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

合集下载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形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形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荒谬 取谛 骇人听闻 马革裹尸B 、狂澜 喧腾 更胜一筹 粗制滥造C 、名讳阔绰进退唯谷引经据典D 、纳粹推崇迫不及待寻欢做乐【答案】2.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況,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排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A .取缔;C .进退维谷;D .寻欢作乐;B 项正确,答案选B 。

注意:“谛”和“缔”;“做”和“作”;“唯”和“维”都是同音字,极难区分,一定要对词义搞清楚。

取缔:取:取消。

缔:本义为连结。

引申:约束,关闭,禁止 。

例句: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取缔赌博。

②意思: 取消替代;取代。

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杨绛《老王》:“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3:明令取消或禁止。

进退维谷:读音j ìn tu ì w éi g ǔ,,维:语气助词;谷:穷尽,指困境。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

形容追求享乐。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多含贬义,有时也含褒义。

▲叶圣陶先生对“做”和“作”区别的解释:“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

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

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考点解析】同音字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如“真-甄”、“轩-萱”、“话-桦”等,就是同音字。

2018年辽宁省十四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形

2018年辽宁省十四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形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荒谬 取谛 骇人听闻 马革裹尸B 、狂澜 喧腾 更胜一筹 粗制滥造C 、名讳 阔绰 进退唯谷 引经据典D 、纳粹 推崇 迫不及待 寻欢做乐【答案】2.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況,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排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A .取缔;C .进退维谷;D .寻欢作乐;B 项正确,答案选B 。

注意:“谛”和“缔”;“做”和“作”;“唯”和“维”都是同音字,极难区分,一定要对词义搞清楚。

取缔:取:取消。

缔:本义为连结。

引申:约束,关闭,禁止 。

例句: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取缔赌博。

②意思: 取消替代;取代。

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杨绛《老王》:“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3:明令取消或禁止。

进退维谷:读音j ìn tu ì w éi g ǔ,,维:语气助词;谷:穷尽,指困境。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

形容追求享乐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多含贬义,有时也含褒义 。

▲叶圣陶先生对“做”和“作”区别的解释:“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

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

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考点解析】同音字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如“真-甄”、“轩-萱”、“话-桦”等,就是同音字。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沈阳市2018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C【解析】A.“瞭”应读:liào”,首当其充——首当其冲;B.“衷”应读“zhōn g”,暄闹——喧闹;D.“载”应读“zài”,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考点】汉字的字音和字形。

2.【答案】B【解析】“尽管”和“无论”都是关联词语,但能与“都”相搭配的只有“无论”。

和“社会”搭配的只能是“激励”,而不能是“勉励”,“勉励”只能与人搭配。

蔚然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由此可见,第三个空应选“蔚然成风”。

与“光荣”搭配只能是“传承”,而不可能是“传递”。

故选B项。

【考点】关联词语搭配、同义词辨析及其运用。

3.【答案】D【解析】A.“青春”是名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B.“即使……也”是假设关系复句;C.“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充当句子的宾语,而“是”仅仅是宾语的一部分。

【考点】语法知识及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4.【答案】B【解析】“武松大闹野猪林”错,应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考点】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

5.【答案】(1)天涯若比邻(2)温故而知新(3)采菊东篱下(4)燕然未勒归无计(5)醉翁之意不在酒二、阅读理解6.【答案】C【解析】“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错,“萧鼓追随”写的是农家祭社祈年。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鉴赏】游山西村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次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

描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得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下一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音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音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字音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窒(zh ì)息 愚(y ú)蠢 阴晦(hu ì)回环曲(q ǔ)折B 、馈(ku ì)赠 颓(tu í)唐 粗拙(zhu ò)一拍即(j í)合C 、瓦砾(l ì)荫(yin )庇 篡(cu àn )夺 随机应(y ìng )变D 、脊(j ǐ)柱 重荷(h è)掺(c ān )和 浑身解(xi è)数【答案】1・ 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

A .回环曲折(q ū);B 粗拙(zhu ō);D .掺和(ch ān )。

【考点解析】解题的技巧之字音一、考查内容:①生字字音;②一字多音;③易读错音;④形近字;⑤拼音规则。

——主要是②③项。

二、容易读错的字:1.因习惯而错读如,“符(f ú)合”常被错读(f ǔ),“档(d àng)案”常被错读(d ǎng),“粗犷(gu ǎng)”常被错读(ku àng)。

