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以发育出苔原,A、B错误。大分水岭总体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拔不高,发育不
出苔原,D错误。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较高,能发育出苔原,C正确。
考向2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8 简单的学术情境(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
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
A.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解析】洛迦山岛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理论上大多数植被为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
8.知识点1、2、3为适应环境,滨柃最可能的特征是( C )
①根系纤细密集 ②植株抗风能力弱 ③植株耐盐碱 ④植株高大 ⑤植株耐贫瘠
A.①③④
B.②③④
D.④—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根据图中景观可知,①地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植被类型为温
带草原,③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④地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下列关于四地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植被有板状根、茎花现象
b.②地区植被具有耐旱、矮小等特点
c.③地区植被春季长叶,秋冬季落叶
意温带地区的阔叶林。故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是①③②或者
④③②。
2.知识点2、3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D )
A.地形
B.海拔
C.水分
D.热量
【解析】不同的温度
带,由此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基本格局,D正确。
葱绿,冬季落叶,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大,B正确;丙的层次很少,为亚寒带针叶林,
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小,C错误;丁位于极地附近,主要为苔原和冰原,冰雪覆盖面
积广,终年冰天雪地,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小,D错误。
(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C )
A.巫山
B.五指山
C.富士山
D.大分水岭
【解析】丁植被类型为苔原。巫山地处亚热带,五指山地处热带,海拔均相对较低,
高,新叶发芽,大量旧叶会落下,B正确。“大风频袭,枯叶脱落”主要发生于秋季,
且更符合落叶阔叶林的特点,C错误。香樟树较高大,人为摇晃掉下的树叶有限,且
人为摇晃的可能性极低,D错误。
知识点2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3山东卷T1
例2-3 (2024·浙江丽水高一期末)图1为内蒙古植被指数分布图,其数值与植被覆盖度呈 正相关。图2为某同学在甲、乙、丙处拍摄的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解析】根据区域轮廓图可知,伊勒呼里山以北地区位于我国大兴安岭北端,是我
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D正确。
5.知识点3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发生火灾后,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条件受到的影响是 (A ) A.光照条件改善 B.养分短时骤减 C.土壤酸性增强 D.地表夏温降低 【解析】林区发生火灾后,林木多被火烧毁,遮挡光照的枝叶减少,短期内林下植 被生长的光照条件改善,地表夏温相应升高,A正确、D错误;草木燃烧产生的灰烬 堆积在地表,养分短时会上升,B错误;草木灰烬多呈碱性,因而土壤酸性会减弱, C错误。
(1)香樟树属于( B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知识迁移
C.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香樟树春季大量落叶的主要原因是( B )
A.气候干燥,减少蒸腾
B.气温回暖,新叶发芽
C.大风频袭,枯叶脱落
D.人为摇晃,增加收集
【解析】南方地区春季降雨开始增多,湿度增加,并不干燥,A错误。春季气温升
结论 × √ × √
例1-2 (2024·四川泸州高一期末)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泸州城郊忠山、凤凰山一带 广植香樟近百万株。如今忠山、凤凰山的香樟古树(如图)已经成为泸州主城区的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城市绿肺”。每年春季,香樟树大量落叶,形成树上鲜翠欲滴、 树下落叶缤纷的景观。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1中甲、乙、丙处分别对应图2中的( D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解析】内蒙古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总体减少的态势。受降水的影
响,从东到西(从甲到乙到丙),植被景观大致上呈现出森林(②)—草原
(①)—荒漠(③)的变化。故甲、乙、丙处分别对应的景观是②①③。故选D。
很难恢复,C、D错误。
(2024·山东济南高一期末)洛迦山岛位于浙江省普陀山岛东南约5.3 km处,面积0.
