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下雪的早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下雪的早晨》说课稿-四年级
《下雪的早晨》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下雪的早晨》是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从整个单元来看,是以风雪为主题,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
虽然写雪,但课文的思想内涵却各有侧重。
《瑞雪图》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胶东半岛第一场雪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自读课文《深山风雪路》讲述了风雪中邮递员不辞劳苦为大家送书报信件的事迹,赞扬了主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物形象在风雪中丰满起来。
而《下雪的早晨》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意象
单纯,主体是一个小孩林中捉知了,天真烂漫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回忆又由飘飞的雪花、宁静的早晨等现实性形象组成。
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寓意却很深刻。
小孩是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可爱形象的回忆描画,将自己的美好情感熔铸于其中。
表述内心的喜悦和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的疼爱之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这三篇课文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和谐颂歌。
语文天地通过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等实践活动在风雪的主题综合设计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融与风雪之中,感受高尚、感受纯朴、感受美好,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体验祖国的瑰丽多彩。
设计意图及教学思路:
雪不仅给人以纯洁美好的向往,而且能激发儿童的生活情趣,因此,我以此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教学思路分为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走进诗境,理解感悟;美读成诵,语言积累;再创情境,妙笔生花四个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选用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创设恬静、优美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教师的范读中学生借助听觉、视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达到对诗歌的初步感知。
二、走进诗境,理解感悟
1、走进文本,激发想象。
启发学生尽情想象在这样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使学生尽快走进文本,引出作者思绪的飞扬。
2、以读促解,诗中蕴情。
这首诗自然流畅,显示出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美,富有感情色彩,最易情感朗读,走入诗境。
第二小节中抓住对孩子的动作、神态等形象的描写,挖掘作者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解,以读悟情,从而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3、形象感知,情感共鸣。
出示画面和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深入诗境,使学生对诗中小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达到与作者间的情感共鸣。
三、美读成诵,语言积累
在学生读懂了作者的内心后,为学生播放音乐画面,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朗读自己所喜欢的部分,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背诵积累下来。
四、再创情境,妙笔生花
本课用雪花飞舞的画面上一个堆好的雪人和雪地上留下的串串小脚印为主画面,配以清幽的音乐贯穿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写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感。
关键环节处理:要使学生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读懂诗人的心,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阅历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诗人喜欢这个小孩这层意思很好理解,但感悟作者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之情是一个难点。
为分散这一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找准进阶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诗境,以景触情,以情促读,以读促解。
第一情境的设置:选用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随着教师如情入境的诗歌范读初步感受到:冬天的小镇,早晨静谧又美好,夏天的孩子活泼又可爱。
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第二情境的设置:通过动画孩子形象的出现,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通过画一画、读一读,谈一谈,使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于纸上。
第三情境的设置: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为什么在这美丽的早上,作者会想到了一个孩子?通过学生自己对作者或诗歌的理解,可能猜测是作者自己对童年的回忆,抑或是自己小时的伙伴,抑或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小孩。
从而体会出作者多么想
如孩童般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对纯真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