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池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velette】
金色池塘◎许华荣
一
巧英说,老公一头栽进水里了。
孙志华今年刚刚把北京的铺子租给别人。
老娘受不了一天比一天厚重的雾霾,天天念叨着回家。
正巧村里两委换届改选,镇里潘书记找他谈话,让他当差额候选人。
潘书记说,你放心,陪太子读书而已。
谁知一选就中,成了新一届书记。
志华感觉中了潘书记的计。
十一月的一天,孙志华跟往常一样,吃过早饭推着摩托车赶着到村部去。
老婆出门送两个孩子上学,老娘正坐在院子里,喃喃地念着福音。
老太太念过高小,一般的书都能读。
志华说:妈,人家都念阿弥陀佛,偏你念洋经。
初冬的阳光照在老人家枣核子一样布满褶皱的脸上。
志华什么都依着老娘,偏偏看不惯她信洋教。
推着摩托车出了门,就碰见老磨子牵着五六头牛从牛圈里出来。
二十多只圆硕大脚踩出的轰隆隆声,带着骚烘烘的气味在整个村庄回荡。
转身向村部,两边是鳞次栉比的房子,家家都关门闭户。
志华从小就在这路上走,无数次了。
这路,晴天被踩踏得白晃晃的,下雨就成了浅浅的河。
那时候这河,来来往往的人可多啦,孩子们更多。
每到上学时间,从最西边的人家开始,一个门洞里面窜出来两三个,那是两三只快乐的小鸟。
下一个门洞,又窜出来两三个。
队伍不断扩大,呼啦啦一片,乌鸦一般,快快乐乐地飞出村庄。
谁家没有三四只小鸟?
每天上班途中,总是遇到驼三爷,他是一只早已飞不动的老鸟,孤零零在村子里闲逛。
他天天在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语气问,志华可是去村里?志华会停下车,天天用同样的语气,回答同样的四个字:是呢,三爷。
驼三爷的三个儿子,都在城里当老板。
老伴在世时,还跟孩子们一起在外住过几年。
前年老伴去世后,他宁肯回到老家,一个人守着儿孙们的几栋别墅。
每次路过福音堂,志华恨不得炸掉它。
他就不明白,都是中国人,干嘛要信那玩意呢?自家老娘在菩萨面前烧了几十年的香,临老
038
却每个星期天都兜着几两米,出去做礼拜、念《圣经》。
信什么不是信,又不是没庙。
眼前都是熟悉的东西。
茂密而荒凉、疯狂生长的杂树还在。
杂树下闲卧着或嬉闹着的狗还在,它们灰不溜秋,见了生人也懒得叫。
当然也见不了几个生人。
老磨子家水牛拉下的一坨坨牛粪还在,杂七杂八的建筑材料和垃圾还在,已经废弃多年的石碾、石碓、石磨子还在。
黄叶还没有落尽,熟透了的柿子高挂在树枝。
成群的八哥、乌鸦、喜鹊盘旋在四周。
时间似乎静止。
志华想起北京街头的汽车,像黄梅天的河流一样奔腾不息,建筑物日夜不停地长高长大。
出门几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经过桂芳的肉铺时,想起镇里中午有人来,便准备割二斤肉。
桂芳白皙细嫩,肯定一整年都没见过太阳。
这女人生得长手长脚,大脸,大模大样的五官。
虽是冬天,衣衫却不厚,藏不住好身材。
她正低着头在案板上割肉,抬头见是孙志华,便道,孙大书记好多年第一次进我这铺子!
孙志华有点心慌,不知是看到拴在一边张牙舞爪的哈士奇,还是因为近距离地面对桂芳。
忙说,正巧路过,割几斤肉。
你什么样的小猫小狗不养,偏要养这头货?
