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区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邗江区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他是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开创了“电报体”简洁的叙事风格。
B . 志贺直哉,日本近代“白桦派”文学代表作家,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1913年他凭借长篇小说《暗夜行路》,获诺贝尔文学奖。
C . 蒲宁,俄国作家,他的创作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和音乐般的韵味,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D . 《墙上的斑点》是英国作家伍尔芙代表作品,小说以梦呓般的联想、幻觉般的画面展示了意识流作品的基本特征。
2. (2分)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张良出,要项伯
B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D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 (2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求也退,故进之
B . 不义而富且贵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C . 以吾从大夫之后而谁以易之
D .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4. (2分)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 .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 .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D .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
5. (6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
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_____①______,_____②______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嘉言懿行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
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
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
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_____③______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_____④______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
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
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
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
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
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_____⑤______,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
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
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
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
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1)依次填入文中标号位置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出类拔萃深孚众望因为反而比比皆是
B . 秀出班行深孚众望进而而且比比皆是
C . 秀出班行不孚众望进而反而屈指可数
D . 出类拔萃不孚众望因为而且屈指可数
(2)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B . 家风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 . 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D . 家风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也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3)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现代家族伦理的尊崇和修习。
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B . 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
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C . 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现代家族伦理的尊崇和修习。
D . 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
6. (20分) (2017高二上·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麦穰垛儿
雷晓婉
①麦香四溢的乡间五月一过,就场光地净了,走子已经全部颗粒归仓,大地呈现出成片的暗黄色,莽莽苍苍。
②在村子周围、溜光四平的打麦场上,陆续起了一堆堆圆圆鼓鼓的麦穰垛,一垛一垛,散落着,比邻而居,像极了大草原上的亮黄色的蒙古包。
③这些蹲坐在村子周围的麦穰垛,静静默默,爬伏在那儿,像一个思想者,思考着乡村的过去和未来,在五月的暖风中,幽幽地散发着麦秸秆的干香,这就是乡村的味道,让人闻之欲醉。
④它们的色泽,因为失去水分,早就由青白变成了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黄、银白、暗红等色彩兼而有之,但更多的只是呈现出那种富贵的金黄色。
一阵风吹来,麦穰垛上直立的麦枯杆颤动不已,中空的麦秸秆,有时竟被风儿吹得发出细微口哨的声音,吱吱呜呜,汇成了一曲欢快的乡村天籁。
⑤站在麦穰垛旁边,闻着干麦秸秆的焦甜清香,听着悦耳的吱呜声,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天上的白云在缓缓流动,偶尔可见垛边散落地上的麦穗头,见证着经有过的热烈的麦收劳动与收获喜悦,充实的情愫在心底盈盈流动。
那些悠闲的鸡儿或狗儿,在这圆圆鼓鼓的麦穰垛间,土大夫似的,踱着方步,来回穿梭觅食,鸡鸣狗吠的声音,清晰可闻。
⑥这些守候乡村一生的麦穰垛,在掠过乡村的四季风中,会缓缓地风干、缩小、变实,成了乡种固定的风景。
座座或大或小、或高或矮的麦穰垛,像城市里的标志性建筑,成了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那金黄的色彩,圆鼓鼓的形状,无论怎么看,都是现实乡村生活中的好油画,油画中的极美的乡村田园景光。
⑦这些贡献出粮食的麦秸秆,在以后的岁月里,还会再继续贡献出自己的身体。
在农村,麦穰草,被应用的范围极广。
它们可以在农家的土灶里,自我焚烧而化成温暖的灶火,偎舔着锅底,烧熟农家饭莱而四散飘香,营养农人的身体。
或者,在农妇的手里,经过细巧编织,金黄的麦穰草,就变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这些倾注农妇一汪柔婉情怀的工艺品,是那么恰到好处地点缀、美化人们的生活。
⑧在寒冷的冬季,麦穰垛,昂首挺胸,抵挡着西北风的侵犯,阻挡住逼人的寒冷,而把温暖与舒适,留给村庄里的农人。
那些日间倍感闲松的老人,常背靠着麦穰垛,晒着太阳,拉着闲呱,更有贪恋麦穰垛温暖的人,会在麦穰操的下部,拘挖一个能容下一人大小的洞儿,躺在里面,松软、避风、温馨,突着麦草的干香,而酣然入睡,一直到夜幕降临。
我们这些孩子们,有时,在做捉迷藏的游戏时也会躲进事先掏挖好的洞中,让同伴遍寻不到。
这个时候,麦穰垛,就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容纳了所有依靠它的村人。
⑨这些紧靠村子而垛起的麦穰垛,随着流年岁月的侵蚀,慢慢地,就由金黄变成了暗黑色,而麦秸秆,则干枯
发脆,清香尽失,但是,它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历经的历程,待到来年的芒种时节,接替自己的,将又是座座圆圆鼓鼓、崭崭新新的麦穰垛儿.
