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授课目的: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归纳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以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平时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授课流程:
情况导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经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矫捷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行调治,
才能保持自己的生计。

那么,人体是怎样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合作研究,显现交流: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
1.刚刚我们对“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感知有什么器官参加?
学生解析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等。

2.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还有哪些感觉和器官参加?请举例说明。

(可参照教材 P78 第一段,进行解析)
学生解析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

教师小结:是的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同样的感觉器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
同的作用,其中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解析我们才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自然离不开眼睛,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二:眼球的结构
1.观察教材 P79 人眼球结构表示图。

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
什么结构?
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
2.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尔后经过眼球模型,解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讲解。

教师重申:(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
(师生共同解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

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样就出现了蓝眼、
褐眼等。

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1.请大家依照眼球的结构解析:光辉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路子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谈论整理,各组表现解析结果,进行显现讲解,其他组进行补充。

光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教师重申:对光辉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本质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
呢?
学生结合教材 P80 图 4-48 解决这一疑难。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辉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地域——
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3.有一个人眼睛失了然,你能帮他解析解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学生解析,教师点拨:依照视觉的形成过程。

4.观察教材图 4-49 猫的瞳孔大小的调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你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回答: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

推测人也会这么变化。

尔后设计实验方案:
⑴拉上窗帘,过一会再拉开;⑵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⑶先观察
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尔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⑷观察同学
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

选择几样在教室内能完成的当堂研究。

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学生统计并做出判断:近视镜。

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 P80~81 内容,结合图 4-50 ,解析近视的成因。

学生解析,表达交流。

教师重申:晶状体调治紧张惹起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若是这时注意保护视力,除掉使晶状体过分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

但若是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这时无论你怎么调治自己的
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辉经过折射都只幸亏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
的影像。

这就是真性近视。

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更正的方法吗?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辉,尔后再经过角
膜、瞳孔等结构,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楚的物像。

2.请几位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教师指出大部分同学的近视都是由于过分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开始阶段都是假性近视,进行合适的更正应该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

3. 依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图4-51 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

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能力拓展:解析老年人远视的视网膜成像特点和结构病变,并提出更正方法。

五:耳的结构
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
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认真观察教材 P84 图 4-52 ,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课上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图中或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六:听觉的形成
1. 依照耳的结构图解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2.阅读教材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声波(收集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声波)→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 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友善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七:保护耳和听力
思虑谈论:
1、若是近距离看燃放烟花爆竹,你准备怎样保护听力?为什么这样做?
2、洗浴时要尽量防备污水进入外耳道,这是为什么?
3、得了咽炎不及时治疗会惹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4、“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它是脏东西吗?你是怎样办理耳屎的?
5、平时大家常用耳机听音乐,耳机遇对听力造成损害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归纳保护耳和听力的措施。

课堂小结:
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和舌等感觉器官。

其他,皮肤拥有感觉外界冷、热、痛、触、压
等刺激的功能。

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正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
应。

学生活动:
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悲伤。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

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感情。

阅读教材 P86“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认识角膜移植技术,进
一步加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感情。

整合提升:
本节课你学到了有关耳和听觉哪些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收获。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梳理,教师重申重点难点,以感情教育为主,进一步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感神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