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语文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语文小升初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1.书写展示(要求: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窸窣.(sū)参差.(cī)镊.子(niè)驰骋.(chěnɡ)
B.蜷.缩(quán)吞没.(mò)恬.静(tián)嗤.笑(cī)
C.入场券.(juàn)菜畦(
..wā)单薄.(bó)婆娑.(suō)
D.肆虐.(nüè)盘踞.(jù)狞.笑(nínɡ)恩赐.(tì)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惆怅心平气和荒无人烟迫不及待
B.责任见微知著绕有趣味司空见惯
C.盲人声临其境一拥而入截然不同
D.领域不可思义翻箱到柜五湖四海
4.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这是小镇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夜。
D.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A.学校反复强调要预防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我们要共同维护集体的利益,珍惜班级的荣誉。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三月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十分艳丽。
6.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再复返的强烈语气。
B.“亮相、压轴、花架子、字正腔圆”这些词语都和戏曲有关。
C.“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这两句话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D.“颜筋柳骨”是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大书法家书法风格不同。
“颜筋”指颜体书法瘦硬挺拔、清晰骨感;“柳骨” 指柳体笔画丰满端正、笔力浑厚。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大海》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巴尔扎克的葬词》的作者是福楼拜。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离骚》。
C.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奥赛罗》和《李尔王》是其四大悲剧中的两部。
D.著名作家冰心、丁玲的代表作分别是《繁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8.排列句子。
()
①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②早晨,森林里散发出阵阵清香。
③树上的露水沙沙地落下来。
④树缝中间透出来的阳光,组成了无数五颜六色的光带。
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
9.按要求写句子。
(1)、节日期间,庐山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
含鄱口人头攒动,仙人洞( ),五老峰( )。
(在括号中填入与划线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用“饿”或“安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助描写“鸟儿”或“阳光”情景,写一两句话,表达你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用学过的古诗文、名言警句填空。
(1)、“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李贺的《马诗》中,诗句“何当_______,快走___________”饱含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____________在《石灰吟》中,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人清白、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我还读过这样的咏物诗《__________》。
(2)、“春”一直以来是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唐代的韩愈看到京城的春雨和绿草,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对于悄然无声、默默奉献的春雨,杜甫则发出了“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的赞叹;而王观则在“若到江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寄托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3)、中秋佳节,遥望天上的月亮,唐朝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让我们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有句古话说得好:“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
(6)、《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转眼小学六年就要过去了,张老师为班上准备了一本毕业纪念册,要求大家在纪念册上为老师和同学写下自己的临别赠言。
请你设计一下,写上自己的肺腑之言。
(1)写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② ,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
仇敌,恶之如鸱枭③ 。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注释:①夫:发语词。
②学者:学习的人。
③鸱枭:两种鸟。
古人认为是恶鸟。
12、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所以求益耳___________
(2)人疾之如仇敌__________
(3)恶之如鸱枭__________
(4)凌忽长者__________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短文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端午
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
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
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
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
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6、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璐璐想去1号教学楼,参加____________活动,吟诵屈原的作品。
17、材料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
1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端午节还有“踏青节”这个别称。
( )
(2)过端午节,并不是只为了纪念屈原。
( )
(3)端午节这天,璐璐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 )
19、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选一个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______,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______,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20、请在第②、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
A.不置可否B.不动声色C.不厌其烦D.不屑一顾21、“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因为误解了女儿的行为而感到惭愧。
B.我为平时施舍一两块硬币的“慈善”行为、为自己浅薄的“爱心”感到惭愧。
C.“我”因为被女儿识破了想教育她的“圈套”而感到惭愧。
22、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仅仅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
B.“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文中此处的“素养”具体是指节俭,不浪费。
C.文章融入了作者的心理描写:紧张——感激——惭愧。
23、“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这句话描写的是女儿的______,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______的心理。
24、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中的“温暖”一方面是指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
25、“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成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让我们身心愉悦、沉迷其中的物或事,比如:养宠物玩溜溜球、学跳舞……它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插曲,也有可能对你影响非常大,请以《____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选择一件最让你陶醉的事写具体。
(2)、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成长路上,有令你难忘的微笑吗?那个微笑包含了什么力量?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作文,写清楚微笑带给了你什么。
16.根据要求写作文。
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
一个人、一件事、一段经历往往都会让我们感动不已。
激动的时候,我们会热血沸腾;哭痛的时候,我们会潸然泪下……每次的真情流露都给我们心灵带来巨大冲击,给我们的灵魂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件事给你带到的感受。
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详解】本题考查书写。
要求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漂亮。
抄写时,标点符号也要抄下来。
2.A
解析:A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B:嗤笑(cī)——嗤笑chī;
C:入场券(juàn)——入场券quàn;
D:恩赐(tì)——恩赐cì有误。
3.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B“绕有趣味”改为“饶有趣味”
C“声临其境”改为“身临其境”
D“翻箱到柜”改为“翻箱倒柜”“不可思义”改为“不可思议”
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
感情;平静下来。
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
形容心情急切。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饶有趣味:一般是指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身临其境:意思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
一拥而入: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截然不同: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翻脸。
