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针对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针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的誓言是什么?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补写《秋思》。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意万重:。
②开封:。
(3)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请说一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触动了你的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
______________。
[2]请摘录词中原句填空。
在这首词中,“__________”写出了行军之艰难;“__________”写出了气候之恶劣;“__________”写出了队伍之庞大;“__________”写出了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
在本学期学习的古诗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诗句默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人描绘幽雅美丽的图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
(1)河:_________________ (2)岳:_________________
(3)遗民: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________________。
陕北民歌“_________________”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
6. 阅读理解。
七律·题水浒梁山之行者武松
马超
江湖驰骋九州横,醉酒迎冈哮虎声。
两度柴庄终散宴,一临阳谷始相逢。
冷月拘星惊鬼魄,寒刀嗜血笑苍生。
卷袖红尘忽看破,诵佛犹爱罩纱灯。
[1]请你说出两个关于武松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哪句可以用来形容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以前所学,写出不低于三个描写人勇敢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诗鉴赏。
秋登宣城谢胱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谢胱(tiǎo)北楼:即谢雕楼,为南宋诗人谢挑任宣州太守时所建。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宜城。
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双桥:指风凰桥和济川桥。
[1]本诗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联开门见山,把登览时所见景色总括出来,统摄全篇,吸引读者。
B.领联以静写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城美景。
C.尾联写出了李白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与题目遥相呼应。
[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 (修辞方法)句。
[4]颔联一个“_________”字写出二溪河流绕城的情景;一个
“_________”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8. 对比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⑥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
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③戍轮台:戍守边疆。
④夜阑:夜深。
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⑥冰河:冰封的河流。
[1](提取信息)《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_______诗,诗中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诗人的嘱咐是“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________”两个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理解诗意)参考注释,写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文比较)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都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
B.《示儿》这首诗前后矛盾,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孤寂、窘迫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
[4](积累运用)你还积累了哪些爱国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一)过分水岭
溪水___________似___________,
入山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头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似:_______________ 分头:_______________
4.“入山三日”说明了()。
A.山高 B.山深 C.山小
5.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潋滟:________________ 亦: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________”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
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
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
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
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
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古诗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从首句我们可知,诗人的家乡在_______,从_______到诗人的家乡只隔着几座山。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合理的想象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求至少用上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衬托手法中的两种,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在诗中指__________________。
[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
从这句诗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
[3]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________的期盼。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深”字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回答问题。
遗民泪尽_________,南望____________又一年。
[1]补充句子。
[2]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
A.感到遗憾的人民。
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________ 当家: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
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