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侵蚀作用下昔格达地层滑坡特征分析
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https://img.taocdn.com/s3/m/2336b6db0508763231121293.png)
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 泥石流 泥流 固体物质以粘土和粉沙等细颗 粒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砾石 仅含有少量石块,且粘性较大 泥石流中固体物质主要是质 地坚硬的大块石,泥浆浓度 很稀时称为石洪
水石流
泥 流
泥流流动
泥石流堆积
泥石流堆积
泥石流堆积
泥石流堆积
石洪堆积
石洪堆积
泥石流中携带的巨石
泥石流的危害
泻溜:表土层受风化作用,剥蚀成粗颗粒,脱 离母体,其下部没有任何支撑,由其自身的重 量经常地、分散地泻溜到沟中,随水冲走。
陷穴:
陷穴: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侵蚀现象。陷穴 外形像土质水井一样,大致呈圆形的穴口, 直径2~3米或5~6米,穴深5~6米,甚至 20~30米,有的下部与沟底相通。
陷穴 泻溜
复习思考题:
1 比较本章所学的四大类侵蚀的异同点。 2 根据本章所讲述的内容,并结合家乡的情况谈 谈家乡所在地的侵蚀状况和侵蚀发生的原因,可 以采取哪些措施治理土壤侵蚀?
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出事楼房后的山体岩石是泥质、钙质砂岩,经过强烈 风化作用后,已呈碎块状。出事前下了雨,是诱发岩崩的外因 之一。 第二,楼房背靠陡坡,面临国道,修公路时坡体已经被挖成 约60度,建房子时又被挖到了70多度,这样的坡度很容易 发生滑坡,不应该建筑房屋。 第三,楼房后的挡土墙厚度不够,形状也不合理,不能有效 抵抗滑坡,只能遏制岩石风化。业主恐怕没有想到应该作抗滑 设计,或者是想到了也拿不出钱。成都山地所曾为四川泸州一 个小型滑坡体设计了护壁,工程造价就在200万元以上。 第四,业主和住户事先都觉得有滑坡的危险,但不知道滑坡 究竟会不会发生,这说明他们缺乏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
陷 穴(甘肃中川)
309国道部分地段路基陷穴
昔格达组近水平层状边坡的层内失稳分析
![昔格达组近水平层状边坡的层内失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8dd1285901020207409c5c.png)
囤昔 达 格 组固 前 旦 大 组 滑 堆 层 地 产 震系田圆 坡积圈 层状
图 1 滑 坡 平 面 示 意 图
仍 以竖 直裂 隙为 主 ,其 间核 部砂 、泥 岩仍 具有 近水
平昔格达 的岩体结构特征。砂岩呈棕黄色 ,泥质半 胶结 ,粉 细粒 结构 ,薄 一 中厚层 状构 造 ,局部 呈厚 及 巨厚 层状 ,遇水 易软 化 ,岩芯 呈碎 石土 状 。泥岩 呈 浅 黄 色 ,泥 质 半 胶 结 ,薄 层 状 构 造 ,遇水 易 泥 化 ,在 砂 岩 中呈 多 个 夹 层产 出 ,单 个 夹 层 一 般 厚 0 2~15m,厚 者 20m。在场 区广 泛 出露 。 . . . 1 2 水 文地 质特 征 . 场地 地下 水类 型 主要为 基岩 风化 带裂 隙水 。此 大 安全 事故 。下面 以滑 坡 1为例 对昔格 达组 滑坡 的 次 勘察 钻孔 中 ,如横 剖面 I— I所 示 ( 2 ,地 图 ) 特征、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 下水 位 均在 滑面 附近 ,由于受 向斜构 造 、裂 隙发 育 程 度 、岩性等 因素影 响 ,基 岩风 化带 裂 隙水 的富存 1 滑 坡 的工程 地质 环境 具 明显 不 均 匀 性 。主要 汇 集 赋 存 于 向斜 核 部 ( 水 1 1 堑 坡 的构造 和岩性 特 征 . 位 在滑 面标 高 附近 ) 以及 泥岩相 对 隔水层 上部 。 场地属低 中山构造剥蚀地貌 ,地形总趋势北东 1 3 近水平 昔 格达组 的结构 面特 征 . 高 ,南西低 ,坡度一般 1。 2 。 0 ~ 0 ,陡者 3 。 0 左右 。 泥岩透水 性 微弱 ,是地 下水 的相 对 隔水层 ,在 K 5 +10~+6 0段路 堑按 设计 1:1的坡 比 靠近泥岩上部 的一层砂 岩含水量相 对较高 ;砂 11 8 5 ] 基本挖至离路基标高约 2 3m时坍滑 ,从开挖断 岩层理面结合极差 , ~ 也是地下水 的相对透水层 ,具 面 可 以清晰地 看 出 ,深 挖路 堑地 质构 造为 -d 型 向 有 较高 的含水 量 ,在 两层 泥岩 间 的砂 岩 内部 ,含水 , 斜 。受向斜影响 ,产状变化大 ,岩体较破碎 , 隙 量 由上 向下 逐 渐增 多 ;泥 岩 内部 含 水 量 较 砂岩 低 , 裂 其 力学 性质受 地 下水影 响相 对较 砂岩 与 泥岩 的层面 坡两侧发生过昔格达层 内滑动,先南侧后北侧见图 1 南侧规模小 ,未进行勘察 ( , 滑坡 2 。北侧滑动 ) 范 围大 ( 坡 1 , 当路 堑 开 挖 至 13 8m 标 高 , 滑 ) 4 接 近路 面设计 标 高 1 4 .0—13 16 时 ,北 侧 47 3 4 .5m 堑坡 ( 11+20~+30段 ) 已开 挖 成 型 的 、高 K5 8 6 达 3 的三级 边坡 突然 产 生 下 滑推 移 ,滑 体 前 沿 3m 瞬 间推 移越过 中线 约 4m,险些 酿 成机 毁 人亡 的重
第三章 土壤侵蚀(3)
![第三章 土壤侵蚀(3)](https://img.taocdn.com/s3/m/c0a5f112f12d2af90242e67d.png)
2018/7/23
59
缺点:
①剪切破坏面人为的固定为 上下盒之间的水平面,不符 合实际情况。 ②试验中不能严格控制排水 条件,不能量测土样的孔隙 水压力。
目前,较为完善的一种方法是三轴压缩试验。
仪器设备 三轴压缩仪
2018/7/23
62
3. 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按《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建议:
当滑坡、崩塌、泻溜面积占坡面面积小于10%时,为 轻度侵蚀; 10%~25%时,为中度侵蚀; 25%~35%时,为强度侵蚀; 35%~50%时,为极强度侵蚀; 大于50%时,为剧烈侵蚀。
2018/7/23
40
直接剪切试验
12
将滑动槽中放入钢珠
直接剪切试验
13
将剪力盒放入仪器
直接剪切试验
14
放加压框
直接剪切试验
15
选择手动挡位
直接剪切试验
16
旋转手轮使仪器各部位接触
直接剪切试验
17
仪器接触好时,百分表指针开始转动
直接剪切试验
18
调杠杆水平
直接剪切试验
19
施加荷载
直接剪切试验
仅含有少量石块、且粘度较 大的称为泥流
石洪堆积
泥流流动
形成泥石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
充足的水源
地形条件(高差)
泥石流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多发生在150~350陡坡上,一般可分为 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形成区是固体物质补给区,崩 塌侵蚀强烈;流通区是在形成区下游的泥石流通道。 (2)松散的固体物质。 (3)水体供给:与1min和1h的雨强关系密切。其他水体 的补给有:冰雪融水、地下水和溃决水。 (4)人为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陡坡开 荒、工程建设处置不当(开矿、修路等)增加径流,破坏 山体稳定。
重力侵蚀的类型与区别
![重力侵蚀的类型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42aeb80dd88d0d233d46ad0.png)
蠕动的影响因素
2.粘土含量 碎屑中粘土含量越多,蠕动现象越明 显 3.坡度 蠕动可发生在各种坡度的坡面上,但 o o 以25 -30 的坡地最为明显
蠕动
危害:小则电线杆、树木倾倒,大 则房屋破坏,地下管道扭裂,水坝 变形甚至完全破坏
泻溜
崖壁和陡坡上的土石风化碎屑在重 力作用下沿坡面的下泻现象 泻溜是坡地发育的一种方式
谢 谢
1.地形条件(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1)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为明显。 o 一般大于33 的山坡不论岩屑大小都 将可能发上移动 (2)坡地相对高度和崩塌的规模有 关。一般相对高度超过55米时,就 可能发生大型崩塌
