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cdd20aa00b52acec7cabe.png)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是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组织的实体瘤。
淋巴瘤可发生在躯体的任何部位。
国内以20~40岁占多数,男多于女,并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多数。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很不均一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表现,伴发烧、消瘦、盗汗等,中晚期常有肝、脾大,晚期有恶病质。
现将我院2020~2020年间诊治的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选取我院2020~2020年经病理学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5~75岁,中位年龄54岁。
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7例。
按恶性淋巴瘤国际分期,Ⅰ期22例,Ⅱ期41例,Ⅲ期21例,Ⅳ期16例。
诊断临床以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要紧病症;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引发相应器官的压迫病症;随病程进展,可显现结外侵犯或以结外病变首发;部份患者有发烧、消瘦、盗汗、皮肤瘙痒等全身病症。
结合辅助检查能够确诊,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淋巴瘤的重要依据。
医治按病理分类的中高度恶性组应以化疗为主,即I、Ⅱ期也应化疗,必要时配合局部放疗,大体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恶性程度高者可别离或同时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博莱霉素、甲氨蝶呤,对病人减缓率及生存期均有提高。
20例患者中采纳CHOP方案化疗14例,CHOP协同放疗16例。
初医治效评判标准按1999年美国和欧洲淋巴瘤工作组制定的NHL疗效评判标准[3]评定,即肿瘤完全减缓(CR)、部份减缓(PR)、疾病稳固(SD)和疾病进展(PD)。
2结果疗效:近期完全减缓(CR))9例,部份减缓(PR)7例,疾病稳固3,疾病进展1例。
初医治效达完全减缓与瘤体切除后无观看指标者(无指标)预后较好,生存5年以上,明显高于部份减缓患者。
3讨论随年龄增加而发病增多,常以高热或各系统病症发病,无痛性进行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较霍奇金淋巴瘤(HL)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远处扩散及常常原发累及结外淋巴组织偏向,大多进展迅速,易发生初期远处扩散。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37bcef97c1cfad6195fa7a6.png)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PSIL)的临床表现、CT特点,提出临床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的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51.6岁。
PSI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CEA、CA199均正常。
术前15例均行CT检查,CT 初诊检出肿瘤15例,定性诊断准确12例;15例中,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检出病变,仅1例提示淋巴瘤可能。
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I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
结论PSIL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消化道钡餐诊断率低,CT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早期诊断对改善PSIL的预后十分重要,积极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ymph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 patients with primary lymph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from January 2003 to July 2007 were reviewed.Results Of the 15 cases,9 cases were male and 6 cases were female,the average age was 51.6 years.The commones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ere as follow:abdominal pain,abdominal lump,bowel obstruction,alimentary tract hemorrhage and athrepsy.CEA and CA199 values of blood serum were normal.All of these cases were under went CT scanning before operation.In 12 of 15 cases were final diagnosised by CT scanning.11 cases were subjected to Ba-meal examinations.Positive results were found in 4 cases,and only 1 case was considered to be PSIL.All of them received surgical operation.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The 1year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was 85.7%.ConclusionPSIL had no specificity clinical manifestation.Barium study had hypo-diagnosis ratio,CT scan had specific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PSIL.In combination with CT scan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examinations are mutually beneficial in the diagnostic process.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lymph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were in advanced stages when operated or diagnosed,so early diagnosis and comprehensive therapy were the key to ameliorate the patients’prognosis.【Key words】Lymphoma;Small intestine;Imaging diagnosis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PSIL)是较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于误诊。
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5daf8fec3a87c24028c45e.png)
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诊治的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6例患者发生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1例,回肠3例;b细胞型5例,t细胞型1例;临床分析:ⅰe期1例,ⅱ e期2例,ⅲ e期2例,ⅳ e期1例;临床表现:腹痛3例,腹胀2例,腹部包块1例。
结论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不易确诊,多经术后病理证实;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
[关键词] 小肠;淋巴瘤;非霍奇金;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 r73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89-02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5.0%,占全部小肠恶性肿瘤的10%~20%[1]。