铺子里没其他人。
桂芳住了手,两眼紧盯着孙志华,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油瓶倒了都不扶,今天却亲自来买肉呢?孙志华道,顺路呗。
桂芳便割了肉,称过,塑料袋包好,放志华面前。
志华说,我今天没带钱,你先记着账。
女人的圆脸桃花一般盛开,怕啥呀?送给你还怕不收呢!孙志华心头一热,便想起十多年前的那晚上,毕业晚会刚刚结束,他们俩躲在树丛中,手牵着手,挨得很近,孙志华差一点就抱过桂芳。
唉,那关键时候的一念之差!结果是另一个同学先下了手。
他是孙志华的远房三叔,村里不论老少都叫他三哥。
他拎起塑料袋走到门口又转过身,你记村里的账。
桂芳听了志华的话立刻圆脸变成长脸,孙志华你回来!见孙志华转身,又说,你把肉放下。
孙志华便把肉放在案板上。
桂芳解开塑料袋,倒出肉,两手叉腰,十分张扬地露出凹凸的身材和优美的曲线:村里的,不赊账!
孙志华很诧异,二斤肉多少钱?凭我来赊二斤肉都不行?桂芳说,要是你来赊,这屋子里的东西,除了我,你三婶,你要什么尽管拿。
说半个不字,那是畜生养的。
村里来赊,真不好说了!孙志华两眼瞪得老大,你这女人,记得以前不是这样子啊!桂芳依然叉着腰,你别女人长女人短的,我可是你婶子!孙志华反驳道,婶子怎么啦?女人哪有辈分?你嫁我三叔是三婶,嫁了我就是老婆!
你个搅屎棍子!桂芳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取出账本翻给孙志华看。
村里从十几年前就赊账,已经足足有半本厚,孙志华一句话说不出。
桂芳说,看在你当书记没几天,这肉我再赊一次,下次可要现钱买现货。
不要!孙志华连头都没回。
他胖胖的脸上一脸寒霜,胡子刺猬一样直立。
站在案板后面的桂芳不安地看着孙志华的背影,喃喃地说,在大城市做生意做得好好的,钞票也没少赚,头脑一热回来当什么书记?你以为金湖真有金子啊?
志华刚一出门,就碰到老磨子的儿子小磨子。
小磨子十七八岁,初中老不得毕业,也不出去打工,天天在家游手好闲。
孙志华正气没处出,便骂道,你个兔崽子,不出去干事,等着麻雀拉屎你可要把嘴瞄准一点啊!小磨子吓得眯缝眼直眨,一溜烟就不见人影。
他一进村部,就风风火火地对着走廊吼起来,老赵你过来!
老赵是村主任,中等个头,快六十岁的憨厚人。
他进来,离孙志华五步远就站着不动,等着下文。
孙志华低声说,我当书记一个多月,你在村里时间长。
我问一件事,你可得如实相告。
老赵转动着眼珠子,等着孙志华后面的话。
孙志华等情绪稍微平静一些,问道,三千人口的一个村,书记村长,搁在过去,那是一般的角色吗?谁家有红白喜事,请到了书记村长,可长面子啦!我小时候,见到书记村长头都不敢
中篇小说│金色池塘
039
抬,那是不得了的一个官。
可现在怎么啦?堂堂一个书记,赊几斤肉还要看人家脸色。
老赵说,过去农民交农业税,交三统五提,这些卖肉的、卖菜的,还愿意赊一点,到年底可以抵账。
现在农业税、三统五提都免了,政府还倒过来给农户种粮补贴,没得抵了,谁还愿意赊给村里?老赵在村里干了差不多二十年时间,一开始还有点激情,后来是不干不行了。
因为他借给村里许多钱,守在村里,指望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年还多少还一点。
老赵说,村里没有额外的收入,但是有些支出又省不了。
村里来人,总不能让人家背着锅灶来吧,没大鱼大肉,但总得让人家吃饱。
我们就在两家肉铺买几斤肉、几块豆腐,在村部食堂加工。
