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探讨。
方法总结我院麻醉恢复室3年来护理管理经验。
结果我院麻醉恢复室通过程序的应用,复苏成功率达99%,能及时发现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患者的麻醉期安全。
结论程序化管理可保证患者尽早接受专科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护理水平,使护理质量得以改进,管理更加有序。
标签: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探讨
麻醉恢复室是指麻醉后监测治疗的场所,是对手术麻醉后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及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
为了有效地保障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由于受麻醉、外科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恢复早期是病人情况多变的高危期[2]。
对这一阶段的观察可以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现有一个有2张监护床位的麻醉恢复室,对所有麻醉后手术患者进行集中严密的观察和监护,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l.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4年6月行全麻及区域麻醉手术病人7450例。
其中全麻3230例,区域麻醉4220例。
通过麻醉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2.方法
2.1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1)准时接岗:负责麻醉恢复室的药品和耗材的到位及有效期查对和补充。
(2)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检查并打开各种仪器和设备。
(3)接收病人:先接好呼吸机,再接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交接班时:麻醉和手术方法、体位、术中特殊情况、输血输液总量和全身皮肤情况等。
给予患者常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意识、循环功能和肌张力恢复情况。
如果患者的病情有变化或不平稳,及时向医生汇报对症处理。
(4)遵医嘱给吸痰、吸氧和拔管,并做好记录。
护理人员应详细填写患者入室的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监测数据、恢复室期间病情变化及处理、输血输液量、尿量等。
(5)注意安全,防止患者坠床和躁动时损伤。
(6)根据医嘱符合出室指标后安全送返病房,并向病房护士交班。
(7)整理好各种物品器械。
负责好呼吸机、监护仪的保养,使用登记。
2.2具體程序:(1)病人入室交接程序: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将病人从手术室送至麻醉恢复室途中,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全麻插管病人需带简易呼吸气囊做人工呼吸。
入麻醉恢复室后,立即将调试好的呼吸机接入病人气管导管口并保证有效呼吸。
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向麻醉恢复室医生和护士交班。
内容为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方法、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液输血总量、
术中情况、术中受压部位的皮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交接班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根据医嘱对症处理。
(2)监护护理程序:做好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图的监测工作。
麻醉苏醒期病人血压波动幅度大、要及时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问题,遵医嘱对症处理。
拔出气管导管时给面罩吸氧;患者吸入空气的条件下,SpO2大于90%并能持续10min以上,患者能行自主呼吸或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14~30次/min,潮气量>5ml/kg[3]。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肢体运动、尿量及术后出血情况。
病人感觉疼痛时可进行安全有效的镇痛;评价全麻病人的生命体征、四肢活动力、肌张力恢复情况及皮肤颜色,特殊病人按需护理。
(3)病人出室程序:护士根据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患者神志清醒;定向力、肌张力、呼吸恢复满意;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恢复;血压、心率改变不超过术前静息值20%,且维持稳定30分钟以上。
护士要求出室时由麻醉医生对病人苏醒程度做综合评价。
其评价苏醒程度依据:患者呼吸功能正常,能有效进行深咳嗽和呼吸;患者意识清醒,可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患者肌张力恢复,且四肢活动自如;患者血压、心率平稳,皮肤颜色红润;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病情重不能拔管脱离氧气的患者需转送到ICU继续监测护理[4]。
凡达到4分以上者,才能离开恢复室。
病人出室时由麻醉医生和护工一起将其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班。
3.结果
通过对3230例全麻及4220例区域麻醉手术病人进行麻醉恢复期监护,所有患者都得到安全舒适的照顾。
通过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复苏成功率达99%,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并发症41例,无差错及事故发生。
4.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患者在手术前到术后康复的全程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而麻醉恢复期护理又是围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5]。
麻醉恢复室的成立,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还可增加手术床的周转。
由于应用了护理程序化流程,规范了抢救程序和医护人员的规范行为,有效地协调了整个工作的流程,科学地实施优质、高效、安全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自我院开展麻醉恢复室以来,患者在麻醉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显著减少,体现了麻醉恢复室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模式,有效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媛.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模式管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829-5830.
[2]黄惠群.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化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41-2042.
[3]李秀芬.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8(30):
2745.
[4]邓曼丽.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浅析[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8,22(4):1100.
[5]黎彩玲,钟爱玲,詹翠萍,等.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