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中,以小肠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胃,结肠较少受累[2]。
笔者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诊治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例。
其中,男4例,女2例,男女比例2︰1,年龄36~70岁。
1.2 方法对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辅助检查、病理及临床分期等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2.1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至就诊时间为3 d~6个月。
平均2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2例,发热、乏力、厌食、消瘦等全身症状2例,恶心、呕吐、黄疸(为梗阻性黄疸)1例,腹泻、便秘、便血1例。
2.2 术前辅助检查1例经胃镜检查活检取病理确诊,为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经x线钡剂罐肠检查联合腹部超声检查,考虑为来自回盲部的恶性肿瘤;其余4例均进行腹部超声或联合腹部ct检查,能够明确提示来自肠道的肿瘤2例,但是其中1例来自小肠的肿瘤误诊为来自升结肠;提示来自腹膜后的肿瘤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24e235bd64783e09122ba6.png)
其 次为间 变性 大细胞淋 巴瘤7 例 ( 7 . O % );黏膜相 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 细胞淋 巴瘤的起病部位 主要 为 胃部 ,而套细胞淋 巴瘤、B 淋 巴母 细胞性 淋 巴瘤、 小淋 巴细胞性 淋巴瘤、 弥漫性 大B 细胞淋 巴瘤 、非特 殊性外周T 细胞淋 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 巴瘤 、血 管免疫母细胞性T 细胞性淋 巴
i n t h e ma r g i na l z o n e o f mu c o s a 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p ho i d t i s s u e wa s ma i n l y i n t h e s t o ma c h, whi l e t h e l e s i o n s o f l o c a t i o n of ma n t l e c e l l l y mp h o ma, B
(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t y p e a n d d i s t r i b u i t o n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w a s g i v e n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Re s u l t s 7 4 c a s e s o f B c e l l l y mp h o ma i n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t y p e s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n o n Ho dg ki n l y mph o ma ho s p i t a l i z e d f r o m F e b r u a r y 2 01 2 t o J a n u a r y 2 01 5 i n o u r h o s pi t a l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f t he p a t i e n t s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79f9e0551810a6f5248687.png)
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 N L的一种安全有 效 的解 救方案 , H 缓 解率高 , 具有 良好 的疗效 。该方案主要 的不 良反应是骨髓抑
制 所 致 白细 胞 和 血 小 板 减 少 , 经 积 极 针 对 性 处 理 均 能 恢 但
复, 其他 系统副反应轻 , 值得 临床推广 。由于本研究 的病例 数少 , 随访时间短 , 尚需扩 大病例研究证实 。
志 ,0 5 2 ( )50— 8 . 2 0 ,2 9 :8 5 2
C A / A方案用于淋巴系统肿瘤 的治疗 , V DM 主要 用于 急性 淋
巴细 胞 白血 病 的 治疗 。其 设 计 原 理 为 :T C X半 衰 期 6 , 剂 h大
[ ] K naj nH,hma OBr nS e a. o g e f l 3 atra T o sD, i ,t L n —tm l w—u i e 1 r oo p
rkages e11一H d kn m hma J .e kLmpo , i grsi 0 s v 33 ogigl p o [ ]L u y hma y
2 0 4 1 06—1 4. 0 6, 7: 3 31
[ ] P iC E asWE Teteto auel h bat ekmi 5 u H, vn . ra n f ct y ol i l e a m mp s c u
现代肿瘤医学
21 00年 1 月 第 l 卷第 1 期 1 8 1
・
22 ・ 27 心脏及 。 肾毒性 , 其它表现有皮疹 、
一
Ⅱ度 的 胃肠 道 反应 ; (0 8 ) 5例 2 .% 出现 I Ⅱ度 的 肝 毒性 , 一
乏力 、 秘 、 便 流感 样 综 合 征 均 为 1— 2级 , 出血 性 膀 胱 炎 , 无 无 化疗 相 关 死 亡 。 因大 部 分患 者 采 用 深 静 脉 留 置 管 , 静 脉 炎 无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745c940975f46526d3e15f.png)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背景与目的结外淋巴瘤(Extra-nodal lymphoma,ENL)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器官或者非淋巴组织聚集器官的恶性淋巴瘤,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韦氏环、胃肠道、乳腺、睾丸、卵巢、喉、骨等部位。
ENL的发生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s,NHL)的40%-50%。
其中消化道是最常见的部位,占ENL的30-45%。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PIL)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中约占22-45%。
PIL在其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上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o lymphoma,PGL)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既往的研究显示PIL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病理标本获得相对困难,容易误诊。
治疗方式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单克隆抗体、以及综合治疗。
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肿瘤的局部情况、免疫表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IPI)评分等。
目前关于PIL的研究多数是基于胃肠道为基础的,PIL的研究较少,且不同的文献报道结果均不一致。
因此,我们对于PI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缺乏足够的认识。
本研究收集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的收治的62例PIL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原发部位、临床分期、IPI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等相关资料,目的是分析其临床特征、最佳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
资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的收治的62例PIL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87d7ce5fbfc77da269b177.png)
B细胞 型 5例 , T细胞 型 1 ; 床分 析 : 例 临 IE期 l例 , E期 2例 , E期 2例 , E期 1例 ; Ⅱ Ⅲ Ⅳ 临床 表 现 : 痛 3例 , 腹 腹 胀 2例 , 腹部 包 块 1 。 结论 原发 性 小肠 非霍 奇 金 淋 巴瘤 临床 少 见 , 状缺 乏 特异 性 ; 例 症 术前 不 易确 诊 , 经 术后 多
12 方 法 .
