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马初探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关键词-----------------------------------1 英文摘要关键词-------------------------------2 引言------------------------------------------3 第一章唐三彩马的概述------------------------4 第一节历史背景-------------------------4 第二节风俗文化-------------------------5第二章唐三彩马的艺术特色--------------------6 第一节以实写神-------------------------6
第二节釉色丰富-------------------------9第三章唐三彩马对自身创作的影响-------------10 结语-----------------------------------------12参考书目-------------------------------------13
【摘要】
唐三彩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唐三彩马的特征又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关于马的创作。

虽然当代的陶艺创作中使用唐三彩这一形式的作品已经比较少见了,但唐三彩马独特的创作特点对现在的陶瓷创作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通过对唐三彩马的造型、釉色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以及个案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一些基本观点。

唐三彩马不仅丰富了时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拓展了当代陶瓷创作的风格与内容。

【关键词】
唐三彩马造型
【Abstract】
Para as Chinese ancient important form of art creation, has very high artistic attain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orse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different from other times about the creation of the horse. Although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creation
of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use form of work has been relatively rare, but the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creation
of the hors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ramic creation now has
a still enlightenment func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horse modelling, glaze color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spects, and case analysis, comparison,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ideas. People not only enrich the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horse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and expand the contemporary ceramic creation style and content.
【Key words】
Tri-colou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Horse Modelling
引言
在我国已经诞生了1300多年的三彩艺术最鼎盛时期当属唐代,正因为其艺术特点的彰显和挥洒主要是在唐代,所以后世人都会通称为唐三彩。

可以说唐代是中国的
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时代也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时代,唐三彩艺术则可以很清晰的折射出这个特殊时代的辉煌和荣耀。

唐三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唐代这个时代下的产物,它的制作又因地因时而异,具有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唐三彩的主要分布的地点是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重要地域,这两地也是当时的唐朝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通常被发现的分布在长安的被称为西窑,分布在洛阳的则被称为东窑。

在唐朝的中国,贸易的发展很快,商旅十分频繁,各地的来往交流也是非常活跃,可以说在整个社会生活是十分需要骏马和骆驼这些运输交通工具的,而且也是离不开这些的。

当然除了商旅,在农民的耕作、战士的征战、正常的交流来往中,都离不开马这种动物。

因此在唐代创作的众多诗歌和书画之中,马是被描写的最多、最频繁的一种动物之一。

从古代发展至今天,有许多艺术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多以马为主题而创作产生的,甚至有很多的成语、歇后语中都有以马为主角的或者有相关性的描绘的。

唐代的三彩釉陶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种类,就是生活用具类、模型类、人物类和动物类。

动物类俑更是包括许多种类的动物。

在动物佣中,相信很多人都较为喜爱和关注马俑,各种各样栩栩如生,可以完美表现马生的命力的唐三彩马俑,足可以引起人们的驻足欣赏和惊叹。

图0.1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现藏
故宫博物院)
图0.2 生活用具类:唐三彩凤首
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
馆)
图0.3 生活用具类:唐三彩老虎枕
唐三彩马俑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充分体现了唐朝的时代风貌和风俗特征。

这项艺术无论是在唐代雕塑史上、唐代艺术史上还是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超凡地位。

三彩艺术在当代的雕塑和陶瓷创作中的探索和使用还相对比较少,因此本文是出于对于唐三彩艺术的欣赏和唐三彩中对马的造型的阐释,从而想要浅析唐三彩马的创作及艺术特点,希望以此来引起当代人们对三彩创作技法的重视,丰富当代陶艺创作手法的多样性。

关于唐三彩艺术的探究和阐述,具体且细致的分类研究并不是很
多,本文是基于对三彩艺术的研究成果,加上对唐三彩马的特点进行归纳整理,从而进行的较小方面的分析和探究。

第一章唐三彩马的概述
第一节历史背景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鼎盛时期,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是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可以说唐朝这个时代,无论在经济、文化、外交和政治各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就是在这么一个大繁华的背景之下,唐朝无论在文学、艺术、宗教、科技方面都达到了最为辉煌的状态。

在文学方面不用说最为出彩的自然是诗歌,艺术方面当属是绘画、壁画、书法还有本文主要要探讨的三彩艺术在当时都是成绩斐然。

佛教和道教在唐朝的宗教宽容的大政策下也发展较大。

在科技方面,医学、天文学等都得到了较大的空间以供发展。

图0.4 人物类:唐三彩盘发
高腰粉色裙仕女俑
图0.5 人物类:三彩天王俑
(现藏故宫博物
院)
图0.6 唐三彩骆驼(现藏
故宫博物院)
唐朝的陶瓷业也是发展迅速,结合了雕塑、建筑等多方面的特点,加之对外关系的加强,受世界其他艺术风格的影响,其发展的方向也有了新的路线。

