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法分析塑料组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未知物分子式为C 8 H 16, 其红外图谱如下 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
解:由其分子式可计算出该化合物不饱和 度为1,即该化 合物具有一个烯基或一个环。 3079cm -1 处有吸收峰,说明存在与不饱 和碳相连的氢, 因此该化合物肯定为烯, 在1642cm -1 处还有C=C伸缩振 动吸收, 更进一步证实了烯基的存在。 910、993cm -1 处的C-H弯曲振动吸收说明该化合物有端 乙烯基,1823cm -1 的吸收是910吸收的倍 频。 从2928、1462cm -1 的较强吸收及 2951、1379cm -1 的较弱 吸收知未知物CH 2 多,CH 3 少。 综上可知,未知物(主体) 为正构端取代乙烯,即1-辛 稀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转动能级
分子能级示意图
红外光区分成三个区: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区域,一般说的红外光谱 就是指中红外区的红外光谱.
■红外光区的划分如下表:
数据分析
(1)定性分析 ①基团定性 根据被测化合物的红外特性吸收谱带的出现来确定该基团 的存在。 ②化合物定性: 从待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频率(波数),初步判 断属何类化合物,然后查找该类化合物的标准红外谱图, 待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一致,即 两者光谱吸收峰位置和相对强度基本一致时,则可判定待 测化合物是该化合物或近似的同系物。 同时测定在相同制样条件下的已知组成的纯化合物,待测 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与该纯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相对照,两者 光谱完全一致,则待测化合物是该已知化合物。
(一)鉴定已知化合物:
1.观察特征频率区:判断官能团,以确定所 属 化合物的类型。 2.观察指纹区:进一步确定基团的结合方式。 3.对照标准谱图验证。
(二)测定未知化合物:
1.准备性工作: 了解试样的来源、纯度、熔点、 沸点等; 2.经元素分析确定实验式; 3.有条件时可有MS谱测定相对分子量, 确定分子 式 4.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2 + 2n4 + n3 – n1 ) /2 n4 , n3 ,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 元素 数目。 5.按鉴定已知化合物的程序解析谱图。
3.峰形
不同基团的某一种振动形式可能会在同一频率范围内都有红外吸收, 如-OH、-NH的伸缩振动峰都在34003200 cm-1但二者峰形状有显著不同。 此时峰形的不同有助于官能团的鉴别。
谱图解析的一般程序
一种是按光谱图中吸收峰强度顺序解析,即首先 识别特征区的最强峰,然 后是次强峰或较弱峰, 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基团,同时查对指纹区的相关 峰 加以验证,以初步推断试样物质的类别,最后 详细地查对有关光谱资料来 确定其结构; 另一种是按基团顺序解析,即首先按C=O、O-H、 C-O、C=C(包括芳 环)、C≡N和—NO 2 等几 个主要基团的顺序,采用肯定与否定的方法,判 断试样光谱中这些主要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存在与 否,以获得分子结构的概貌 ,然后查对其细节, 确定其结构。 注意:在解析过程中,要把注意力 集中到主要基团的相关峰上,避免孤立 解析。
溶液法:把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液中,注 入液体池内测试。所选择的溶剂应不腐蚀 池窗,在分析波数范围内没有吸收,并对 溶质不产生溶剂效应。一般使用0.1mm的 液体池,溶液浓度在10%左右为宜。
a:镜片; b:液体池部件(不含镜 片); c: 装配图; d:使用方法
a
b
c
d
2、液体样品
(1)液膜法:油状或粘稠液体,直接涂于KBr晶片上测试。 流动性大,沸点低(≤100℃)的液体 ,可夹在两块KBr晶 片之间或直接注入厚度适当的液体池内测试(液体池的安 装见说明书)。对极性样品的清洗剂一般用CHCl3,非极 性样品清洗剂一般用CCl4。 (2)水溶液样品:可用有机溶剂萃取水中的有机物,然 后将溶剂挥发干,所留下的液体涂于KBr晶片上测试。 应特别注意含水的样品坚决不能直接接触KBr或NaCl窗片 液体池内测试
