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桑蚕产业竞争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桑蚕产业竞争力作者:朱保成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第23期
丝绸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桑蚕产业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也是对世界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贡献。

中国是丝绸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
明发展史料表明,桑蚕种养殖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贸易商道,而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主要商品之一就是丝绸,所以这条贸易商道
被称为“丝绸之路”。

从那时起,我国的丝绸产品一直源源不断地走向中东,走向欧洲,走向
世界许许多多的地方。

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延续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
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一经提出,引起了国际国内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

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
“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和参与意愿,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的具体方案。

此时,作为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相连的桑蚕产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借
力“一带一路”建设东风,以桑蚕丝绸文化为引领,传承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做大做强
桑蚕产业,确保“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主导和优势地位,让“丝绸”这张象征中华民族的名
片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认同和接受。

目前,我国有28个省区、700多个县的800多万农户从事桑蚕生产。

2017年,全国桑园面积1200多万亩,桑蚕茧产量60多万吨,实现桑蚕茧总产值近300亿元,茧、丝生产量占世界
产量的近80%,是世界桑蚕业的“超级大国”。

湖北荆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种桑养蚕,目
前仍是我国重要的桑蚕生产大市,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我国桑蚕产业水平作出了重要
贡献。

据调研反映和专家分析,我国桑蚕产业发展总体是健康平稳的,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资源利用率低;二是生产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病虫
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茧丝价格波动频繁,造成桑蚕生产不稳定;四是蚕丝替代品竞
争激烈,扩大丝绸消费市场比较困难;五是科技创新不足,机械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还有
待进一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

桑蚕产品符合广大
人民群众对健康、安全、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桑蚕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
要产业,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道路上具有广阔的潜力和空间。

针对桑蚕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对桑蚕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我国桑蚕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和集聚的特点,加强东西部桑蚕主产省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施区域专业化发展战略。

各级桑蚕生产主管部
门要以整体、系统、效益理念为指导,统筹考虑,系统谋划,组织制定本地区的桑蚕资源利用
和产业发展规划,稳定桑蚕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桑蚕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积极调整桑蚕品种结构,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选育饲育性好、抗病抗逆、综合指标优、市场需求旺的优良品种,开发彩色蚕、三眠蚕等特色品种,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

集成推广小
蚕集中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等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强桑蚕专用机
具研发及推广应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三是提高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适应现代农业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实
现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提高产业化组织化水平。

要着力培
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订单生产、租赁托管、桑园入股等
经营模式。

探索开展蚕业保险,提高农户种桑养蚕意愿。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同时,政府部
门要继续加强蚕种市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确保蚕种质量。

四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走多元产业
化发展道路,是桑蚕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荆州松滋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调结构,棉改桑,招商引资,着力建设现代特色桑业园区,打造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销售
为一体的桑蚕产业发展模式,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拓宽精准扶贫渠道。

松滋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将桑蚕特色种植、养殖、深加工、桑葚采摘旅游结合起来,推进
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五是立足文化内涵,打造高端国际化自主品牌。

积淀了悠久历史的丝绸文化是中国文化影
响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文化内涵的高端品牌不仅是全球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也是国家文化
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加强对桑蚕丝绸历史文化遗迹、桑基鱼塘、蚕花节等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和丝绸老字号的保护,积极支持鼓励各地丝绸博物馆、丝绸小镇、休闲桑蚕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中国丝绸文化”在国外的展出,继续开展中国丝绸公益片在海外的宣传。

形成若干
个集产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丝绸文化传承发展基地,深入挖掘丝绸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
价值和科学价值,将我国蚕丝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特色融入产品品牌,以“文化+品牌”的模式提升丝绸产品的文化价值,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的世界级丝绸
品牌;利用“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六是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强国际桑蚕交流合作。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
古巴,向卡斯特罗赠送桑树种子,在中古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心下,建立中古桑树科技合作项目,签订实施《中古桑蚕合作行动计划协议》。

桑蚕产业国际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在拉美的
成功典范。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有利于我们整合和优化资源
配置、开拓国际市场需求,推进我国桑蚕产业转型。

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外
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另一方面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和人才,加强技术和生产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要大力弘扬中国丝绸之路精神,提升中国桑蚕文化的影响力。

要加
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销活动,促进国际丝绸消费。

绿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菌草香猪、土鸡绿色生态养殖,农副产品销售。

公司倡导“回归自然、绿色健康,将无抗生素、原生态的食品端上百姓餐桌”的生态理念,以活水、活土的天然环境为依托,小群散养、饮山泉水、吃五谷杂粮,纯中草药调理,打
造出了良性循环的无抗生态养殖模式,其产品在“八闽大地”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