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一种顺势而为的禅意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拈花微笑》一种顺势而为的禅意发生
作者:雨田
来源:《收藏/拍卖》 2019年第3期
本期封面,选用摄影艺术家曾忆城2017年创作的作品《拈花微笑》。
漆黑的画面只见一尊吴哥风格的佛陀造像面带微笑,故让人自然联想起著名的“吴哥的微笑”。
题名“拈花微笑”
也正源于佛语,也作“拈花一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心
领神会、心灵相通。
曾忆城回忆,这幅作品创作的背后,正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心领神会”,也有着太多的机缘巧合。
从“北斗七星”到“拈花微笑”
2017 年初时,曾忆城平时除了个人艺术创作,也兼做摄影教学工作。
在第一个班毕业那天,曾忆城在自己院子里剪了一枝罗汉松,为同学们插上。
一个月后的晚上,曾忆城邀请艺术家好友陈薇到家中喝酒。
席间,不知是出于幻听,还是
某种心灵感应,曾忆城仿佛突然听到很细微、奇妙的声音,循声看去,只见罗汉松瓶子底下竟
有一处小小的黄点。
一阵惊愕后才反应过来,原来不知何时,罗汉松开花了,眼前的小黄点正
是落下的花粉。
这一意外的景致让曾忆城立刻联想到利用花粉进行创作的沃尔夫冈,于是找来他的画册放
在罗汉松下,试图让落下的花粉与沃尔夫冈的花粉发生某种关联,但几经摆放,画册却始终衬
映不出花粉的颜色。
于是他又想到“吴哥的微笑”,想到一颗种子的力量,于是他又从蒋勋的《吴哥之美》这本书中找出藏在其中一张小卡片,即“吴哥的微笑”,将其请到罗汉松底下。
酒过三巡,曾忆城再前去观察,他发现照片上正好落下了七颗如星光般的花粉!
曾忆城顿觉花粉就如“北斗七星”一般,星光灿烂,与“吴哥的微笑”相互映衬,妙不可言,也好像是一个冥冥中的指引。
惊喜之余,曾忆城的灵感随之闪现,他拿起摄相机记录下这
一幕,同时,他决定让“吴哥的微笑”留在原处,让花落再持续一晚。
不出所料,次日清晨,“吴哥的微笑”的照片上散布了更多花粉,曾忆城一连拍摄了多张
照片,最后精选三幅,成为了《拈花微笑》系列。
“吴哥的微笑”因自然的介入而变为“拈花
微笑”,创作的过程带着几分玄妙的禅意。
在曾忆城看来,更为巧合的是,与“吴哥的微笑”
发生关联的,不是别的树种,而正是极具禅意的罗汉松。
顺势而为,让艺术更为玄妙
很多时候,艺术创作并不一定来自于艺术家的主观臆想和创造,艺术家也可以顺势而为,
将日常中发现的美迅速进行捕捉,进而完成创作,这样的作品往往显得可遇不可求,即使本人,也无法再次创作出一模一样的作品。
正如同一个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一样,这一点在
摄影作品中尤为明显,也与东方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
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无论创作还是设计,都讲求根据自然条件,巧妙结合人工,铸就的“神来之笔”往往妙
不可言。
从最后曾忆城选定的三幅来看,《拈花微笑》由最初的七个黄点引发,宛如茫茫黑夜中指
引前行的北斗七星,其余两幅黄色斑点逐一增多,而落入花粉最多的一幅,星星点点的黄色花粉,灿若繁星点亮着浩瀚宇宙。
巧合的是,《拈花微笑》创作的时间也正好是3 月,而正值春
暖花开的季节,于是,我们最后选定了这幅作品作为3 月刊的封面主体。
同时,我们在设计上也颇有顺势而为的意味。
本来如此完美的构图,再添加其他元素与之结合,实属不易。
但我们从大藏家张伯驹的水墨作品中截取红花一枝,与《拈花微笑》结合,却显得相得益彰。
黄色的花粉与红色的墨花,互虚互实、交相映衬;反过来看,真实的花粉与水墨描绘的红花又是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整体画面给人玄妙、神秘之感,但又不失生机。
(编辑/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