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作业13氨和铵盐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2023·上海静安区联考)水合肼又称水合联氨,广泛用于还原剂、抗氧化
剂、发泡剂等。其制备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用如图
装置制取水合肼,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C )
A.装置的连接顺序是f→a→b→d→c→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题给转化中,硝酸与氨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根据题图
可知,太阳能、风能转化成电能,故B正确;NO2和空气中的O2在水蒸气作用
下生成HNO3,故C正确;HNO3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NH3分子中N原子
的杂化方式为sp3,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NH3OHCl是一种理想还原剂,氧化产物对环境友好,写出NH3OHCl还原
FeCl3的化学方程式: 2NH3OHCl+2FeCl3===N2↑+2FeCl2+2H2O+4HCl 。
取少量NH2OH溶液置于试管中,加
(4)设计实验证明NH2OH中存在N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充满烧瓶,A不正确;NH3极易溶于水,造成烧瓶中压强变小,形成喷泉,且
水最终几乎充满烧瓶,B正确;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烧瓶内不可能
形成喷泉,C不正确;CH4难溶于水,且不与溴的水溶液反应,烧瓶内不可能形
成喷泉,D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2023·安徽皖南八校一诊)NH3易液化,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将金属钠
于水,在两装置中间需要连接安全瓶防倒吸,为有利于氨气与NaClO溶液反
应,制备水合肼时氨气应从c口进入,最后用e所在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并防倒
吸,则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f→a→b→c→d→e(a、b顺序可互换),故A错误;e
所在装置的漏斗用于防倒吸,若没入水面以下,则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故B错误;f所在装置中,利用CaO与水反应放热使氨气从氨水中逸出,可以快
资料:i.Cu2O为红色固体,Cu2O与稀硫酸能发生反
应:Cu2O+2H+===Cu2++Cu+H2O。
ii.Cu2O可溶于浓氨水得无色溶液,该溶液置于空气中变成深蓝色溶液。
步骤1:NH3还原CuO
称取a g CuO,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毒的氮气,同时氯化铁被还原为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2NH3OHCl+2FeCl3===N2↑+2FeCl2+2H2O+4HCl。
(4)NH2OH在碱性条件下受热分解产物之一为N2,化合价升高,说明还会有
化合价降低的产物生成,即氨气,所以检验氨气即可,实验方法:取少量
NH2OH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023·浙江海盐高级中学检测)开发常压旋转滑行弧实现高效固氮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该固氮过程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中反应包括4NO2+O2+2H2O===4HNO3
D.HNO3和NH3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解析 过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化为碳酸钠,不是碳酸氢钠,A错误;硫
化钠和亚硫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B正确;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
反应生成一氧化氮,C错误;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实验5-6改编)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
氯气能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石蕊先
变红,后褪色,故B正确;若X为SO2,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品红褪色,故C正
确;氨水显碱性,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pH降低,因
此pH降低不能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2H4分子中N原子与其直接相连的原子形成三角锥形结构,H—N—H
键角接近107°,故A错误;NH3与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氯化铵,反应现
象为产生白烟,故B正确;金属钠与液氨反应,体现了NH3的氧化性,故C错
误;NH3易液化是由于NH3与NH3分子间形成氢键,故D错误。
3
n(NO2)∶n(NO)=2∶1,该反应为氧化还
原反应,生成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配平可得
2-
-
-
4NO2+2NO+3CO3 ===5NO2 +NO3 +3CO2。
(2)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
NOx的吸收效率,A正确;SO2中的硫原子为sp2杂化,SCl2的硫原子为sp3杂化,
D.可向NaN3溶液中通CO2来制备HN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2H4 中氮原子是 sp3 杂化,六个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 错误;N2 和镁条在
点燃时发生反应 3Mg+N2
Mg3N2,不能作为焊接镁条的保护气,B 错误;N2H4
具有还原性,可以和 AgNO3 反应生成单质 Ag,4AgNO3+N2H4
NH4+ ,故A正确;由图可知,NO与O2吸附在Fe3+配位点上形成NO2,该过程中
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NO与O2吸附在Fe3+配位点
上形成NO2,故B正确;反应过程中,Fe基作为催化剂,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
转化率,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总方程式为4NH3+2NO+2O2===3N2+6H2O,故
4NO2+2NO+3CO2===5NO
+NO
3
2
3 +3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过程Ⅰ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可提高NOx的吸收效率
B.SO2的键角小于SCl2
C.NH2OH可作为配体,与Zn2+等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D.NH2OH的水溶液显弱碱性,且Kb(NH2OH)>Kb(NH3·H2O)
↑+4HNO3,C 正确;已知 HN3 酸性与醋酸相当,其酸性大于碳酸,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2023·浙江上虞中学月考)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X并将试管倒立在水中,