间。 常规 的 胃镜 和结肠 镜 都无 法 检 查到 。小 肠气 钡 罐肠 双 重 造 影 对 于较 小 的 小肠 黏 膜 病 变 也 不 易 发现 ,即使 发 现 了 病
对 6例 患者 的 临 床 表 现 、 前 辅 助 检 查 、 理 及 临 床 分 术 病 期 等 进行 总结 分析 。
佳方 案 。 由于原 发性 小肠 非 霍奇 金 淋 巴瘤 术前 不 易确 诊 , 且
常合 并 穿孑 和梗 阻 , 有手 术 才 能确 诊和 治疗 。同时 手 术 可 L 只
表 1 6例 原 发性 小 肠 非 霍 奇 金 淋 巴瘤 患者 的 临 床 资 料
瘤 患 者的 临床 资料 , 报道 如下 : 现
1资料 与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本 院 20 0 8年 1月 ~ 0 1年 2月 诊 治 原 发 性 小 肠 非 霍 奇 21
金淋 巴瘤 患 者 6例 。其 中 , 4例 , 2例 , 女 比例 2: , 男 女 男 1 年 龄 3 ~ 0岁 。 67
腹部 C T检查 . 能够 明确提示来 自肠道 的肿瘤 2例 , 但是 其 中 1 例来 自小 肠 的肿 瘤误诊 为 来 自升 结肠 : 提示 来 自腹 膜 后 的肿
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e071e1856a561252d36fd5.png)
【 中图 分 类 号 】 R734 R 3 . 【 献标 志码 】 A 3 .; 7 42 文
【 章 编 号 】 17 —8 02 1)21 6 .2 文 6 10 部恶 性 肿瘤 下肺 叶切 除术 。 中探 查 周 围淋 巴结 无 肿瘤 细胞 侵 犯 肺 膜 并 累及 肺 门淋 巴 结 。 术 的第 1 位… 原 发 于肺 的恶 性淋 巴瘤 非 常 肿 大 。 1 , 少 见 , 占全 部淋 巴瘤 的 O % 约 . 。国 内外 1 方 法 4 . 2
切 质 . 5 检 查 , 示 N d 细 胞 恶 性 肿 瘤 。探 查 周 肺 组 织 界 限不 清 , 面 灰 白, 地 细 腻 。 1 治 疗 及 随访 提 ,
淋 巴瘤 , 结 合 文 献 对 其 临 床 病 理 特 点 现 进行分析 , 道如下。 报
1 临 床 资 料
PA X 5、 CD 2 0、 CD 79 a、 CD 3、 CD 5、
高 表 达 B L2 不 表 达 E C ., MA、C 0 D1 、
CD56、CD 1 0、M U M . 1、BCL一 2、BCL. BCL. 6 6。
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 结果
原发性非霍 奇金肺淋 巴瘤临床表现、 影像学、 支气管镜检 查无特异性 , 确诊主要依
原 发 性 非 霍 奇金 肺 淋 巴瘤 是 一 种 罕见 的肿 瘤 , 典 无
靠 病 理 检 查 。 理 类 型 以非霍 奇金 淋 巴瘤 、 膜 相 关 淋 巴组 织 结外 边 缘 区 B细 胞 淋 巴瘤 ( L 病 黏 MA T淋 巴瘤 ) 常 见 。 为 2例 为 MA T淋 巴瘤 , 例 为 弥 漫大 B细 胞 性 淋 巴瘤 。结 论 L 1
未见 淋 巴上皮病 变及浆 细胞 。免疫 表
非霍奇金淋巴瘤体征
![非霍奇金淋巴瘤体征](https://img.taocdn.com/s3/m/60f5895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b.png)
非霍奇金淋巴瘤体征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特征。
浅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是首发表现,尤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其次为腋下,首发于腹股沟或滑车上的较少。
霍奇金病首发于颈淋巴结者占60%一70%,左多于右。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病灶已有播散,右侧来自纵隔或两肺,左侧常来自腹膜后。
咽淋巴环病变通常占恶性淋巴瘤的10%~15%,96%为弥漫性原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型淋巴瘤,发生部位最多在软腭、扁桃体,其次为鼻腔及鼻窦,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及颌下淋巴结大。
NHL较HD更有结外侵犯倾向,尤其是弥漫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
结外累及以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
NHL累及肠胃道部位以小肠为多,其中半数以上为回肠,其次为胃,结肠很少受累。
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和腹块,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或脂肪泻等。
个别因肠梗阻或大量出血经施行手术而确诊。
肝经活组织证实约1/4~1/2受累,脾肿大仅见于较后期病例。
胸部以肺门及纵隔受累最多,半数有肺部浸润或(和)胸腔积液。
尸解中近1/3可有心包及心脏受侵。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多在疾病进展期,约有10%,以累及脑膜及脊髓为主。
骨髓累及者约1/3~2/3,与类型有关,骨骼虽还以胸椎及腰椎最常见,股骨、肋骨、骨盆及头颅骨次之。
弥漫性大细胞或组织细胞型可原发于骨骼,患者年龄较轻,多在长骨,主要是溶骨性。
皮肤表现较HD为常见,多为特异性损害,如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等。
肾脏损害尸解有33.5%,但临床表现仅23%,主要为肾肿大、高血压及尿素氮贮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近年来淋巴瘤合并肾病综合征已屡有报道,随淋巴瘤缓解而好转。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特点分析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c8dd39be23482fb4da4c76.png)
等方面 ,肠道 NHL与 胃 NHL有着 明显 的差异 。本文对本 院 升结肠 2例 ,降结肠 1例 ,横结肠 1例 。采用免 疫组化染 色
2013年 2月 ~2017年 9月收治 的 44例肠 道 NHL患者展开分 标 记法进行诊 断 ,均确诊 为 NHL,其 中肠弥漫型大 B细胞性
析 ,探讨患者临床及病理诊断特点。现报告如下 。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义 fP<0.o5)。
2 结 果
3 讨 论
2.1 临 床 表 现 44例 患 者 发 病 时 临 床 表 现 为 腹 腔 肿 块
肠道 恶性 病 变种类 比较多 ,如 腺癌 、间质 瘤 、淋 巴瘤
2O例 ,肠梗 阻 1O例 ,急性 弥漫性腹 膜炎 10例 ,下 消化道 出 等 。肠 道病变病理特征主要是形成肠道肿块或者溃疡 ,伴
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3月第 13卷第7期 China Prae Med,Mar 2018,Vo1.13,No.7
肠道 非霍奇 金淋 巴瘤 的 临床及 病 理诊 断特 点分析
· 33 ·
