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课 天游峰的扫路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
(板书课题)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2)“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3)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读出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
5、学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搞不懂。“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怎么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再汇报,补充发言。修改文章的结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五组:游人登山时的样子
(6)再次齐读。
2.句子
(1)你认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
(2)指名读。(3)指名评价。
3.读课文
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停顿时间。
4.点评预习情况,
三、感受天游峰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齐读课题
(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重点指导“颇”“削”“黝”“吁”等字的读音。
(2)齐读。
指名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生练读—师范读—指生读—评价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险
高
比喻
列数据
侧面衬托
教学反思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3、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1、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瞧,老人来了。(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知道的信息。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这是大家对他的初步了解,相信学习课文之后,大家对他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词语(屏幕出示)
武夷山飘飘悠悠险峰
扫帚颇有节奏石阶
精瘦褪色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集体交流。
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
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第一种勇往直前第二种望而止步第三种望而却步
3、登上了顶峰,一定会使人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___,“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那是因为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5、这段话中,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8.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生回答
默读课文,划出词句,写体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练读—指读—范读---指读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峰:高险
人:自信豁达开朗
教学反思
课前领导签字:年月日
6、“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
老人的热情和茶一样热,一样温暖,仿佛一股暖流渗入我的心里,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使我们之间的间隔消失得无影无踪。
7、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
8.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再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
五、课堂练习
(一)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通过观察,得出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劳、朴素。
2、看,图片给了我们初步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汇报。
(1)、作者通过对扫路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这位老人的。
1、划去不正确的字。
2、请写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_________
②、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_________
3、文中“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提示语。
5、望着险峻的天游峰,游客会有三种表现,请用三个成语写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五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就课题提了哪两个主要问题?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自信朗声大笑豁达开朗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写法。
(5)再读读这五组词语,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一组:天游峰的特点
第二组:扫天游峰的老人正在打扫
第三组:老人的外貌特点
第四组:老人是个爽朗的人
(3)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学生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四、总结,设疑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他 说,“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幕 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忘望)而却步,半途而(反 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在 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爬楼梯的感觉,从而体会游人的感觉,理解天游峰的“高”和“险”。
1.对于天游峰,你们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
2.那么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
3.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2课时 总序号:第29节
教学内容
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让我们记住这位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依恋,豁达、开朗、自信的老人吧!出示填空练习,指名读,齐读。小结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高龄,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师谈话:你们个个都比作者高明,感觉到这笑声永藏作者的心中,永远在陪伴作者的人生旅程。多么可敬的一位老人,多么自信的一位老人,多么热爱生活的一位老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老人的心声。谁读旁白,谁读我的话,谁读老人的话。再次分角色读课文。
三、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了解这样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人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指名读。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
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热情好客)
神态、语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1课时 总序号:第28节
教学内容
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
(板书课题)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2)“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3)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读出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
5、学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搞不懂。“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怎么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再汇报,补充发言。修改文章的结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五组:游人登山时的样子
(6)再次齐读。
2.句子
(1)你认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哪些句子读得比较好的,可以读给大家听听。一个同学读好后,如果其他同学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也可以挑战。
(2)指名读。(3)指名评价。
3.读课文
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停顿时间。
4.点评预习情况,
三、感受天游峰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齐读课题
(1)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重点指导“颇”“削”“黝”“吁”等字的读音。
(2)齐读。
指名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生练读—师范读—指生读—评价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险
高
比喻
列数据
侧面衬托
教学反思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3、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们文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却是位——(70岁的老人)
二、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1、生活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了,可是这位老人每天还要在高而险的天游峰中爬上爬下,扫那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瞧,老人来了。(出示图片)看图,说说你知道的信息。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这是大家对他的初步了解,相信学习课文之后,大家对他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词语(屏幕出示)
武夷山飘飘悠悠险峰
扫帚颇有节奏石阶
精瘦褪色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2)集体交流。
A.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
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第一种勇往直前第二种望而止步第三种望而却步
3、登上了顶峰,一定会使人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___,“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那是因为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5、这段话中,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很吃力的样子;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8.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生回答
默读课文,划出词句,写体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练读—指读—范读---指读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峰:高险
人:自信豁达开朗
教学反思
课前领导签字:年月日
6、“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
老人的热情和茶一样热,一样温暖,仿佛一股暖流渗入我的心里,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使我们之间的间隔消失得无影无踪。
7、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________________。
8.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
再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
五、课堂练习
(一)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通过观察,得出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劳、朴素。
2、看,图片给了我们初步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老人,与作者、老人进行对话。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三至十二自然段。交流汇报。
(1)、作者通过对扫路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这位老人的。
1、划去不正确的字。
2、请写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_________
②、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_________
3、文中“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提示语。
5、望着险峻的天游峰,游客会有三种表现,请用三个成语写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五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就课题提了哪两个主要问题?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天游峰是什么样的峰?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描写段落,读一读。
2、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
自信朗声大笑豁达开朗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黝”“褪”“炯”“豁”等字的写法。
(5)再读读这五组词语,想想每一组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一组:天游峰的特点
第二组:扫天游峰的老人正在打扫
第三组:老人的外貌特点
第四组:老人是个爽朗的人
(3)教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学生注意重点词语,读出天游峰的特点。
4.归纳写法:
(1)这些句子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比喻、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
(2)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
四、总结,设疑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他 说,“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幕 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忘望)而却步,半途而(反 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在 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
C.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爬楼梯的感觉,从而体会游人的感觉,理解天游峰的“高”和“险”。
1.对于天游峰,你们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介绍。
2.那么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
3.默读这几句话,你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并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2课时 总序号:第29节
教学内容
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让我们记住这位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依恋,豁达、开朗、自信的老人吧!出示填空练习,指名读,齐读。小结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高龄,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师谈话:你们个个都比作者高明,感觉到这笑声永藏作者的心中,永远在陪伴作者的人生旅程。多么可敬的一位老人,多么自信的一位老人,多么热爱生活的一位老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老人的心声。谁读旁白,谁读我的话,谁读老人的话。再次分角色读课文。
三、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了解这样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人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指名读。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
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热情好客)
神态、语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1课时 总序号:第28节
教学内容
课题: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