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 的 变化,而偶极矩与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关。振动 的对称性越高,振动中分子偶极矩变化越小,谱 带 强度也就越弱。一般地,极性较强的基团(如 C=0, C-X等)振动,吸收强度较大;极性较弱 的基团 (如C=C、C-C、N=N等)振动,吸收较 弱。红外 光谱的吸收强度一般定性地用很强 (vs)、强(s)、 中(m)、弱(w)和很弱 (vw)等表示。按摩尔 吸光系数的大小划分吸 收峰的强弱等级,具体如下:
设定结束,点击确定,开始测定。 ①点击 采集样品,弹出对话框。输入图谱的标 题,点击确定。准备好样品后,在弹出的对话框 中点击确定,开始扫描。
②扫描结束后,弹出对话框提示准备背景采集,。 采集后,点击“是”,自动扣除背景。
③也可以设定先扫描背景,按 后扫描样品。
采集背景光谱。
(3)可对采集的光谱进行处理,以下按钮分别为:选择 谱图、区间处理、读坐标(按住shift直接读峰值)、读峰 高(按住shift自动标峰,调整校正基线)、读峰面积、标 信息(可拖拽)、缩放或者移动。 (4)采集结束后,保存数据,存成SPA格式(omnic软件 识别格式)和CSV格式(Excel可以打开)。 (5)用ATR测定时,无论先测背景还是后测背景,只要 点击 ,按照提示进行测定。测定结束后,需清理试验台, 用无水乙醇清洗探头和检测窗口,晾干后测定下一个样品。
返回
(1)开机前的准备:开机前检查实验室 电源、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当电压稳 定,室温和湿度达到仪器要求才能开机。 (电源电压-稳定,室温:15-25摄氏度, 湿度 小于或等于65%)
(2)开机:开机时,首先打开仪器电源, 稳定到仪器规定时间,使得能量达到最佳状 态。开启电脑,并打开仪器操作平台软件 OMNIC ,设置好扫描分辨率,波速和测 试次数等参数。
谱图解析示例:
烷烃

1. 2853~2962cm -1 C—H 伸缩振动; 2. 1460cm -1 、1380cm -1 C—H (—CH 3 、—CH 2 )面内弯曲振动 3. 723cm -1 C—H[—(CH 2 ) n —, n ≥ 4]平面摇摆振动;若n<4 吸 收峰将出现在734~743cm -1 处。
样品池
BaF2镜片
KBr镜片(杜绝含水样品)
3、塑料、高聚物样品
(1)溶液涂膜:把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 把溶液一滴一滴的滴加在KBr晶片上,待溶剂挥 发后把留在晶片上的液膜进行测试。 (2)溶液制膜:把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制成 稀溶液,然后倒在玻璃片上待溶剂挥发后,形成 一薄膜(厚度最好在0.01~0.05mm),用刀片剥 离。薄膜不易剥离时,可连同玻璃片一起浸在蒸 馏水中,待水把薄膜湿润后便可剥离。这种方法 溶剂不易除去,可把制好的薄膜放置1~2天后再 进行测试。或用低沸点的溶剂萃取掉残留的溶剂, 这种溶剂不能溶解高聚物,但能和原溶剂混溶
特点
(1) 扫描速度极快(1s);适合仪器联用; (2)不需要分光,信号强,灵敏度很高; (3)仪器小巧。
返回
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束器(类似半透半反镜) 分为两束,一束经透射到达动镜,另一束 经反射到达定镜 。两束光分别经定镜和动 镜反射再回到分束器,经分束器分束后的 两束光形成光程差,产生干涉。干涉 光在 分束器会合后通过样品池,通过样品后含 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到达检测器,然后通 过傅里叶变换对 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到 透过率或吸光度随波数或波长的红外吸收 光谱图。
分子转动
32
1.峰位
分子内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只出现在红外光波谱的一定范围,
如:C=O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700 cm-1左右。 以下列化合物为例加以说明:
υ C=O 1715 cm-1
υ
-1 υ C=O 1780 cm
C=O
1650 cm-1
2.峰强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振动时分子偶极矩的变化 越小,谱带强度也就越弱。 一般说来,极性较强的基团(如C=O,C-X)振动,吸收强度较大;极性较弱的 基团(如C=C,N-C等)振动,吸收强度较弱;红外吸收强度分别用很强(vs)、强(s)、 中(m)、弱(w)表示.