Hale Waihona Puke 穆在 宁 【摘 要 】 目的 探析肠 道非霍 奇金 淋 巴瘤 (NHL)的临床及病 理诊 断特点 。方法 分析 44例肠道 NHL患 者 的临床表 现 、诊 断方式 、病理特 征 、病灶 来 源及恶 性程度 。结果 44例 患者 中 ,病灶 位 于 小 肠 25例 ,占比 56.8% ;位 于大肠 19例 ,占 比 43.2%。25例 病灶 位 于小肠 患者 中 ,远端 回肠 l6例 , 近端 回肠 4例 ,空肠 3例 ,十二指肠 2例 ;19例 病灶位 于大肠患 者 中 ,盲 肠 12例 ,直肠 3例 ,升结肠 2例 ,降结肠 1例 ,横结肠 1例 。肠病相关性 T细胞淋 巴瘤在小肠部位的发病率为 4.0%(1/25),低 于大肠 部 位的 26.3%(5/19),差异具有 统计 学意义 (P<0.05)。年龄 <60岁患者 的恶性程 度高于年龄 ≥ 60岁患者 , 差异具 有统计学 意义 fP<0.05)。结论 对肠道 NHL患者 ,肠病相关性 T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 大肠部位 , 并 且年龄 <60岁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 ,应受 到临床 的高度重视 。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表现1例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表现1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288a9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1.png)
·病例报道·患者男,4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25.93kg/m 2,于我院行常规体检。
腹部超声检查:左腹见一范围约12.7cm×6.8cm 肠管壁不规则增厚,僵硬,蠕动差,最厚处约2.8cm ,回声不均匀,管腔狭窄,呈“假肾”征,其内可见少许肠内容物回声(图1);CDFI 于增厚的肠管壁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图2),测得其中一支动脉流速约54cm/s ,阻力指数0.50。
腹部超声提示:①左侧腹部肠管壁不规则增厚,考虑淋巴瘤或克罗恩病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②肠套叠可能,请结合临床。
立即收住院,患者未诉不适,体格检查无异常。
大便1~2次/d ,黄色成形便,无黏液、脓血、胨子;粪便隐血试验:隐血(化学法)弱阳性。
小便常规、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总胆固醇5.45mmol/L ,甘油三酯2.32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5mmol/L ,血红蛋白118.00g/L ,红细胞比容0.3590,红细胞平均体积79.50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3.10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91.00g/L 。
小肠镜检查:进镜至距Treitz 韧带约50cm 可见管腔狭窄,黏膜肿胀粗糙,表面密布灰白色颗粒,取活检5块,质脆易出血,继续进镜困难,并可见肠黏膜出血。
小肠镜提示:十二指肠水平部新生物性质待查。
病理诊断:(十二指肠水平部)非霍奇金B 细胞淋巴瘤(图3)。
免疫组化检查:Bcl-2(+),Bcl-6(个别+),CD10(-),CD20(+),CD21(FDC+),CD3(T 细胞+),CD30(个别+),CD38(+),CD5(T 细胞+),C-myc (约10%+),Cyclin-D1(-),Ki-67(约15%+),Mum-1(+),P53(约10%+),Pax-5(+),CD23(FDC+),CD35(FDC+),SOX11(-),CD43(弱+),κ(+),λ(+);原位杂交EBER (-)。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0c399e411eb91a37f1115cac.png)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相信很多人都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增多,尤其是各种癌症也也越来越多,那么早早的发现,早早的治疗就越来越有必要了,大家掌握一些病发症状,对跑赢疾病有很大帮助。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40-60岁,以疼痛和肿块为主要表现,常发生病理性骨折。
临床表现可归纳如下:1、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形成结节肿块:为最常见的表现,约占全部病例的60%~70%,尤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49.3%),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各占12.9%12.7%)淋巴结。
肿块大小不等,常不对称、质实有弹性,多无压痛。
低度恶性淋巴瘤时淋巴结肿大多为分散无粘连,易活动的多个淋巴结而侵袭性或高度侵袭性淋巴瘤,进展迅速者,淋巴结往往融合成团,有时与基底及皮肤粘连,并可能有局部软组织浸润压迫、水肿的表现。
2、体内深部淋巴结肿块:可因其发生在不同的部位而引起相应的浸润、压迫梗阻或组织破坏而致的相应症状。
例如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块可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临床表现腹腔内(肠系膜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肿块可致腹痛腹块肠梗阻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液等表现。
3、结外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块:也可因不同部位而引起相应症状。
初诊时单纯表现为结外病灶而无表浅淋巴结肿大者约占21.9%,结外病灶以咽环为最常见,表现为腭扁桃体肿大或咽部肿块。
胃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可受侵犯而引起腹痛、腹块胃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表现。
肝脏受淋巴瘤侵犯时可有肿大黄疸。
结外淋巴瘤还可侵犯眼眶致眼球突出单侧或双侧乳腺肿块,并可侵犯骨髓致贫血骨痛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
颅内受侵犯时,可致头痛视力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病变亦可压迫末梢神经致神经瘫痪,例如面神经瘫痪。
也可以侵入椎管内,引起脊髓压迫症而致截瘫。
有些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易有皮肤的浸润结节或肿瘤。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2e7ec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5.png)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刘东颖;陈明
【期刊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年(卷),期】2008(031)007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
