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宇宙生命之谜
总序: 主备人: 复备人: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

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环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环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有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不少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辐(fú)射轨(gǔi)道土壤(rǎng)陨(yǔn)石厌氧(yǎng)菌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谜、嫦、揭、摄、御、倾”。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谜”是摆布结构,注意“迷”,相互要结合紧凑。

“嫦”是摆布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揭”是摆布结构,右边里面是“人”字,书写时要注意。

“摄”是摆布结构,书写时右边要紧凑。

“御”是摆布结构,注意中间下是“提”,书写时要正确。

“倾”是摆布结构,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时要注意。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环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展开说明,子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份?请简要概括各部份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份(1自然段):提出问题: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向来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②第二部份(2-9自然段):分析问题:宇宙有没有生命
③第三部份(10自然段):得出结论: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向来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环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交流:
师总结: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

然后分析问题: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猜测,惟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

最后得出结论,这仍是一个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生命之谜》,谁能复述这篇课文环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猜测,惟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这仍是一个谜。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味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感悟,体味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

②作者写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可采用子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的内容。

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新发现。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份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量: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份
2.请同学们子细阅读第2—9自然段。

(1)思量: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至少应有四个条件: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份。

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2)子细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量:作者提到地球外的哪些行星?它们符合生命存活的条件吗?
师:引导学生找“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学生通过排除法,知道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惟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向来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3)子细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

思量: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神奇,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找出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谈出:
①作比较:作者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一是自转时间相似;二是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

由此比较,又引出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二是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②列数字: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

还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③举例子: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一是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份子,没有有机份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二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弱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

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份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作者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向来
探索的宇宙之谜。

思量: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类会不会移居火星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只要学生回答的有理有据,即可。

此环节让学生展示出课前所搜集到
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宇宙之谜》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2.课件出示: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段落,(集体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的形式来引导
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子细读,必要时要多读几遍。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小练笔:结合“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与环保或者飞往太空有关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理有据的证实自己的观点。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慷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 宇宙生命之谜人教(部编版)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认读“嫦娥、磁场、陨石、干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环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所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浩瀚无垠的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还有生命存在吗?多少年来这向来是一个谜。

《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尾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嫦娥 磁场 陨石 土壤 辐射 沧海一粟
2.齐读、指名读重点生字词。

3.借助资料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生字词)同桌互读,并试着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并对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进行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说)
2.师:判断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
明确: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a.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

b.必要的水分。

c.适当成份的大气。

d.足够的光和热。

3.天体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有生命存在?
4.说说在环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为什么?
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
1.快速地浏览课文。

思量: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讨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
明确:第2~9自然段。

师: 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归纳: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向来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
命存在,向来在探索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2.分析理解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思量: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生合作交流后发言)
师: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说说在环绕太阳运动的八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为什么?
学生交流: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湿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普通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那末,太阳系中惟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五、课堂小结
关于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的问题,人类向来在思量,发展到近代,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但从落入地球上的陨石中包含着有机份子的情况看,我们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这还有待人类去进一步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中惟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那末火星上到底是否存在生命呢?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合作探索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五人学习小组,分小组讨论问题并汇报。

一、二小组探讨第(1)小题;三、四小组探讨第(2)小题;五、六小组探讨第(3)小题。

从第一小题开始挨次选取小组代表汇报。

(1)火星与地球有哪些相似之处?科学家对火星有哪些猜测?
(2)科学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对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结果怎样?
(3)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
(4)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三、交流展示
(1)小组代表展示:火星与地球的相似点:1.自转一圈时间相似;2.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

科学家的两种猜测: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2)小组代表展示:科学家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照,二是近距离观测。

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运河和植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3)小组代表展示: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

采用摆事实,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层稀薄,温度低,无磁场且大气层中没有臭氧层,无法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同时科学家通过对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得出了两个结果:1.土壤中无有机份子,没有有机份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2.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这证明,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4)教师总结。

四、问题研究与拓展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知道的星系。

人们确信: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大家课后可以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的神奇》等书籍,了解更多的宇宙神奇。

【教学板书】
10.宇宙生命之谜
生命存在的条件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和发现
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份的大气④足够的光热火星的探秘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他们从课文中找到生命存在的条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结合课文中对八大行星的介绍,判断其是否存在生命。

为了探讨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搜集相关信息,找到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表达,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搜集相关的介绍宇宙神奇的知识,这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守株待兔》 人教部编版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

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

于是被本国人讥笑。

告诉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道理。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

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它既能启示学生探索又能匡助学生了解人情世故。

寓言故事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

所以,我这节课,不是单为了教这则寓言,而是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量问题,去认识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寓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

这节课,我将带着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从多角度去思量问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来组织各项训练活动。

为了渗透语文的人文性,我为学生创设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

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

教学目标:
1.认识“耕、释”等4个生字,学写“耕、其、待”3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体味文章的韵味。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夸姣的生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和故事有关的游戏,名字叫“超级联想”。

请根据出示的一组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观察学生猜出的三个故事(《坐井观天》、《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的特点,明白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中含有大道理。

3.同样“超级联想”,出示图片。

(守株待兔),揭示课题,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学生讲讲以前听过的《守株待兔》的故事。

2.早在2000多年前有个叫韩非子的思想家也讲过这个故事,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师读文)
让学生说一说听两个版本后的感受。

3.学生读文,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学生的识字,多种形式地读。

重点讲“耕”字,会意字。

左边的“耒”是农夫的种田工具(图片展示),右边的“井”是方块田。

5.写字“耕、待、其”。

6.展评。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目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匡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并且为阅读文章扫清障碍。


三、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味。

1.指个别生读文。

2.听范读,体味巧妙的停顿。

3.学生再读。

学习读小古文的方法“巧停顿,读韵味”。

四、制作绘本,疏通文意
1.学习第一句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文章中的哪句话贴合这幅图片?(宋人有耕者。


(3)学生齐读。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田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田中有株。


(3)学生再读。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课文是怎么说的?(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相机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借注释,懂古文”。

(5)理解“走”字。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借助注释解释“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

(3)从中你体味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于是这个农夫等了一天,到了第二天他——
当别人家地里的禾苗已经绿油油时,农夫却——
到了秋天,人们看到丰收露出笑容时,这个农夫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向来等,有什么收获吗?
(2)课文里怎么说的?(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他为什么会被笑话?(侥幸得到的兔子)
这个农夫花很长的时间等一个侥幸,所以他才会——
一次的侥幸就让他不劳而获,所以他才会——
7.疏通课文
(1)“古今对读”的游戏:师白话讲故事,生古文讲故事。

(2)“古今对背”的游戏。

【设计意图:采取游戏形式来进行诵读,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五、升华寓意
1.人们会怎样笑话农夫,学生交流,请利用以下形式笑话他:
“农夫啊农夫,你可真是……”
“农夫啊农夫,你怎么能……”
“农夫啊农夫,俗话说……”
2.那我们要怎样劝?(赠送书法作品)老师送“实”字给农夫,希翼老老实实耕种。

学生交流也送字给农夫劝一劝他。

3.我们要以此为鉴:要靠努力,不存侥幸。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同时以此为鉴。

】六、总结方法
学古文不难,可以“巧停顿,读韵味”,“借注释,懂古文”。

七、布置作业
1.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一个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农夫。

2.老师送一面《南辕北辙》的镜子,交流他又犯了什么错?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要靠努力
不存侥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