唐三彩在初唐、盛唐时期达到了最高峰,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彩艺术也经历了成熟、高峰和衰退这三个发展阶段。

繁华的时代背景使得百业俱兴,当时的人们喜欢奢华,因此整个社会厚葬
成风,唐三彩器物就是作为其中一种主要的冥器。

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记载这种厚葬之风“主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客观的反映出当时的高官望族奢侈富贵的社会风气。

正是借着这种厚葬的风气使得唐三彩在当时大环境下迅速的发展并兴盛起来。

可以说唐三彩艺术是一种奢华的艺术,是皇家艺术。

唐三彩器物的表面色彩缤纷艳丽、华丽斑斓的特点正符合了唐朝的雍容华贵的时代背景和特征。

唐三彩艺术的特征也反映着唐朝与世界的接轨,融合西方的手法,再向世界传播着中国的艺术,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

第二节风俗文化
唐三彩是产生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高度发展的大前提之下的。

与唐朝的诗歌、绘画、雕塑共同的组成为唐代文化的主流。

三彩釉的绚丽与唐朝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互相辉映,一时间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

有关于俑的记载最早就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上》,写到“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由于马这种动物在唐朝的涉及面十分的广泛,如狩
图1.1 通体施白、绿、赭三
色釉的糖三彩马
图1.2 人和牵马佣
猎、战争、旅行等,因此唐代人们十分爱马,这个题材屡见于诗歌与绘画之中。

唐三彩不仅是一种工艺品,也是一种对于社会生活的映照。

就诗歌方面而言,诗圣杜甫就有“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房兵曹胡马》)”的诗句。

卢纶的《塞下曲》中也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明皇杂录》和《唐书•礼乐志》等文献中都可以看到很多的关于唐玄宗驯马的故事。

这样的时代风俗文化背景注定了马也是三彩陶俑制作中的主要题材,对于这个题材的阐述更是形式多样。

第二章 唐三彩马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以实写神
唐朝是一个非常富庶的时代,这个时代富贵的特征决定了唐人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以丰满圆润为美。

文学家郭沫若也有文曰:“唐开元天宝。

承平日旧,世尚轻肥,三花饰马。

”很明确的指出了唐人的审美特点。

一只陶罐或者一只小鸡都是反映了这种审美特点和美学理念。

唐三彩的陶俑造型受到些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写实中略带有些夸张,注重骨骼、肌肉的刻画,对于眼睛、筋骨、肌肉的雕刻方式精熟且细致。

唐代三彩马的造型厚重、饱满,但是并不显得臃肿肥大,反给人一种有气魄、有力量的象征,一种轻松活跃的感觉。

体现了一种茁壮健康的唐朝典型的审美取向。

唐三彩马强调以实写神,造型写实的同时讲究神韵的表现
唐三彩中骏马的形象也是非常多的,可以说在其他
的时代都无法与之相比。

结合这样的时代特点,唐三彩图2.1 唐三彩马(现藏故宫博物院) 图
2.2
唐三彩马(现藏洛阳博物馆)
图2.3 唐三彩胡人骑马牧羊犬
马陶俑的造型是以膘肥体健、头小并且颈长、线条流畅、骨肉匀称、眼神神采奕奕为主要特点,这是众多文章中都有提到的关于马造型的形容。

唐三彩马的精美程度是其他艺术形式中难以攀登的。

唐三彩马的艺术表现特点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类:
一、写实性,唐三彩马的造型对于肌肉骨骼的刻画都相当的写实。

对于马的动态也有十分的仔细研究,在马的动态的刻画上更是栩栩如生,变化多样,有的是抬头嘶鸣的,有的是腾空飞奔的,有的是低头沉思的,有的是追逐戏耍的……通过表现一些细微的动作,比如侧目等,会显现得格外的生动且姿态俊美。

在这些细微之处的处理上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甚至可以与当时的雕塑、彩绘一较长短。

如图2.1,这件唐三彩马,造型逼真,肌肉线条刻画严谨,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二、内涵性,通过对于马的造型的刻画表现马的强劲有力和充满生气。

在眼睛的刻画也很细致,看上去眼
睛充满生动灵气。

在厚重的造型刻画上不显臃肿肥大,却看上去轻巧、矫捷,充满力量和气魄。

唐三彩马的造型写实中具有写意性,以实写神,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如图2.2,这件唐三彩马的眼睛刻画尤其的精细,充满生气和魄力,是一种内蕴的表现,具有很强的内涵性。

