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下语文第一次月考卷(上海卷 第1-3单元)(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统编八下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6 页,满分150分。
2.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
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与运用。
(10分)
1.默写。
(1)关关雎鸠,。
(《关雎》)
(2)蒹葭萋萋,。
(《蒹葭》)
(3),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宁静生活的句子是:,。
【答案】在河之洲白露未晞海内存知己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本题需要注意“洲、晞、阡陌”这几个字词的书写。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30分)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____。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问讯。
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甲诗选自《》,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中“寤寐”的意思是。
乙文的作者是东晋诗人(人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出了桃花源中的人对外人的排斥。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写出了桃花源中任热情好客,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5.甲诗和乙文都表现古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甲诗描写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与追求,借此表现出当时人们对的向往;乙文塑造了美好的桃花源,表达对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答案】2.诗经日日夜夜陶渊明3.渔人向桃花源中的人一件一件详细地说出自己听说的事,村中人都感叹惋惜4.D 5.美好爱情和平安宁
【解析】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第二空: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寤寐:日日夜夜。
第三空:《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3.本题考查译句。
重点词语:为,给。
具,详细。
闻,听说。
皆,都。
叹,叹息。
惋,惋惜。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运用比喻手法”有误,应为:运用比兴手法;
B.“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有误,应为:表现了君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表现出了桃花源中的人对外人的排斥”有误,应为:表现了桃花源中的人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自己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意愿;
故选D。
2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第一空:《关雎》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第二空:《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乙: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玮用兵
①曹玮知镇戎日①,尝出战小捷,虏②引兵退去。
玮侦虏去.已远,乃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行阵。
众将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③ 军耳。
不若弃之,整师而归。
”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虏去玮数十里,闻其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整师待之。
向暮,虏至。
玮使人谓之曰:“大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兵马,明日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
②旦日,玮鼓军而进,一战克敌,遂弃牛羊而班师。
③既克,玮曰:“吾知虏伺机必还,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精已疲,力已尽,投其所好而安之,则气衰而难鼓矣。
吾以此取之。
”
【注释】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地重镇。
知镇戎曰:主镇镇戎的时候。
①虏:古时对外族的蔑称。
①縻(mí):束缚。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玮侦虏去.已远去( )
(2)整师.而归师( )
7.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
A.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B.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多次侦察。
C.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侦察了三次。
D.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侦察。
8.从全文来看,曹玮能够一战克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6.去:离开。
师:军队。
7.D 8.(1)故为贪利以诱之(伪装贪利之举诱使敌方长途奔袭);(2)行得地利处以待之(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3)投其所好而安之(投其所好令敌军隔一夜再战,泄其锐气)。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
去:离开。
①句意为:整齐队伍返回。
师:军队。
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但:只。
三:约数,表示多次。
句意为: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侦察。
故选D 。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梳理原文内容,抓住根据语境来概括即可。
根据“故为贪利以诱之”可知,曹玮装贪利之举诱使敌方长途奔袭;根据“行得地利处以待之”可知,曹玮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伺机采取进攻;根据“投其所好而安之”可知,曹玮投其所好,令敌军隔一夜再战,泄其锐气。
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
曹玮侦查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是军队行列。
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
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
”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
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傍晚时分,敌军来到。
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明天再决战。
”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
第二天早晨,曹玮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
4
胜利之后,曹玮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伺机报复,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
走远路的人,精神疲惫了,力气也用尽了,这时,我投其所好让他们休息,可是斗志一衰落就很难再振作起来。
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
网络文学
①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网络文学在短短10余年光景中,竟然发展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
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
部分“神作”甚至能够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
如此高光表现,自然引得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其中,跑马圈地。
②有人惊叹,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
而有专家的表述更为精辟:网络文学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
③网络文学这个曾经不起眼的行业,如今正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产业布局,在经历多次洗牌和整合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网络文学集团。
④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网络文学产业也不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的销售,而是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
近几年,《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等几乎所有热播电视剧,都是改编自网络小说。
⑤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再仅仅停留在网上。
对于很多平时不看网络文学的人来说,不知不觉间,网文已经通过其他形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⑥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
2016年,一个名为“武侠世界”
()的网站开始走入媒体视野。
这个有着中国色彩名字的美国网站,专注于翻译中国网络文学原创作品。
虽然诞生仅两年,却在美国拥有大批粉丝,并进一步获得其他国家读者的追捧与点赞。
⑦据了解,在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作品刚刚发布时均称之为公共章节,供用户免费阅读,与作者分享利益。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写作的速度和长度就直接关系到作者和网站的收入,也就是说,更新是第一生产力。
这就导致了作品越写越长,100万字往往只是起步。
一部叫《武神空间》的作品一共写了4178章,总字数达到1000多万字;《从零开始》从2005年开始连载,一直到2016年3月份才完本,一共写了11年,总字数超过2000万字。
⑧有专家指出,这种商业模式的确让网络文学实现了超大规模的类型化生产,但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值得深思,同时,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9.第①段加点词“高光表现”在文中具体指。
10.第①—①段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加点的关联词“虽然……但”,意在强调阅读网络小说的成本不高。
B.网络文学的“原生时代”指免费阅读作品,“资本时代”指付费阅读作品。
C.“撬动更大产业发展”是指以网络文学为起点,衍生游戏、动漫、影视等产业。
D.如今网络文学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是因为阅文集团的规模大和实力强。
11.请简要概括第①—①段的说明内容。
(1)(2)
12.第①①两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请简述理由。