孙志华说,几个人吃饭,蔬菜豆腐,两斤肉,不喝酒,没多少钱啊。
老赵忙说,是没多少,可是日积月累就多了,我们村收支年年倒挂,两个肉铺的账许多年没结算了。
孙志华两手按在桌面上,不说了。
你这几天把其他事放一边,到他们几家统计一下,我们到底欠人家多少。
最后他一字一顿地说,日子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他坚定了开发三浪圩的决心。
老赵从孙志华的办公室出来,低声嘀咕,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知这一位从哪里烧起。
二
小磨子撞见孙志华,被劈头盖脸地骂了几句,也不恼,因为在家被老磨子骂惯了。
他爸爸老磨子其实也就四十来岁。
先前人们都叫他磨子,变成老磨子只是最近几年的事。
他唯一的儿子渐渐大了,人称小磨子。
老磨子是五婶子的小儿子,他原是有老婆的。
他老婆生下小磨子不久,就被老磨子打跑了。
从那以后,小磨子就跟着老磨子的母亲过。
老磨子有钱时就自己吃香的喝辣的,没钱了就去老娘那蹭饭。
老磨子不怎么挣钱,小磨子的费用全都是由五婶子出。
老磨子还有两个哥哥,本来弟兄俩对老娘都孝顺,可是看到老娘那里先是小磨子后来又加上老磨子,时间长了都气鼓鼓的。
他们本想着让老太太享几年福,可一看到她老人家身后拖着老磨子和小磨子,也就纷纷打消了念头。
但是没人敢说老磨子的不是,因为老磨子对谁不高兴了,会在夜里对人家使坏。
有一天晚上,一个村干部家草垛燃起熊熊大火,整个庄子的人都起来灭火。
大家都十分后怕,没事的时候就在一起议论着火的原因。
老磨子坐在一边的凳子上,悠悠地架着二郎腿,一脸坏笑。
全村人都相信那火是老磨子点的。
老磨子也承认曾经在他二哥的鱼塘里下过毒。
他二哥子女多,家里总是乱哄哄的。
每当二哥家飘出饭菜香酒香的时候,老磨子总是一肚子不高兴。
有一次他们竟然边喝酒边讲老磨子的不是,老磨子正好在窗外经过,气得当晚就向他二哥的鱼塘倒进去一瓶敌敌畏。
第二天,鱼塘里飘了一层白花花的死鱼。
老磨子高兴得直拍屁股。
夜深人静,吆喝声传得老远,老磨子开始在地里驯他的小牛犊子。
庄子里的留守女人赶紧关紧了窗户,因为有几个女人曾经在她们洗澡的时候感觉窗外有人影在晃动,甚至有细微的拨弄窗户的声音把她们从睡梦中惊醒。
留在村子里的男人屈指可数,女人们嘴上不敢说是谁,但大家心里都猜到同一个人。
也有人说老磨子好。
他养那么多牛,平时帮人犁田,他要是对你好,一顿小酒,高兴起来,一分钱不收。
要是不投缘,给再多钱也不干。
小磨子十五岁还在上小学六年级,上初中时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他老早就跟着镇上的建筑队打工,不过他每次只打一两天,收工时必定要拿到当天的工资,第二天就不见踪影,不到口袋空空,绝不回家。
小磨子不在外面闲逛,就到白肉西施的铺子里发呆。
早几年,肉铺里人气好,每逢过节,里面的凳子都不够坐。
小磨子背着书包,天天就挤在大人堆里,看别人打老虎机,听他
040
们跟桂芳打情骂俏。
小磨子喜欢到桂芳那里去,还有一个原因,那是他的秘密,他谁也不告诉。
今天刚刚吃过饭,小磨子便蹭到桂芳的肉铺门外。
孙志华从里面出来,铁青着脸,满脸的胡子似乎都直立起来,恶狠狠地骂了小磨子。
小磨子很没趣,转过头,满村子里闲逛,可是找不到一个同龄人,也没遇到什么热闹事,临到吃饭的时候才溜回家,刚好又碰见志华的老婆巧英。
巧英问小磨子在哪来?小磨子直勾勾地看着巧英好一会才说,志华叔吵架了。
巧英一震,在哪吵的?