方法回
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2月诊治的15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发生于十二指肠4例,空肠2例,回肠9例;B细胞型13例,T细胞型2例;临床分期:ⅠE期2例,ⅡE期8例,ⅢE期3例,
ⅣE期2例;临床表现:腹痛9例,腹胀6例,腹部包块5例;随访全部患者,7例死亡,2年生存率53%(8/15)。
结论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不易确诊,多经术后病理证实;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刘东颖;陈明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30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1
【相关文献】
1.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J], 张欣荣;刘东颖;陈明;崔乃强
2.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J], 张可嘉
3.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J], 刘东颖;陈明
4.小肠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致小肠机械性肠梗阻、回肠-回肠肠套叠1例 [J], 邓宁; 胡庆芬; 张珑维
5.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分析 [J], 韩利梅;杨顺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a5c6e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9.png)
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L)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肿瘤,其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本文将对5例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报告,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病例1:患儿为一名12岁女孩,主诉出现腹痛、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过检查和病理诊断,确诊为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2:患儿为一名6岁男孩,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便血、寒战等。
经过检查和病理诊断,确诊为结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3:患儿为一名9岁男孩,主要症状为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食欲不振等。
检查后确认为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4:患儿为一名7岁女孩,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消瘦等。
检查后确认为胃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5:患儿为一名8岁男孩,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消瘦等。
检查后确认为结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这些病例表明,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均与肠道出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关。
此外,还可能伴随发热、消瘦、贫血等系统症状。
文献复习显示,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
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化疗和手术治疗,但对于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总之,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肿瘤,其症状多样,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工作。
对于这种病症,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7dda5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9.png)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李少玲;付骞千;张甜甜;高大林;翟琼莉【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年(卷),期】2017(44)1【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GINH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72例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72例病例中,男女比例1.32:1;初诊平均年龄55.96岁,中位年龄58.85岁(4.85~92.87岁);发病部位:胃180例(66.2%),小肠31例(11.4%),回盲部19例(7.0%),结肠19例(7.0%),直肠4例(1.5%),盲肠和肛门各1例(各0.4%),多发部位病变17例(6.25%);B细胞淋巴瘤259例(95.2%),T/NK细胞淋巴瘤13例(4.8%);PGINHL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和82.2%;单纯手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预后有不良影响。
手术联合化疗、化疗联合放疗和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方案对DLBCL预后的影响无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细胞表型、进展期、高aaIPI危险等级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beta 2 microspheres,β2-MG)升高,Ki67>40%和肿瘤最大直径≥10 cm是PGINH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Cox 风险模型显示T/NK细胞表型、aaIPI评分危险分级增加、高水平的β2-MG和高Ki67指数是PGINH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病理类型、aaIPI评分、β2-MG 和Ki67是影响PGINHL预后的因素,患者可以选择化疗或者化疗联合放疗的治疗方案。