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①换词识别。

像“符号”只有(f ú)这个音,就能确定在“符合”也读(fú)。

②谐音记忆。

像“装载”这个词,读的时候在头脑中想象为“装在”(zài)。

③根据声旁来确定。

如“粗犷”的“犷”其声旁“广”的读音与“犷”的读音相同。

容易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ào)、挫(cuò)折、质(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剖(p 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魁梧(wú)、颈(jǐng)联——等等。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本真题试卷+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语文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用奋斗诠释青春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诀.别(jué)祷.告(dǎo)潜心惯.注(guàn)人迹罕.至(hǎn)B.取缔.(dì)顷.刻(qīng)寻.章摘句(xúin)红装.素裹(zhuāng)C.酒肄.(sì)馈.赠(kuì)一气呵.成(hē)开卷有益.(yì)D.阻遏.(è)冗.杂(rǒng)润.如油膏(rùn)粗制乱.造(làn)3.默写填空。

(12分)(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判门送别》)(3)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く论语>十二章》)(5)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慧眼”卫星成功发射运行,国产大型客机首飞,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

(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大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振翅高飞梦想成真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褪.尽 <2)黄晕. <3)<yi)然自得 <4)惟妙惟<xiao)3.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

<4分)①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②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

③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

b5E2RGbCAP<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

<2)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_____,应改为_____。

<3)第③句中,有一处语言结构不当,使语句不够顺畅,应改为:。

4.默写填空。

<12分)<1)假如生活期骗了你, 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鬓微霜,又何妨!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________,_________。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4)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5)《行路难<其一)》中表现李白乐观自信,能够冲破重重障碍,实现政治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

p1EanqFDPw<6)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精致,并不是用金钱________的华丽与高贵,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信念,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2)有人告诉他:“真正的强者,是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他经过细细________,明白了这句话的含意。

(3)真正会阅读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_______不一味执着,________不在字面上纠结。

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A、堆积品味既也B、堆积品位即使也C、堆砌品味虽然但是D、堆砌品位既也【答案】3.A【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堆积”指把事物堆集成堆或事物成堆地聚集。

“堆砌”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如书籍、杂志的文章、讲话)。

第(1)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把金钱堆集成雄,用“堆积”更合适,可排除C、D两项。

“品味”是动词,意思是尝试滋味,品尝也指仔细体会,玩味。

“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第(2)句横线处应填动词。

所以可排除B项。

第(3)句“不一味执着”和“不在字面上纠结”并列,表明两空所在的两个分句为并列关系,因此关联词应用“既--也----”【考点解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中考考查的范围有:(1)了解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5)正确使用成语。

其主要题型有:①选择填空式;②结合具体语境简答表述式。

以选择题居多。

这些题目中所涉及的词语,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成语的考查几乎占据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

从题型来说,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兼顾主观题。

2018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犀.利(xī)瞭.望(liáo)陨.落(yǔn)首当其充.(chōng)B. 热衷.(zōng)希冀.(jì)暄.闹(xuān)金碧.辉煌(bì)C. 吮.吸(shǔn)隧.道(suì)琐屑.(xiè)茅塞.顿开(sè)D. 呵.护(hē)载.重(zǎi)冗.长(rǒng)消.声匿迹(xiāo)【答案】C【解析】金碧辉煌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瞭”应读作“liào”,“首当其充”应写作“首当其冲”;B.“衷”应读作“zhōng”,“暄闹”应写作“喧闹”;C.正确;D.“载”应读作“zài”,“消声匿迹”应写作“销声匿迹”。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 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B. 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C. 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递D. 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承【答案】B点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3. 下列各项中解析正确的一项是()青春....,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飞翔,会让他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辽宁省大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摘编自《大连日报》)
(材料二)
(摘自网络)
(材料三)
“櫻桃好吃树难栽”,大櫻桃在我国的适宜栽培区域有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大连市对果园的基出设施、品种选择、水肥技术集成应用等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逐步形成了标准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曾经,大连果农也面临过“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困境。近两年,大连市把大连大櫻桃从以前的“养在深人不知”,打造成今天的“走出国门天下闻”的知名品牌。載至2017年年底,大连市已拥有了“金州红”“千岛録”“丹珠格格”等大桃产品注册商标50余个。此外,大连市还积极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销售思维,一边加大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一边新建5个区域性大櫻桃交易中心,形成产销衔接的产地市场体系,实现了由“产得好”向“卖得好”的转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相信吧,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判门送别》)
(3)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第②句中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③句横线上填写一对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3)第⑤句画线部分表意过于绝对,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说明文阅读(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0-24题。

(16分)DNA 存数据王佳蕾①“欢迎来到DNA 数据保护中心!您现在正在档案室里。

”讲解员微笑着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间屋子。

仅仅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储藏着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所有数码信息!包括数千亿张家庭相片、自拍文件、影像资料、音乐文件和个人资料。