(3)制样:根据样品特性以及状态,制定相应 的制样方法并制样。
(一)试样制备方法
1、固体样品 (1)压片法:取1~2mg的样品在玛瑙研 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A. R. 级)粉末(约100mg,粒度200目)混合均 匀,装入模具内,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 试。
(2)糊状法:在玛瑙研钵中,将干燥的样 品研磨成细粉末。然后滴入1~2滴液体石 蜡混研成糊状,涂于KBr或BaF2晶片上测 试。
(5)关机。关机时,先关闭操作平台软件, 再关闭仪器电源,盖上仪器防护罩。
返回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 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说明: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 振, 无红外活性。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第三
1.采用外观及简单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燃烧鉴别,溶解 性鉴别,密度鉴别等 2.采用仪器分析法:如红外光谱仪分析法, 热分析法
一.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二.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结构 三. 实验操作步骤 四. 分析红外光谱图 五. 红外光谱谱图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六.使用操作事项
e>100 20< e<100 10< e<20 1< e<10
非常强峰(vs) 强峰(s) 中强峰(m) 弱峰(w)
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 N- H、C-H、C=C、C=O和CC等,都有 自己的特定的 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 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 较小。通常把这种 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 的吸收谱 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 为特征吸收峰。
4、磁性膜材料 : 直接固定在磁性膜材料的样品架上测定。 5、其它样品:对于一些特殊样品,如:金属表面镀膜, 无机涂料板的漫反射率和反射率的测试等,则要采用特殊 附件,如:ATR,DR,SR等附件。
磁性样品架
(4)扫描和输出红外光谱图。 在测试红外光谱图时,先扫描空 光路背景信号,再扫描样品文件 信号,经傅里叶变换到红外光谱 图。再根据需要,打印或保存红 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的八个峰区
4000-1500cm -1 区域又叫官能团区. 该区 域出现的吸 收峰,较为稀疏,容易辨认. 1500-400cm -1 区域又叫指纹区. 这一区域 主要是: C-C、C-N、C-O 等单键和各 种弯曲振动的 吸收峰,其特点是谱带密集、 难以辨认。
③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未知化合物必须是单一的纯化合物。测定其红外 光谱后,进行定性分析,然后与质谱,核磁共振 及紫外吸收光谱等共同分析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 (2)定量分析 一般情况下很少采用红外光谱作定量分析,因分 析组份有限,误差大,灵敏度较低,但仍可采用 红外定量分析的方法或仪器附带的软件包进行。
光源现在红外光谱仪的光源各种各样,种 类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碳化硅光源:优点是光的能量比较强,功率大, 热辐射强,但需要冷却。 2 EVER-GLO光源:改进型的碳化硅光源,发光 面积小,红外辐射强,热辐射很弱,不 需要冷却, 寿命长,能在十年以上。 3 陶瓷光源:水冷却光源和空气冷却光源。这种 现在红外光谱仪用的比较多 4 能斯特灯光源:光的能量比较强,但是需要一 个预热的过程 5 白炽线圈光源:光的能量较弱
区域名称
近红外区 中红外区 泛频区 基本振动区 分子转动区
10 4 (cm ) ( m )
1
波长(µ m) 波数(cm-1)
0.75-2.5 2.5-25 13158-4000 4000-400
能级跃迁类型
OH、NH、CH键的倍 频吸收
分子振动/伴随转动
远红外区
25-300
40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