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新闻、专栏、广播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新闻述评
1.什么叫新闻述评?它与新闻报道有何区别?
答:(1)新闻述评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

它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2)新闻述评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①传播内容不同
新闻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要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要提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

而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探讨。

②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物的需要。

而新闻述评则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评,述是为评服务。

③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新闻述评则夹叙夹议,以事实为基础,既摆道理,又讲事实。

2.新闻述评有哪些长处?
答:新闻述评兼评、述所长,又熔评、述于一炉,使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长处:
(1)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问题,更有针对性
新闻述评,由于有一定的事实作基础,并对此进行中肯的评论,因而事实和道理可以相得益彰。

通过评论的事实,意义被揭示得更深刻,显得更鲜明、更有力;同样,以事实作基础进行的评论,道理被阐明得更精当,显得更中肯、更实在。

(2)从点和面的结合上说明问题,更有普遍性
新闻述评的报道面广阔,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就一般情况而言,述评不拘泥于一人一事,总是面向全局。

(3)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法论证问题,更有灵活性
新闻述评不像其他报道形式要受许多限制,它可以夹叙夹议,纵联横切;可以旁征博引,借题发挥。

运笔比较自由,形式不拘一格。

3.从新闻述评的主要对象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按新闻述评的主要对象不同可将它分为以下几种:
(1)形势述评
是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其他领域形势的述评。

(2)事件述评
对国内外重要事件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事态的性质、意义和趋向,帮助读者辨明真相,澄清是非,以获得正确的认识。

(3)工作述评
抓住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人们普遍关心的紧迫问题,依托一定的典型或有说服力的事实,
提到党的路线和政策的高度来进行阐释,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揭示事物的发展前途,对实际工作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思想述评
针对现实生活中处于萌芽状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倾向,通过典型材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帮助受众澄清糊涂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4.新闻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新闻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好由头,巧用背景
新闻述评在一般情况下,应以“述”为由,以“述”为主,以评“点睛”。

因此,开头总是交代依托,即一个地区、一个方面的某种形势,再用类似的典型事例作“衬”,引申发挥,阐明主题;或从某件具体的事情谈起,然后引出启示,逐步阐明观点,当然,也有从直接提出某个问题入笔的。

新闻和新闻述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闻只是报道事实的真相,而述评则力图揭示真相后隐藏着的更为深刻的本质。

而欲揭示本质,个别的新闻事例不一定能成为充分的证据,这时背景材料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实践证明,背景材料的合理运用,不但能使个别的孤立事件具有了一种普遍的性质,而且对更加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论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夹叙夹议,虚实结合
这是由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它要求写作时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叙述与议论的有机结合,熔叙、议于一炉,事、理为一体。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①就事论理,就实论虚
这是夹叙夹议的基本表现手法。

主要由作者针对具体的事实展开议论,或借题发挥,向
读者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指明前进的方向。

②总括论点,以虚带实
通常是作者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直接提出一个扼要的议题,然后引出事实的叙述,但更多的是作者在正文部分综合出几个特点,然后用点面结合的材料进行评述。

③逻辑论证,丝丝入扣
一般的规律有三种:
a.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人们思维的正常程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b.围绕一个中心议题,从与之密切关联的几个侧面逐一加以论述,为表现同一主题服务;
c.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事实逻辑的力量。

这类述评以叙述事实为基础,在事实叙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一层深一层地体现观点。

5.阅读下列新闻述评《拿什么支撑口子镇——“黄山头现象”的启示》,试从全文立意、背景穿插、结构框架和表达方式等方面说说你的看法。

拿什么支撑口子镇
——“黄山头现象”的启示安乡和公安,各有一个叫黄山头的镇。

一条街道上,两个同名的镇政府机关,湘鄂边界,独此一处。

多年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交通便利,黄山头一直是湖南安乡和湖北公安、石首三县16个乡镇的物流中心。

作为两省桥头堡,两个黄山头镇暗中较劲,争当边界龙头、排头兵。

建镇早于安乡黄山头的公安黄山头,在这个边界物流中心曾长期扮演重心的角色。

街道等硬件建设是“门面”,一直不愿失去领先地位的公安黄山头,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1998年,湖北省将公安黄山头列为重点口子镇,省里每年都有一笔城镇建设资金下拨,并有相关省直部门对口帮扶。

扩大市场规模,翻修街道,公安黄山头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原来只有400多米的镇中心街道,几年工夫拓展到2500米,并全部硬化。

原来城镇面积只有0.22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000人,现在发展到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过了万人。

街道另一头的安乡黄山头镇,眼看着公安黄山头镇一天天发展,也不甘示弱。

他们虽只是常德市帮扶的一个口子镇,但发展的意识强烈。

建镇之初,一次性解决镇郊两个村800人的商品粮户口,引农进城,又招商引资近亿元,加快城镇建设。

公安黄山头只有一条街道,安乡黄山头除延长对接街道外,还在自己一侧拓展出十字形新街;公安黄山头扩建市场,安乡黄山头迎头追赶,引资2100万元,建成规模更大的商贸城。

竞争白热化,争的就是在黄山头的600多个经商户。

8年前,公安黄山头最繁荣时,经商户大多在这一边经营。

随着安乡黄山头硬件设施的完工,经商户逐年南移,已从公安那边迁来200多家。

硬件设施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之后,两省各自的优惠政策纷纷出台,目的只有一个,留住经商户。

税有规定只能照收,管理费则可以减免。

安乡黄山头,一个门面月租金在150元左右,可公安这边税收加各种规费高达300元。

这一比,经商户就朝南转移。

两个黄山头,镇情基本相似,都以农业为主。

公安黄山头镇去年财政收入600余万元,其中农业税收320万元,镇上商贸占了280多万元。

今年按国家统一规定,农业税要减去140万元,镇上的日子怎么过,可想而知。

安乡黄山头的财政收入结构,也大致相同。

长期减免有关收费,本应集中的财力受到削弱。

如不减免,经商户又投奔对方。

特殊的竞争,使得双方都进入两难境地。

再者,随着近年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山头人流、物流加速,也削弱了这个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

两个镇的负责人都清醒地认识到,商贸难以再强镇。

据统计,整个黄山头一年的商贸发生额,过去约在1亿元左右。

最近两年,原有的消费群体已开始走出黄山头,到附近县城或更远一点的中等城市常德、荆州等地购物。

经商户中那些生意做大了的,又觉得黄山头难以施展拳脚,每年都有40多人转向常德等中等城市。

可以说,黄山头商贸蛋糕就那么大,不管谁占有多少,都难以承担强镇重任,没有相关产业支撑,商贸产业的萎缩已成必然之势。

口子镇要发展,但发展的路并非只有商贸一条。

相关人士考察两个黄山头的现状后提出新的思路:走出仅靠商贸竞争的老格局,积极寻找其他产业,壮大镇级财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个镇政府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黄山头,争着利用其发展旅游。

黄山头,洞庭湖平原方圆100多公里范围内唯一的山头,海拔500多米,山脊和山顶向下的自然流水沟,将共有的一座山,分属安乡和公安。

黄山头在大平原上拔地而起,异常醒目。

1990年修公路时,在黄山头发现颇有考古价值的古墓群。

经考证,这里还有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每年10月至12月,山上都会飞来数千只白鹭,点缀绿林,蔚为壮观。

山下,还有新中国于1952年建成的荆江分洪区南部节制闸——南闸,巍然屹立,气势不凡。

1996年,黄山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安乡、公安共享。

2001年,湖北省将黄山头定为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

现在,慕名来黄山头旅游观光的游人每年有4万多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