这个场景一点也不“科幻”,就像在硬盘上保据一样,人们已经知道怎么在DNA 上保存数据了。

2016年4月,著名的好纂鸣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DNA 上储存了100万分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②特艺集团的成就并非创举。

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有两个团队将一本300页的书、若干图像、一个PDF 文件,甚至声音成功地储存在了DNA 上。

而这次新奇之处在于第一次成功地把视频资料储存到了DNA 上。

这也说明现在已经可以在DNA 上存储一切数码信息。

③ 那么,DNA 是如何记录视频的呢?特艺集团请来美国基因学家当顾问。

他们首先将电影数码化,转化成电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也就是转化成一系列0和1的编码。

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二进制编码转化成由四个碱基(A 、C 、C 、T )构成的DNA 编码。

得到这串编码后,就能制成相应的DNA 序列,井在合成器(一种能自动拼接A 、C 、C 、T 的机器)的帮助下,拷贝数千份。

这样就获得了DNA 片段,它们如头发丝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每份都包含着电影的个片段。

④如今,人关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储存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电脑和手机的时代,我们现在每年制造出来的数据要比人类有文字以来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预计从2013年到2020年,这一数据量将增长11倍,目这种超势并无逆转迹象。

根据数据储存专业公司易安信的计算,如果用内存为1286B的苹果ipad Air来储存这些数据,所需的ipad Airs起来可以在地球到月球之间堆六。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沈阳市2018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C【解析】A.“瞭”应读:liào”,首当其充——首当其冲;B.“衷”应读“zhōn g”,暄闹——喧闹;D.“载”应读“zài”,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考点】汉字的字音和字形。

2.【答案】B【解析】“尽管”和“无论”都是关联词语,但能与“都”相搭配的只有“无论”。

和“社会”搭配的只能是“激励”,而不能是“勉励”,“勉励”只能与人搭配。

蔚然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由此可见,第三个空应选“蔚然成风”。

与“光荣”搭配只能是“传承”,而不可能是“传递”。

故选B项。

【考点】关联词语搭配、同义词辨析及其运用。

3.【答案】D【解析】A.“青春”是名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B.“即使……也”是假设关系复句;C.“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充当句子的宾语,而“是”仅仅是宾语的一部分。

【考点】语法知识及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4.【答案】B【解析】“武松大闹野猪林”错,应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考点】名著阅读及文学常识。

5.【答案】(1)天涯若比邻(2)温故而知新(3)采菊东篱下(4)燕然未勒归无计(5)醉翁之意不在酒二、阅读理解6.【答案】C【解析】“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错,“萧鼓追随”写的是农家祭社祈年。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鉴赏】游山西村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次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

描写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得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下一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名句默写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名句默写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名句默写1----2018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8.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12分)(1)念天地之悠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3)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

(《蒹葭》(4)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7)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8)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9)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10)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了词人渴望实现抗金大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1)独怆然而涕下(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溯游从之(4)征蓬出汉塞(⑤)谁家新燕啄春泥。

(6)衡阳雁去无留意(7)长风破浪会有时(8)采菊东篱下(9)受任于败军之际(10)百废具兴(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解答过程】答案为:(1)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怆、涕)(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重点字:锁)(3)溯游从之(重点字:溯)(4)征蓬出汉塞(重点字:蓬)(5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燕、啄)(6)衡阳雁去无留意(重点字:雁)(7)长风破浪会有时(重点字:长,别写成“乘”)(8)采菊东篱下(重点字:菊、篱)(9)受任于败军之际(重点字:际)(10)百废具兴(重点字:具)(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2018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真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 、节俭.(ji ǎn) 字帖.(ti è) 笨拙.(zhu ō) 悄.(qi āo)无声息 B 、分歧‧(q í) 渲‧(xu ān)泄 高涨‧( zh ǎng) 张皇‧( hu áng)失措C 、管束‧(sh ù) 潮汛‧(x ùn) 迟顿‧(d ùn) 一代天骄‧(ji āo)D 、躯壳.(qi ào) 违.(w éi)背 拂.(f ú)晓 盛气凌.(l íng)人 【答案】1、D【解析】A 悄无声息(qi ǎo );B 宣泄;C.迟钝。