在肉铺子里。
小磨子一闪就不见了。
三
五天后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
孙志华带着村主任老赵等出现在湖边。
这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湿地,低洼处是白汪汪的水。
岸边长满了芦苇和水草,还有几棵高大的柳树。
稍高一点的便是庄稼地,有的地方杂树丛生。
隔着一条低矮的河堤,外面便是烟波浩渺的巢湖,隐约可见湖心岛和岛上的佛塔。
这是三浪圩,村里老老少少都知道:“一浪颤巍巍,二浪巍巍颤,三浪看不见。
”由于地势低洼,堤坝单薄,每年汛期总是第一个决堤,十年九不收。
村民们也没把三浪圩当作正规耕地,只零星种些旱粮,剩下的一半是水,一半是草。
孙志华指着有水的地方问,这几处水塘有多少亩?老赵说,差不多一千亩。
如果算上每年汛期上水的地方呢?那足足有三千亩。
孙志华把手一拍,我们多少年捧着金碗要饭。
这三千亩全部开发成蟹塘,租出去。
他转过身对着另外的几个人说,一亩水面,一年一千块,就是多少啊?三百多万啊!这荒水荒滩可都是宝贝呢!
这十几个人,除了村干部,都是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本村人,他们个个都是身价几百万、上千万的大户。
这几天,孙志华挨个打电话,说你们不能光在外面闷声大发财,赚了钱可别忘了回家乡投资,回来帮村里出出主意也行。
一个高个、方脸、腆着肚子的中年人说,老弟啊,这是个好主意。
三百万有点满打满算,两百万不成问题。
他是志华的堂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违反计划生育,生了两个女孩,本该结扎,可他死活想要个儿子,就带着一家老小外出打工,偷生了儿子,受了十几年苦,近几年生意上了正轨,在上海、南京专门销售水产。
志华说,哥,你可是响当当的水产大户,蟹塘挖好了,可指望你回来承包啊!
堂兄说,兄弟啊,市场没问题,资金也不缺,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养,要么我到苏北找几个养殖大户,销售我包了。
志华说,开头几年大家都要投入,我把门槛放低点,打个七折,也是两百万。
田是从农户那里租来的,得分一半给农户,还剩一百万。
等村子里还了债,底子厚了,我就收回来自己干,建个垂钓中心、休闲中心。
将来要是修了环湖大道,省城有钱人多,不愁没人来!
人群中一个花白头发的说,这些想法我觉得行。
我早几年也跟村里镇里领导提过,可是那些年村里领导一见我们这些外出户,除了要钱没什么话,都闹生分了。
大家在外面也想着回来干点事,可又有许多担心。
这人原来是村主任。
十年前群众上访,反映村干部大吃大喝,加重农民负担。
县政府下派工作队清财,清来清去,大半年时间,也没查出问题。
他一气之下出去经商,这几年也做出名堂,成为水产销售大户。
前几年他不怎么回家,因为正是领头上访的那一帮子在村里任职,一见面就找他收税。
志华说,哥,看你说的,现在村里镇里不找你要钱了。
你在外面规规矩矩赚钱,回家来明明白白干事情,谁还敢找你麻烦啊!
花白头发的指着村子的方向说,你没看
中篇小说│金色池塘
041
到现在的庄子,这十几年出去的人可多啦!家家都关门闭户,没几个年轻人在家,更别说长把子的,出去都不想回来。
这庄子,要不了十年,都看不到人烟了!
志华哈哈一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将来我们把这里建成一个大型休闲中心,不要说本村子人都赶着回来,大城市人也要跑来休闲。
一起来的李大成一直没怎么说话,他四十多岁,做土方工程的。
过去村子里有什么水利工程,大都让他做。
这几年他在外面承包了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光工程机械就停了满满的一个货场。
他盘算了一会说,志华,你那些想法都不错,可这里也还有许多事要做呢!别的不讲,整治圩埂,修理避洪沟,有的地方还要清淤,光土方就差不多三五万方,没五十万拿不下来。
大成说村里一分钱积累都没有,前期的投入从哪来呢?
