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能力提升训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2017学年(上)高三模拟考试
能力提升训练卷语文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摘编自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注】①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②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朝的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

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致仕。

C.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

朝廷大臣之间矛盾不休、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

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由于朝廷需要,唐朝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

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D.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朝官吏的物质待遇以俸禄为主,致仕官员享受半禄。

有时朝廷也会提高致仕官员的待遇,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

B.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于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代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地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

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

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

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
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

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

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三、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B.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

C.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

D.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

B.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

C.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D.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

B.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

C.从“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D.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父忧是指父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B.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最高长官。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绍熙,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

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

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也指官员退休。

同“致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沟壑”等。

12.3分)(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

(5分)
译文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完成14~15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4.(5分)
15.(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完成16~17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
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⑤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6.(5分)
17.(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完成18~19题。

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①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①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

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

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

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

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18.(5分)
19.、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

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苕片,100斤。

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5分)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上述三个人物中,哪一个人更让你感动?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
2016~2017学年(上)高三模拟考试
能力提升训练卷
1.【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就会有官员致仕”理解有误,原文第4段的表述是“有时”,不是“也是”,也不一定“就会”。

2.【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理解和分析有误,原文第3段的表述是“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

3.【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析】“全凭皇帝好恶”的判断过于绝对,文中依据也不足。

4.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扩大范围”。

原文是“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C选项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的范围。

5.
6.
7.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曲解文意。

“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错,原文是“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

8.
9.
10.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析】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进行判断。

如“今率三年辄补外”中“补外”就是“补以外任”的意思,所以“外”的后面停顿,排除A、C;“无人在选”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在“无人”前停顿;“奈何始以材武择之”中“奈何”引领后面的内容,所以在“奈何”前停顿,排除B,选择D。

11.
12.
13.14.CD(C 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

D“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

15.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16.17.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18.19.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0.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析】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D项,不是表现王老汉“诚信”的形象,应是吴亚龙的。

(2)【答案】①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

(1分)②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1分)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3)【答案】答案示例:
(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2分)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

(2分)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2分)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2分)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

(2分)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

(2分)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分)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2分)
(三)两位都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2分)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

(2分)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

(2分)④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

(2分)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理由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21.
文言文参考译文:
【优秀作文
一诺千金
年逾古稀的朱敏才在山里默默坚守,无私奉献;退休教师洪照生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空巢老太,带来社会温情;周万平坚守当初向组织许下的“为烈士守护”的承诺,无怨无悔;他们的高尚品和美好心灵深深打动了我。

我最为之感动的是一诺千金的周万平。

承诺在我们的生活里就像四月湖面的绿藻有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但是坚守承诺的又有几许呢?周万平坚守承诺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她做到了,如今已是她坚守承诺的第25个年头,她还会坚守下去。

她的坚守不仅让大众感动,我相信烈士们在九泉之下也会为之感动的。

“一诺千金”可以说是周万平的人生标签了,可以做到一诺千金的她,放弃了与她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放弃了追求人生梦想的机会,这些举措,你能不为之感动吗?
周万平就像傲雪里的一支孤梅,不畏严寒,只为坚守曾经的一句承诺。

萨迪曾说:“假如你有高尚的品德,不要为你的身份而感到卑微,蔷薇也在荆棘中成长。

”周万平在25年的岁月
里不也像蔷薇般在坚守自己的承诺吗?所以坚守承诺是高尚的品德,不要因为自己的卑微而放弃坚守它。

除了周万平这种低微的人,明星也有坚守承诺的现象。

明星江一燕在固定的时间里会去山里支教,她说:“我答应了小朋友,我一定会坚守诺言的。

”她的一诺千金换来了孩子们脸上的灿烂笑容,也为她的心灵增添了温度。

江一燕和周万年都是一诺千金的人,用自己的诺言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我能不为之感动吗?
《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他坚守承诺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他永远承认自己是从那卒大山里走出来的,现在,他要走回大山,把大山里的村民带来精彩的大城市,他要为家乡的人发家致富寻找更多的方法,至今他还在坚守承诺。

周万平相比于阿来,她更加的平凡,她只是坚守承诺在守护一个烈士陵园,但是她却坚持了25个年头了,这是最令我感动的!
法国的一位警官多墨尔用53年的时间,查阅了几十万个文件,走了几十万公里,足迹踏遍四大洲,他最终捕到凶手,他说:“我当初向小女孩的家人承诺一定要找到凶手的,虽然现在他们已离去人世,但我相信在天堂的他们会知道和安心的。

”周万年用25年的时间虽然不及多墨尔的53年来坚守承诺,但她会用一辈子坚持下去的,愿意一辈子在烈士陵园守候是多么的伟大啊!我的感动如泉涌般无法停歇。

周万平的一诺千金更让我感动,令我学会一诺千金的人生比浏览世外桃源,享尽天下佳肴更加的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