。
一、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给者。
海洋表层存储85%的热量
一、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
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与其表层 水温密切相关。水温高的海区,向 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热带地区海 洋面积大,是驱动地球大气系统的 主要能量来源地。
47000
——
——
探究活动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辐射热量[J/(m2·d)] 1600
1200 800
热量收入
400
热量支出
问题:想一想,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 会越来越热,极地会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
答案:不会 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将低纬海区盈
余的热量输送到高纬海区释放,调节了全球 热量平衡。
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 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 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 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 气的加热作用。
▋活动●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从长期来看,全球 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 化。但是就一个地区 来说。有时降水多, 有时降水少。在某段 时期内,一个地区的 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 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 额。这就是水量平衡 原理。
➢ 使我国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 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 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 夏季台风数量偏多,台风路径 偏西。
▋活动●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 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图4.18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 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
纬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N
图4-21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04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问题】 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正常状况下赤

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温

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常年份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
1、沃克环流
➢ 正常状况下赤道太平洋东 西两岸温度温度西高东低。
1、沃克环流
➢ 正常年份,赤道两侧的信风将太
平洋东侧大量的表层暖水输送到 西侧,下层海水上涌,同时,秘 鲁寒流北上补充,使得赤道中、 东部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相 对较低。
1、沃克环流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制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示意图。
1、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赤道海洋表 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 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 环流。
➢ 太平洋东侧:下沉气流增强, 气候异常干旱,引发严重的旱 灾。
➢ 太平洋西侧:上升气流增强, 气候更湿润多雨,甚至引发洪 涝灾害。
3、拉尼娜现象 (2)对生物的影响
➢ 赤道东太平洋:赤道附近 大洋东侧离岸风增强,上 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 物质增多,渔场增产。
3、拉尼娜现象 (3)对我国的影响
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 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 流将热量向更高维度输送。
全球水量平衡
区域
海洋 陆地外流
区域 陆地内流
区域 全球
多年平均 蒸发量 /km³ 505000
63000
9000
577000
多年平均 降水量 /km³ 458000
110000
9000
577000
多年平均 径流量 /km³ -47000
2、厄尔尼诺现象
【问题】 思考:厄尔尼诺现 象会造成哪些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 (1)对气候的影响
➢ 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 温度升高,空气对流增强, 降水增多,易发生洪涝灾 害。
2、厄尔尼诺现象 (1)对气候的影响
➢ 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 温度下降,空气对流减弱, 降水减少,易发生旱灾和 山火。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
高低纬间环流
海陆间对大气加热差异
季风环流
海-气热力作用
气-海动力作用
大气环流
方向基本一致
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的作用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 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 水热平衡。
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主要由 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 输送。
▋活动●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 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 的主要来源。 海洋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 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 源。 径流
▋活动●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 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 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
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 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减少),降水量 不变, 海陆间水汽输送增加(减少), 则陆地降水量就会增加(减少), 蒸发量减少(增加), 径流也会相应增加(减少)。
2、厄尔尼诺现象 (2)对生物的影响
2017年3月,秘鲁遭受20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 全国多个省遭受暴雨袭击,造成山洪暴发、河水泛 滥、许多地方泥石流成灾。秘鲁渔场也遭受损失, 鱼类死亡减产。
2、厄尔尼诺现象 (2)对生物的影响
➢ 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岸上升补 偿流减弱,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减 少,饵料减少。
3、拉尼娜现象
➢ 现象: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 温度异常降低。
➢ 成因: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 水变冷。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 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西 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太 平洋东西海面温差增大。

西
信风加强


3、拉尼娜现象
【问题】 思考:拉尼娜现象会 造成哪些影响?
3、拉尼娜现象 (1)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单元 水圈与海—气相互作用
主题8 海洋水(第2课时)
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一
主题8 海洋水
CONTENTS
洋流的分布规律 01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02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03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04
导入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海温监测数据, 2021至2022年一次“拉尼娜事件”已正式形成, 预计将会持续到2022年春季中后期。专家提醒, 虽然2021至2022年形成的拉尼娜事件强度为弱 等级,但低纬地区大气环流对此次事件已有较 明显的响应。2021至2022年冬季,我国华南、 西南、西藏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南方部 分地区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也与 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03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一、海—气相互作用
含义 : 指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称作海-气相互作
用。
【问题】 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 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是什么?
✓ 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的形 式是什么?
降水少; ② 西岸:温度高且气流上升,水汽凝结
易成云致雨,降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