【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胃肠道;临床;预后【作者】李少玲;付骞千;张甜甜;高大林;翟琼莉【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1【相关文献】1.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 [J], 张静;卢振霞;张翠香;孙延霞;孙步彤;杨华;张秀梅2.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分析 [J], 邹立新3.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J], 陈炜;徐燕红;徐瑞容4.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效果观察 [J], 谷敏; 柴晓艳; 沈涵菁; 田亚丽5.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分析 [J], 邹立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9e572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2.png)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张欣荣;刘东颖;陈明;崔乃强【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Objective The clinical , pathological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 were discussed. Methods Forty-eight cases from Tianjin Nankai Hospital and Tianjin Zhong-liu Hospital. Forty-eight cases of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1993 to January 2009 and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in Group A 15 cases were treated between January 1993 and January 2001; in Group B 33 cases between February 2001 and January 2009.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Group A 4 cases (27%) had the lesion in the duodenum, 2(13%) in the jejunum, and 9(60%) in the ileum;9(60%)in this group showed abdominal pain,6(40%)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5(33%)had abdominal mass. Surgical treatment was given in this group with a 3-year survival rate of 46%,2(13%) in the IE period. In Group B 5(15%) had the lesion in the duodenum, 8(24%) in the jejunum, 18 (55%) in the ileum, and 2(6%) at the ileocecal portion ; 21(63%) showed abdominal pain, 10(30%) with abdomi-nal mass, 8(24%) showed G-I tract bleeding. In Group B 33 cases were treated by surgery, and 29 of them with adjuvant chemotherapy, 11 cases of CD 20(+) underwent mabthera therapy. The 3-year survival rate inGroup B was 72%,11(33%) in the IE period. 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signs and symptoms at the start of 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 are abdominal pain and mass, diagnostic rate on the rise,the part of the lesion is mostly at the jejunum, early tumor population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histologic lesion is diffuse large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The optional treatment should b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prognosis is related to the pathological type and clinical stage. Group B with targeted therapy, after 3 years of survival r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目的: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治疗方法及特点、预后进行分析。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4a3ac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c.png)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杨丹球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10(18)11
【摘要】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23例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1-72岁,平均46.5岁.临床表现以腹胀、下腹疼痛,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病变部位:回盲部9例、小肠8例、结肠5例、直肠1例.病理组织学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3例、肠道滤泡性淋巴瘤2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 肠道淋巴瘤以MALT淋巴瘤最多见,临床上很难与肠癌鉴别,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活检,手术切除病检是淋巴瘤确诊及分型、临床规范化治疗与预后的依据.
