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物(第03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 专题11 种群与群落(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生物(第03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11 种群与群落(含
解析)
一、选择题
1.(2014届江苏南京建邺高级中学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肯定要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2.(2014届江苏南京建邺高级中学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下面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3.(2014届江苏赣榆清华园复习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
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
甲种植植物97 37 260 19.8
乙不干预8 9 28 11.9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4.(2014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科研人员对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数量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 × 50cm ×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
物种数个体
总数
物种

个体
总数
物种

个体
总数
物种

个体
总数
物种

个体
总数
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A.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度高于裸露泥滩
C.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米草群落
D.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5.(2014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一般来说,DNA具有配对的碱基,RNA内没有
②.一般来说,合成代谢分解ATP,是放能反应,分解代谢合成ATP,是吸能反应
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④.只要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就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6.(2014届辽宁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7.(2014届广东百所高中高三11月联考生物卷)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2014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②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标志重捕法
③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
⑤研究细胞结构时,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
⑥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四周边缘,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9.(2014届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质量检测生物卷)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记的有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10.(2014届山东文登高三上期期中统考生物卷)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号ⅠⅡⅢ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
11.(2014届江苏南京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12.(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
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B. 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厌氧呼吸
C. 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乙醇的含量过高及溶液pH 下降
D.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13.(2014届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生物卷)地衣是自然界常见的生物,以下关于地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衣比苔藓有更强的适应性,所以在初生演替中先是地衣阶段,然后才是苔藓阶段
B地衣是两种生物的共生体,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地衣中真菌以藻类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两者形成寄生关系
D地衣在生态系统中只属于生产者
14.(2014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某农场面积15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00只,发现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只/hm2
C.通过防治鼠类,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鹰与黑线姬鼠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5.(2014届浙江平湖中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某海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上植被茂盛,景色宜人,正逐渐成为旅游胜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
B.调查该岛屿上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D.开发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16.(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17.(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得结构, 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8.(2014届江苏南京建邺高级中学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 (填字母),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 _ 的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 _ (填字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 _ ___ _ (2分)。

(3)决定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是___ _ ___ _ 。

19.(2014届辽宁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9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图l: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图2:表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
之间为______ ____关系。

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______ ____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 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
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图2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 _____。

有一种鞭毛
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________ 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0.(2014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8分)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
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还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及鸟类栖息繁殖的场所。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
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

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
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
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

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
径,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调查研究的名称是;
可得出的结论是:a.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 。

(2)薇甘菊与红树之间的关系是。

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3)据上图分析,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途径⑤是指,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4)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1.(2014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8分)下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W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若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 数量的影响是。

(2)图乙中的a、b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 ,b 。

图乙中,能量被W 摄入量为m,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c中的能量为e,b的能量为f,则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
是。

(3)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甲昆虫天敌数量;乙昆虫天敌数
量。

(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丙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丁所示。

通过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答案】(8分)
22.(2014届山东文登高三上期期中统考生物卷)(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图B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C。

请在图C的坐标中表示出S2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如图D 所示,分析图回答问题。

①在______点附近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附近时,表示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K值)。

②图D所示的原理在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4届江苏南京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9分)生态护坡是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的一项综合护坡技术。

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

据图分析:
(1)在上图的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则种植一些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些不同植物的分布差异主要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这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

(3)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食物网如上图,图中字母代表生物种群所固定的能量值,则b~e中能确定大小关系的是,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率是(用图中字母表示)。

若要调查沙氏变色蜥的种群数量,应采用法。

为模拟该调查方法,生物小组同学使用玻璃球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个16(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

(4)研究人员向此坡地引入沙棘种植在海挡林带和灌草丛带,结果沙棘在灌草丛带的长势明显好于海挡林带,经分析两地带中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如下表:
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
地点
有机质含量% 氮含量% 表层~60 cm%
海挡林带0.595 0.015 7.0
灌草从带0.202 0.003 15.0
某研究者提出一个假设,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种植,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土壤含水量与海挡林带相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结果A组长势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该研究者的假设。

该研究者的假设是:。

(5)目前生态护坡在河流、堤岸、高速公路等许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的砖石、混凝土护坡,请列举生态护坡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