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若X为NO2,剩余气体为NO,试管中溶液pH<7
B.若X为Cl2,试管中溶液可使石蕊褪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2023·浙江德清高级中学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Na2O2露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化为NaHCO3
B.向Na2S溶液中加入H2SO3溶液,可得到S
C.放电条件下,N2和O2直接化合生成NO2
D.把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可得到FeCl2
充满干燥气体a,打开弹簧夹c,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烧杯中的液体
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B
选项
a(干燥气体)
)
b(液体)
A
NO2
水
B
NH3
水
C
CO2
饱和NaHCO3溶液
D
CH4
溴的水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O2与水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NO难溶于水,液体不可
B.e所在装置的漏斗可以没入水面以下
C.f所在装置可以快速制备氨气
D.操作过程中要快速滴加NaClO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从制备反应方程式可知,制备水合肼时需先制备氨气,并将其通入
NaClO溶液中,氨气极易溶于水,且会污染环境,实验时要防倒吸,进行尾气
处理。制备水合肼时需先制备氨气,并将其通入NaClO溶液中,氨气极易溶
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NH2OH中有N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组
综合提升
9.(2023·安徽合肥联考)有氧条件下,在Fe基催化剂表面,NH3还原NO的反应
机理如图所示。该反应能够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保护环境。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C )
A.在酸性配位点上,NH3与H+通过
速制备氨气,故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水合肼具有还原性,而NaClO具有强
氧化性,若滴加NaClO溶液过快,过量的NaClO能氧化水合肼,降低产率,故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2023·浙江杭州师大附中月考)某小组同学探究加热条件下NH3还原
CuO的反应产物,结合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倒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O不易溶于水,也不与NaOH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A错
误;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气体及氨气,遇冷后在烧瓶底部生成氯化铵固
体,B正确;氨气与氯化钙反应生成CaCl2·
8NH3,故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
气,C错误;氨气与稀硫酸反应不能防止倒吸,D错误。
6.(2023·江西八所重点中学期末)含氮物质种类繁多,例如N2、NH3、N2H4、
HN3(酸性与醋酸相当)等。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N2H4中两个氮原子之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故其6个原子可能共平面
B.N2性质不活泼,可作为焊接镁条的保护气
C.N2H4具有还原性,可将AgNO3还原为单质Ag
作业13 氨和铵盐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A组
基础达标
1.(2023·东北三省三校期中)下列有关含氮化合物的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
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B )
A.实验室采用装置甲可证明NO能直接
被NaOH溶液吸收
B.用装置乙分离固体氯化钠和氯化铵
C.用装置丙除去氨气中的H2O
D.用装置丁吸收氨气尾气,可有效防止
C.取反应后试管中溶液,滴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X可能为SO2
D.若X为NH3,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露置后pH下降,说明氨水有挥发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O2与水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NO不溶于水,且不与水
反应,因此剩余气体为NO,试管溶液中溶质为硝酸,溶液pH小于7,故A正确;
投入液氨中有H2产生,NH3能与CaCl2化合生成CaCl2·8NH3,加热条件下NH3
能将CuO还原成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N2H4分子中的H—N—H键角为120°
B.NH3与Cl2反应生成的白烟成分为NH4Cl
C.金属钠与液氨反应体现了NH3的还原性
D.NH3易液化是由于NH3与H2O分子间形成氢键
8.(2024·浙江宁波高三一模)工业上氮氧化物(NOx:NO和NO2混合气)废气
吸收利用的某流程如下:
(NO2 )
已知:氧化度α= (NO ) ;吸收液含有的产物有NaNO2和NaNO3;NH2OH在
碱性条件下受热分解产物之一为N2。
请回答:
2
3
(1)写出过程Ⅰ中α=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所以SO2的键角大于SCl2,B错误;NH2OH中的N原子有孤电子对,可作为配
体,与Zn2+等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C正确;羟基的吸电子能力大于氢原子,所
以NH2OH碱性应弱于NH3·
H2O,即Kb(NH2OH)<Kb(NH3·
H2O),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NH3OHCl是一种理想还原剂,氧化产物对环境友好,所以氧化产物为无
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2OH中有N元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1)若过程Ⅰ中
2
α= ,则反应物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A中分液漏斗盛放的试剂是 浓氨水 。
(2)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实验,接口连接的正确顺序为a→ f
→
g
b
→
→ c
→h→i→j(每空填一个接口字母)。
配位键形成 NH4+
B.增大压强有利于NO与O2吸附在
Fe3+配位点上形成NO2
C.在反应过程中,Fe基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
D.该反应的总方程式为4NH3+2NO+2O2===3N2+6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H3分子中的N原子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能和H+通过配位键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2023·上海静安区联考)水合肼又称水合联氨,广泛用于还原剂、抗氧化