崩塌的形成条件
2.地质条件 岩石中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 性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山坡岩石破碎, 易发生崩塌 软硬岩层的地层呈互层时,软岩层 易风化,使坚硬岩层形成陡壁或突 出成悬崖发生崩塌
滑坡3Leabharlann o-36o滑坡的形成条件斜坡的高度,陡度、外形、物质组 成、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是决定滑坡 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滑坡的形成条件
1.凸形山坡比凹形山坡更易产生滑坡 2.外貌起伏平缓,坡度不大,植被覆 盖较好的山坡不易发生滑坡 3.沙土和黏土的相间层中黏土面上常 形成潜流,促进滑坡形成 4.土体中的鳞片及片状矿物,较易发 生滑动
崩塌的形成条件
3.气候条件 在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 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在 短时间内就会被风化,继而加快崩 塌形成的时间
崩塌
危害:造成河流堵塞,阻碍航运, 毁坏建筑物或村镇以及引起波浪冲 击沿岸等
滑坡
斜坡上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 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生的位移 现象 o o 滑坡发生的坡度一般为30 -40
攀西地区昔格达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攀西地区昔格达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6d3d3187c24028915fc3f1.png)
攀西地区昔格达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摘要】通过对攀(枝花)西(昌)地区昔格达组粘土岩及粉砂岩的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昔格达地层工程地质特征。
研究表明,其具有似土非土、似岩非岩的力学性质。
水稳性较差,工程地质性质亦较差。
因而具有性质不稳定、易滑、易发生地质灾害等工程地质特征。
【关键词】昔格达组地层;工程地质特征;攀西地区0 概述“昔格达组”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套晚新生代湖相半沉积地层,区域上,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及其支流安宁河、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河谷地带,呈串珠状分布,出露面积大4×104km2。
常见沉积厚度100~200m不等,厚者达400m以上(不包括被剥蚀的部分)。
昔格达组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角砾和粗砂层,角砾为棱角状岩屑,砾径一般为厘米级,成分为变质岩和深成岩。
下段由灰黄色、灰绿色、灰黑色的河湖相粘土、粉砂质粘土、粉砂和中粗砂组成。
其中,下段的粘土岩和粉砂岩是其主体层位[1]。
早期常隆庆将其命名为“混旦层”,后袁复礼将其更改为“昔格达组”。
由于昔格达组沉积物中缺乏生物化石,地层出露不全,而且缺乏可靠的定年手段和分析测试手段,昔格达组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尚存在许多问题。
对于昔格达组地层的成因,不同学者之间一直存在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湖泊类型方面。
已经提出的成因机制主要有“冰湖沉积”(袁复礼,1958;第四纪冰川考察队,1977)、“河—湖—沼泽相沉积”(地质部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王思敬等,1990;张岳桥等,2003)、“断陷湖泊沉积(正常湖相沉积)”(张宗祜,1994)及“泛湖沉积”或称“统一的晚新生代古大湖盆沉积”(蒋复初等,1999;王书兵等,2006; kong et al.,2009)和堰塞湖沉积(陈智梁等,2004;徐则民,2011)[2-3]。
此外,昔格达组在沉积环境、物质来源和成岩作用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昔格达组地层特征既有共性,又具有差异性。
昔格达组在攀(枝花)西(昌)地区亦有广泛分布,攀西地区是矿产资源高度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在这里有西昌航天城、攀钢、成昆铁路、西攀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攀钢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
喇嘛溪沟昔格达地层滑坡地形研究
![喇嘛溪沟昔格达地层滑坡地形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0ad0e0551810a6f524860a.png)
上游段沟道圆弧半径较小 ,曲率大 ;下游段 圆弧半径 逐渐增大 ,曲率减小 ,如 图 5 。
要 从 事 地 质 工 程 研 究 。 E—ma :c e on @ 13 tm。 i hi l e 6 .o l ri
邓
睿 ,等 :喇 嘛 溪 沟昔 格 达地 层 滑 坡 地 形 研 究
・4 17・
2。 3。 6 ~ 0 的滑坡 有 6个 ,分 别 占 1. 7 6% 和3 . 52% , 两者合计 占统计数 的 5 . 2 8% 。可 以看 出 ,斜 坡坡 度 在 2。 3。 5 ~ 0 为滑坡 的最佳坡度 ,是滑坡发生的密集坡 度;地形坡度大 于 4 。 5 时滑坡 基本不发 育 ,但是崩 塌 数量开始增加。
0 引言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0 82 (00 0 — 16— 2 0 3— 85 2 1 ) 1 0 4 0
2 滑坡地形 因素分析 。 卜。 通过调查 ,在喇嘛溪沟 中下游约 168m 的长度 6 内共发育了大小 l 7处 滑坡 ,即平 均 不到 101 便 有 0 " 3 1 个滑坡 ,如图 1 。在 当地地 层 岩性 较差 的基础 上 ,
・
1 46 ・
路 基 工 程 Sbr eEg er g ug d ni en a n i
21 第 l ( 0 0年 期 总第 18期 ) 4
喇 嘛溪 沟 昔格 达 地 层 滑坡 地 形 研 究
邓 睿 ,巫锡 勇 ,黄 水 亮
(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 6 03 ) 10 1
要物质基础… 。
一
地形地貌——例如沟道切割深度 、坡度等无 疑影响到 滑 坡 的发 育 ,同 时 滑 坡 的 发 生 又 改 变 了地 貌 的形 状 , 最 终 形 成 了喇 嘛 溪 沟 两 岸 特殊 的 滑坡 地 形 。
重力侵蚀的侵蚀机理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重力侵蚀的侵蚀机理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b93e18c1b9f3f90f76c61b57.png)
黄土高原地区的重力侵蚀
• 泻溜: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壑两岸 的陡壁上,这些沟壁一般由粘性红土组成, 坡度70~80度,甚至垂直。红土表层受风 化作用,剥蚀成粗颗粒,脱离母体,其下 部没有任何支撑,由其自身的重量经常地、 分散地泻溜到沟中,随水冲走。
• 陷穴也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侵蚀现象。由 于黄土有垂直节理性,而且土中富含易溶于 水的碳酸盐,当地面低洼处积水以后,沿着 垂直节理向下渗透,将土体中的碳酸盐溶解, 形成更易透水的上下通道,水流在地下与沟 底相通,将土粒逐步带到沟中,穴的下部逐 渐空虚,上部土体由于自身重量没有支撑就 垂直下坠,致使陷穴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沟 头或沟边出现一连串陷穴,发展的结果即成 为沟壑的一部分。在黄土沟头5~10米范围内, 地面有低洼积水处容易发生陷穴。
