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兴趣班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兴趣班改革
随着一波比一波严厉政策的出台,课外培训机构的路是越来越窄了。
要说中国最早的教育改革那理应是孔子,打破“学在官府”创立“私学”、倡导“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所以才有了“朝为田舍邻,暮登天子堂”的说法。
看了孔子的教学理念,有什么感想?我的感想是“轮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翻译过来,在第八次教育改革阶段里,是不是对应着教育部批准的私立学校可以有学籍、高等院校扩招?
这些看似和课外培训机构不贴边等教育改则,怎么就看似开始动了培训机构的奶酪呢?让我们慢慢看、抽丝剥茧。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八次教育改革的内容。
从新中国建立伊始的1949年开始,一直到1985年的前六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周期短的4年,长的10年。
而所有前六次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大纲的。
也就是规定上学要学什么课程,哪些应该摒弃,哪些应该倡导。
从1986年第七次教育改革开始,国家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新举措,并且立法来确立和确定。
也标志着,从第七次教育改革开始,改革所针对的已经不简单的事课程和内容,而开始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真正开始在教育界不断掀起大浪的还是第八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提出了“理念的转变”,也第一次提出了“评价方法论”。
教育理念不再是让人们拥有知识、知识转变成技能;而开始变成“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更新观念、转变方法、重建制度”。
改变“甄别与选拔功能”、要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而新东方教育集团创立于1993年,在1996年开始得到了发展壮大。
这不是巧合,因为从义务教育的提出开始,再到不提倡“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第八次改革。
教育迎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阶段,评价方法从简单的分数选拔逐步向体、美、劳转变和倾斜。
钢琴三十年热,也开始于这个阶段。
我同事里面,85-95后基本随手拎出来一个就能弹钢琴。
然后就从各种兴趣班转变成了奥数、英语为主的课外班,在2000年开始培训机构逐步转变成了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开设了所有相对应的校内课程班,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应有尽有,只要你想,都有。
开始了长达10几年的“内卷”,至少我就是因为别人都上了,我女儿也去上了。
其实,国家的教育理念从未改变,“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八次教育改革以来,因为有了更多除了分数之外的选拔机会,聪明勤奋的中国人就有了更多的运作空间。
所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毕竟,“教育是穷人除了造反以外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条路“。
所以,评价方法增加了分数以外的“特长加分、竞赛选拔、自主招生、强基计划……”没有点精力和智商,你是真不容易把这些都研究明白。
但是,你不用忙,有培训机构为你解读。
所以,大批无论适合不适合、喜欢不喜欢、有没有潜力的无差别人才走向了岗位。
211不行了,来985,985
课外兴趣班改革
也不能区分了,再来“双一流”,这几个都够不上,还有国外!于是,“内卷”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缺少人才梯度,都变成了“学而优则仕”。
于是,大
学生已经满大街了,就考研;研究生不够了,就上博士。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既然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和金钱,自然要进好行业、好单位、待遇要求也高。
于是,人才市场高端人材聚集、对人材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却实际上带来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而真正缺人的行业,却一材难求,呈现金字塔倒置。
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1.65亿人,仅占就业人群的20%,其中高技能人才4971万人,不足就业人群的6%。
技能、技术型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产业转型升级受到巨大阻碍。
第三点来讲,第三胎政策里明确提到“配套政策”。
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块年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养不起”孩子的第一条是房子,第二条就是教育。
中国家庭年教育之处总额超过了2万亿,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家庭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花在了教育上。
对年轻家庭来说,教育支出的花费不可谓不重。
其实,这并不是家庭支出的简单问题了。
教育支出占比过大,显然有悖“有教无类”。
最近大家常说“寒门难再出贵子“,出现上不起学,反弹性辍学,甚至有因教致贫的现象。
因教致贫现象已经上升到社会失范的维度了,它会造成合理社会流动受阻和阶层差异代际转移。
让读书无用思想重现和社会不安因素积聚.同时,个人教育费用投入过高,弱势群体教育成本补偿不够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严重阻碍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不利于安定团结。
第八次改革已经经历了很久了,并没提过第九次教育改革。
概因为第八次改革在教育体制、制度的改革,都在尝试和改进的阶段,还没有对第八次改革得到一个特别整体的战果。
我作为一个高三的孩子、一个初二的孩子的家长,基本经历了第八次教改的大部分内容。
我有个体会,看淡这些改革。
无论是自招的缩减、
中考升学路的改变、留学生计划受到的冲击、不分文理等等。
自己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智商水平、自律性、毅力、学习习惯这些,然后选择一条最适合他们的路。
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他们急需时给予帮助和协助。
注重培养好的三观、好的学习习惯、给予温暖和爱还有陪伴,剩下的顺势而为吧。
分数还是硬道理,但是分数是不是一定靠培训机构才能提高,可能也不尽然。
当改革的措施一波一波袭来,尊师重教的主题之下,帮助孩子顺应潮流作出选择。
什么样的人生,都可以精彩纷呈。
愿你与你的神兽,享受生活的每次感动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