大成啊,果然你聪明!志华一阵坏笑,地球人都知道你李总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什么的,可以武装一个工兵营。
大成连忙摆手,书记大人啊,别把我当好大好粗。
我那场子工程机械确是不少,但壶是借的,酒是赊的,黄鳝大窟窿粗。
今年又没什么工程,好不容易中了一个标,前阵子老天不知哪里戳破了,连续下了一个月雨,养机械,还养人,工程没进度,天天白出血呢!
志华爽朗大笑,你就知道哭穷!这个工程我可没想让你出血,你想干也未必让你干。
我跟潘书记汇报了,工程对外公开招标,垫资,工程结束,头天验收合格,第二天一分钱不少!
老赵不觉皱眉,心想志华啊,牛皮不能吹大了,玩空手道不能把自己玩进去。
别说五十万,五万也拿不出!
志华继续说,明天镇水利技术员就来现场勘察,五天出方案,公开招标,你准备投标好了。
一群人边说话边上车。
老赵在后面一把拉住志华小声说,书记哎,你说工程一结束就给钱,村里账户上可是一毛也没有啊!
志华说到时自有办法。
老赵低声说,志华啊,我老胳膊老腿的,卖掉也值不了几个大钱。
这事可要筹划好了,别收不了场!
志华拍拍老赵的肩膀,不会不会!
四
又高又瘦的二犟子驾着一只小船,在河面狂飙。
船是那种尾部装着柴油机,老远就看见冒黑烟的铁壳子。
早些年,巢湖岸边的圩区交通不便,出门的人都在河边等着这种船。
如果看到远处升腾的黑烟,或者听到哒哒哒的声音,人们就说,来了来了。
果然不多一会,便有一只船翩然而至,就像一位草原上的骑手,在水面上优雅地划了一道弧线,拥着一圈圈浪花,停靠在河边。
船老大一边把缆绳甩向岸上的水乡姑娘,一边吆喝着,大姐给我带缆子!姑娘看缆绳湿漉漉脏兮兮的,正在犹豫,边上一个小伙子早接过缆绳,麻利地系在河边的老柳树上。
船老大便架上跳板,让乘客颤巍巍地上船,自己站在一边护着。
待人全部上船坐定,便解了缆绳,跳上船,又优雅地划过一道弧线,哒哒哒地驶回航道。
二犟子不是去载上城下县的老乡,现在已经没人坐这种交通工具了。
他每天天不亮就出发,中饭之前就收工。
老板分配的任务是去这河边三十几家水产养殖场收购鱼虾。
这一带包括金湖村共有五个村,是当地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
银鱼、青虾、绵鱼、泥鳅、黄鳝、草鱼、胖头鱼、鲢鱼,种类丰富,品质奇佳。
尤其是巢湖特产青虾,虾体一般晶莹剔透。
市场上只要说是巢湖鱼,价格总比别人贵三成。
河边的几家鱼庄,吸引了远近吃货,大老远赶来专门吃当地产的鱼虾。
清蒸的、水煮的、红烧的,道道菜都离不开鱼虾。
二犟子每天背着手站在船头,看着渔民向船舱里倒鱼虾,颐指气使,连他自己也觉得像极了抗战神剧里的伪军。
二犟子真是佩服他老板金长生。
金长生鱼贩子出身,不过现在也还是一个鱼贩子。
在
042
这方圆几十里地,没人敢讲金老板的不是。
大
大小小的塘口,没人敢把水产品卖给别人。
前年倒是有一个姓夏的养殖户嫌金老板收购价格低,私下里跟别人签了协议。
金长生就派了几个兄弟到那家收购商死缠烂闹,吓得所有鱼贩子不敢出面。
结果老夏家的鱼虾几十天都没人敢收。
眼看着鱼塘里鱼头越来越满,老夏自己也没什么销售渠道,他天天巴望着有人上门收购,却谁也不敢上门。
最后还是托一个熟人,买了两瓶五粮液,去请金长生吃饭。