蠕动
• 蠕动(creeping),是指斜坡上的土体、岩 体及其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 下缓慢移动的现象。 • 特征: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它们的风化 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 慢的移动现象。移动速度缓慢,每年仅几 毫米或几十厘米。这种变形也会给生产和 建设带来危害,如电线杆倾倒,围墙扭裂, 厂房破坏,地下管道扭裂,水坝变形等。
重力侵蚀的侵蚀机理
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1重力侵蚀的定义
• 重力侵蚀,土壤侵蚀中的一种,是指地表 土石物质受到地震、降水、地表径流和地 下水、海浪、风、冻融、冰川,人工采掘 和爆破等任何一种应力作用时,在自重力 为主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破坏、迁 移和堆积的一种侵蚀过程。常见于山地、 丘陵,河谷和沟谷的坡地上。 •
错落
• 错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 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它的特征 是垂直位移量大于错落 • 水平位移量。错落体比较完整,大体上保 持了原来的结构和产状。
浅析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防护设计
![浅析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防护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6eae0a6c175f0e7cd137fb.png)
的加 强防护措施 ,从而才能够这种层 开挖 边坡 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 i f - &, ,本文通过对某一具体的成 昆铁路路段 堑边坡状 况进行详 细的论述 ,并对其 防护设计 的要 点以及措施 进行 了相关 内容的论述 ,从 而为实际当中的这 种地层 的防护提 供必要 的参考。 关键 词 :昔格达地层 ;路 堑边坡 ;防护设计
施工节约时间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质结构对昔格 达滑坡现象 的影 响以及作 用
( 1 ) 地下水 渗流对滑坡出现的影响以及作用分析 当地表水 、 大气降水或者是其它 的相关 水源 , 说着发育的节理或者是松散堆 积物 、 裂隙向着平缓倾斜 的昔格达土层逐 渐下渗 呈现出水平渗流的时候 , 粘土 由 于受到了水的浸泡作用 , 就会使得它不 丢先 膨胀 软化的现象 , 从而使得其抗剪强 度下降 , 并且 也能够起 到相关的润滑作用 ,与此同时 , 顺 着渗流的方 向, 水, 对 于土体还能发挥到推滑 以及浮施 的作用 。在这些作 用的条件下 , 这个水层层面 的 方向 , 也就是说 滑面倾斜 的方向 , 滑梯就会 逐渐地 形成滑坡。由此来 看,地下水 渗流直 接影响着滑坡的发生 ,在实际过程 当中,应该 对这一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 从 而使 得滑坡发生的频率尽可能降低 。
上 侄 僦 , 兀
本文所应用的案例沿着低 山单 面斜坡带以及安宁河谷进行布设 , 坡 顶处设 置 1 l O k V 高压铁塔 , 左侧为3 级路 堑边坡 , 由于受 到以往强烈水平构造运动的影响 , 拖曳以及揉皱构造发育 ,对于控制边坡稳定方面而言 ,岩层产状相对 比较差 。除 此之外 , 通过对 于该 地区的现场实际情况观察 , 昔格 达粉 砂岩透水性相对 比较好 , 节理裂隙少 ,空隙率大 , 均质 性好 ,同时有含有大量 的泥质。昔格达粉 质粘 土岩 具有均质性能好 ,节理裂隙少 , 胶结 较差以及透水性不好的特点 。为此 , 这种 底 层所形成的边坡具有相对 比较差 的稳 定性 ,尤其是遇水稳定性更差 。
西昌市昔格达组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分析
![西昌市昔格达组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2116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7c.png)
西昌市昔格达组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朱辉【摘要】以西昌市安宁河河谷地区昔格达组地层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变形类型、构造变形几何学、构造变形运动学等方面讨论探讨研究区内昔格达组地层的构造变形特征.【期刊名称】《有色金属设计》【年(卷),期】2016(043)001【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地层;断裂带;构造变形;工程地质;昔格达组【作者】朱辉【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昔格达组地层为早更新世间冰期静水湖相沉积物。
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安宁河、雅砻江、大渡河等河流的河谷地区。
根据区域资料,昔格达组地层厚度可能达200-1 000 m。
在研究区内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两者呈现明显不同的颜色。
上部地层呈黄、灰黄色,下部地层呈兰灰色。
两地层岩性均为黏土岩、粉砂岩。
受沉积环境影响,黏土岩、粉砂岩以互层、夹层、薄层等形式在不同区域、不同埋藏深度出现,呈半胶结—弱胶结状态,天然或人工露头的岩石特征明显,层理构造清晰,但质地松软,轻轻敲击即呈砂状,钻孔获得的岩心多呈砂状、土状,遇水则流沙状或糊状,有时保留黏土岩的层理构造,是一类典型的似岩非岩、似土非土的岩、土之间过渡介质。
昔格达组地层特有的建造类型及特性一直受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及地震学等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但对该地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机制、形成年龄、层位划分及工程地质特性等方面[1-7],对其构造特征的研究极少。
该文以西昌市安宁河河谷地区为例,在大量现场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基础上,从构造变形类型、构造变形几何学、构造变形运动学等方面分析探讨该区昔格达组地层的构造变形特征。
研究区位于川西高原的南段,其外围断裂构造体系主要受康滇地轴控制。
其中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与研究区关系最为密切,二者均属于区域性断裂。
安宁河深断裂带纵贯康定地轴,北起金汤,南与云南省易门断裂相接,对研究区的地壳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浅析四川省汉源县昔格达组地层的易滑特征
![浅析四川省汉源县昔格达组地层的易滑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3b645765acfa1c7ab00cc04.png)
(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湖北 武汉 4 0 3 ) 3 04
摘
要 :主 要 介 绍 昔格 达 组地 层 的 起 源 、 成 因、 分布 范 围 ,重 点 阐 述 汉 源县 大 渡 河 左 岸 富 林 村 昔 格 达 组 地
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及 物理 力学性质 ,分析昔格达组地 层易 出现的不 良地 质现 象和 变形破 坏的模 式,提 出了 在昔格达组地层 中实施工程建设应 注意 的问题。 关键词 :昔格达组地层 ;力学性质 ;滑坡 ;工程 建设
渡河左岸富林村出露较为齐全 , 厚度 190m 3 . 。
2 2 岩 土体 主要特 征 .
