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氧气》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氧气》鲁教版五四制教材八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第二节。

本节内容包含了氧气的制备、氧气的性质、化学概念(氧化反应、氧化物、缓慢氧化)。

本课时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

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教材知识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节课重点介绍氧气的性质及氧化反应。

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炭、蜡烛、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节《氧气》的第二课时《氧气的性质》。

主要探究活动:木炭燃烧,蜡烛燃烧,铁丝燃烧。

在学生对比观察到物质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基础上,注意提升学生的认识:首先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是有影响的——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就月剧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浓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通过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可以趋避厉害。

本节中,教材第一次对一种气体物质进行系统研究,提示了对物质进行探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四库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指导作用,从探究过程中抽取这些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探究物质性质的所需要的能力。

同时,课本中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1.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
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②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方法;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观察实验现象。

③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体验,并从中得到知识、能力、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突破措施】
1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环节,锻炼学生观察与总结能力。

2 通过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采用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形式理清科学探究的
一般思路,锻炼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得到氧气化学性质活泼的结论
3 学生角色扮演,体验碳在空气和氧气中的反应,微观认识反应实质。

4铁丝燃烧的实验采用学生提问,同学回答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教学,启发引导,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小木炭、蜡烛、酒精灯、澄清石灰水、氧气、坩埚钳、火柴。

【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