38 km2。该岛自然植被保存良好,覆盖率达82.2%。红楠和滨柃分别是当地特有的
乔木和灌木。红楠树木高大,遍布全岛,滨柃主要生长在岛屿北部的滨海崖壁上和
海岸边岩缝中。据此完成7—8题。
7.知识点1该岛自然状态的植被理论上大多数是( D )
②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有利于保温
③根系发达,伸入到地下深处吸收水分
④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
分析 ① 图示地区夏季气温大于0 ℃,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下,
为垫状点地梅补充水分 ② 垫状点地梅垫状结构致密,寒气不易进入,有利于保温
3.知识点1下列关于图示四地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②植被为抵御高温树叶缩小成针状
B.①和④植被可能出现在同一地区
C.④植被在我国西北地区有少量分布
D.③植被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解析】②植被所在地区气候寒冷,其树叶缩小成针状,A错误。①和④植被都出
现于热带地区,可能出现在同一地区,B正确。④植被分布在热带地区,在我国西北
6.知识点2推测高强度火灾后能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的是( B )
A.乔木
B.灌木
C.草本
D.苔藓
【解析】灌木由于根深,高强度火灾后其根部仍能保存,加上遮挡光照的乔木消失,
所以灌木能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B正确;高强度火灾后,乔木受火灾影响大,短
期内难以恢复生长,A错误;根浅草本和无根苔藓在高强度火灾后几乎燃烧殆尽,
高考帮丨核心素养聚焦
考向1 主要植被的类型和特点
例7 (海南卷)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1)—(2)题。
(1)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1】的植被类型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据图可知,甲位于赤道附近地区,植被茂密,层次较多,为热带雨林,景
观外貌四季变化不大,A错误;乙树木稀疏,层次较少,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
A.高寒荒漠
B.高山草甸
C.高山针叶林
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分布区夏季气温大于0 ℃,适合草甸
生长,A错误、B正确;由于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垫状点地梅分布区难以生
长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C、D错误。
(2)垫状点地梅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表现为( B )
①夏季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下,补充水分
关于四位同学家乡所在地植被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甲—多松、杉类植被,叶面小,呈针状 B.乙—乔木叶片宽阔、有明显季相变化 C.丙—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D.丁—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解析】读图可知,甲位于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荒漠植被和草原植 被,A错误;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植被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叶片宽阔、有明 显季相变化,B正确;丙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具有常绿、 乔木多革质叶片的特点,“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C 错误;丁地位于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多为热带季雨林,与“乔木多革质叶 片”特征不符,D错误。
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
漠”的主要因素是【1】( B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知识迁移
练习帮丨学业质量测评
A 基础练 学考测评
建议时间:10分钟 (2024·安徽安庆高一期末)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
A.四季常绿
B.秋冬落叶
C.有茎花板根
D.有革质叶片
【解析】据材料可知,深秋时节,银杏满树金黄,说明郑州的银杏树秋冬落叶,B正
确、A错误。有茎花板根现象是热带雨林群落典型的特征,C错误。革质叶片表面光
滑,角质层较厚,终年常绿,出现在亚热带地区,而郑州地处暖温带,D错误。
10.知识点1、2两排银杏树品种相同且同年栽种,但根据师生多年观察记录,每年都
C.①③⑤
D.②③⑤
【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知识迁移
B 综合练 选考通关
建议时间:12分钟
(2024·河南郑州高一期末)郑州某中学校园内有两排银杏树
和四棵雪松(下图)。深秋时节,银杏满树金黄,雪松苍翠挺
拔,一黄一绿,对比强烈,神奇而美丽,成为校园一景。据此
完成9—11题。
9.知识点1银杏树的特征是( B )
1.知识点2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是(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②
D.④②③
【解析】读图可知,①示意热带雨林地区的板根现象,④示意的附生植物
(【拓知识】高温高湿的环境,树干上最适宜附生植物生长,如附生兰、鸟巢蕨及
各种苔藓地衣)多出现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②示意位于较高纬度的针叶林;③示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必备知识解读
知识点1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例1-1 (2024·北京密云区高一期末)下图示意我国四个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读图完 成(1)—(2)题。
①
②
③
④
(1)图中四地植被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C )
A.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②—温带荒漠
C.③—热带雨林
地区没有分布,C错误。③植被四季变化明显,D错误。
[学术情境·火灾对植被的影响]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如下图)的植物群落结 构可分为乔木、灌木(根深)、草本(根浅)和苔藓(无根)四种,土壤呈酸性。 该林区曾多次发生火灾。据此完成4—6题。
4.知识点1伊勒呼里山以北的典型自然植被是( D )
A.常绿硬叶林
A.根系的数量少 B.扎根面广而深 【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
C.根系细小而短
D.扎根面窄而浅
典例探究
例5 垫状点地梅(下图)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 900 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 光,叶片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抗大 风的特点。据此完成(1)—(2)题。
(1)伴随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 B )
d.④地区植被叶片短小呈针状( C )
A.a、b
B.c、d
C.b、d
D.a、c
【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
分析 ①地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其春季长叶,秋冬季落 a 叶,不具有板状根、茎花现象 ②地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所在区域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 b 陆性气候,偏干旱,风力强,植被具有耐旱、矮小等特点 ③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其具有板状根、茎花现象,季相 c 变化不明显 d ④地区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其叶片短小呈针状
(1)随着降水量增多,不同植被类型占比中( A ) A.多年生草本增加 B.灌木逐渐增加 C.一年生草本增加 D.乔木逐渐减少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降水量增多,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增加,A正确;一 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减少,C错误;乔木和灌木占比先增后减,B、D错误。
(2)推测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植物根系的特点是( B )
(2)与乙地相比,丁处植被覆盖度更高的原因是( B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解析】与乙地相比,丁处的河套平原有黄河流经,水源充足,植被覆盖度相对较
高,B正确。
知识点3 植被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 2023辽宁卷T12-13
例3-4 (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末)位于内蒙古高原 中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东部以固定、半固定 沙地为主,西部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从 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 草原。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18—2020年夏 季不同降水分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占比。据此完 成(1)—(2)题。
由“海拔4 900米附近”及图中远方的雪山推测,该地地下有冻 ③ 土层分布,高原冻土层的存在使垫状点地梅的根系难以深入地
下 ④ 垫状点地梅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
结论 √ √ × √
方法帮丨关键能力构建
方法 植被类型的判断
例6 (2024·江苏南京高一月考)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四位同学家乡所在地, 据此完成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