汉源县昔 格达组地层为一 套半 固结 岩类 , 性按物 岩
照片 1 昔格达组第六岩性段
收 稿 日期 :2 1 —1 0 0 1 0— 7
作者简介 :遇晓东 ( 92一) 16 ,男 ,工程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从事地质灾害工作。E— i:yxadn6 10 @1 3 cr ma l ui o g2 27 6. o o n
第2 6卷 增 刊
2 2年 01 4月
资 源 环境 与 工程
Re o c s En io s ur e v rnme t& En i e rn n gn ei g
Vo. 6, p . 12 S e Ap .2 2 r , 01
浅 析 四川省 汉 源县 昔 格达 组 地层 的易 滑特 征
中图 分 类 号 :P 3 ;P4 .2 5 5 62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1 1 (0 2 S — 06— 3 6 1 2 1 2 1 ) 1 0 3 0 2 0世 纪 6 O年 代 中期 , 青 是 藏高原 隆 起 和 现代 西 南 季 风 气 候 形 成 的标 志地 层 之
浅谈雅攀公路昔格达地层滑坡成因与治理
![浅谈雅攀公路昔格达地层滑坡成因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d2777c8e9951e79b8927ae.png)
滑坡发 生的过程为滑力与阻力 的对抗 过程 ,对雅 攀公路 滑坡采 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 4 1 排水工程 . ( )沿 滑坡 外 围设 置带 状 截水 沟 ,沟体 截 面尺 1 寸根据 汇水 面积和当地降雨量设计 。截水 沟形状一般 为直角梯形 ,内侧成直 角 ,尽 可能截取降雨 汇流和地 表径流 ,防止其进入 滑体 内。 ( )在 滑体 内设置 矩形 或 直 角梯 形排 水 沟 ,并 2 在滑体表层布置 纵向加筋弹簧式透水管 ,末 端接至排 水沟 。 4 2 边坡 生态 防护 .
要 以雅安 至攀枝花公路 昔格 达地层边坡失稳为例 ,介绍公路 工程地 质环境 、滑坡成 因、防 重力 地表 水 地下水
由硬塑状 态变为软 塑乃 至流塑状态 ,边坡产 生滑动破 坏 。而粘 土也 具 有较 好 的隔水 性 ,雨水 只 作用 于 表 层 ,因此 ,粘土边 坡破 坏一 般具 有 逐层性 ;② 卵砾 、 碎石土边坡 。在正 常情 况下 ,卵砾 、碎石 土边坡 土体
治措 施 等 。
关键词 土质 滑坡
1 引言
我 国是滑坡灾 害最严 重 的 国家 之一 ,近 2 0多 年 来发生 了许多大型滑坡灾害事件 ,造成 巨大的经济损 失和人员 伤 亡 。滑 坡 尤其 对 铁路 和公 路 的危 害更 多 、更 大 。本 文对雅攀 公路 的土质滑坡进行 分析 与治
坡的稳定 。
( ) 风化 作 用 对 昔 格 达 地层 的 破 坏 影 响 很 大 , 5 而物理 、化学 作用不太明显 。
4 防 治 措 施
( )降雨 影 响 。雅 攀 地 区 气候 湿 润 、多雨 ,年 1 降雨量为 80~ 0 m,主要集 中在 4~ 0 150m 9月份 。降 雨是促成滑坡发生的最 主要外 因 ,降雨对 不 同土质 的 边坡有不 同的作用 :①均质粘土边坡 。孔隙水 的增 大 减小 了土 的粘 聚力 ,当水量增大到一 定程度 时 ,土体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b94a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6.png)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滑坡是由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表松散土壤、岩石等物质的滑动和运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滑坡灾害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尤其严重。
对滑坡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准确评估地质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工程布局具有重要作用。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地貌特征、地下水条件、地层结构、构造条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针对这几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地质条件是引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质学上,滑坡一般是因为地层岩性发生了变化或者存在节理、岩层夹角大等情况,导致岩石或土层松散、易滑动而引发滑坡。
在进行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时,需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岩性、地层特征等进行详细研究,以便了解地层的稳定性和岩土材料的抗滑性。
地貌特征也是影响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貌特征直接影响地表径流、地下水运动和土体稳定性。
对于工程地的地貌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地形起伏、坡度、坡向、沟谷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以便准确划定滑坡易发范围和危险性,从而为工程规划提供依据。
地下水条件是引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含水量、抗压强度等参数有很大影响,是引发滑坡的重要因素。
对于工程地的地下水条件进行分析,需要从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便准确判断地下水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上述是对滑坡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几个方面内容。
在进行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地貌特征、地下水条件、地层结构、构造条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准确评估滑坡风险、合理规划工程布局。
希望通过对滑坡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理滑坡灾害,保障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喇嘛溪沟昔格达地层滑坡地形研究
![喇嘛溪沟昔格达地层滑坡地形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7f0c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b.png)
喇嘛溪沟昔格达地层滑坡地形研究
邓睿;巫锡勇;黄水亮
【期刊名称】《路基工程》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通过对喇嘛溪沟中下游昔格达地层滑坡区内地形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滑坡发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为该地层滑坡发生地形的预测和识别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146-148)
【作者】邓睿;巫锡勇;黄水亮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13.1+4
【相关文献】
1.喇嘛溪沟昔格达地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 [J], 黄水亮;巫锡勇;邓睿
