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细根邵阳通潘玲玲李正祥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21期
[關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康复治疗;核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21-0096-04
Application value of MRI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PAN Xigen1 SHAO Yangtong1 PAN Lingling1 LI Zhengxiang2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Wenl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jiang Province,Wenling 317500,China;
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Wenl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jiang Province,Wenling 317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RI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IT)in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both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ervical trac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The changes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analysis indexes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vertical diffusion rate (VD),fraction anisotropy rate (FA) and axial dispersion rate (AD)]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one month of treatment,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93.02%)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6.74%)(χ2=4.440, P<0.05).The ADC and VD index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treatment [(1.46±0.26),(1.33±0.23),(0.94±0.18),(0.83±0.19)] than before treatment [(1.64±0.24),(1.62±0.20),
(1.01±0.22),(1.02±0.24)],while the FA and AD indexes after treatment [(0.54±0.08),(0.59±0.09),(1.88±0.35),(2.12±0.4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0.49±0.11),(0.50±0.09),(1.76±0.34),(1.79±0.41)] (P<0.05 or P<0.01), and the change rang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MRI examination and DTI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providing a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科好发的疾病之一,由于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会被挤压或刺激造成感觉、运动或反射性障碍,因此患者会出现麻木、疼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式较多,包括牵引治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中医康复治疗较多的应用于临床,取得患者的认可[3-4]。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事关重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诊断颈椎病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但其在治疗后疗效评价时存在敏感性、特异性不高等缺点,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MRI 的特殊模式,能够量化的反应颈椎的微观结构,因此可以将DTI应用于疗效评价中[5-6]。

本研究将MRI的DTI量化指标应用于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

纳入标准[7]:(1)年龄18~75岁;(2)符合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存在神经压迫,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排除标准[6]:(1)伴有其他颈椎疾病,如:颈椎肿瘤、结核、感染等;(2)治疗后不愿接受MRI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颈椎病治疗方案,主要是进行颈椎牵引,采用枕頜吊带牵引法牵引治疗。

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治疗,包括:(中医内服:使用身痛逐瘀汤,主要方剂为地龙、香附、牛膝、羌活、红花、川穹、当归、葛根、断续、杜仲、三七等;(中医针灸:针刺风池穴、大椎穴、颈阿是穴、天宗穴等,针刺方法使用平泄平补,留针时间30 min,每天1次;(中药熏蒸:使用中药熏蒸,熏蒸药物使用川牛膝、鸡血藤、羌活、路路通、透骨草、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等,熏蒸部位为颈项处,熏蒸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④中医推拿:患者取坐位进行推拿,使用小鱼际自颈部向上往肩部推拿,并使用双手拇指从肩井穴向风池穴推拿,推拿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RI检查的DTI分析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

1.3.1 DTI分析指标采用西门子公司的1.5T MAGNETOM Avanto临床科研MRI扫描机,扫描模式Zoom模式,扫描参数TR/TE8300/74 ms,厚度3 mm,间距0 mm,扫描时间6~7 min,扫描范围颅底至第一胸椎,图像工作站使用Syngo.via,应用MR Neuro3D软件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指标,包括表观张量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 anisotropy,FA)图、轴向弥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图及垂直扩散率(Vertical diffusivity,VD)图。

1.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8] 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①痊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各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肢体功能有所恢复;④无效: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肢体功能无恢复。

其中治疗总有效包括痊愈、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

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DTI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ADC、FA、AD和VD指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个月后,两组ADC和VD指标较前明显下降,FA和AD指标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
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见表3。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9]。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创伤较大,且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因此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10-11]。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康复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为痹症,常由于劳累导致肝肾气血受阻及静脉闭塞所引起[12]。

采用中医内服与针灸、推拿等外用结合治疗能
达到行气止痛,改善循环,实现标本兼治[13]。

本研究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

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受到关注,但目前临床上缺乏直接评价疗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寻找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用于评价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成为研究的热点。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神經根型颈椎病是骨科好发的疾病之一,由于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会被挤压或刺激造成感觉、运动或反射性障碍,因此患者会出现麻木、疼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式较多,包括牵引治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中医康复治疗较多的应用于临床,取得患者的认可[3-4]。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事关重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诊断颈椎病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但其在治疗后疗效评价时存在敏感性、特异性不高等缺点,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MRI 的特殊模式,能够量化的反应颈椎的微观结构,因此可以将DTI应用于疗效评价中[5-6]。

本研究将MRI的DTI量化指标应用于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

纳入标准[7]:(1)年龄18~75岁;(2)符合1992年全国颈椎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存在神经压迫,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排除标准[6]:(1)伴有其他颈椎疾病,如:颈椎肿瘤、结核、感染等;(2)治疗后不愿接受MRI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颈椎病治疗方案,主要是进行颈椎牵引,采用枕颌吊带牵引法牵引治疗。

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治疗,包括:(中医内服:使用身痛逐瘀汤,主要方剂为地龙、香附、牛膝、羌活、红花、川穹、当归、葛根、断续、杜仲、三七等;(中医针灸:针刺风池穴、大椎穴、颈阿是穴、天宗穴等,针刺方法使用平泄平补,留针时间30 min,每天1次;(中药熏蒸:使用中药熏蒸,熏蒸药物使用川牛膝、鸡血藤、羌活、路路通、透骨草、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等,熏蒸部位为颈项处,熏蒸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④
中医推拿:患者取坐位进行推拿,使用小鱼际自颈部向上往肩部推拿,并使用双手拇指从肩井穴向风池穴推拿,推拿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RI检查的DTI分析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

1.3.1 DTI分析指标采用西门子公司的1.5T MAGNETOM Avanto临床科研MRI扫描机,扫描模式Zoom模式,扫描参数TR/TE8300/74 ms,厚度3 mm,间距0 mm,扫描时间6~7 min,扫描范围颅底至第一胸椎,图像工作站使用Syngo.via,应用MR Neuro3D软件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指标,包括表观张量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 anisotropy,FA)图、轴向弥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图及垂直扩散率(Vertical diffusivity,VD)图。

1.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8] 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①痊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各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肢体功能有所恢复;④无效: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肢体功能无恢复。

其中治疗总有效包括痊愈、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

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DTI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ADC、FA、AD和VD指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个月后,两组ADC和VD指标较前明显下降,FA和AD指标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
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见表3。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9]。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创伤较大,且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因此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10-11]。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康复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为痹症,常由于劳累导致肝肾气血受阻及静脉闭塞所引起[12]。

采用中医内服与针灸、推拿等外用结合治疗能达到行气止痛,改善循环,实现标本兼治[13]。

本研究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

中医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受到关注,但目前临床上缺乏直接评价疗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寻找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用于评价颈椎病的治疗疗效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