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4.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掌握。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从本句中的“发疯般”可知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选项,“预防”与“不再发生”矛盾,故应改为:学校反复强调要预防安全事故再发生。
B选项,正确。
C选项,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D选项,前后矛盾,“金黄色的油菜花”与“五颜六色”前后矛盾,可去掉“五颜六色”。
故答案为:B。
6.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词语的理解及标点、常识的掌握。
阅读各选项中的内容,分析可知,ABC三项表述均正确。
“颜筋柳骨”是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大书法家书法风格不同。
“颜筋”指颜体书法丰满端正、笔力浑厚;“柳骨” 指柳体笔画瘦硬挺拔、清晰骨感。
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7.A
解析:A
【详解】试题分析:A选项中《巴尔扎克的葬词》的作者是雨果,他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福楼拜, 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批
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
8.A
解析:A
【详解】略
9.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教室里很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写。
空中的鸟儿轻快地掠过枝头,唱着婉转的曲子飞远了。
红红在“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详解】1.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
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
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
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
“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这几个词语都表示人很多,很拥挤,场面非常热闹。
(2)、本题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在结构、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仿写。
结合句中将“时间过的快”的程度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仿写句子,也要运用夸张的手法。
如:我饿得能吞下一头大象了。
(3)、此题考查学生情景写话,解答时,我们要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心情。
如:枝头小鸟欢歌笑语,好似在开演唱会。
(4)、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解答时,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词序混乱。
(5)重复啰唆。
(6)前后矛盾。
(7)不符事理。
(8)归类不当。
(9)指代不明。
本题中缺少主语“谁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改为:小明在“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10.金络脑踏清秋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莫把无时当有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
人。
咏物诗还有罗隐的《蜂》,王冕的《墨梅》等。
(2)、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
(4)、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5)、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默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摘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默写能力。
原段: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1.敬爱的老师,时间是多么匆匆啊!匆匆中,我们走进小学的课堂;匆匆中,我们又要离开校园,离开您!六个春秋我们在一起,每一次游戏,每一次辩论……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它们将化作美好的记忆,珍藏在我心中。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结合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礼貌用语进行作答即可。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祝福语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可以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可以表达对同学的真诚祝福。
例如:(1)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开启智慧的门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您的哺育深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2)再见,亲爱的同学,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进心田,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
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让友谊地久天长!12.12、是为了怨恨,痛恨厌恶,讨厌轻视
13、像这样用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14、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15、学习应永无止境,做人应虚怀若谷,不能有傲气
【解析】译文: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
看到别人只读了十卷书,便自高
自大起来,轻视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怨恨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厌恶恶鸟一样。
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12、本题考查的是对字词的解释,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
写出相应的解释即可。
(1)本句话“所以求益耳”意思是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
“所以”的意思是是为了。
(2)本句话“人疾之如仇敌”意思是(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怨恨仇敌一样。
“人疾”的意思是怨恨,痛恨。
(3)本句话“恶之如鸱枭”意思是厌恶他就像厌恶恶鸟一样。
“恶之”意思是厌恶,讨厌。
(4)本句话“凌忽长者”意思是轻视长者。
“忽”的意思是轻视。
13、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划线句子,仔细分析划线句的内容,根据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的意思是像这样用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意思是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所以“此”是指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即“看到别人只读了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轻视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
”
15、本题爱看从的是对文段内容的主旨的分析,结合原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出本段文字的主要道理是做人不能自大不能骄傲,要谦虚谨慎,要明白学无止境。
13.16、诗词天地
17、别称由来庆祝活动
18、 × √ ×
19、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分析】
16、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由材料一可知,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璐璐想去1号教学楼,参加诗词天地活动,吟诵屈原的作品。
1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材料二第①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的别称,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材料二第②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由来,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材料二第③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
1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1)本题叙述错误。
“踏青节”是清明节的别称,端午节的别称有: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2)本题叙述正确。
(3)本题叙述错误。
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可知,端午节那天为假期,璐璐不需要请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19、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风俗的识记。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等。
将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写出来即可,如: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14.20、B D
21、C
22、B
23、动作轻松、愉快、自豪
24、女儿用空瓶子给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
解析:20、B D
21、C
22、B
23、动作轻松、愉快、自豪
24、女儿用空瓶子给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25、(1)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需要给彼此足够的尊严。
(2)真正的帮助,不是施舍,是平等,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3)劳动能使人有尊严的活着,劳动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解析】
2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不置可否: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指不明确表态。
不动声色:指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不厌其烦:指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不屑一顾:指不值得一看。
形容极端轻视。
结合“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可知,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结合“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可知,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