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第七章交换技术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交换技术基础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是交换信息,本章在理论上就影响交换能力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话务量、呼损、网络内部阻塞和系统的呼叫处理能力
第一节 话务基本知识
一、话务量(话务负载或电话负载):反映交换系统话务负荷大小的量,指从主叫用户
出发,经交换网络到达被叫用户的任务
1、定义: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A=C T ·i t
单位为Erl :1Erl=1小时呼=60分呼=3600秒呼
其中C T 为T 时间内一群话源所产生的呼叫次数(随机变量) i t 为第i 次呼叫所用的时长。
2、影响话务量的因素:所取时间、呼叫强度、每次呼叫时长
例:从10点开始对某机键观察1小时,它在10点40分开始被占用,至11点释放,试求从10点40分至11点的话务量A 1,以及10点至11点的话务量A 2各为多少? 解: A 1 =C·t =1×(20/20)=1Erl A 2 =C·t =1×(20/60)=0.33Erl 3、话务量的特性:随机性、波动性 ①原发话务量Y 入:话源产生的话务量 A 入=
∑i
i t
n
或t N t T
n
T
t
n A N
i i
i ∙=∙∙==
∑=α)(1
其中:i n 为单位时间内由用户终端i 发出的呼叫数
i t 为用户终端i 发出的呼叫平均占用时间
假设所有终端在时间T 内发出的呼叫数及各次呼叫的平均时长均相等 ②完成话务量A 完:设备接受呼叫处理的话务量: A 完=t ∙'α
α为单位时间内所有用户产生的总平均呼叫数 α’为单位时间内交换设备完成的总平均呼叫数
③忙时话务量:a=c×K×T/3600
c:用户每天平均呼叫次数
T: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信道时间
K=忙时话务量/全日话务量
当A入-A完≥0就出现了话务损失,即呼损B(造成呼叫失败的概率)
B=(A-A0)/A=
αα
α'
-
二、线束的利用度与线路的利用率
1、线束(线群):为话源服务的设备及其出线
2、线束的利用度:每一入线能够选用的线束的出线数,能选用的出线数越多,则利用
度D越高
①全利用度线束:线束的中任一出线均能被使用这一线束的负载源组中的任一负载源所达到;
即D(出线范围)=M(容量)[图中M=D=15]
②部分利用度线束:由分级复连方式构成的线束;即D(出线范围)<M(容量)[图中M=15,D=10]
3、话路利用率:每条出线所负荷的话务量,也反映了线束的使用率
利用率不仅与利用度有关,还与线束的大小有关
当呼损与话务量一定时,利用度↑,利用率↑
当利用度不变时,线束↑,利用率↑
三、呼损
1、计算公式:
•E (A ):呼损 •A :原发话务量
•n :全利用度线束的出线数
∑==
n
i i
n n i A
n A A E 1
!
/!
/)(
含义:当M 条话路全部被占用时,到来的呼叫将被系统拒绝而损失掉,因此电话交换是一种对电话业务采用明显损失制的服务系统 2、爱尔兰公式注意事项:
①只适用于全利用度线束;②话源数M 远大于系统的话路数N ;③话路数N 有限 该公式的计算很麻烦,一般不用,查爱尔兰呼损表 由该公式得出:
呼损E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话务量A 增加,出线数n 也必须增加 话务量A 不变时,出线数n 增加,呼损E 相应地减少 出线数n 一定时,话务量A 增加,呼损E 会增大 例:教材P163例1
3、部分利用度线束的呼损公式(奥德尔公式)
4、数字电话网的全程呼损指标: ⑴数字长途电话网全程呼损≤0.098 ⑵数字本地电话网全程呼损≤
0.043
n
爱尔兰曲线
20
(A 完全-A 部分) (0.53E 1/ D
+0.47 A 部分/ D) n= +D 线束的利用率公式
A 完全 n
η=
= A 入(1-E) n
⑶数字市内电话网全程呼损≤0.027
⑷对端局和传输线的呼损指标:
①端局交换机呼损≤0.005
②汇接局或长途局交换机呼损≤0.001
③市内中继线和长市中继线≤0.005
④两长途局间≤0.01
⑤至PBX中继线≤0.005(0.01)
5、举例:
⑴某模块局至母局配备了2套30/32路PCM作为传输线,若要求该传输线的呼损E=0.001,求该传输线能容纳多大的话务量?设该模块局的用户呼出话务量为0.07Erl,用户呼入话务量为0.065Erl,问最多容许这个模块局装多少用户?