所以答案选D 。

【悄无声息】qi ǎo w ú sh ēng x ī,悄:静。

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

指非常寂静。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2章:“这事已经半年多了都悄无声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去公社告状呢?”【悄】多音字,qi ǎo ,用于“悄寂”“悄然”“悄声”“悄怆”“东船西舫悄无言”。

qi āo ,用于叠音词,如“悄悄”“悄悄话”。

【宣泄】xu ān xi è,让病人把过去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所感受到的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缓解和消除来访者消极情绪的目的。

【迟钝】ch í d ùn ,是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和动物行动缓慢。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追逐梦想的一生。

我们奔走在路上,就是奔走在寻找梦想的途中。

我们曾被一个个梦想________ 着,一路欢跳着向前也有,_________,也有曲折,也有彷徨,但________有梦想在,我们每一个日子,才活得枝叶葱茏,___________。

【中考】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

【中考】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1-13题。

(10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 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古文观止·放鹤亭记》)【注】①扉:门。

②麓:山脚。

③际:至,接近。

④陂(b ēi):山坡,斜坡。

⑤傃(s ù):朝向,向着。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 (3)或.立于陂田 或:________________ (4)故名.之曰 名: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1)靠近(2)情趣(3)有时(4)取名,命名【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注意“临”是古今异义,“意”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或”一词多义,“名”名词用作动词。

此题考查较为全面,从不同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临:金文从「臣」从「人」(即「监」省去「皿」),「品」声。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用奋斗诠释青春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诀别(jué)(dǎo)潜心惯注(guàn)人迹罕至(hǎn)B.取缔(dì)顷刻(qīng)寻章摘句(xún)红装素裹(zhuāng)C.酒肄(sì)馈赠(kuì)一气呵成(hē)开卷有益(yì)D.阻遏(è)冗杂(rǒng)润如油膏(rùn)粗制乱造(làn)3.默写填空(12分)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站起来,__,重新再来。

(___《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__青山__绿水,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___《渡判门送别》)3)莫道不消魂,__带秋声,__满地,__独倚危楼。

(___《醉花阴》)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道而不行乎?(《论语》十二章)5)清代诗人___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此花__此君,__此事__。

(__此花__此君,__此事__。

)6)2017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慧眼”卫星成功发射运行,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实现千公里级别的量子密钥分发,__号载人深潜器成功下潜__米。

(请将划线部分填写在横线上)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9分)___为刑使子___,___罕止而___。

南家之墙拥子前而不直,西家之经其宫而不止。

___问其故,___:“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

吾将徙之,其父曰:‘吾特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___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

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为是故吾不徙。

西家高,吾___,___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

辽宁省阜新市2018年中考真题试题(语文 解析版)

辽宁省阜新市2018年中考真题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发酵.(jiào)潜.行(qián)决.别(jué)转弯抹.角(mǒ)B. 琐屑.(xuè)两栖.(qī)胆怯.(qiè)应接不瑕.(xiá)C. 倔.强(jué)拮据.(jū)颓.唐(tuí)一代天骄.(jiāo)D. 取缔.(tì)哺.育(bǔ)烦躁.(zào)暗.然失色(àn)【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有误,应为“潜形”,“诀别”,转弯抹角(mò);B项有误,应为琐屑(xiè),“应接不暇”;D项有误,应为取缔(dì),“黯然失色”。

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出门在外,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阜新是‘玛瑙之都’啊!”B. 事实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还不懂得,读两三遍就懂得了。

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面对公共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D. 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作文居然得了满分,连老师都对他顶礼膜拜....。

【答案】D【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辽宁省14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精致,并不是用金钱________的华丽与高贵,而是一种对生活的信念,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2)有人告诉他:“真正的强者,是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他经过细细________,明白了这句话的含意。

(3)真正会阅读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_______不一味执着,________不在字面上纠结。

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A、堆积品味既也B、堆积品位即使也C、堆砌品味虽然但是D、堆砌品位既也【答案】3.A【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堆积”指把事物堆集成堆或事物成堆地聚集。

“堆砌”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如书籍、杂志的文章、讲话)。

第(1)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把金钱堆集成雄,用“堆积”更合适,可排除C、D两项。

“品味”是动词,意思是尝试滋味,品尝也指仔细体会,玩味。

“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第(2)句横线处应填动词。

所以可排除B项。

第(3)句“不一味执着”和“不在字面上纠结”并列,表明两空所在的两个分句为并列关系,因此关联词应用“既--也----”【考点解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中考考查的范围有:(1)了解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5)正确使用成语。

其主要题型有:①选择填空式;②结合具体语境简答表述式。

以选择题居多。

这些题目中所涉及的词语,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成语的考查几乎占据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

从题型来说,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兼顾主观题。

此外,一些省市考查了网络流行语,例如“给力”“神马”“杯具”“时间都去哪儿了”“吐槽”等,体现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的大语文观。

