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的语文教学反思
《氓》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氓》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很不错,讨论热烈,发言积极。
展示问题三时学生总结了三点:一是结婚前的幸福甜蜜到结婚后“氓”对女主人公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么大的变化让女主人公很痛苦;二是
娘家人的“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让女子失去了依靠的坚强后盾很痛苦;三是当时女人地位低下的时代因素。
这个讨论结果比我自己预设的答案全面,所以我以学生回答为准。
拓展探究题目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学生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写诗的同学大有人在,比如一位同学写给女主人公“多年泪沾裳,爱恨两茫茫。
冷若寒风逝,此戏已散场。
世事变无常,勿要空悲伤。
愿有一人心,伴你天地荒。
”不但给予了女
主人公劝慰更是对她后面的生活展开了幸福的期盼。
另外一位男同学写给女主人公“安得与君相决绝,
免教老矣生哀怨。
”还有同学写道“一场失败的婚姻并不是你一人之错,不要悲伤,不要哭泣,要乐观向前看,相信你一定能遇到一个与你相伴终生的良人。
”这位同学肯定对《诗经》里的《国风·唐风·绸缪》比较熟悉,“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存在的问题是展示问题一时,学生回答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说女主人公温柔纯真,任劳任怨等这些性格时没有及时点出,导致性格和情感扯到一起混为一谈。
另外展示拓展探究问题时,大部分同学都是写给坚强的女主人公的,仅有两名同学是写给《氓》的。
以后课前设计应该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可以设计成女同学写给女主人公,男同学写给《氓》,这样更合理。
在教学实践中,对《氓》这课书的设计与教学,我想用以下几点来概括:
1、是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作为一名老师,要带领学生去“倾听”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帮助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
2、是尊重授课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作为一名老师,不必盲从权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种教学模式或理论中,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独立地组织语文教学,必须有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并用最大容量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自己的课堂,上出有点学术味道的课,让学生有点学术探究的“动作”。
3、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和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之后,才能正确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
全部的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都是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的。
作为教师必须遴选出适合学生的内容和形式,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学中,我努力用更丰厚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课堂,用更典雅纯粹的审美情操清新课堂,让我的课堂有一点探究的学术品味,启发和培养学生朴素的同情与悲悯情怀。
我还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对诗歌的鉴赏之后,申发出更深层的思考。
把《氓》上完了,这应是上得最慢的一次吧!一篇文章六个段,我用了四节课来上,花的时间多,但比起以前几次上都落实。
方法是很旧的,就是带着学生串译,然后归纳内容,分析下思想,抽译巩固,最后是背!但是效果我认为应是几次中最好的了!以前讲的时候,意思是没有讲得透的,讲了之后,学生便如蜻蜒点水般过了,也不是很透的!但这一次,自认为,不管是重点把握讲解上,还是学生学上,都是过了手的!当然,和公开课是没法比的,但在记忆和思想上,比起以前的几次,那真是大大的超越了!
先说一说亮点:
1、方法落实。
虽说是全文串译,但串译时,决不是我一个人在说,我是不断地在问,让学生来答。
问的时候,强化了他们一种译文的方法,就是补足词语。
我坚信,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会掌握译古文的方法的。
2、记得实在。
译了一段或是一句之后,马上就让背,背了又译,译了又读重点词,再译,再考,
再齐读。
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头里反复学过的内容了。
所以,记忆的效果是很好的。
3、思想有深度。
这一次讲,比以前任何一次讲的.时候思想要落实。
这四节课,学生非常的喜欢,由其是讲了爱情的相关理念,学生们兴奋,我也就借助了这个兴奋,让他们记牢了字词句。
再思考一下,我为何能在这个课上有提升呢?
1、认真译文。
是的,我备课之前,是认真自己译了每一个字的。
每个字力争直译,力争用补的办
法来译。
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文中的字,便一个一个地活了起来,熟了起来!译文言译多了,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照着注释译,即便是译出来了,但很易忘掉;而自己译,译出来了,那个印象,是极为深刻的!所以,上任何的文言课,老师一定要先自己译文!自己不译文,就不要上文言课!
2、记忆意识。
是的,文言主要就是让学生们记。
如何巧记,少记,便是智慧之所在。
在文言教学中,有了这个记忆意识,方向就对了,方向对了,方法自然就源源不断地来了,而结果也就好了!
3、简化意识。
记的东西多了,就记不下了。
所以,我上文言文,一直是本就化简的意识的!一段话,能记一点就不记两点;一个方法,能用一句话表达就不用两句话;一个意思,能用简洁表述就尽量简洁。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化的意识,我的课越来越干净,也越来越好记,方法越来越好用!
我知道,这次上《氓》,真的是一个教学上的突破!继续努力吧!