剂、发泡剂等。其制备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用如图
装置制取水合肼,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C )
A.装置的连接顺序是f→a→b→d→c→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题给转化中,硝酸与氨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根据题图
可知,太阳能、风能转化成电能,故B正确;NO2和空气中的O2在水蒸气作用
下生成HNO3,故C正确;HNO3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NH3分子中N原子
的杂化方式为sp3,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NH3OHCl是一种理想还原剂,氧化产物对环境友好,写出NH3OHCl还原
FeCl3的化学方程式: 2NH3OHCl+2FeCl3===N2↑+2FeCl2+2H2O+4HCl 。
取少量NH2OH溶液置于试管中,加
(4)设计实验证明NH2OH中存在N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充满烧瓶,A不正确;NH3极易溶于水,造成烧瓶中压强变小,形成喷泉,且
水最终几乎充满烧瓶,B正确;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烧瓶内不可能
形成喷泉,C不正确;CH4难溶于水,且不与溴的水溶液反应,烧瓶内不可能形
成喷泉,D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2023·安徽皖南八校一诊)NH3易液化,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将金属钠
于水,在两装置中间需要连接安全瓶防倒吸,为有利于氨气与NaClO溶液反
应,制备水合肼时氨气应从c口进入,最后用e所在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并防倒
吸,则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f→a→b→c→d→e(a、b顺序可互换),故A错误;e
所在装置的漏斗用于防倒吸,若没入水面以下,则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故B错误;f所在装置中,利用CaO与水反应放热使氨气从氨水中逸出,可以快
资料:i.Cu2O为红色固体,Cu2O与稀硫酸能发生反
应:Cu2O+2H+===Cu2++Cu+H2O。
ii.Cu2O可溶于浓氨水得无色溶液,该溶液置于空气中变成深蓝色溶液。
步骤1:NH3还原CuO
称取a g CuO,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毒的氮气,同时氯化铁被还原为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2NH3OHCl+2FeCl3===N2↑+2FeCl2+2H2O+4HCl。
(4)NH2OH在碱性条件下受热分解产物之一为N2,化合价升高,说明还会有
化合价降低的产物生成,即氨气,所以检验氨气即可,实验方法:取少量
NH2OH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023·浙江海盐高级中学检测)开发常压旋转滑行弧实现高效固氮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该固氮过程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中反应包括4NO2+O2+2H2O===4HNO3
D.HNO3和NH3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解析 过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化为碳酸钠,不是碳酸氢钠,A错误;硫
化钠和亚硫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B正确;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
反应生成一氧化氮,C错误;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实验5-6改编)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
氯气能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石蕊先
变红,后褪色,故B正确;若X为SO2,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品红褪色,故C正
确;氨水显碱性,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pH降低,因
此pH降低不能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2H4分子中N原子与其直接相连的原子形成三角锥形结构,H—N—H
键角接近107°,故A错误;NH3与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氯化铵,反应现
象为产生白烟,故B正确;金属钠与液氨反应,体现了NH3的氧化性,故C错
误;NH3易液化是由于NH3与NH3分子间形成氢键,故D错误。
3
n(NO2)∶n(NO)=2∶1,该反应为氧化还
原反应,生成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配平可得
2-
-
-
4NO2+2NO+3CO3 ===5NO2 +NO3 +3CO2。
(2)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
NOx的吸收效率,A正确;SO2中的硫原子为sp2杂化,SCl2的硫原子为sp3杂化,
D.可向NaN3溶液中通CO2来制备HN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2H4 中氮原子是 sp3 杂化,六个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 错误;N2 和镁条在
点燃时发生反应 3Mg+N2
Mg3N2,不能作为焊接镁条的保护气,B 错误;N2H4
具有还原性,可以和 AgNO3 反应生成单质 Ag,4AgNO3+N2H4
NH4+ ,故A正确;由图可知,NO与O2吸附在Fe3+配位点上形成NO2,该过程中
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NO与O2吸附在Fe3+配位点
上形成NO2,故B正确;反应过程中,Fe基作为催化剂,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
转化率,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总方程式为4NH3+2NO+2O2===3N2+6H2O,故
4NO2+2NO+3CO2===5NO
+NO
3
2
3 +3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过程Ⅰ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可提高NOx的吸收效率
B.SO2的键角小于SCl2
C.NH2OH可作为配体,与Zn2+等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D.NH2OH的水溶液显弱碱性,且Kb(NH2OH)>Kb(NH3·H2O)
↑+4HNO3,C 正确;已知 HN3 酸性与醋酸相当,其酸性大于碳酸,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2023·浙江上虞中学月考)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X并将试管倒立在水中,
