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0课《岳阳楼记》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教案
课题课使估计使用实质使用时间
时用者时间
2
岳阳楼记
课时
知识与能力: 1、朗诵、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怀和谈论奇妙地联合在一同
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论述的主要看法。

4、学习和累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三维目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怀和谈论奇妙地联合在
一同的写法。

3、学习精华、生动的语言,赏析出色语段。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志向,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1、疏导文意,理解作者“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崇敬思想境地。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谈论、抒怀相联合的写法,
教课要点
领会文章骈散联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有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怀和谈论奇妙地联合在
教课难点一同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论述的主要看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要点词和要点句,初通文意。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好多名胜遗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方,
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边就铭记了好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向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耐人回味;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
抒怀的名篇。

今日,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绘了什么样的风景,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及文体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期间吴国都督鲁肃
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 ,张说在阅兵台原址建筑楼阁,取名“ 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 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建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
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建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照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
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怀和“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志向。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建立崇敬的理想,拥有广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假如记录事物,并经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生者的感情或看法,即景抒怀,托物言志。

你们知道哪些?(《小石
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一、自主学习
1、借助资料,找出相关范仲淹的资料,将其记录下来。

2、初读课文(起码读 5 遍)
①读准字音②注意掌握语气、感情和节奏
3、再读课文,初通文章。

4、自学疑难纲要(在生字、多音字、不理解的词语及句子下作记号,并记录下来)
二、自学检测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谪守朝晖涯楫岸芷汀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昏冥冥旷嗟乎樯谪守潇湘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_
属予作文 _____浩浩汤汤 __________霪雨霏霏 _________噫 _____
.......
宠辱偕忘郁郁青青
.____.____
2、解说以下加粗字的含义
黄昏冥冥. ________然而北通巫峡. ________春和景明. ________此镇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增其旧制________
..
而或长烟一空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找出文中的四字短语
三、合作研究
1、教师范读课文。

2、齐读课文,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3、小组研究,给以下句子区分节奏。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予观乎巴陵胜状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登斯楼也
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
⑦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研究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

()政通人和()锦鳞游泳
1 ....2..
()居庙堂之高()天生下之忧而忧
3..4.
(5)越明年...( 6)薄.暮冥冥
(7)属予作文以记之( 8)微斯人吾谁与归
...
()静影沉璧()予观夫巴陵胜状
9.10..
(11)增其旧制(12)春和景明
..
()古人之述备矣()浊浪排空
13.14..
(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小组研究,正确翻译以下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然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8)登斯楼也,则居神清气爽,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乐融融者矣。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四、展现提高
1、齐读课文;
2、展现小组合作研究成就。

五、反应检测
1、熟读“合作研究”中的字词和句子意思,并口述译文。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岸芷()汀()兰浩浩汤汤()...
谪()守嗟()夫霪()雨霏霏...宠辱偕()忘

3、翻译以下的句子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长
1、流到现在的成:⑴气象万千⑵心神怡⑶政通人和
2、活用。

⑴ 四年春,滕子京守巴陵郡(“守”:名作,“做⋯⋯太守” 。

)⑵天生下之而,后天下之而。

(“先”:形容作状“在⋯⋯以前”。

“后”:形容作状“在⋯⋯以后”。


3、古今异。

⑴气象万千(气象古:情形。

今:大气的状和象。


⑵微斯人(微古:没有。

今:小。


第二
学内容
析文
入新
上,我初步解决了文关和要点句子含。

今日,我来析
文。

一、自主学
1、找出文中的关和要点句子,将其下来,解并翻。

2、自文一、二自然段(起码 5 遍)
① 准字音②注意掌握气、感情和奏
3、再文,认识段意。

4、自学疑纲要
二、自学
1、解
(1)属予作文以之(
.2)古人之述矣

(3)春和景明(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翻译以下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三、合作研究
1、哪些语句记录滕子京的政绩?(用文中原句回答)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中“之”指代什么?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4、第二段哪两句话惹起下文情形交融?
5、哪些语句是描绘洞庭湖阴天风景?
6、哪些语句是描绘洞庭湖晴日风景?
7、哪些语句是写了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8、哪些语句是如何写了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9、“或异两者之为”中“两者之为”指什么?
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11、“进亦忧,退亦忧。