【总页数】3页(P2227-2229)
【作者】杨丹球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钦州,5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4
【相关文献】
1.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杨姣;周扬莹;祝晟;张屹;傅春燕;陈晨;周建华
2.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J], 邢传平;刘斌;李宁;苏勤军
3.50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 [J], 卢振霞;杨华
4.原发性胃肠道外间质瘤1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章再军;章建国;何鑫;钱粒
5.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14例 [J], 高炳霞;王莉;魏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10400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7.png)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宋丽萍;侯惠莲;赵辉;郑伟;张龙;高娟【期刊名称】《癌症(英文版)》【年(卷),期】2004(023)006【摘要】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来源于结外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本文报告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2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随访3年以上,随访5年以上13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0/22)、38.5%(5/13);随着临床分期增高,3、5年生存率降低;低度恶性边缘带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较其它病理类型预后为佳;16例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10/16)、45.5%(5/11),而6例原发灶未控者3年生存率为0,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例单纯手术治疗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4/12)、10%(1/1O),6例手术联合化、放疗者(5例手术后辅助化疗,1例手术后行全腹照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6)、66.7%(2/3).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应以综合治疗为主,原发灶未控可影响预后.【总页数】4页(P685-688)【作者】宋丽萍;侯惠莲;赵辉;郑伟;张龙;高娟【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点探究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点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286b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b.png)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点探究发布时间:2021-08-19T09:43:14.404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6期作者:金玉梅[导读] 提高临床诊断率。
本文现将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点报告如下:(吴忠市人民医院宁夏吴忠 751100)摘要:目的探讨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8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特点。
结果58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病灶位置:小肠35(60.34%),大肠23例(39.66%)。
根据恶性程度划分,高度恶性40例,低度恶性18例。
<60岁的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者的高度恶性率(94.12%)高于≥60岁者(54.17%),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者主要发生在小肠部位,且年龄小于60岁者的恶性程度越高,应根据患者年龄、发病位置判断患者病症,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诊断;特点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大部分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出现胃肠道受累状况,以胃部最为常见,其次在小肠。
根据相关的流行性病学调查发现,此病发生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区域差异,而且还与年龄、遗传、性别及环境因素相关。
已有研究[1]发现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非霍奇金淋巴瘤有着较明显的差异,故临床其鉴别能力,提高临床诊断率。
本文现将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8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于病理诊断为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资料完整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实验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者;理解及语言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8.15±4.61)岁;直径(4-12)cm,平均直径(6.15±1.16)cm;病程(0.3-5)个月,平均病程(3.15±0.83)个月。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d7a1ebed630b1c58eeb506.png)
3.讨论
小肠淋巴瘤临床发病率不高,关于该疾病的临床研究较少。目前临床医生针对该疾病还缺乏充分认识,同时该疾病缺乏特异性表现,并且不存在特异性检查方法,各种影像学检查也缺乏特异性表现。当前临床中进行小肠淋巴瘤诊断具有较大难度,经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本研究中,2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19例病变部位为回肠,2例病变部位为空肠,3例病变部位为十二指肠。其中17例病理类型为肿块型,5例为浸润型,2例为溃疡型。15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型,7例为肠壁增厚型,2例为非特异性征象。可见,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存在3中超声表现,包括肿块型、非特异性征象型、肠壁增厚型,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能够较为有效的进行诊断。综上所述,临床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具有较大难度,临床医生应当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和认识,在充分考虑患者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的情况下,进行疾病的有效鉴别和诊断。
2.结果
2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19例病变部位为回肠,2例病变部位为空肠,3例病变部位为十二指肠。其中17例病理类型为肿块型,患者局部肠壁有肿块出现,肿块数量1个或多个,呈不均匀分布,肿块质地较硬,切面为灰白色;5例为浸润型,患者病变肠壁弥漫性增厚,肠壁官腔增厚部位表现为不均匀狭窄;2例为溃疡型,患者病变肠腔出现不规则环状增厚,可见溃疡面存在于肠壁增厚处,溃疡深浅不一,形状不规则,约为1.6~3.4毫米。
【参考文献】
[1]李佳,杨漪,刘明瑜,等.高频超声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4):336-338.