2.昔格达组地层研究现状与牛坪子滑坡稳定性分析 [J], 尹紫红;周志林;梁明学
3.石棉县某昔格达地层滑坡防治对策探讨 [J], 覃亮;杨学之;王海波
4.金沙江寨子村滑坡坝堰塞湖沉积及其对昔格达组地层成因的启示 [J], 徐则民
5.重力侵蚀作用下昔格达地层滑坡特征分析 [J], 巫锡勇;朱宝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攀西地区昔格达地层滑坡治理工程分析
![攀西地区昔格达地层滑坡治理工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e42d68dd3383c4ba4cd248.png)
攀西地区昔格达地层滑坡治理工程分析摘要:炳仁路K10+120~K10+310段高填方路基位于昔格达地层上,对引发其滑动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计算判断该滑坡在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从而保证该滑坡的稳定。
关键词:昔格达地层;滑坡;稳定性分析1概述昔格达地层是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套半成岩,工程性质差,因其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该地层中产生滑坡的密度在我国易滑地层中名列前茅。
本文以炳仁路K10+120~K10+310段高填方路基滑坡为例,进行稳定性分析。
2滑坡地质特征2.1地形地貌滑坡场地总体地貌属低中山构造山前堆积地貌,沟谷斜坡地形。
原始地形总体是北东高,南西低,向南西倾斜,高程在1175~1184m之间。
在路堤填方段发育两条冲沟,第一条位于K10+190~K10+220段之间,走向250°,沟口位于坡脚墙处,高程1175.70m,坡顶位于道路左侧绿化带10m处,高程1185m,沟心坡度角8°~10°,两侧谷坡坡度15°~25°;第二条冲沟位于K10+235~K10+265段之间,走向190°,沟口位于坡脚墙外侧水塘处,高程1157.50m,坡顶位于道路K10+240处,高程1184m,沟心坡度角15°~19°,两侧谷坡坡度20°~36°。
2.2地层岩性场区内主要分布以下四种地层,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近代路基填土:根据路基填料成分不同划分为三层:第一层物质成分主要以闪长岩颗粒为主②1;第二层物质成分主要以粘性颗粒为主②2;第三层物质成分以昔格达粉砂岩颗粒为主②3,分述如下:②1、灰色,主要物质成分为强风化闪长岩碎屑、含少量中等风化闪长岩颗粒及昔格达组泥岩粉砂岩颗粒,干钻进尺慢,岩芯呈饼状及短柱状。
位于绿化带内的钻孔中强风化闪长岩颗粒手撵呈粉砂状及粘土状,有水从指缝内浸出,送水钻进岩芯呈砾砂砂状。
西攀路昔格达地层滑坡分析
![西攀路昔格达地层滑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25a79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2.png)
西攀路昔格达地层滑坡分析
黄绍槟;吉随旺;朱学雷;李海清
【期刊名称】《公路交通科技》
【年(卷),期】2005(0)S1
【摘要】因昔格达地层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该地层中产生滑坡的密度在我国易滑地层中名列前茅。
西攀路沿线广泛分布昔格达地层,通过西攀路昔格达地层基本特性的研究,对昔格达滑坡进行了分类,并对滑坡成因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4页(P41-44)
【关键词】易滑地层;昔格达滑坡;特性;分类
【作者】黄绍槟;吉随旺;朱学雷;李海清
【作者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西攀路永郎昔格达滑坡抗滑桩嵌固深度分析 [J], 杨旭;彭雄志;王倩
2.浅谈西攀地区昔格达地层 [J], 刘富诗
3.昔格达地层填方路堤滑坡分析与防治 [J], 成永刚;王红兵;王寒罡;许健
4.浅谈雅攀公路昔格达地层滑坡成因与治理 [J], 宋建广;孙代
5.重力侵蚀作用下昔格达地层滑坡特征分析 [J], 巫锡勇;朱宝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昌市绕城公路昔格达地层滑坡变形破坏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西昌市绕城公路昔格达地层滑坡变形破坏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3847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b.png)
西昌市绕城公路昔格达地层滑坡变形破坏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何怡帆;詹同安
【期刊名称】《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24(60)2
【摘要】昔格达组地层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是一种工程性质较差的半成岩地层,具有水敏感性强、遇水易崩解软化的工程特性。
以西昌市绕城公路昔格达组地层滑坡为例,对滑坡的破坏特征、变形过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和下滑力。
结果表明:①滑坡变形破坏模式为推移式,半成岩岩体特性、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滑坡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②滑坡治理措施为“前缘反压+后缘清方+支挡工程+截排水”,治理措施有效、可行。
【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何怡帆;詹同安
【作者单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红格提水工程二级泵站昔格达地层特性及坡体变形成因分析
2.西昌市昔格达组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分析
3.浅谈雅攀公路昔格达地层滑坡成因与治理
4.昔格达组地层研究现状与牛坪子滑坡稳定性分析
5.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及控制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章 重力侵蚀(5)
![第五章 重力侵蚀(5)](https://img.taocdn.com/s3/m/9644d31cf18583d049645985.png)
5.1.2 坡面重力侵蚀应力
块体的整体位移 (2) 影响因素 坚硬岩体的粘结力C值很大,一般不易发生移动。但
岩层中常常存在软弱的结构面(层面、软弱夹层、断层面、 节理面、劈裂面等)。软弱结构面的内摩擦角φ和粘结力 C都显著减小(粘结力 C→0),因此容易产生破裂面而发 生块体运动。
软弱结构面容易引起重力侵蚀
–水可以增大物质的重量。 –水还起着润滑作用,从而减少松散物质颗粒之间的 粘结力以及整个物体和基底之间的摩擦阻力。
应力及作用
(3)地下水
地下水在流动中具有渗透力,这种力作用在它所流 经的沉积物或岩石颗粒上,其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能 促进沉积物或岩石的破坏。
–每当洪水退后河岸易发生坍塌,就是因为这时两岸 的地下水均向河流排泄,其流向与渗透力的方向指向 岸坡下方,从而破坏河岸的稳定性。 (4)地震
5.1.2 坡面重力侵蚀应力
块体的整体位移 (1)应力分析 坡面上的块体运动并不限于在坡地表面移动,有时沿坡 面以下一定深度的软弱面发生整体位移。这时还遇到另 外一种阻力,即土层或岩层的粘结力 C。块体运动一定 要克服粘结力 C 和摩擦阻力 f 才能发生位移。
块体运动的抗滑强度(抗滑力:块体与坡面间最大 摩擦阻力)为
5.1.2 坡面重力侵蚀应力
土粒岩屑或石块运动
(1)应力分析
• 坡面上块体的重力G 可分解为与坡面平行的下滑力T与 G 垂直坡面的法向力N,其关系为: T T=G sinθ N=G cosθ F N θ 式中:θ―坡角。