三、组合装饰性,人俑和马俑的组合非常多。

在这种组合中,有人牵着马的,也有人骑在马身上的,人物也有官员、少女等不同形象,可见创作这些俑的人对于生活的观察是十分的细致入微的。

如图2.3,就是一件人与马的组合三彩物件。

在唐三彩马中,不只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立马俑,还有其他的不同形式,最常见的一般分为五个种类:
一、奔马俑
图2.5 唐三彩提腿马俑(现藏西
安市文物管理处
)
图2.4 唐三彩奔马俑
图2.6 唐三彩马上人俑
这件腾空奔马俑(如图2.1)马头高昂,双目圆睁,展现其动感和力道,其形象有着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使人在观赏后仍会仔细回味。

马尾翘起展现腾空时的动感,塑造了一匹极具张力和动感的奔马。

这件奔马俑很明显的具有唐三彩马头小颈长、体型圆润硕大的特征。

奔马俑在出土彩绘陶器中屡有发现,但在出土唐三彩中却极为罕见。

二、提腿马俑
这件唐三彩提腿马俑(如图2.2)显示了唐三彩马线条流畅、骨骼匀称、肌肉健硕的特点。

提腿马俑通常是三蹄踏于三角形的底板之上,右边的前蹄高高提起,左边的前腿挺直,两只后腿微弓站立,腿部肌肉在刻画时显示出骏马的健美矫健。

三、马上人俑
马上人俑(如图2.3)在唐三彩马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造型方式。

三彩马上人俑的坐骑一般都采用立姿,而马上人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有些是男人,有些是女人;有狩猎射箭者,也有打马球者;有些是胡人,当然也有汉人。

胡人的刻画通常都是鼻子高挺眼睛深邃,面容粗犷,肌肉强劲发达,恰恰体现了这个种族的人们的强悍豪放的精神。

马上女俑表现大多妩媚多姿,衣着复杂显高贵,发髻是较高的,体型更是显示唐人喜欢丰腴的审美特征,骑马的动态显得帅气飒爽。

四、马拉车俑
拉车马(如图2.4)整体的造型虽然不大,但其表现十分的生动逼真。

马头高高昂起似仰天长啸,双目圆睁
充满灵动之气,同时马的尾部向上翘起,使得更加富有生气,一件静态的陈设变得动感。

在唐三彩马俑中,马拉车俑比较少有并不常见。

图2.8 唐三彩立马俑(现藏海
南省博物馆)
图2.7 唐三彩马拉车俑
五、立马俑
立马俑是唐三彩中最常见的品种,即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之上的三彩马,但三彩立马中也不乏精品。

这件立马造型(如图2.5)精美、简洁,有花纹装饰的马头革带,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伸颈昂首,整体施棕黑釉。

此马体形硕大,外形逼真生动,把帝王家马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作在细部的处理一丝不苟,马颈部三朵花式马鬃体现了其与众不同的地位,马鬃梳理整齐细密。

唐代马为主题的作品中黑釉马极为罕见,可见这只三彩马十分的珍贵。

唐代的经济繁荣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也都高度发展,可以说唐三彩是应运而生。

一般的记载都显示三彩陶器一般是经过八百度的温度烧制而成的,属低温釉陶。

这样的温度使得唐三彩胎质较松脆,因此其防水性能较差,也证明三彩陶器实用价值不高。

唐三彩马的成型方式在当时一般是模制法,通过两边的模具拼合而制成,再在局部上面加以修饰,以成更好的效果。

三彩马器壁上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留下的痕迹,马肚中间通常有个洞。

唐代三彩器是由汉代釉陶逐渐发展而来的,与汉代马的稳如大山、大刀阔斧不同,可以说唐代的三彩马是同时具有大刀阔斧的堆砌和轻柔精致的精雕细刻。

唐代的三彩马是简练概括的,同时具有浪漫之美,越发显得生动俊美,轻松愉快又不失庄重典雅。

第二节 釉色丰富
唐三彩的釉色主要是以含钴、锰、铜、铁等矿物作釉
图3.1 唐三彩马(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3.2 唐三彩马(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料的着色剂,窑里的各种用于着色的金属氧化物在铅釉中流动,致使颜色互相浸润流染,形成色彩绚丽斑斓的彩色釉。

