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失德行为的处置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生失德行为的处置规定
一、引言
为维护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和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旨在对医生失德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二、医生失德行为的界定
医生失德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 违反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泄露患者隐私,损害患者权益;
2. 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患者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3. 故意夸大患者病情,诱导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谋取不正当利益;
4. 滥用药物、违规使用医疗设备,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其他严重后果;
5. 玩忽职守,造成患者损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
6. 参与或介绍患者进行非法医疗美容、整容等活动;
7. 其他严重违反医疗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行为。
三、处置措施
对医生失德行为的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批评教育:对失德行为较轻的医生,由所在医疗机构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作出书面检查,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处分;
2. 暂停执业:对失德行为较为严重的医生,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暂停其执业活动,进行进一步调查;
3. 吊销执业证书:对失德行为严重的医生,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执业;
4. 追究刑事责任:对失德行为构成犯罪的医生,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 行业禁入:对失德行为特别严重的医生,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其纳入行业禁入名单,终身禁止从事医疗活动。
四、处置程序
1. 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医生失德行为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本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2.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对失德行为进行进一步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处置决定前,充分听取医疗机构、医生本人及其所在单位等方面的意见;
4.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将处置决定书面通知医生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
五、附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有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始终遵守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本规定的制定
和实施,有助于加强医生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