• 从以上分析知坡面上块体愈重,则下滑力T愈大。同时坡面 上坡角愈陡,则其下滑力也愈大。
3、滑坡壁与滑坡台阶
滑坡体与坡上方末动土石体之间,由一半圆形 的围椅状陡崖分开,这个陡崖称为滑坡壁。一般坡 度为60°~80°,高度从数厘米至数米不等。 滑坡体下滑时,因滑体各段移动速度的差异产 生分支滑动面,使滑坡体分裂成为几个错台,称之 为滑坡台阶。
石棉县某昔格达地层滑坡防治对策探讨
![石棉县某昔格达地层滑坡防治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e4ea9d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6.png)
石棉县某昔格达地层滑坡防治对策探讨覃亮;杨学之;王海波【摘要】以石棉县一处昔格达地层滑坡为例,结合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根据滑坡基本特征,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评价,论述了其滑坡成因机制,同时,提出了采用“整体防护+局部支挡”的思路对滑坡进行治理.【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6)001【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滑坡;昔格达组;稳定性;防治对策【作者】覃亮;杨学之;王海波【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在四川攀西地区广泛分布河湖相沉积半成岩昔格达组地层,该地层压缩性强,遇降雨易软化,属易滑地层.科研人员对此类地质构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5].由于石棉县莫家岗滑坡发育于昔格达组地层中,其地层的力学性质极不稳定,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析了该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防治对策,拟为当地政府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研究对象的莫家岗滑坡位于四川雅安石棉县,剖面形态为阶梯状,总体坡度约16 °,为中型浅层土质滑坡.滑坡最初发生于2008年汛期,2009~2015年雨季期间,研究区斜坡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1.1 气象水文研究区位于大渡河左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为1 200.9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6.4%.据计算,研究区内最大日降雨量为185.9 mm,最大小时雨量为81.5 mm,10 min雨强为26.7 mm,这种高强度降雨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多形成大~暴雨和局部暴雨,为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1.2 地形地貌研究区地处构造、剥蚀中切割中山缓脊宽谷地貌,总体上谷坡和山坡坡度均大于30 °,山脊呈长垣状,沟谷呈“V”字型,切割深度500~1 000 m,地形陡峻,地形临空条件发育,为滑坡、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1.3 地层岩性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及第三系昔格达组基岩,具体为:1)残坡积层).主要为黄褐色、褐色、灰色粉质黏土夹碎块石及碎屑物质,粉质黏土与碎屑含量约占90%,碎块石含量约10%,主要分布于斜坡体上,厚度一般3.0~6.0 m;斜坡中上部陡坡段厚度较薄,局部小于1.0 m.2)第三系中统昔格达组(N2x).主要为褐色粉砂岩、黏土岩,具有成岩低,结构构造不均一,富含黏粒及黏土矿物,压缩性较强,遇水软化,脱水崩解等特点.1.4 地质构造与地震相关研究表明,莫家岗滑坡附近无大型褶皱或断裂发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研究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 s.1.5 人类工程活动研究区内总体上人类工程活动较为频繁,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农耕、房屋建设和削坡修路.工程建设改变了研究区斜坡原有排水系统,对斜坡稳定状态影响较大,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2.1 边界和形态特征研究区滑坡发育在大渡河支流狮子河左岸,主滑方向184 °,后缘有明显的下错现象,呈典型的圈椅状,剖面形态为凹形,前后缘高差约100 m,总体坡度约16 °,剖面形态呈阶梯状.滑坡横向宽约440 m,纵向长约340 m,厚1.0~7.0 m,体积约3.5×105 m3,由图1可见,滑坡边界特征明显,后缘发育有下错形成的陡坎或张拉裂缝,两侧可见明显的侧边界,右侧以剪切裂缝为界,左侧以小冲沟为界,前缘以狮子河左岸为界.受岩土体不等速变形的影响,滑坡体后缘(北侧)下错形成陡坎,陡坎高0.3~0.7 m不等,坡度约60 °;右侧(西北侧)边界发育有长约40 m的剪切裂缝;左侧(东侧)边界为小型冲沟,受滑坡岩土体不均匀变形影响,冲沟中原有排水沟受损严重;前缘(南侧)为狮子河河谷.为中型浅层土质滑坡(见图1).2.2 变形破坏特征研究区滑坡最早发生于2008年汛期,降雨导致斜坡后缘岩土体发生强烈变形下错,下错最大高度约1.0 m,下错致使后缘一间房屋受损.2012年雨季,斜坡后缘再次发生明显变形,产生张拉裂缝,裂缝长约50 m,张开0.05~0.7 m,充填碎石土、植物根系等,错开高差0~0.5m,呈圆弧形,总体走向245 °.2013年7月受暴雨影响,斜坡发生进一步强烈变形.受变形影响,附近村道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致使路面开裂,形成局部错台,同时,变形还引起斜坡原有排水沟受损,其裂缝下错高度约0.3 m,总体走向92 °,属张拉裂缝.受降雨等因素影响,斜坡中下部变形也十分明显,附近乡村公路受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大面积开裂,出现区域性裂缝,一条长约16 m,宽约4 m,总体走向105 °,另一条长约18 m,宽约3.5 m,总体走向70 °.2013年强降雨导致斜坡中部产生张拉裂缝,长约32m,张开0~0.1 m,充填碎块石土,可见明显下错,最大下错高度约0.5 m,总体走向93 °.2014年7月2日,研究区突降暴雨,最大雨量达50 mm/h,暴雨持续近2 h,强降雨致使斜坡局部(原有1#挡墙南侧)强烈变形,局部失稳破坏,发生小型滑塌,滑塌纵向长约47 m,宽约15 m,厚1~4 m,方量约2 000 m3,主滑方向245 °,总体坡度约15 °,属牵引式浅层土质滑塌.伴随斜坡局部滑塌,在其后缘产生张拉裂缝,长约9 m,张开0~0.15 m,充填植物根系,深约0.2 m,有较明显的下错,最大下错距离约0.2 m,走向150 °.伴随局部滑塌,在滑塌体北侧,原有1#挡墙南侧之间斜坡也发生明显的变形,变形致使该段斜坡体上原有排水沟被土体挤压而严重受损.2014年8月,研究区再次持续强降雨,斜坡体多处发生变形.受下部斜坡土体滑塌及降雨等影响,原有1#挡墙发生明显拉裂变形,而局部受损.斜坡后缘产生张拉裂缝,裂缝长约6 m,张开0~0.1 m,充填夹碎石粉质黏土及植物根系,无明显下错,走向30 °.原有小路发生明显沉降及破坏,小路内侧排水沟被土体严重挤压. 2.3 滑坡体结构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浅井、探槽和钻孔揭露的地质条件,滑坡体结构如图2所示. 1)滑体.黄褐色粉质黏土局部夹碎块石,稍湿,松散,硬塑,母岩以第三系中统昔格达组粉砂岩为主.土质不均匀,强度较差.分布于滑坡区内,厚度1.0~6.0 m,中后部较薄,约1.0~3.0 m;中前部较厚,约3.0~6.0 m.2)滑带.位于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与下覆第三系中统昔格达组(N2x)粉砂岩界面处及松散层内错动带.