各类色剂的含量的多少也决定着发色的效果。

唐三彩颜色的流成看似天然,同时也可说是人为,色彩的融合看似浑然天成,其实工匠也是通过一些线来控制这些色彩的形成,于是更加衬托出极富浪漫气息的盛唐之风。

其颜色是基本的釉色是黄、绿、蓝、白、褐以及由这些釉色互相浸染混合而产生出的介于单纯颜色之间的中间色。

其中的铅的另一作用是使得釉面光亮增加从而颜色更加鲜艳亮丽。

唐三彩在细节的处理上十分清晰细致,就是所谓的精雕细刻,有些马鬃上剪留着象征马的高贵等级的“三花”。

所谓的“三花”就是把马鬃剪成三辫。

有些马会有贵重金属的饰物。

就如杜甫的“白马嚼啮黄金勒(《哀江头》)”。

王勃的《春思赋》中也描绘有“杏叶装金辔”。

在马俑的身上也有很多装饰性的线条,这些线更加突出了马的造型,使得所要表现的马更具有生命力。

唐三彩马在装饰手法上主要有点彩、绞胎、贴花、拉毛、彩带装饰等手法。

丰富的装饰手法常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通常我们看到的唐三彩马在马上的人的头部和马下的底座都是不上釉的,是上一层化妆土再根据需要用颜料
画出人的面部。

所以现如今出土的唐三彩马上人的脸部和地板会有化妆土脱落的效果。

这是埋于土下的一种缺陷,但这种缺陷更使得作品具有沧桑感和历史底蕴。

第三章唐三彩马对自身创作的影响
唐三彩是随着唐朝的繁盛而繁盛,也是随着唐朝的衰图3.3 唐三彩马(现藏陕西历史博
物馆)
落而衰落了。

如今的艺术创作很少运用三彩的艺术形式,可见其价值还需再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发挥。

作为一种曾经极为繁盛的陶艺创作手法,可见其并不是没有价值,而是还没有再次被完美的发挥出来,不难发现三彩艺术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

看到栩栩如生的唐三彩骏马,那种雕刻的细致入微,那种抬手回眸的姿态,那种绚丽斑斓的表面,那种圆润丰满的造型,那种微妙自然的精神状态,那种多样的装饰手法,都让我觉得创作一个所谓的简单的动物也并不是那么的轻松简单,需要反复揣摩和研究观察。

一直以来都喜欢唐三彩艺术的那种绚烂多彩和精致生动。

所以关于唐三彩艺术都很关注并且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解读这门艺术。

更希望这种艺术可以再次丰富当今艺术的创作,使得不论是陶瓷的发展还是三彩的再兴都可以实现。

出于惊叹于三彩马造型的创作,于是想要借鉴其创作的手法和特点。

加之自身想要创作关于陶塑动物,那种回眸、抬脚的刻画,那种骨骼肌肉的描绘,那种眼神的表现都十分值得学习和细细品味。

于是我在毕业创作中想要学习这种对于动物的细致表现手法,想要在三彩马艺术上进行深入的探究。

在我的毕业创作中,就是想要在唐代三彩马的基础上学习和发展,以求达到一种生动自然又富有当代艺术之感的艺术创作。

寻找写意与写实的结合,夸张与细致的结合,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结合。

结语
马是一种极为普遍及普通的动物,单论起来并没什么别致或者说是独特之处。

在中国的唐朝更是充分的运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唐三彩马的创作就可以看出工匠们对于马的生活习性十分清楚,加上三彩技法的结合,生动的马加上绚丽的色彩是一种奢华的体现,但看上去又不是飞扬跋扈,分寸拿捏的十分到位。

三彩艺术的鼎盛发展不仅是时代特点的显现,也是技法领域的拓展。

精致中略带夸张的表现加上缤纷的色彩,是平和中的不平和,规整中的不规整。

虽然本文对于唐三彩马的探究并非会有多少见地,只希望三彩艺术这个曾被推崇至极的艺术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期推动改变现在没有现代艺术与三彩的融合发展。

如今的三彩只是在复制唐三彩的作品,就像机器一样,毫无新意,没有艺术感,只有用心去创作,真正去做艺术才能真正再把三彩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书目:
1. 李知宴(文)《中国陶瓷唐三彩》1993年5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
2. 周立高虎(编)《中国洛阳出土唐三彩全集》2007年4月第一版大象出
版社
3. 《中国陶瓷大系之三汉唐陶瓷大全》1987年12月1日出版1995年5月1
日第四版艺术家出版社
4. 钱汉东(著)《人间瓷话》2002年6月第一版学林出版社
5. 徐巍(著)《从唐三彩陶特点试探唐文化》《陶瓷研究》2003年2期
6. 胡小丽(著)《名窑名瓷名家鉴赏丛书——唐三彩鉴定与鉴赏》2002年10
月第一版江西美术出版社
7.《TECHNIQUE OF THE WORLD’S GREAT MASTERS OF POTTERY AND CERAMICS》
by Huge Morley Fletcher LONDON: PHAIDON CHRISTIE’S 2003,9 编辑顾问胡·莫—弗莱彻《世界陶瓷杰作之技术纵观》[M].伦敦:克里斯蒂美术古玩行 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