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结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统一编号,按尾数单双号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6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室检查:治疗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和全血黏度低切均比对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服药期间,两组患者都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标签:盆腔炎;利福喷丁;安全性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LI Yuan-yuan
(Wen’an County Hospital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Hebei Langfang 065800,China)
盆腔炎是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炎性疾病,主要由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发病[1]。
在临床上以下腹部疼痛、腰骶疼痛为特征,患者还可出现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甚至不孕。
检查会发现,盆腔炎患者多出现器官粘连、结缔组织增生、包块等病理变化[2]。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和药物疗法,药物治法包括中药和西药。
临床研究发现单纯西药的疗效不好且毒副作用较大。
基于此,本研究对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所取得的疗效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精神病、造血系统异常和其他妇科肿瘤疾病患者。
将患者统一编号,按尾数单双号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6例。
治疗组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6.1±6.5)岁;病程0.2~10年,平均病程(3.2±1.4)年;盆腔包块12例,盆腔积液38例,附件压痛67例。
对照组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6.8±6.7)岁;病程0.3~9.8年,平均病程(3.3±1.5)年;盆腔包块11例,盆腔积液40例,附件压痛6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加强护理,进行正确的饮食起居指导。
采取半卧位休息,避免脓液扩散,遵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0.9%氯化钠溶液250 mL+头孢呋辛钠4 g,甲硝唑500 mL,静脉滴注,1 次/d,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方剂主要组成为:败酱草、蒲公英各28 g,赤芍、苦参各14 g,当归、川芎、白芍各10 g,茯苓11 g,延胡索、苍术、桃仁各8 g。
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随症加减,对于伴有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的患者方剂中加入郁金、柴胡;对于触及炎性包块的患者方剂中加入加三棱、莪术;对于有带下量多的患者方剂中加入加黄柏、椿根皮;对于伴有小腹冷痛的患者方剂中加入桂枝、小茴香;对于伴腰部酸楚的患者方剂中加入桑寄生、杜仲;对于伴有体虚乏力、肛门坠胀的患者方剂中加入党参、柴胡、黄芪等。
水煎服,2次/d,早晚各1次。
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经B超检查,患者的病症消失,盆腔积液和包块均消失;经实验室检查均正常;(2)有效:经B超检查,患者的病症有所改善,盆腔积液和包块均减少;经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所好转;(3)无效:经B超检查,患者的病症无好转,盆腔积液和包块未消失;经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没好转。
总有效率=治愈率+无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和全血黏度低切均比对照低,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见表2。
3 讨论
盆腔炎在中医上属于“痛经”、“癥瘕”、“带下”等范畴,主要是由于冲任二脉气血运行受到寒凝血滞、气滞血瘀和湿热瘀阻等的影响,使气血不通而发病[3-4]。
头孢呋辛钠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
但是,患者对单纯用抗生素的疗效并不满意。
中药汤剂充分发挥了对症施治的原则,使各种药物充分发挥其功效。
蒲公英、败酱草具有消痈排脓,清热解毒的功效;当归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桃仁、川芎具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的功效;苍术具有行气止痛、破血祛瘀、积散结的功效;白芍具有解痉缓急的功效。
黄芪具有疏通瘀结,养血益气,抗菌消炎的功效[5]。
本实验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对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实验室检查治疗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和全血黏度低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小青,马龙.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J]中医研究,2012,25(1):35-37.
[2] 扈峻峰.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6):102-103.
[3] 周爱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2):160-161.
[4] 王雪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 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8):1183-1184.
[5] 董莉,丁伟平,寿之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
32(9):229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