吃饭时金长生还带着一个红头毛姑娘。
那姑娘上衣开领很低,露着惨白的胸脯。
二犟子一看就想起了金湖里的死鱼肚子。
金长生一边说话,一边搂着红头毛姑娘的腰肢。
老夏,我的收购价格可是老李打针,一律的。
老夏是巢湖北岸的人,他不知道金长生说的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跟老夏一起来的熟人说,七八十年代,每个村子都有赤脚医生。
金湖村的赤脚医生姓李。
村里人头疼脑热,小儿疳积、害疔疮、打摆子,连女人怀孕有反应,不论哪里不舒服,一律打针。
打针一律用青霉素,时间长了,也就成了歇后语。
在座的有人扑哧一笑。
老夏端起杯,自顾自喝了一口,上好的五粮液喝下去竟是满嘴的苦味。
今天,当二犟子开船经过三浪圩时,他看到村里书记主任带着几个人指指点点。
他驾驶着他的小船在湖面上划着一条巨大的弧线,减速,停靠在三浪圩埂边。
自己则抱着铁锚,连人带锚跳上圩埂,泊好船,向人群走了一程,可仍然不能明了他们在做什么,便打通了他表叔老赵的电话。
老赵不耐烦地说,你问这些干啥呢?开发呗!
二犟子问开什么发?
在三浪圩挖蟹池,对外发包养蟹子。
老赵边说边掐断了电话,心想你当你的鱼贩子,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也就够了,管什么闲事呢?
二犟子眼珠一转,这三浪圩不是老大承包的吗?怎么村里又要对外发包呢?
五
大清早,老赵就急匆匆地闯进志华的办公室说,志华,开发三浪圩这事,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等着工程招标,确定施工单位。
昨晚我们都准备安排排水了,谁知中间有件事不处理怕不能动工。
老赵说,三浪圩的龙塘十年前就发包出去了。
承包期是五年,合同规定了,五年到期,如果双方不提出异议,就可以顺延。
现在还在合同期内呢。
那又怎样?难道活人还会给屎胀死?解除呗!志华没放在心上。
老赵说,换了别人都好说话,偏偏承包这块水面的是长生,金长生!老赵加重了语气。
金长生我知道,他怎么啦?
老赵说,他要是不同意解除合同,整个三浪圩开发方案就是一张废纸。
志华问,他承包费都交了吗?
老赵说,也没全交,他高兴就交一点,欠我们几十万呢。
村里也不敢跟他认真。
志华忍不住想发火,你不是主任吗?承包费交不齐,还能让人家继续霸占着都不管!
老赵低下头,我接这主任也就三年不到,那么多年都没人敢管。
我也没吃豹子胆,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再说,我去管这事,还不是土公蛇咬青石板,白费了一口毒气。
志华知道老赵是个厚道人,凭能力干不了村主任,可是人缘好。
几十年来他选委员、选副主任、选主任都是高票当选,也不容易。
便换了委婉的口气问,他金长生真的长了三头六臂?
唉,老赵叹口气,那也不是。
无非是脸皮厚,出手狠,没人敢沾罢了。
他养了一群闲人,专门收购沿湖的水产。
上百里的河湖港汊,捕鱼的、养殖的,多少户啊!别人不敢收他们的产品,只有长生收。
价格全凭他的,一等的巢湖白虾,别人收购十五一斤,他只给十三,多一分也不给,日进斗金啊!
中篇小说│金色池塘
043
志华过去也听说湖边有强买强卖的,但没想到这样严重,难道政府不管吗?
