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四岩石和矿物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优质课教案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下《四岩⽯和矿物认识⼏种常见的岩⽯》优质课教案_2
⼀、教学分析:
《理解⼏种常见的岩⽯》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是“进⼀步观察岩⽯”,⼆是“怎样识别它们”。
本课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特征上,⽽是要进⼀步从岩⽯的结构、构造等⽅⾯实⾏观察。
通过本课教学,不但理解这⼏种岩⽯的特性,还要进⼀步提升学⽣的观察⽔平和探究⽔平,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定的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对岩⽯不会太陌⽣,对岩⽯有⼀定的感性理解和⽣活经验。
他们对岩⽯会提出很多问题,这正是牵引学⽣探究岩⽯奥秘的学习动⼒。
孩⼦们经过近两年的科学学习和训练,已经具备了⼀定的观察⽔平和⼩组合作的意识,但岩⽯的颜⾊、颗粒等特征本⾝⽐较复杂,所以他们对岩⽯的描述和表达上还存有很⼤差异和不⾜。
四年级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开始向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向发展,本课将引导学⽣实⾏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对⼀些常见岩⽯结构和构造等特点的观察,形成对岩⽯实⾏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求以学⽣为主体,以活动任务为牵引,尊重学⽣的差异,注重过程评价,给学⽣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激发学⽣的探究欲望,在⼩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合作、分享的意识和情感。
使学⽣经历⼀系列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细致观察的⽔平,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标
科学概念:
1、初步理解砾岩、花岗岩、⼤理岩、⽯灰岩、页岩等⼏种常见岩⽯的显著特征
及⽤途。
2、不同种类的岩⽯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法:
1、观察、记录、描述⼏种常见岩⽯的颜⾊、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的显著特征对照相关资料识别岩⽯。
3、根据需要对岩⽯实⾏观察、⽐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到认真细致地观察、⽐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合作,交流汇报的形式,培养学⽣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通过对岩⽯进⼀步的观察,知道岩⽯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进⼀步观察岩⽯、描述岩⽯的特征。
六、教学准备
学⽣:岩⽯标本盒(1号砾岩、2号花岗岩、3号⽯灰岩、4号⼤理岩、5号页岩)、滴瓶、滴管、稀盐酸、放⼤镜、铁钉、培养⽫、⽔、⾯⼱纸、抹布、记录表等;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上有很多种岩⽯,其中有⼀些是岩⽯分布⼴泛,⽤的也多。
课件出⽰常见的岩⽯:
⽐如我们校园的景观⽯、医院门⼝的标志⽯、古桥的⽯栏杆,还有⽯桌、⽯凳。
这是我们常见的岩⽯。
关于它们,你有什么想要理解的?(我想知道……?)
好,今天我们就来理解⼏种常见的岩⽯。
板书课题:《理解⼏种常见的岩⽯》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和图⽚,把学⽣带⼊探究岩⽯的氛围,创设学⽣熟悉的环境,让学⽣⾃主提出问题,并引导到本课要探究的内容)
(⼆)、观察⽅法汇总和新⽅法指导
理解岩⽯⽅法很重要,你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准备⽤什么观察⽅法来理解岩⽯的什么特征?
学⽣汇报
教师在交互式⽩板上汇总:
另外,通过看的⽅法还能够看到岩⽯的:层理(像这样⼀层⼀层叠加的就叫层理),还有⽓孔和⽣物痕迹;
介绍新⽅法:岩⽯是⼀类⽐较特殊的物质,还需要借助⼀些⼯具和其他物质。
课本上还教了我们⼏种⽅法,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了解观察岩⽯还有哪些新⽅法。
学⽣阅读教科书P67页:
学⽣汇报观察⽅法:
1、⽤放⼤镜观察岩⽯颗粒
三种对⽐图⽚:碎⽯⼦或卵⽯、颗粒较粗⼤、颗粒细⼩
2、岩⽯互相撞击,听声⾳
学⽣上台演⽰:
3、在岩⽯上滴稀盐酸
教师讲解并演⽰:盐酸就装在这个滴瓶中,使⽤时⽤⼿指挤压胶头排出滴管⾥的空⽓,吸⼊稀盐酸,轻轻提起滴管,悬空滴加稀盐酸,每次1-2滴。
出⽰温馨提⽰:
(盐酸是⼀种腐蚀性⽐较强的化学物质,如果不⼩⼼滴到⽪肤上和⾐物上,会腐蚀⽪肤和⾐物,如果不⼩⼼滴到了⼿上,请马上到⽔龙头去⽤⽔清洗。
往岩⽯上滴稀盐酸⼀定要⽤滴管,每块岩⽯只滴1-2滴;)
(设计意图:在观察岩⽯前,对学⽣观察岩⽯的⽅法实⾏汇总和指导,使探究岩⽯的⼿段和⽅法更多、更全⾯,为有效获取岩⽯信息做准备。
)
(三)、进⼀步观察常见的岩⽯
会了吗?想不想⽤你们刚才学到的⽅法来试⼀试理解常见的岩⽯。
出⽰岩⽯标本盒
(这⾥有⼀批岩⽯标本,但丢失了岩⽯识别卡。
现在⽼师已经给岩⽯都标了序号,同⼀组岩⽯标的序号是相同的。
请同学们先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征,看看能不能
识别它们?)
出⽰观察记录表:
我们的岩⽯观察记录表
这是岩⽯观察记录表,你能看的明⽩吗?谁来说⼀说?还有什么问题?