[2]林洁明,苏凤璋.超声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部位及其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3):167-16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可嘉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诊治的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6例患者发生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1例,回肠3例;B细胞型5例,T细胞型1例;临床分析:ⅠE期1例,Ⅱ E期2例,Ⅲ E期2例,Ⅳ E期1例;临床表现:腹痛3例,腹胀2例,腹部包块1例。
结论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不易确诊,多经术后病理证实;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
[关键词] 小肠;淋巴瘤;非霍奇金;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3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89-02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2.5%~5.0%,占全部小肠恶性肿瘤的10%~20%[1]。
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中,以小肠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胃,结肠较少受累[2]。
笔者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诊治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例。
其中,男4例,女2例,男女比例2︰1,年龄36~70岁。
1.2 方法
对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辅助检查、病理及临床分期等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至就诊时间为3 d~6个月。
平均2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2例,发热、乏力、厌食、消瘦等全身症状2例,恶心、呕吐、黄疸(为梗阻性黄疸)1例,腹泻、便秘、便血1例。
2.2 术前辅助检查
1例经胃镜检查活检取病理确诊,为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经X线钡剂罐肠检查联合腹部超声检查,考虑为来自回盲部的恶性肿瘤;其余4例均进行腹部超声或联合腹部CT 检查,能够明确提示来自肠道的肿瘤2例,但是其中1例来自小肠的肿瘤误诊为来自升结肠;提示来自腹膜后的肿瘤2例。
2.3 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变部位、治疗
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
本组病例显示的首发症状或体征包括: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恶心、呕吐、黑便/便血及腹泻、便秘等,有全身症状者仅2例,因此单从临床表现不易做出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
小肠处在消化道的中间位置,位于胃和大肠之间,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都无法检查到。
小肠气钡罐肠双重造影对于较小的小肠黏膜病变也不易发现,即使发现了病变,也不易准确定位和定性。
因而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本组6例患者除1例十二指肠淋巴瘤患者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外,其余5例患者均为术后病理确诊。
在这5例患者中术前腹部超声、CT、钡剂灌肠检查中,能够定位于肠道者3例,其中2例误诊为升结肠;剩余2例只能够提示腹膜后肿瘤,离准确诊断有很大的距离。
进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的引进,使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国内报道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总检出率为65.0%~
80.6%,诊断率为67.7%[3],双气囊小肠镜的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1.25%[4],因此双气囊小肠镜成为近期确诊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佳手段。
钡剂灌肠检查的鉴别诊断意义有限,已经逐渐被结肠镜等取代。
腹部超声、CT对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并发症、与周围临近结构的关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5],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最佳方案。
由于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前不易确诊,且常合并穿孔和梗阻,只有手术才能确诊和治疗。
同时手术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和侵犯范围,进行临床分期,并且切除肿瘤能够降低放、化疗的负荷,减少耐药
性的产生。
本组6例患者,5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或联合放疗、生物免疫治疗等。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肿瘤部位、原发部位肿块大小、免疫分型、国际预后指数(PIP评分)等,有报道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B细胞表型的疗效和总生存率都明显优于T细胞表型[6]。
总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比较低,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的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的进展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天泽,徐光炜. 肿瘤学[M]. 2版.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40-1642.
[2]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02-2410.
[3]余剑平,袁坷,王丕龙.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进展[J]. 四川医学,2007,27(2):130-132.
[4]冷爱民,张桂英,伍仁毅.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32例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07,12(3):276-277.
[5]郑祥武,吴恩福,程建敏,等.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5(5):370-372.
[6]向晓娟,何友兼,李宇红,等.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53例临床预后分析[J]. 癌症,2007,23(4):443-447.
(收稿日期:2012-03-13本文编辑: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