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若X为NO2,剩余气体为NO,试管中溶液pH<7
B.若X为Cl2,试管中溶液可使石蕊褪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2023·浙江德清高级中学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Na2O2露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化为NaHCO3
B.向Na2S溶液中加入H2SO3溶液,可得到S
C.放电条件下,N2和O2直接化合生成NO2
D.把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可得到FeCl2
充满干燥气体a,打开弹簧夹c,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烧杯中的液体
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B
选项
a(干燥气体)
)
b(液体)
A
NO2
水
B
NH3
水
C
CO2
饱和NaHCO3溶液
D
CH4
溴的水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O2与水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NO难溶于水,液体不可
B.e所在装置的漏斗可以没入水面以下
C.f所在装置可以快速制备氨气
D.操作过程中要快速滴加NaClO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从制备反应方程式可知,制备水合肼时需先制备氨气,并将其通入
NaClO溶液中,氨气极易溶于水,且会污染环境,实验时要防倒吸,进行尾气
处理。制备水合肼时需先制备氨气,并将其通入NaClO溶液中,氨气极易溶
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NH2OH中有N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组
综合提升
9.(2023·安徽合肥联考)有氧条件下,在Fe基催化剂表面,NH3还原NO的反应
机理如图所示。该反应能够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保护环境。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C )
A.在酸性配位点上,NH3与H+通过
速制备氨气,故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水合肼具有还原性,而NaClO具有强
氧化性,若滴加NaClO溶液过快,过量的NaClO能氧化水合肼,降低产率,故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2023·浙江杭州师大附中月考)某小组同学探究加热条件下NH3还原
CuO的反应产物,结合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倒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O不易溶于水,也不与NaOH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A错
误;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气体及氨气,遇冷后在烧瓶底部生成氯化铵固
体,B正确;氨气与氯化钙反应生成CaCl2·
8NH3,故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
气,C错误;氨气与稀硫酸反应不能防止倒吸,D错误。
6.(2023·江西八所重点中学期末)含氮物质种类繁多,例如N2、NH3、N2H4、
HN3(酸性与醋酸相当)等。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N2H4中两个氮原子之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故其6个原子可能共平面
B.N2性质不活泼,可作为焊接镁条的保护气
C.N2H4具有还原性,可将AgNO3还原为单质Ag
作业13 氨和铵盐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A组
基础达标
1.(2023·东北三省三校期中)下列有关含氮化合物的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
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B )
A.实验室采用装置甲可证明NO能直接
被NaOH溶液吸收
B.用装置乙分离固体氯化钠和氯化铵
C.用装置丙除去氨气中的H2O
D.用装置丁吸收氨气尾气,可有效防止
C.取反应后试管中溶液,滴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X可能为SO2
D.若X为NH3,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露置后pH下降,说明氨水有挥发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O2与水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NO不溶于水,且不与水
反应,因此剩余气体为NO,试管溶液中溶质为硝酸,溶液pH小于7,故A正确;
投入液氨中有H2产生,NH3能与CaCl2化合生成CaCl2·8NH3,加热条件下NH3
能将CuO还原成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N2H4分子中的H—N—H键角为120°
B.NH3与Cl2反应生成的白烟成分为NH4Cl
C.金属钠与液氨反应体现了NH3的还原性
D.NH3易液化是由于NH3与H2O分子间形成氢键
8.(2024·浙江宁波高三一模)工业上氮氧化物(NOx:NO和NO2混合气)废气
吸收利用的某流程如下:
(NO2 )
已知:氧化度α= (NO ) ;吸收液含有的产物有NaNO2和NaNO3;NH2OH在
碱性条件下受热分解产物之一为N2。
请回答:
2
3
(1)写出过程Ⅰ中α=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所以SO2的键角大于SCl2,B错误;NH2OH中的N原子有孤电子对,可作为配
体,与Zn2+等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C正确;羟基的吸电子能力大于氢原子,所
以NH2OH碱性应弱于NH3·
H2O,即Kb(NH2OH)<Kb(NH3·
H2O),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NH3OHCl是一种理想还原剂,氧化产物对环境友好,所以氧化产物为无
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2OH中有N元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1)若过程Ⅰ中
2
α= ,则反应物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A中分液漏斗盛放的试剂是 浓氨水 。
(2)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实验,接口连接的正确顺序为a→ f
→
g
b
→
→ c
→h→i→j(每空填一个接口字母)。
配位键形成 NH4+
B.增大压强有利于NO与O2吸附在
Fe3+配位点上形成NO2
C.在反应过程中,Fe基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
D.该反应的总方程式为4NH3+2NO+2O2===3N2+6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NH3分子中的N原子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能和H+通过配位键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