解:E=0.001,M=60,查表A=40.79Erl
N=40.79/(0.07+0.65)=302.15 ≈302户
⑵已知话务量为12Erl,利用度为10,要求呼损值为0.001,试计算要多少出线?
解:E=0.001,D=10,查表A=3.092Erl<12Erl
∴应采用部分利用度线束
M=(A完全-A部分)/(0.53E1/ D+0.47 A部分/ D)+D
=(12-3.092)/
(0.53 10√0.001+0.47*0.3092)+3.092
=31.68≈32条
⑶设E=0.01,改变N值,分别用爱尔兰公式求出对应的A,然后求出线束的利用率解:当N=5时,A= 1.361Erl,则η=0.272
当N=20时,A= 12.031Erl,则η=0.601
当N=50时,A= 37.901Erl,则η=0.758
当N=80时,A= 65.36Erl,则η=0.817
当N=100时,A= 84.06Erl,则η=0.841
当N=150时,A= 131.58Erl,则η=0.877
结论:在呼损一定的条件下,当线群较小时,其利用率较低;当线群容量扩大时,其利用率就逐步升高;当线群容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利用率的提高已趋饱和,因此
①在电话通信网中,要尽可能地把小线群组合成大线群,以节约投资
②线群容量不必太大,以100出线为宜,否则会使呼损值增加,服务质量下降
⑷令出线N不变,改变E值,用爱尔兰公式求出相应的A,然后求出效率
解:当E=0.001时,A=9.411Erl,η=0.47
当E=0.01时,A=11. 092Erl,η=0.555 当E=0.05时,A=15. 249Erl,η=0.762
结论:当呼损增大时,在不增加出现数的情况下,其所能承担的话务量增加了,同时线群的利用率上升 四、局间话务流量的计算
决定各交换局间中继线的数量:引力法、吸引系数法、双因子变换法 1、引力法:α
ij
j
i i ij d C C k A ∙∙
=
式中:C i 、 C j 分别为i 局和j 局的总呼叫数 d ij 为i 局和j 局的距离 K i 和α为常数(α=0.5)
两个局间的话务流量与发话局总呼叫次数和受话局总呼叫次数的乘积成正比,而与两局间距离成反比
2、吸引系数法:A
A A k A j
i ij
ij -=
式中:A i 、 A j 分别为i 局和j 局的总发话话务量 A 为全网各局总话务量之和 K ij 为i 局至j 局的吸引系数
两个局间的话务流量与发话局和受话局总话务量的乘积成正比,而与全网各局总话务量之和成反比;此法仅限于近期工程计算且电话网规模较小 3、双因子变换法
用话务量分布按一定规律进行变换,来达到平衡 例:设某市有2、3、4三个端局,其有关原始数据如下:
双因子变换法求局间话务量的分布解:①3局增容后的分布表
例:以上题所算出的局间话务量,求出各局间的中继线数
解:设各局间均为程控局,局间采用数字传输,可知P=0.005,由上题结果
A23=61.74Erl A24=231.44Erl
A32=57.81Erl A34=128.66Erl
A42=229.1Erl A43=116.41Erl
查表:
第二节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
一、网络阻塞的概念
有空闲的入线和空闲的出线,但网络内部的级间链路不通,致使呼叫损失掉的情况例:
发端(入)收端(出)
HW1TS2的a→HW3TS31
HW 2TS 1的s →HW 3TS 30
CMA1选择了7号单元,而CMA2也选择了7号单元,CMB3无法同时写入30和31,因此就出现了信息丢失 二、阻塞概率的计算
假设一个具有16条输入母线和16条输出输出母线,每条母线上均为256个时隙的TST 数字交换网络,每条入线的话务量为Y1,每条入线的占用概率为Y1,→每条链路占用概率为Y1
其等效空分模拟网络为:
用p 表示某一链路忙的概率,1Y p = 该链路空闲的概率为1q ,111Y q -=
在入线和出线间建立一条通路,则需要AB 和BC 间的链路均空闲。
T
T
S
C
即一条通路空闲的概率为:21112)1(Y q q q -=∙= 那么一条通路忙的概率为:2122)1(11Y q p --=-= 交换信息是双向的,则需有二条通路空闲才行。
二条通路空闲的概率为:41223)1(Y q q q -=∙= 二条通路忙的概率为:4133)1(11Y q p --=-=
当双方在同一输入T 级或输出T 级内,则建立通话需要在256个内部时隙中同时选2个时隙,有128种选择,那么通路阻塞(忙)的概率为:
