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南中学2021届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南中学2021-2021学年届九年级中
招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成语按现代汉语的书写习惯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2.即将毕业,年级学生会策划了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富有感染力的毕业晚会。

为了配合年级办好这台毕业晚会,请你完成以下两件事。

(1)给年级所举办的毕业晚会设计两个节目: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
(2)年级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公告这台毕业晚会,于是初拟了一个海报,其中划线的A、B两处,一处有语病,一处语言不得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海报
初中三年,我们在这里挥洒青春,收获成长,如今,我们即将扬帆远航,驶向人生另一处美丽的港湾。

A在这将要马上离别的时候,我们年级学生会特组织了一台以“感恩母校,青春远航” 为主题的毕业晚会,B请全体学生务必参加。

时间:2021-2021学年年 6月15日晚上8点
地点:校艺术馆一楼演播厅
初三
年级学生会
2021-
2021学年年6月2日修改意见: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综合
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

共有1科2属9种,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

壳质厚重、坚硬,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入药有镇心安神内、改善失眠、强生健体之功效。

砗磲颜色之丰富可谓是世所罕见,白色砗磲纯净无暇,血砗磲,紫砗
磲,金黄砗磲 ......丰富的颜色让人不由得陶醉其中,在光下呈现出迷人的七彩虹光和波光粼粼的海浪感觉。

正是这种①(A.无与
伦比B.前所未有)的美丽,让世人为了占有则②(A.得寸进尺B.漫无止境)的“采伐”。

可大砗磲是雌雄同体的生物,况且雌性的成熟期长达10年,如果人
们再继续毫无限制地 (bŭ)捞砗磲,这些精美绝伦的大自然的艺术品迟早有一天会走向灭绝。

(1)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文中①、②处
①处__________②处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拼音,给拼音写上汉字,给
①砗磲.__________②bŭ捞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①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
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画线的句子。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或成语,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
比句。

砗磲颜色之丰富可谓是世所罕见,白色砗磲纯净无暇,血砗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砗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黄砗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丰富的颜色让人不由得陶醉其中。

三、名著阅读
4.名著导读。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_________(国家)18世纪前期最优秀守望讽刺作
家和政论家。

他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一个奇异的幻境。

不过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其中的讽刺包括某些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观见解,但是在尖刻悲观的背后,却藏着一份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四、句子默写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7)《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并且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诗词赏析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_______”字统领全篇,“澹澹”写出大海________________的态势。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历来深受人们称赞,请做赏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陋室铭》,完成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8.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苔.痕(tái)D.案牍.(d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_____)②鸿儒.(______)③调.素琴(______)④上.阶绿(______)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文章开头写山和水这四句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

全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不落别处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

①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

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

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
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A)。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

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慢慢我理解
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

每次,我总是沉默
..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

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

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②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13.划线句子①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14.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A)(B)处的加点词
语加以品析。

15.结合全文的阅读,谈谈你对划线句子②的理解。

16.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

请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

不该遗忘的“自省”
①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
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②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

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
乏深沉的自省。

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③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

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

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④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

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

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18.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
19.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请为本文再列举一个事实论据
....。

21.请结合文章内容,对下面这则材料作点评。

1971年,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为了忏悔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

他那跪感动了世界,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跪。

当时波兰的舆论称:“作为反纳粹斗士的勃兰特这一跪,使德国真正站起来了。


八、作文
22.(1)根据下面语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把它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清晨,一声鸟鸣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一缕阳光从窗帘缝中偷偷钻进来,调皮地拨开我朦胧的睡眼。

吃完早餐,我背起书包向学校走去。

下午放学了,我带着一天的收获乐滋滋地回到家。

归巢的鸟儿在树上唱着歌,仿佛也在夸奖我。

要求:①自定主题,自拟题目。

②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据报道,某大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有时收到某些大学生的简历,发现语句凌
乱,明显受英语语序的影响。

特别是现在的一些本科生,写出的汉字甚至不如十年前的小学生,而且错字百出。

材料二:《文汇报》报道: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每年的英语高级口译考试,总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中文功底太差而落第。

由于中文修养的薄弱,出国留学网闹出了许多“没文化”的笑话。

材料三:目前,海外的“中国热”、“汉语热”持续升温。

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多达3000万左右,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

对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

②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马到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认准书法文字的字形。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

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不写繁体字。

2.(1)全体同学合唱毕业歌;演反应中学生活的生活小品;朗诵反应中学生活的文学作品……(2)A:去掉“马上”B:诚邀同学们参加。

【解析】试题分析:(1)活动内容是毕业晚会,我们只要围绕毕业晚会的特点设计两个节目即可。

节目内容要有激励性。

节目形式要有表演性。

总之要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情感的启发。

(2)A句语意重复。

改为“在这将要离别的时候”即可。

B句“务必”一词运用不得体。

改为“诚邀同学们参加”即可。

3.(1)① A②B(2)①qύ;②捕(3)①列数字②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砗磲的外形及其种类特点。