出⽰温馨提⽰:
学⽣观察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学⽣展⽰观察成果并形成共识:(选3-4组展台展⽰,注意⽣⽣评价)
教师总结(学⽣集体回答,交互式⽩板点击出现):
另外,我们标本盒⾥的岩⽯⽐较⼩,所以岩⽯的层理、条纹等特征不明显,以后有机会我们⾛进野外还能够继续观察。
(设计意图:⽤任务牵引学习活动,引导学⽣综合多种观察岩⽯的⽅法并按照⼀定的顺序对岩⽯实⾏较为全⾯的理解,获取岩⽯的有效信息,为识别岩⽯做准备。
我对学⽣观察记录表实⾏改进,使其和岩⽯资料更好的对接,并使⽤打“√”的⽅法,提升学⽣观察、记录效率。
)
(四)、利⽤资料识别常见的岩⽯
刚才我们观察了这5种常见的岩⽯,它们到底是什么岩⽯呢?科学家(岩⽯学家)研究过这些岩⽯,总结了很多它们的特征,并给它们命名。
⽼师给你们准备了科学家总结的岩⽯资料。
给各组分发岩⽯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和我们的观察,看你们能不能给1到5号岩⽯找到对应的名字。
学⽣活动:
学⽣汇报,并说明理由:
⼩结:1号砾岩,2号花岗岩、3号⼤理岩、4号⽯灰岩,5号页岩、经过我们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5种岩⽯的名称。
为了以后⽅便,请各组填写岩⽯标本盒识别卡,并贴在标本盒内盖上。
学⽣活动:填写岩⽯标本盒识别卡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体验通过学⽣⾃⼰的努⼒,准确识别没有标识的岩⽯。
检验学⽣观察的成效,并⽤重新标识岩⽯识别卡的活动巩固学⽣的探究成果,使学⽣体验成功的快乐。
)
(五)、思维⽅法指导和学习成果巩固
请同学们再看⼀下岩⽯的资料,你发现地质学家观察岩⽯的时候,主要注重岩⽯的哪些特征?
学⽣酝酿并回答:
学⽣汇报:
有经验的地质学家正是根据岩⽯的最重要的特征来鉴别岩⽯的,他们有⼀套⾃⼰的思考⽅法,我们⼀起来学习⼀下。
出⽰岩⽯鉴别思维流程图,
谈话:(并在⽩板上画箭头,演⽰思维过程)
如果这⾥有⼀颗未知的岩⽯,我们观察发现它⾥⾯有很多卵⽯,看起来很像混凝⼟,我们基本就能够判断它是砾岩。
你能像⽼师⼀样,来连线到花岗岩、页岩、⽯灰岩、⼤理岩吗?
学⽣上台尝试思维流程图:
(设计意图:再次综合和⽐较5种常见岩⽯的特征,并学习科学的思维⽅法,了解思维流程图的⼀般过程,发展学⽣逻辑思维⽔平。
)
(六)、结束本课
为什么岩⽯的颜⾊、颗粒等特征不⼀样呢?
学⽣思考
这与岩⽯的组成以及形成相关系,我们后⾯的课将继续学习相关岩⽯的内容。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回答:
教师板书:
岩⽯特征——————→岩⽯类别
课件出⽰上课开始出⽰的岩⽯照⽚:
我们已经理解了⼏种常见的岩⽯,课后你们就能够⾛进这些岩⽯,利⽤你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法,就能识别它们了。
(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教学内容,并在重新聚集任务后结束,把探究从课堂延
伸⾄课外,开启学⽣更⼴阔的学习活动,也为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
板书设计:
理解⼏种常见的岩⽯
岩⽯特征—————→岩⽯类别
(颗粒、层理……)
【教学反思】
《理解⼏种常见的岩⽯》是要让学⽣进⼀步从岩⽯的结构、构造等⽅⾯实⾏观察岩⽯。
学⽣也是第⼀次真正接触有点岩⽯⽅⾯的学习,且综合使⽤了很多观察⽅法和⼿段,并介⼊了抽象逻辑思维。
对于⼩学四年级的学⽣来说,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我在多次教学经验上对教学设计有以下改进。
⼀、对探究材料实⾏简化和重组。
探究材料是⼩学科学教学中学⽣实⾏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便于学⽣观察岩⽯的特征后对岩⽯实⾏有效识别,我对教材中出现的7种岩⽯精简成5种,只选择了花岗岩、砾岩、⽯灰岩、页岩和⼤理岩,并且我按照组成岩⽯的颗粒⼤⼩对学⽣观察顺序实⾏重拍:砾岩、⼤理岩、⼤理岩、⽯灰岩和页岩。
另外,我对岩⽯标本盒李的岩⽯实⾏仔细检查,挑选哪些特征明显,各组相同的岩⽯作为学⽣观察的材料。
⼆、对观察记录表作适当的调整,⽤打“√”的⽅法来降低学⽣记录的难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观察这5块岩⽯的观察记录表杂乱⽆序且描述各异,不便于汇报交流。
在阅读了岩⽯专家对岩⽯特征的描述后,我对学⽣观察记录表实⾏改进。
⽤打“√”的⽅法来降低学⽣记录的难度。
并使⽤电⼦⽩板在课堂上将学⽣观察汇报汇总,直观展⽰,便于学⽣统⼀对五种岩⽯的理解。
三、将PPT课件改成SMART电⼦⽩板课件,配合教学。
试上课时,我使⽤了PPT课件。
后期,我改⽤了smart电⼦⽩板课件,在导⼊、实验指导、实验观察等环节都有使⽤。
并使⽤到了电⼦⽩板的拖拽、魔术笔、遮罩、⽆限克隆等技术,能很好的吸引学⽣注意、形成课堂⽣成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