【答案】9.网络文学读者、写手多,收入高,部分作品辐射到其他多个行业。
10.C 11.网络文学的影响力。
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
12.不能。
理由:第①段写了网络文学在国内的影响力;第①段写了网络文学对海外年轻人的影响。
是按照影响范围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解析】9.本题考查文章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①段“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可知,网络文学的“高光时刻”指的是网络文学读者多,写手多,收入高;
依据①段“部分‘神作’甚至能够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可知,网络文学的“高光时刻”指的是部分作品辐射到其他多个行业。
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0.本题考查文章理解辨析能力。
A.有误,依据①段中“有人惊叹,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可知,这是在强调阅读网络小说的成本高;
B.有误,依据阅读经验可知,“原生时代”的网络文学作品不都是免费的;
D.有误,依据①段“在经历多次洗牌和整合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网络文学集团”,①段“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网络文学产业也不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的销售,而是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可知,选项表述不全面,因为除了阅文集团之外,还有一些“当红IP”的影响;
故选C。
11.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从文中看,①①段为一个部分,①段为一个部分,概括时找到说明对象即可。
根据①段“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再仅仅停留在网上。
对于很多平时不看网络文学的人来说,不知不觉间,网文已经通过其他形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①段“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可概括为:网络文学带来的影响;
根据①段“在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作品刚刚发布时均称之为公共章节,供用户免费阅读,用户积累到一定
6
数量后,开始向订阅用户收取每于字2-5分钱,网站则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作者分享利益。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写作的速度和长度就直接关系到作者和网站的收入,也就是说,更新是第一生产力”可概括为: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
据此抓住文中的关键字作答即可。
1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理解能力。
依据第①段文字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说明,在国内网络文学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力巨大;
①段,依据“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可知,这是写了网络文学已走出国门,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是采用影响力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所以不能互换。
(二)(20分)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
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
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
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
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
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
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
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
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
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
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
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
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
这一
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
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
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
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
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
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
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
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
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
不久他就学佛。
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
我愕然不知所对。
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
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
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
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
他的生活非常认真。
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
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
我请他藤椅子里坐。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起先我不敢问。
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
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
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
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
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13.请简述文章第1段的作用。
14.根据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
15.请简要品析句子“他把藤椅子轻轻
..地坐下去。
”中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
..摇动,然后慢慢
16.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先生的仪表,有何用意?
【答案】13.点明文章主题:李先生最大的特点是认真;总领全文。
14.(1)在上海的青年时期;(2)留学日本时期;(3)刻苦钻研西洋文化,认认真真做一个将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4)认认真真教学,把
8
所学知识回报给祖国的人民;(5)认真15.“轻轻”“慢慢”写出了他坐下钱谨慎小心的情态,体现了他生活中害怕压着小虫的心理,表现了他做事非常认真,有作为出家人不杀生(慈悲为怀)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敬爱之情。
16.反复表现他对仪表的讲究,突出他是修养很深的美术家,他用一时代的服装表现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更突出了他认真的特性。
【解析】13.本题考查分析语语段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
从内容上,根据首段中的“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可知,本段点明了文章主旨:李先生最大的特点是认真,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从结构上来看,首段中的“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后文依次讲述了李先生认真做一个翩翩公子,认真扮演西洋剧中的角色,回国后认真做国画和音乐教师,认真践行佛家不杀生的理念等内容。
都由首段中的这句话领起。
1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1)根据第①段中的“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可得:在上海的青年时期。
(2)根据第①段中的“后来他到日本。
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可得:留学日本时期。
(3)根据第①段中的“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
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
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可得:刻苦钻研西洋文化,认认真真做一个将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
(4)根据第①段中的“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
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
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可得:认认真真教学,把所学知识回报给祖国的人民。
(5)根据首段中的“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可得:认真。
1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联系语境“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可知,“轻轻”“慢慢”写出了他坐下时谨慎小心的情态。
联系后句“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
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可知,他之所以这么小心,是怕压到椅子上的小虫。
联系末句“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和此时他已出家的事实可知,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做事非常认真,有作为出家人不杀生(慈悲为怀)的特点。
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爱之情。
16.本题考查人物外貌描写作用。
外貌描写的作用是通过外在表现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
结合第①段“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①段“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①段“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