”中“进”、“退”各照顾什么?
12、作者的大胸怀,政治抱?
13、怎理解“天生下之而,后天下之而” 句?
我国古代早有“”的思想。

孟子:“ 民之者,民亦其;民之者,民亦其。

以天下,以天下,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

” 里的“ 以天下,以天下’是根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展成“天生下
之而,后天下之而”的点,并以此作待宦途退的原,表他
达的胸怀和大的抱。

他倡导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日仍有着借和教
育的意。

1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推出个警语的?
作者十分奇妙地利用方式逐推,最后才点出警语。

先用比方式,以“不以物
喜⋯⋯其君” 明“ ”的内涵,示了“古仁人”的大胸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 ”
的断,突出一个“ ”字,自然引出
第二个“何而”,使文章又推一。

后而警语出,人印象极
深。

四、展现提高
1、文;
2、展现小合作研究成就。

五、反
1、熟并背文。

2、按要求默写。

(1)描绘洞庭湖波浪汹涌无的句子是
(2)描绘微波水面的月光的句子是
(3)描绘无水中的月影的句子是
(4)古仁人君民的句子是
(5)表作者关怀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表亦,退亦的句子是什么?)
(6)“ ”“退”分照什么?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怀的句子答
(8)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志向的句子
(与此刻“吃苦在前,享福在后”的精神相像的句子。


3、第 2 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假如把“衔”改为“连”,
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何?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令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
“长江” 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龙活现,成了一幅气吞山河的感人画面。

假如用“连”“接”来替代,不过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地点,画面是静止的,成效没
有这样好。

4、朗诵第 3 段,发问:这幅画面衬着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为何会有这
样的心情?
全力衬着“悲”的氛围,因己而悲。

5、朗诵第 4 段,发问:这幅画面衬着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为何会有这样的
心情?
全力衬着“喜”的氛围,因物而喜。

6、、作者用哪些话归纳说了然“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
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归纳说了然“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恰,宠辱偕忘”归纳说了然“迁客骚人”的“ 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种人的悲喜感情
跟“ 古仁人之心’作对照,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谈论,突出全文的要旨
课外延长
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温暖)
⑵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情形)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失)
⑸一:一碧万(一)烟一空(全)
⑹极:南极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何极(尽)
⑺以:属予作文以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
⑻或:而或烟一空(有候)
或异两者之(或,也)
2、特别句式。

⑴ 山,吞江⋯⋯(省略句)
⑵刻唐今人于其上。

(状后置)
⑶迁客人,多会于此。

(状后置)
⑷居堂之高⋯⋯,江湖之⋯⋯。

(定后置)
⑸吾与 ?(前置)
后小
本文《岳阳楼》,自然要写岳阳楼的风景,但作者的意倒是借,一个人有的政治抱,并以此箴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下手从重建岳阳楼的背景,到岳阳楼的“大”,再写“迁客人”登楼一悲一喜的情,最后将种情跟“古仁人之心”作比,自然弓!出,明作者意。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怀、自然合起来,句式上散交,奏不停化,起来声,令人生美的感觉。

学后反省:
检测评定(等级):
组内评定:(组长署名:)
老师评定:
参照答案
第一课时
二、自学检测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黄昏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色洋洋
三、合作研究
3、①滕子京 / 谪守巴陵郡。

②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③予 / 观 / 乎巴陵胜状
④此 /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登 / 斯楼也
⑥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或 / 异两者之为
⑦先 / 天下之忧而忧,后 / 天下之乐而乐乎。

第二课时
三、合作研究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乃重建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5、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山岳潜形;商旅不可以,樯倾楫摧;黄昏冥冥,虎啸猿啼。

6、至若春和景明,波浪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8、神清气爽,宠辱偕忘。

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神清气爽,宠辱偕忘。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与民同乐
14、古仁人之心进亦忧,退亦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