滑带土为松散覆盖层与基岩界面上的黄褐色粉质黏土,厚约20 cm,稍湿,硬塑,含水量高,压缩性较强.3)滑床.第三系中统昔格达组(N2x),褐色或黄褐色粉砂岩,强风化层约3 m,产状145 °∠2 °,节理裂隙较为发育,主要裂隙产状为210 °∠26 °,100 °∠11 °,无充填.2.4 滑坡危害性分析根据滑坡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和灾害损失程度,按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表6危害对象等级划分[6],本研究将该滑坡区危害对象等级划分为Ⅲ级.3.1 计算方法与工况本研究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条分法和传递系数法分3种工况计算研究区滑坡的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6-7].1)工况Ⅰ(天然工况).现状条件下滑体处于1/3~1/2饱水状态,荷载组合为:自重+天然状态地下水.2)工况Ⅱ(暴雨工况).按滑体1/2~2/3饱水状态,荷载组合为:自重+暴雨状态地下水.3)工况Ⅲ(地震工况).按现状条件叠加地震荷载,荷载组合为:自重+天然状态地下水+地震.3.2 计算参数取值滑体土计算参数主要根据取岩土试验结果,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滑体土天然重度取18.46 kN/m3;饱和重度取19.26 kN/m3.滑带土计算参数在统计土工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可参考参数反演结果,类比类似案例的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来综合确定:天然状态c值取8.65 kPa,⟩值12.63 °;饱和状态c值取7.58 kPa,⟩值取11.87 °.3.3 计算结果及稳定性分析滑坡典型剖面稳定性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滑坡体在天然工况(I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滑坡体在暴雨工况(II工况)与地震工况(III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工况II下,滑坡剩余下滑力为121.99 kN/m,工况Ⅲ下,滑坡剩余下滑力为135.96 kN/m.4.1 滑坡发育的基础条件1)地形地貌.研究区纵向上呈阶梯状斜坡地貌,地形临空条件发育,为滑坡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2)斜坡结构.研究区为顺向斜坡结构,且结构面倾角小于或接近斜坡坡度,属易发生滑坡的斜坡结构类型.3)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区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岩类残坡积粉质黏土地层,出露基岩为第三系中统昔格达组(N2x)粉砂岩,属极软岩类.松散岩类结构松散,属易滑地层,不利条件下易沿基覆界面发生滑动变形.而极软岩类粉砂岩,层理近水平,裂隙较发育,泥质胶结,固结状态差,遇水易软化、崩解,抗风化能力差,遇水后其力学性质指标迅速降低,因此该地层结构组成的边坡易发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4)水文地质.研究区由于松散堆积层结构不均匀,局部碎块石土常含有较为丰富的上层滞水,且滑坡区主要为地下水径流排泄区,地下水活动较为强烈,特别是当地下水沿基覆界面径流,或当基岩裂隙水水位抬升,裂隙水压力增大时,成为引起滑坡变形的重要因素.由于研究区具备上述4个方面滑坡发育的基础地质条件,一旦降雨等不利因素具备,即可能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4.2 主要引发因素分析据调查,研究区2008年汛期持续降雨,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受其影响,滑坡区表层第四系松散残坡积粉质黏土均处于饱水状态,孔隙水压力上升,岩土体有效应力降低,岩土体c、⟩值急剧减小,抗剪强度严重降低.孔隙水使滑体重度增大,且明显增大了下滑力,同时,降雨入渗补给滑坡浅层基岩裂隙水,岩体裂隙水压力增大,成为加剧滑坡变形的又一荷载,从而引发滑坡后缘局部下错变形.2009~2014年雨季,研究区内多次出现历时长、雨量大的大暴雨,导致滑坡区表层松散堆积体饱水,孔隙水压力上升,岩土体有效应力降低,岩土体c、⟩值减小,抗剪强度严重降低,抗滑力下降.同时,滑体重度增大,明显增大了下滑力.另外,降雨入渗补给滑坡浅层基岩裂隙水,岩体裂隙水压力增大,为滑坡区岩土体增加荷载,最终引发滑坡体出现多处张拉裂缝、排水沟受损严重、公路路面大面积拉裂乃至局部滑塌等.4.3 滑坡力学性质分析据访问调查,滑坡启动时,其变形破坏首先是斜坡中前部发生房屋和斜坡的变形,继而带动后缘斜坡岩土体变形,出现张拉裂缝变形及房屋开裂变形等,属牵引式滑坡.从滑坡的力学机理分析,由于裂缝的存在,在持续降水条件下,地表水通过牵引变形裂缝下渗到边坡的更深部,导致坡体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力.另外,地下水浮托力使岩土体有效应力降低,滑面抗剪强度降低,且将岩土体自重增加,致使下部岩土体首先发生变形,因而其启动时具有牵引式滑坡的特点.4.4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研究区滑坡斜坡所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决定了残坡积物结构松散、含水量较高,孔隙度较大,有利于暴雨期间大量降水的下渗,滑坡区受后缘地表降雨作用,大量地表水从斜坡后缘侵入斜坡体内,形成地下水,在后高前低地势作用下,沿基覆界面运移,地下水不仅软化消融滑面以上的土体,降低土体抗剪强度,同时还增大了滑体自重,降低了下覆地层抗滑力.根据研究区滑坡的变形特征,建议采用“整体防护,局部支挡”的治理思路,选择“绿化防护+排水沟+局部支挡”等工程手段对斜坡进行治理.1)绿化防护.在斜坡体上多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利用植被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减缓降水对斜坡的冲刷,减少地表水下渗,进而起到对滑坡进行整体防护的目的. 2)排水沟.研究区滑坡的主要诱因是强降雨,为防止雨水不能及时从坡表排泄,而渗入岩土体中,建议完善斜坡排水体系,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增设和修复排水沟,减少雨水下渗,保证岩土体抗滑力,维持斜坡稳定性,以达到斜坡整体防护的目的.3)局部支挡.研究区滑坡影响区范围大,总体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经费高.因此,建议针对斜坡强烈变形的区域,为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乡村道路的正常通行能力,对斜坡局部进行支挡,采用局部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本研究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滑坡为受长历时、强降雨诱发的昔格达地层牵引式滑坡,滑面位于基覆界面部位;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属欠稳定状态,滑坡最大剩余下滑力为135.96 kN/m;根据灾害体基本特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绿化防护+排水沟+局部支挡”等工程手段对滑坡进行治理.【相关文献】[1]尹紫红,周志林,梁明学.昔格达组地层研究现状与牛坪子滑坡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05,23(2):12-15.[2]李小泉.粟子坪水电站厂基昔格达土的工程特性[J].广西水利水电,1996,25(1):16-20.[3]宋建广,孙代.浅谈雅攀公路昔格达地层滑坡成因与治理[J].路基工程,2007,25(5):175-176.[4]王志强.西昌昔格达组的动力特性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5]吴焕恒.西昌某边坡昔格达组地层蠕变试验及其边坡蠕变变形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 32864-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7]覃亮,裴向军,陈曦阳.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水平条分法边坡稳定性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1):82-85.。