我们学校组织了智慧平板信息化教学,语文组有这样一个赛课活动。
我的个人读书爱好比较驳杂,不太像其他同事去细致探讨女性的性格和爱情的心理曲线,自身更乐意去思考女性的社会成因。
尤其是在古代社会,男性和女性关系相对宽松的《诗经》时代,和走入了封建社会的汉代以及文明较为发达的唐代,通过《白头吟》《井底引银瓶》的对比分析,我看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所处地位的不同变化,当然,三首诗歌的女性其自身地位在当时也是有所区别的,耕织人家的女子,富豪之家千金和小家碧玉女,但是她们在面对男权社会时的困境是相似的,给与了她们悲剧的一生。
作为读者的我们投入到鉴赏中的情感也不禁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浸染。
今日人们在面对爱情时毕竟不像古人那样受到众多社会因素的制约。
今日的爱情悲剧,在门户上更多变现为生活习惯与价值观的碰撞。
凤凰男,麻雀女在面对都市生活时总有自己的小小不如意,正如一句话,我奋斗了18年,才能坐在这
里和你喝杯咖啡。
在文本层面,对艺术手法和语言的鉴赏也作为了一个点展开,高中阶段诗歌鉴赏手法类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应该有基本概念不清楚,逻辑认知不明确的问题。
厘清这一点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有帮助的。
临上课前,三位老师陆续走进教室,在教室后面坐定。
本来刚放松下来的心情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了。
今天要讲的课文是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诗经》两首中的《氓》。
首先是导入新课,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们一篇文章,全部是由四个字四个字连缀起来的。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朗朗上口。
”“那大家喜欢读这样的文章吗?”有人说喜欢,也有人说不喜欢。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一篇文章,一首四言诗《氓》。
”接着介绍了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六诗”(六义)、它的不同体制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
接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让全班齐读一遍课文。
针对诗中出现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我把它们提出来板书在黑板上,给字注音,同时强调学生做好笔记,并且提醒他们注意字的笔画以及与形近字的区别。
接着我给学生示范读了一遍课文。
同时明确:这是一首典型的四言诗,节奏感非常明显,大多为二二节拍。
并要学生在课文中标注出节拍,这样以后读起来会比较有节奏感。
在给了这些提醒之后再
让全班齐读了一遍课文。
然后,对文章进行讲解。
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个比较流畅的阅读后,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文章有六章。
在讲解每一章之前,我都叫一位学生起来把该章朗读一遍。
然后对该段的大意进行解释。
其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解释,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且强调学生做好笔记。
在反复朗读及疏通文意后,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之前还很担心:万一在下课铃响之
前就把准备好的内容讲完了该怎么办。
还好,在下课时差不多把准备好的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
下课后,欧阳老师肯定了我的一些教学方法。
老师刚带我的时候就和我说过,这个学校的学生基础都很薄弱,讲解课文要哦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
针对这样一种实际,我就从每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字音、字形、字义抓起,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重点解释,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强调做好笔记。
欧阳老师说我这点做得较好,这样有利于巩固基础。
但同时,欧阳老师也提出了她的中肯的建议。
老师说我上课的语
气很平淡,在要重点强调的地方也还是平常的语气。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听得很没劲,很容易让他们打瞌睡。
我想想,确实是这样。
第一次面对这儿多的学生上课,心里有点紧张,讲课也就没注意了。
以后要多加注意,在该强调的地方,要加强语气,或者重复几遍。
在该平缓的地方,也不能太过于平缓,要讲的生动一点。
还有,就是我上课的时候没有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
我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注视到了学生,但是只是一扫而过。
因为不敢面对他们的眼睛,那样我会更加紧张。
所以,我的眼神是很涣散的。
老师建议我要集中眼神,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这样的话,学生也容易集中精神,愿意听讲。
最后,老师也说,毕竟是第一次正式上课,以后慢慢改正。
上课上的次数多了,有了点经验,这些问题也就会慢慢地解决的。
另外,我自己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可能是因为教案不是自己的原创的缘故,而且备课不是很充分,我对课程程序不是很熟悉。
本节课是《氓》的第一课时,所以朗读方面占了较大成分。
但是,其他的过程都是背下来的: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又该做什么……并不是很自然地过渡下来的。
我觉得这
一点要加强。
要提前至少一天备课,备好了课自己还要看上几遍,熟悉教学程序以及教学内容。
并且要在心里默演一遍,看看自己在哪个环节可能会卡壳,然后对这个环节再仔细看一遍,以免正式上课的时候出现类似的情况。
再者,要克服紧张的心理。
后来听十一班的班主任说,我的声音里都夹杂着颤音,就知道我那时很紧张。
总体来说,对自己的第一次上课不是很满意。
第二节课在十班上课,自我感觉起来,效果比十一班好。
欧阳老师的建议,我在以后的讲课中慢慢改正吧!
在十班上课时,欧阳老师和十班班主任中途就离开了教室。
老师一走,我就感觉心里没那么紧张了,而且更能放得开,讲课也就轻松多了。
后面的第三节课也没有老师旁听,放开来轻松上完了一节课。
下课后,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重重地呼出一口气。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第一次,我终于第一次真正地站上讲台讲课了。
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会慢慢改正的。
要相信自己。
课堂上要求学生动笔抄记生字词,主要是发现学生在默写的时候经常重复错误,虽然背得出,但是却默不对。
这说明学生平常没有注意字词的书写,虽然现在可能有学生不愿意多写,但是等到考试默写对了,他们自然就能感觉到平时多写的重要性。
课堂上开始尝试通过关键字词来背诵诗歌,希望能最终达到短诗当堂背诵,长诗背个大概的目的。
关于主人公形象问题,学生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很多学生表示了愤慨,认为氓是很不应该的,是个不负责的人。
但是进一步来讲,如此贤惠的女子,为什么会被抛弃呢?难道仅仅是男子的变心吗?我希望借此问题的探讨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拓开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逐步引导学生结合封建社会的相关背景来理解。
虽然学生是很难理解婚姻爱情,但是大体可以理解和把握文意、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导致女子被抛弃的根本原因。
至于文中三次出现淇水的作用,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听了别的老师的课后才意识到,这一点学生理
解起来也稍微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