(1)上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概括作者笔下“麦秸秆”“麦穰垛”的作用。
(3)请简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请探究作者寄托在“麦穰垛”里的丰厚情感。
7. (12分) (2017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
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
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你不知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是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
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
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
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
”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
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买了,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
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
站在炸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一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
五叔说:“我陪你啊。
”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人了。
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
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
五叔的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
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
“我去买。
”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
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1965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
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
我提醒他,然后帮他捡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
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他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活在一个上了床就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011期,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 . “唉,这辈子算是昔了你的道。
”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 . 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 . 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2)
作品中的五叔有那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三、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6高三上·石家庄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
②《师说》中,韩愈指出“________,________”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③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想象手法来写对方的相思之苦。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8高一上·台山月考) 今年教师节前夕,两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分别获得百万元重奖:北京理工大学向两院院士、著名雷达系统专家王越先生颁发“终身成就奖”和100万元奖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向中国首驾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总设计师文传源先生颁发了“立德树人成就奖”和100万元奖金。
王越先生已经86岁,仍在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已是百岁老人的文传源先生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以不服气、不服老的精神带动学生不懈进取。
据报道,两位教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热爱教学工作。
请根据以上材料中内容,用引用诗句的论证方法,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写不少于150字的片段。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 (11分) (2017高二下·辽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
少颖悟绝伦。
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
夏赵元昊且叛,为嫚①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
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修器,必胜之道也。
”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
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
”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
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
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②,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
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
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徙益州。
未至,或煽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
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
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
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水为主,利尽南海。
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
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
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③士马,声言出塞。
巳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
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
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①嫚:轻慢。
②羌:指西夏,即赵元昊。
③料简:挑选。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B .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C .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D .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 . “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称诸侯之死,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C . “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D . “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时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材,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
B . 张方平能未雨绸缪。
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C . 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
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
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他又让城门三夜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 . 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
他认为一旦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修器,必胜之道也。
②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1. (7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故都①
韩僵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藁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谖⑤无路学鸣鸡。
【注】①故都:此诗是作者受权臣朱温嫉恨,被驱逐出朝,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的。
②池禁:指宫中的池塘。
③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来比喻追悔不及。
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宠的美人。
⑤冯谖:战国时为孟尝君效忠的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得以脱身。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通过想象描绘了迁都之后长安城的巨大变化,“遥想”“亦自迷”也暗示诗人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B . 颔联承接首句,集中描绘宫苑的荒废,用笔细致传神,在点面结合的描写中反映了诗人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C . 颈联直接抒情。
“烈士”是诗人自称,“垂涕”的动作描写再加上“空”字,有力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D . 诗歌前半部分侧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凄婉又激越,跌宕起伏,撼人心魄,有杜甫“沉郁顿挫”的特点。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二下·宜宾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向外界发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说:“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
要求:以《我最后悔的一件事》为标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的技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
5-1、
5-2、
5-3、
6-1、
6-2、
6-3、
6-4、
7-1、
7-2、
7-3、
三、默写 (共1题;共6分)
8-1、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1、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1、
10-2、
10-3、
10-4、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1-1、
11-2、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