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人教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举行,做
都
咸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高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旁次边。
映衬、围绕
酒杯 排列
盛况 喝酒。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乐器,代指音乐 幽情。
作诗
流 觞 曲 水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 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 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 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 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 (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 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 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 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 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法家王 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 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 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 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 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2人中, 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 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 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 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 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流觞亭
“流觞亭”内部陈设,展出一些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右军祠
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 称他为王右军,祠内以方型回廊围绕的“墨华池” 上有“墨华亭”。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后描写: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3、4自然段):
表达方式: 抒情、议论 由欣赏, 良辰美景、流觞畅饮
引发出: 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课文研读 春季的末一个月, 阴历三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县名
众多
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符契。两半,可合
在一起
面对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
悲伤
明白 本来
一、齐,作动词。把… 知看一做死一生样为(虚相诞等,)齐彭殇为妄无作根。据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
一个个
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情趣
纵使
……的 原因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鹅池的左旁,是一座 式样别致的三角形石 质碑亭。碑上镌刻 “鹅池”两字,气势 磅震荡礡。
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 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写完“鹅”字, 忽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 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了“池” 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
二、整理重点实、虚词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古代的一种风俗。修,做 高
长
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热闹 繁多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用来 ……的原因
动词,穷尽
夫人之相与
交往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有的人;之于;会面
曾不知老之将至
乃,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御碑正面刻着 清康熙帝临摹所书 《兰亭集序》。
碑的反面刻着清 乾隆帝所书《兰亭即 事》诗,祖孙皇帝手 迹同处一碑,世所罕 见。
“御碑亭”的精雕石狮
兰亭书法博物馆的 “古砚展”。
荷叶青蛙跳池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 书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 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 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 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 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 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 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 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 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 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 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 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痛 万分呢?
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说王羲之写这篇叙时,已经喝醉了酒,下
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 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 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 「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等临 写了几本,分赐亲贵近臣。 太宗死,以真迹殉 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 首推“定武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 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 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 路。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写景 )
B、引以为流山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 弦之盛,一殇一咏,亦足叙议以畅叙幽情。( )
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写景 )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抒情) E、临文嗟悼( 抒情)
3.默读浏览全文,讨论课后练习二
诗集的由来句子:“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内容的产生)。“故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集的行成)。
死生亦大矣 大:大事。
③数词活用为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用作动词,看做 一样。
④意动用法:
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用动词,看作相等。
⑤使动用法: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所以游目骋怀
句式:
①介词结构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
(于怀不能喻)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于斯文有感)
②定语后置:
仰视宇宙之大
(广大的宇宙)
俯察品类之盛
(丰富的万物)
三、课内练习:
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A、说诗的产生:(“一觞一咏”)
B、说诗集的由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说编集的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下列句子中,有的写景,有的叙事,有 的抒情,请分别指出。
兰亭风景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 “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bá)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 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 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 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 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 内容。
导入新课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 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 ,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 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 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 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 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 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 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 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 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
第2自然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
这
和
之:定语后置
风
的标志
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自然万物 用来 放开、 敞开
怀,足以穷极尽视听之娱,实信在可乐也。值得
参考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 (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 实在快乐啊!
王 羲 之 像
《兰亭集序》(神龙本)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 兰 亭 集
序 》 ( 局
部 )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姨 母 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 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 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 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 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 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 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 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 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 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参考译文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 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 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 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 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 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 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 于生命这件大事吧。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
不一样
对…事物
自得
满足
遇,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
将一至时;
高兴的样子
及等到其所之到既达倦,,动词情随事迁,感慨附系着之 矣。向过之去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因兴怀指,“况向修之短”随句,化它,终 期于尽到!、古及人云:“死生亦大矣”,
自然
岂不痛哉!
王 羲 之
‖王羲之其人其书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 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琅邪临沂人 (今属山东),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 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 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 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 “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 今莫二”的高度。
‖兰亭介绍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 路(古之“山阴 道”)向 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 路程,来到兰渚山下, 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 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 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 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 此又设过驿亭,“兰亭 ”一名便由此而生。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 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 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 右军祠等。
编集的目的句子:“后之览者,亦 有感于斯文”。
四、理清思路:
1、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动词。
动词,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本来;动词,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
动词,把···看作相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原因 如同,好像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这
词类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觞一咏 觞:喝酒。
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 贤:有才有德之人。 少长咸集 少:少者; 长:长者。
4、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良辰:暮春之初 惠风和畅 人贤: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美景: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乐事: 曲水流觞 畅叙幽情 赏心: 仰观俯察 游目聘怀
助词,引起下文
之于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
取独
一俯一仰之 有的人 间
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
通“晤”
随着
形骸之外。
取向
2、羲之其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 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他的行书草书最能体 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 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 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 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听朗读
癸丑( ɡuǐ )
‖
会稽山( kuài j)ī
生 修禊事( xì )
词 注 音
激湍( tuān 流觞( shānɡ
) )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趣舍万殊 ( qǔ )
一契( qì
)
嗟悼( jiē dà)o
彭殇( shānɡ )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表达方式: 叙事、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