(4)血砗磲热情似火,紫砗磲高贵典雅,金黄砗磲充满贵气
【解析】
试题分析:(1)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语境是写突出的“美丽”,所以应用“无与伦比”。

得寸进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漫无止境: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语境是谈“采伐”的范围大,所以应用“漫无止境”。

(2)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而“磲”就是生僻字。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如“捕”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1科2属9种”“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明显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砗磲的外形的“厚重、坚硬”及其种类特点。

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说明对象。

(4)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白色砗磲纯净无暇”的句式结构。

注意根据不同砗磲的特点,选择四字短语陈述。

内容要与前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4.英国;人性和人类社会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格列佛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即作家国别及名著的思想内容。

5.(1)春蚕到死丝方尽。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窈窕淑女。

(5)心忧炭贱愿天寒。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庇”“鹦鹉”“窈窕”“濯”等字词的书写。

6.观;水波荡漾
7.诗人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一空。

诗中统领全篇的字是:观。

根据诗歌中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等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山巅观察大海的奇景。

以下几句均是“观”的内容。

二空,考查文字的表现力。

“澹澹”水波动荡状,描绘出了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的情景。

写的是实景,表明了沧海的美。

7.试题分析:欣赏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呈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

答此题,要抓两点:手法;手法的作用(对刻画的意境、对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意义)。

8.B
9.①出名②有学问的人③拨弄,弹奏④爬上
10.①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1.比兴(起兴)高洁傲岸
【解析】
8.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B项错误。

改为:德馨(xīn)。

9.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名”:出名。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上”“帘青”“劳形”等字词的翻译。

特别是“丝竹”“案牍”借代意义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试题分析:一空,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二空,把握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可通过分析具体文句或抓住直抒胸臆的句子作答。

如可分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几句,即可归纳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
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2.“我”经常跟一个流浪的老人买奖券,他总是用小红套把奖券包起来给我,并说“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让我感觉到老人的善良。

13.以外表的丑陋、怪异反衬他内心的美丽、善良。

14.A处,写出“我”对老人的同情,表现“我”的善良。

B处,写出“我”在默默享受着老人的友好情意,表达“我”对老人的尊重、理解。

15.虽然我从没有中奖,但老人善良的举动让我感到,使我的灵魂被净化。

这种感觉就像中奖一样令人激动。

16.用热情、真诚、善良去温暖处于艰难处境中的人们。

(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真诚对待真诚。


【解析】
12.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我”与“流浪的老人”在买奖券时发生的事件。

13.试题分析:考查外貌描写的作用。

“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

”写出了老人的丑陋与寒酸,与后文中老人的“纯净的善意”即心灵美形成了对比。

14.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理解能力。

“任选下面两句话中的一句”是具体的要求,要审清题,这样也增加了可选性。

如选第一个,“感到心安”指我只有在走过的时候买两张彩票,才感到心安,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同情,表明了我的善良。

选第二个,“沉默着耐心”则表明老人很慢,但却是“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我尊重他、理解他,因此耐心等待,表达了“我”对老人的尊重、理解。

15.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理解能力。

我们首先要找到划线句子②所在的语段,结合语境“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可知,“我”希望永远作一个好人,具有好品质的愿望。

答作用时,答出情感才算答到位。

点睛:理解词语(句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
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加以分析,拟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语境义及情感的理解。

16.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的主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应该回答的内容为:我们应该像文章中的作者那样,理解关心这些“生活艰难,却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的人们,给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一定要针对题干要求做答。

17.我们需要自省。

(或“我们不能遗忘自省”等)
18.①自怨自艾②求全责备(严苛的自责)。

19.举例论证列举做错事(惹了麻烦、伤害了他人)不主动承担责任、遇到困境时悲观、沮丧、愤懑等现象,有力地论证了当今人们“自省意识的缺失”(或“缺乏深沉的自省”)。

20.合乎题意即可
21.一个民族如果经常反省,就能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强盛。

像德国即使犯了这样严重的历史错误,只要能够反省,也能被全世界谅解、接纳,最后走向新生,走向强大。

【解析】
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第一段主要观点的概括。

通读全文后,可提取第1段的“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一句分析整理,即可得出“我们需要自省”这一观点。

当然也可整理文章标题作为论点。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提取第3段的“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分析,这是说自怨自艾;提取“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分析,这说的是求全责备。

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正确的自省”。

19.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明显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答作用时要找到本段的观点句“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

20.试题分析: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

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

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所举材料必须能证明“我们需要自省”这一中心论点。

如鲁迅不仅解剖社会,更可贵的是他能解剖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