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灿烂的中华文化》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 富和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 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 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 富和发展。
“八荣八耻”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十五史是史 学的宝贵典籍, 是有历代著名 历史学家精心 编写的纪传体 史书。主要记 载了重要历史 人物的生平事 迹和有关历史 事件。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名扬世界 的科技工艺吗……
四大发明的邮票
公元前256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在岷江中 上游创建了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 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以都江 堰为首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 部地区农田的灌溉、成都市企业和生活供水,以及防洪、 发电、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 务,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纽 约 华 人 花 车 游 行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 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 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 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 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 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 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义 •气者,理之依也。
——柳宗元(唐代) ——王夫之(明代)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 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 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 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 存,与日月同光。”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
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 千年却依然经久不衰,历 久弥新?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 不绝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深深 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 力和凝聚力中。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
古代文明: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
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 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 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 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玛雅 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 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谈谈我国异彩纷呈的文学艺 术有哪些?……
唐诗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达到的全 盛时期。产生于这个时期的诗歌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 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 的璀璨明珠。宋词是词学鼎盛时代,百家争艳。词的题材内容 日益深化,艺术形式渐渐完善、创作技巧不断提高,涌现出许 多优秀作家和大量优秀作品,迎来了词的黄金时代,为中国文 学史谱写了崭新的篇章。元曲的体裁广泛,内容丰富,于当代 诗词作品相比,更加关注这个人的感情表达,更加坦率地表述 对人性的追求和现实。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的长河中,形 成的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变 迁和社会进步不断发展。
(二)、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承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 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承的美 德。
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副使
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汉朝使节全部被囚禁。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形成了代 代传承的美德, 薪火相传
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仍然保 留着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风尚、礼 节和习惯,这说明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中 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推动 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思考P66问题:这些充满哲理的谚语和 格言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吃一堑 长一智 说明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车到山前比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是激发身处逆 境中的人们的勇气、鼓舞其斗志的良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都是让人们用辨证的眼 光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文字可以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 楷书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
道德伦理
文学艺术
中国哲学
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
文学艺术
中国哲学
道德伦理
你都知道哪些文化典籍?请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 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包括自 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部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
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 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 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 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 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 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 存,与日月同光。”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 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 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
都江堰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 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创造了“天、地、 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
玉器
石 雕 木 雕
清明上河图
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 它不仅能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质感、 动态和神态,而且能根据画家对物象 的感受表达出所要追求的意境、韵律, 从而构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 来我国一代又一代画家创作出大量作 品,同时使线描技法丰富、发展成具 有强烈民族风格和特色的线描艺术, 在世界画坛熠熠生辉。
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 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 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的遗憾!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 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长河 映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 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 文化记忆。
殷周(发源)——春秋战国(初步形成)—— 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 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 冲击)
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 道德理想。 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 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 气节。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
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礼之用,和为贵。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 及。 志存高远。 自胜者强。 君子强学而力行。
中华民族还有哪些传统美德?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 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 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 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 会理想,等等。
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苏武以拔剑自刎相抗,誓死不屈。
匈奴又采取各种手段,
迫苏武就范未成,匈奴单
于将苏武流放至荒无
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
牧羊。深陷绝境
的苏武以草根野鼠为食,
面对南方,
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
念,使他
顽强地与困境抗争。他孤
身一人
与羊群相伴19年,始终不
辱汉使
气节。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
和好,
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朝。苏武临
大节而不辱,
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 居上,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 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 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 为刎颈之交。
秦朝的商鞅,“徙木为信”, “谁把那木 头从城的南门移到城的北门就给予重赏(10金)”, 人们都表示怀疑,这时,一个年轻人将所立之木 搬到北城门,商鞅果然赏10金。因为他讲诚信, 取得了国人的信任,从而使变法得以成功。

些 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战国)
点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管仲(春秋)Biblioteka 属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汉代)
于 朴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王充(汉代)
素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唯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南北朝)
物 主
•“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
小结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
中华文化是 我国各族人民在 长期在历史过程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原 和凝聚力之中 因
中共同创造的
对我们的生 活方式、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等 的深刻影响
形成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内 源远流长 容


继承
包括文化 典籍、科技工 艺、文学艺术、 哲学、道德伦 理等
极大地 推动了世界 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