昔格达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
![昔格达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81c3678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2.png)
昔格达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
许述礼
【期刊名称】《四川地震》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昔格达层是一套湖相沉积,为半成岩的第四纪地层。
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偶夹泥灰岩条带或透镜体。
分布在四川西部几条河流的中、下游区域河段上。
较集中地段有:金沙江中游的华坪—渡口段,大渡河流域的九襄—富林地段,雅砻江下游地区盐边—雅江桥河段,安宁河的西昌—米易河段。
在华坪—渡口地区,据热发光法年龄测定为48.6万±4.9~119±6.2万年。
统称为中一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_(1-2x))。
以渡口市红格区昔格达村一带发育最全,总厚度达420米。
因其已半成岩,层理清晰,所以变形易于识别,故成为研究新构造的良好介质。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许述礼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63
【相关文献】
1.红格提水工程二级泵站昔格达地层特性及坡体变形成因分析 [J], 周云金;曾联明
2.西昌市昔格达组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分析 [J], 朱辉
3.四川攀枝花昔格达组下伏砾石层成因和时代探讨与古金沙江河谷发育 [J], 赵希
涛;胡道功;张永双
4.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的失稳特征及变形控制工法 [J], 王志杰;周平;杨建民;曹晓川;赵启超;徐海岩;许瑞宁
5.金沙江中游永胜昔格达层软沉积变形构造 [J], 王莅斌;尹功明;袁仁茂;王盈;苏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宁河中段昔格达组地层特性
![安宁河中段昔格达组地层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a2d5c51ec3a87c24028c4f1.png)
安宁河中段昔格达组地层特性发表时间:2019-08-15T15:46:40.74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2期作者:陆得志[导读] 1958年,袁复礼将常隆庆1937年创名的“混旦层”改称“昔格达组”,命名地在会理县昔格达村,系指一套半成岩的暗色泥质岩石,未见底,厚179米。
同年,又将分布于西昌城北,位于“昔格达组”之下的紫红色半胶结的砾岩,称为“西昌砾石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1 概述1958年,袁复礼将常隆庆1937年创名的“混旦层”改称“昔格达组”,命名地在会理县昔格达村,系指一套半成岩的暗色泥质岩石,未见底,厚179米。
同年,又将分布于西昌城北,位于“昔格达组”之下的紫红色半胶结的砾岩,称为“西昌砾石层”。
1965年,西南第四纪冰川考察队,在攀枝花市大水井弯子头建立了该组完整地层剖面,由下部砾岩、中部粘土岩、上部砂岩组成,沿用“昔格达组”。
本报告主要以1965年西南第四纪冰川考察队所指的昔格达组为基准,沉积时代为早更新世间冰期冰水沉积QⅠ-Ⅱal+l。
“昔格达组”地层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及其支流安宁河、雅砻江等河谷地带,主要由浅黄~灰黄色、灰绿色、深灰色互层状粘土岩和粉砂岩组成。
2 昔格达组主体工程特性分析根据初勘及详勘,昔格达组主体根据其完整程度划分强风化粘土岩⑦21、中等风化粘土岩⑦22、强风化粉砂岩⑦31、中等风化粉砂岩⑦32四个地层单元。
为了分析方便,将昔格达组作为大单元,由于自身岩性不同,物理力学性质存在差异,按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砂四种岩性来考察昔格达组物理力学参数。
2.1粘土昔格达组土性以粘土居多,且其性质较为特殊,因此作为分析的重点。
粘土主要涉及⑦21、⑦22两个地层单元,所呈现的颜色有“灰黄、褐黄、黄褐、绿黄、黄绿、灰、兰灰、深灰色”几乎涉及工程区土体的所有色彩,说明粘土沉积贯穿于昔格达组的整个形成过程,可以形成于弱氧化~强还原的各种环境,同时也说明该岩性单元基本不具备环境指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巫锡勇① 朱宝龙②
( ①西南交通大学地质 工程 系 成都 6 0 3 ) 10 1 绵 阳 6 11) 20 0 ( ②西南科技大学土木 工程 与建 筑学院 摘 要
昔格达地层性质特殊 , 强度低 , 遇水极易 崩解 , 在地 质构造 与水 力作用 下 , 极易 发生滑 塌。在调查 研究 的基础 上 , 介
维普资讯
Jun lfE gnei el y ora nier gGo g o n o
工程地 质 学报
10 96 /0 8 1 ( )0 5 - 04— 6 520/ 6 4 -4 00 9
重 力 侵 蚀 作 用 下 昔 格 达 地 层 滑 坡 特 征 分 析
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文武坡喇嘛溪沟重力侵蚀作用下昔格达地层 滑坡 的地 层岩性 、 质构造等工 程地质条 件及地表 水 、 下水 等水文地 质条 地 地
件, 重点分析 了滑坡形成原 因及 影响因素 , 为滑坡发 生的易发斜坡坡度 、 认 坡角与高度 , 按坡度对斜坡按危 险性 分成 了 3级 , 并
得出了滑坡易发坡度 , 为滑坡稳 定性 评价提供 了依据 , 最后 提出了适合于地 质条件 的填方 反压 结合排水沟 的整治措施 。
关 键词 滑坡 重力 侵蚀 昔格达地层 特 征
中 图分 类 号 :6 22 P 4 .2 文献标识码 : A
ANALYS S OF I LANDS DE LI CH ARACTERI STI N GEDA TRATA CS I XI S DUE To RAVI G TATI NAL o ERoSI N o
W U y n ① Xio g
ZH U oo g Ba ln ②
( eatetfGooi l n i ei ,otws Jnt g U i ri ,hn d 60 3 ) ( p r n l c gn r g S u et i o n e t C eg u 10 1  ̄D m o e g aE e n h o n v sy ( ̄ col il n i ei n rh et eS u ws U i rt o i c n eh o g , ay n 6 1 1 ) (Sho Cv gn r gadAcic r,o t e nv syf S e e d Tcnl y Mina g 2 00 f o iE e n tu h t e i c n a o
Abta t Y nt L g x rsw yi ap ro eB in u migepes a .T eL m t a p n e src aa uuepes a a fh e igt K n n x rsw y h a as em i san d o s t t j o 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