这就要求考生做个有心人,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丰富,考查角度多,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最基本的方法是去同存异。

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确定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

如“反映”与“反应”的区别在于“映”和“应”,把握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别了。

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

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

又如根据词性和语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

如“阻挡”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

但“阻挡”是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障碍”是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还可根据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使用范围等方面来辨析。

第二,注意积累熟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熟语(成语)。

对于有关熟语(成语)的考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点:(1)切实明确熟语(成语)的含义,这是恰当运用它的前提,比如“门庭若市”中“市”本身有“市场”之意,如果用来形容“集市”就错了。

如“集市上人很多,熙来攘往,门庭若市”这个句子明显存在错误。

(2)充分考虑该熟语(成语)所处的语境,看其是否能帮助造句者准确地表情达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本中出现的成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部分是考试的重点。

特别是古今差异比较大的成语要准确把握。

第三,熟练掌握关联词语。

中考试卷大都从两个方面命题:(1)在句子中填写关联词语;(2)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做好关联词语类试题,我们应注意并思考五个问题:(1)关联是否明确(如“不管”“尽管”“不是……就是……”“不是……而是……”等);(2)搭配是否恰当(如“只要……才……”“只有……就……”等);(3)关联词语是否完整;(4)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5)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是否一致。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神秘新奇的异域风情。

B、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C、作为学生会的干部,张明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都首当其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NBA总决赛上,勇士队以4:0的战绩完胜骑士队。

勇士队的球迷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全都触目伤怀、喜极而泣。

【答案】5.B【解析】A.“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

C.“首当其神”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与语境不符。

D“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某种景况而心里感到悲伤,此处用来形容球迷听到好消息时的情态不舍适。

【考点解析】易错成语辨析易错成语辨析对于成语的误用的类型有很多,我们今天给大家着重分析一些在我们逻辑填空中常出现的高频词语以及一些常见搭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行积累。

一、望文生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个新的词语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从“字面”来理解词的意思,但是这往往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原意指的是重阳节第二天的菊花。

2.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3.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很多同学易理解为不可刊登的言论4.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

5.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7.七月流火:形容天气转凉,词中的“七月”为农历七月,故指的是天气逐渐转凉。

容易理解为天气炎热。

8. 不落窠(ke)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用于绘画、写文章9. 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

衷,决断。

如,对学校处分上网的学生的这件事,全校师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二、对象误用一些词语我们对于其本身意思的理解上没有问题,但是因为词语本身就存在搭配对象的不同,因此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搭配对象,否则容易造成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 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4.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6.安之若素:用于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不用于顺利情况下。

7.别具匠心:用于技巧、艺术构思独特。

8.不名一文:用于形容人贫穷,不用于不值钱。

注意此词语也容易望文生义9.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且只用于物不能用于人。

10.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只用自己不用他人。

三、词语重复很多成语本身就已经含有某种意思,但由于我们对词语意思的不了解,容易造成重复误用。

1.忍俊不禁:忍俊,含笑。

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

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

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2.难言之隐:隐,隐情。

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

难以说出口的隐情。

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3.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

泛指一场美梦。

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

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4.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

绌,缺陷,不足。

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

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5.遍体鳞伤:遍,全部。

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

像鱼鳞一样密。

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

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6. 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

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

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

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7. 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8. 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

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

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9. 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

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

10. 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

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

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

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

通过这三组易错成语,一方面是希望可以在大家的复习过程中做好积累,另一方也是希望大家把它当做一种方法,在自己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去运用,这样就能够使大家的逻辑填空更上一层楼。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5分)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②由乡村教师梁俊及其学生们吟唱了这首诗,感动了许多人。

③这首诗歌________动人,__________人们从中看到了曾经弱小却不停奋斗的自己。

④虽生而若苔,却能不懈努力,绽放自己的风采。

③这是梁老师及其学生们的经历,也是所有人的经历。

(2)请在第③句横线上填写一对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分)【答案】4.(2)(2分)之所以是因为【解析】(2)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的能力,选用词语前一定先结合语境,搞清楚复句类型,弄懂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再确定选用关联词。

“动人”是结果,“不停奋斗”是原因,果在前,因在后,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

【考点解析】 因果关系关联词锻炼语言的逻辑性因果关系(causality 或causation )是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事件是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的结果,而且原因都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原因。

特点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

2.因果关系的特定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

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定性表现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

原因必定在先,结果只能在后,二者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

在刑事案件中,只能从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危害行为中去查找原因。

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刑法因果关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