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五四运动早已载.(zài)入史册,后人对其进行纪念,从中汲取能量,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梦而奋斗。

B.倡导整本书阅读,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趋势,阅读容易走向浅尝辄.(zé)止、断章取意的误区。

C.在共享经济、“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平台上诸多民宿资源质量良莠.(yǒu)不齐,时常给游客“添睹”。

只有合格的硬件设施和高质量服务,才可能让游客们在寻梦“诗和远方”中,住得安全,玩得开心。

D.黄家庄藏有美酒的消息不胫而走,据那些喝过的人说,那酒澄.( (chéng)清透亮,醇厚绵长,入口生香,实乃琼浆玉液,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3小题。

(甲)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

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

(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丙)传统社会能够基本做到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
团结友爱,都拜赐
..于儒家之信的观照和浸润。

信,不仅是传统社会坚守的伦理准则,
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的行为规范,甚至被不少国人奉为圭臬
..。

同时,信也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原则。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名而归B.拜赐C.不可或缺D.圭臬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

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B.针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不做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同时坚决依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

C.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物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相关技能型人才远远不够,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D.中小学生复习资料泛滥成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而且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

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固然不错。

A.⑥②①③⑤④B.⑥①③⑤②④C.⑥②③①⑤④D.④⑥①③⑤②6.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选出三副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
A.⑤④③B.⑤②①C.⑤③①D.④②①
7.从修辞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B.从远处看,江上的轮船犹如一叶扁舟,随着波浪起伏。

C.这寂寞又一天一天地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D.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8.下列有关诗词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句,平仄没有严格规定,用韵比较自由,篇幅一般较长。

《诗经》《楚辞》及乐府民歌都属于古体诗范畴。

B.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一般是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

C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它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

篇幅虽小,却同样可以显示诗人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雄浑等。

D .词,又称曲、杂曲、曲子词或长短句。

唐、五代已经出现,盛行于宋。

起初它是一种可配乐歌唱的诗体,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9.下列对李清照的《声声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 .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 .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 .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

10.对《雨霖铃》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 .“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二、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第11-13题。

材料一:
大学生最为满意的分别是教师职业精神、同学关系、贫困生资助、师生关系、处理不诚信行为的规则、学校校风等6个方面。

此外,本科生对学习场所、信息化资源、考试评分规则、运动场地与体育设施等方面满意度高;高职学生对重视育人、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实习管理、实习实践等方面满意度高。

这些方面能够得到学生的高满意度,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重视以及政策效力的显现。

担任过学生干部、学习努力程度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越高,说明满意度是可以通过学生个体的进步而提高的。

而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创业支持、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部门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度不高,说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需继续加强。

(摘编自《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
材料二: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积极健康,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大学生群体人生态度积极,乐于奉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大多数大学生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观念,道德认知状况良好,具有强烈的道德意愿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也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的享乐主义倾向,对有关思想理论问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道德意愿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

如15.2%的大学生赞同“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观点;16.2%的大学生赞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观点。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在道德观方面,对“搀扶跌倒老人”心存担忧的大学生中82.5%是因为社会上借此讹人的事件很多。

在准确把握各类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多方联动,帮助改善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积极储备并充分发挥环境化人的正能量,发挥核心价值观在环境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无疑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
材料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面对变化迅猛、日新月异且竞争激烈的社会,现代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诸多心理问题出现并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大学生犯罪率逐步增加等不良现象,都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很多矛盾冲突都会出现,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寻找平衡点,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问题。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综合性高素质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会日益壮大,为社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陈琳娜《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分析》)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表显示,本科生对国家的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实施最为满意,对学校的课程教学情况最不满意。

B.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满意内容没有交集,本科生满意的是学习场所、信息化资源等,高职生则满意重视育人等。

C.图表显示,本科生满意度最低的十个方面里,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等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方面较多。

D.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比较健康,态度积极,乐于奉献,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学生个体的进步而提高,另外,国家政策对提升满意度的效力也十分明显。

B.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需继续加强,但大学生对学校提供创业支持、培养创新能力等期盼过高,会适得其反。

C.在社会、学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如此,就能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

D.当代社会变化极快,竞争激烈,给正在向成人转变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严重。

13.针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55分)
(一)《季氏将伐颛臾》课文检测
1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欲之.而在萧墙之.内也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C.则修文德以.来之何以.伐为D.不患贫而.患不安固而.近于费
1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子见.夫子乎?
③不患寡而患
..不均④时有患.疟疾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B.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
C.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D.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18.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

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第20-24题。

(一)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②,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

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

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③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节选自《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二)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
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注】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②转附、朝儛:均为古山名,在今山东。

③大师:读为“太师”,古代的乐官。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而非.其上者非:非议B.畜君何尤.尤:怨恨
C.方命
..虐民方命:违反天命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斧斤以.时入山林B.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道之.始也D.今也.不然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2.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昔先王以为东蒙主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无乃尔是过与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选文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C.选文中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

而实行仁政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百姓进行教化。

D.选文恰到好处地陈述了孟子的“民本、仁政的政治主张,陈述的时候,由于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

使得文章显得生动,观点易于接受。

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4分,共16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
(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25-26题。

小桥旅夜(吴敬梓)
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

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

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2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正面点题,一个“始”字写出了内心的无限伤痛,正因为内心伤痛,即将离乡漂泊的吴敬梓躺在这小桥边的茅店里思绪万千,辗转难眠。

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将落月、萤火、夜色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

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情怀。

C.后两联言事抒悲,承首联“梦不成”进一步生发,追想从前,涕泪纵横;目及当下,事事伤情。

“集”字写出艰危之多,“横”字写出伤痛之深。

D.这首诗寓有深沉的忧伤哀痛,吐露了落拓者的悲苦辛酸。

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格调苍凉,颇有建安诗人慷慨悲凉的风格。

26.全诗反复抒写一个“悲”字,请联系具体诗句,概括诗中写了哪几层“悲”。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5分)
2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做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清晰,理由充分,100字以内。

进入秋天,层层落叶让城市秋意浓,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一景。

近年来,成都、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纷纷出台“落叶缓扫”的政策,给市民提供观赏秋冬落叶景观的时间和空间,获得点赞。

但与此同时,落叶缓扫带来的安全隐患(火灾隐患、下水道堵塞等)也引发关注。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50分,每格2分)
(1),,是谁之过与?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3)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4)邻国之民不加少,,何也?
(5)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6),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7),斜光到晓穿朱户。

(8),山长水阔知何处?
(9)念去去,,。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

(11),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2)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

(13),。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1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