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上册12.1认识内能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12.1认识内能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能在实例中判别;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教学重点
1、内能概念的建立;
2、改变内能的途径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以及类比法的建立。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
讨论:现代生活已离不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你是否想过,驱动这些交 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许多交通工具的能量来自于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 通过本节课我们共同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新知:
1、 什么是内能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物体是由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_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

问题2:结合宏观物体的运动特点和问题1的内容,我们进一步推断:宏观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所以我们推断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宏观的物体由于存在着相
互的作用力而具有势能,所以我们推断存在相互引力和斥力的分子之间具有 _____________。

问题3:由问题2的内容,我们试着总结出内能的概念是: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的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由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
关,所以也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

小结:
内能:物理学中,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它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

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拓宽延伸] 在研究内能的概念时,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与分子的运动的特点进行比较,根据它们的相似性推断出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
2、小组学习讨论:内能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生共同讨论下图得出结论
炽热的灯丝温度高达2500℃,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多;
液态空气的温度为-200℃,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少
小结:一般来说,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多;反之,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同一物体的内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观察下面2图,想一想: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用钻头在金属块上钻孔时,钻头和金属块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在橙汁中放入冰块,温度会发生变化,即内能发生变化,这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4、探究活动1
(1)在课本图a中,把刀放在磨刀石上打磨时,刀和磨刀石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这说明,通过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在图(b)中,在一个厚壁筒里放一块浸透乙醚的棉花球,用力把活塞迅速向下压,棉花球就会立即燃烧起来。

你能用功和能的观点解释这个现象吗?
由以上两例子可以得出通过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5探究活动2
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观察下面3个图我们知道,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请同学们讨论面面的问题。

(1)如图12-5所示的三种情况各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物体(水)的内能的?
(2)列举日常生活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事例。

讲述: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就是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内能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内能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小结:综上所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特等效的。

6、课堂思考想一想
(1)在一个小金属筒里盛些水,要使水的内能增加,你可以采取哪几种方式?说说你的实验方案?
(2)如果只知道水的温度升高,而没有看到改变内能的方式和过程,你能判断出是哪一种方式使水温度升高吗?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知识归纳
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改变内能的方法:(1)做功(2)热传递
四、课堂练习:
1、0℃水凝固成0℃冰,温度(),质量(),体积(),
内能()。

2、0℃冰熔化成0℃水,内能()。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4、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前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方式增
加了手的内能。

课后作业课本25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