老赵说,派出所也调查过,可是他们有买卖合同。
渔民们个个老实巴交,背地里怨声载道,可是派出所来调查,没人敢讲真话。
最后都王八放屁,暗消掉了。
志华说,不是不报,时候没到。
他这样欺行霸市自有人来管他!你以村委会的名义下个书面通知,限他在三天之内到村里来兑现,否则我们就要排水施工,一切损失我们不管!
老赵说,志华你想为大家干点事我也理解,可是这金长生真不是个东西,黑白两道都把持着,可不能跟他来硬的!
志华瞪大眼睛,老赵啊,你在村里干了几十年,我知道不容易。
你瞻前顾后的我不怪你,那是以前没人敢较真。
现在我当书记,天塌下来我顶着!只要我们班子一心一意,闭着眼往前冲,也许事情就干成了。
怕这怕那,到头来什么事干不了,群众不乐意,领导不满意,也是一个字:歇!要是横竖都是一个歇字,还不如轰轰烈烈,图个爽快!
老赵眼圈发红,低声说,那我听你的。
但是,你看我也老了,别人也就干点具体的业务事,千斤担子可得你一个人挑啊!
他回去照志华的意思,立即拟定了一份通知,送到镇司法所律师修改后,接着就派人交给金长生。
六
三天过去了,金长生影子也没见到。
志华和老赵一道去镇里找潘书记汇报了开发工程的准备情况,尤其是关于金长生的合同。
潘书记是刚刚从上级机关下派来的,干事泼辣,认真。
他说,一切按照你们的计划实施。
金长生的事你们已经发了通知,他不来责任在他。
而且这么些年他合同义务也没履行到位,早就应该解除了。
有什么困难,镇党委政府全力支持!
志华说,书记啊,三浪圩承包合同,我认为倒是其次。
他这么长时间的承包费,想交就交,想交多少就交多少,其实早就违约了。
我们解除合同,他搞不赢我。
最严重的是,他们一伙在整个圩区强买强卖。
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我们把蟹塘挖好了,环境不好,也没人敢来投资。
潘书记说,你说的这事我也刚听说。
这么多年来,让他们一伙这样横行乡里,不怪狠的狠,
只怪
的,是政府缺位了!这回我们绝不放过他!
差不多就在他们到镇里去的一个小时前,志华老婆巧英开着他们家的轿车送两个孩子上学。
出了庄子不远便上了一条宽阔的柏油路。
巧英哼着小曲,像往常一样靠右不紧不慢地行驶。
这时一部越野车迎面驶来,在七八十米距离时占据了巧英的车道,突然加大油门对着巧英冲过来。
巧英用吃奶的力气踩住刹车阀,双臂死死地抱住方向盘。
越野车在距离巧英不到一米的前方戛然刹车。
当巧英从万分惊慌中回过神来,全身已经湿透。
坐在后面的两个孩子,哭作一团。
越野车上跳下四五个人,拿着手机,叼着香烟,嘻嘻哈哈。
一个手臂有刺青的年轻人,拉开巧英的右侧车门,嬉皮笑脸,啊呀,美女,受惊了受惊了!兄弟们开车是下雨天学的。
又一个凑过来,哟,这不是孙大书记的夫人吗?回去给孙书记问个好啊!接着又伸出一个光头,美女啊,回去告诉你家孙书记,兄弟们指望他罩着呢!
巧英回到家浑身像散了架,晚上再去接孩子,一路上格外紧张。
在车上,她一再哄两个孩子,让他们不要把早上的事告诉奶奶。
好不容易等到志华回家,巧英给丈夫盛了饭,然后坐在小餐桌的另一面。
看到丈夫狼吞虎咽的样子,想起早上的惊心一幕,忽然抽泣起来。
志华正在想着明天的工作计划,猛抬头看到妻子的样子,便问,怎么啦,巧英?
巧英哭得更伤心了。
他放下了碗,挪过凳子,一手搬过巧英的肩,一手轻抚巧英的面颊。
巧英仰起头,淡淡
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