1284112831])1(1[Y P B --==
当通话双方不在同一输入T 级或输出T 级内,则通路阻塞(忙)的概率为:
2564125632])1(1[Y P B --==
对于16条输入母线,通话双方在同一T 级内的概率为1/16,则TST 网络的阻塞(忙)的概率为:
256411284121])1(1[16
15
])1(1[1611615161Y Y B B B --+--=+=
当%348.0,6.01==B Erl Y 当%67,8.01==B Erl Y
当输入线上每线话务量较高时,交换网络的阻塞概率会很大。
计算公式为:L K L K Y T
T Y T B ])1(1[1
])1(1[1)1(21)2/()1(21-----+--=
其中:T 为母线数,L 为内部时隙数,K 为网络级数。
三、降低内部阻塞的方法及无阻塞网络
1、降低内部阻塞的方法:扩大网络内部的链路数,即使A 级扩散,C 级集中。
例:见P165
解:每条链路上的话务量为:Erl Y 4.02/8.01==
内部时隙数为:L=256×2=512
17512425641006.2])4.01(1[16
15
])4.01(1[161-⨯=--+--=
P 该网络可看成是无阻塞网络
注意:A 级接线器按n :m 扩散,C 级接线器应按m :n 集中,且m ≥2n-1(为无阻塞条件)
第三节 控制部件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
单位时间内控制设备能够处理的呼叫次数,(Busy Hour Call Attempts )与话务量一样是评价交换系统设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BHCA 的计算 1、基本概念:
①系统开销:在充分长的统计时间内,处理机处于运行处理软件的时间和统计时长之比,即时间资源的占有率
②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话务量)无关的系统开销,例如各种扫描的开销 ③可变开销(非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有关的系统开销,随话务量的变化而变化 2、计算公式:bN a Q +=
式中:a :固定开销;b :处理一次呼叫的平均时间;N :呼叫处理能力;Q :系统开销 例:某处理机忙时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Q 平均为0.85(占有率),固有开销a=0.29,处理一次呼叫平均需时b=32ms ,则可得呼叫处理次数为:
N 3600103229.085.03
-⨯+=
6300010323600
)29.085.0(3
=⨯⨯-=
-N 次/小时
3、影响BHCA 的因素:
①系统容量:容量↑,固有开销↑,N ↓
②系统结构:处理机多,开销大;效率低的通信方式(串行口通信)开销大;某一级负荷重,N ↓
③处理机能力:指令系统功能强弱,主时钟频率的高低,存储空间的大小,I/O 口的类别与数量等
④软件设计水平:提高操作系统的效率和数据结构的合理性和选择执行效率高的编程语言,降低开销 作业:
1、 爱尔兰公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2、 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是怎样形成的?
3、 无阻塞网络的条件是什么?
4、 BHCA 的基本概念和其基本计算方法?
5、 系统开销的基本概念。
6、设忙时从甲局流到乙局的话务量为10Erl,即甲局至乙局的中继线束在忙时平均有10
条中继线同时占用,若每次通话的平均时长为4min,问:①在4min内甲局向乙局平均发出几次呼叫?②忙时内甲局向乙局共发出几次呼叫?③忙时话务量等于多少分呼?含有多少小时呼?
7、某市话网内,甲局流向乙局的话务量为20Erl,乙局流向甲局的话务量为30Erl,若
呼损要求不大于1%,试计算甲乙局间单向的全利用度中继线
个中继线束中的两条中继线不能使用,试计算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916条,试计算当母线上的时隙数L及每个时隙的话务量Y1分别为下列数值时的内部阻塞值:⑴L=512,Y1=0.8;⑵L=1024,Y1=0.8;⑶L=512,Y1=0.6;⑷L=1024,Y1=0.6;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