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研究
——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
李欢王露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过大。

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支付高额学费时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为尽可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以帮助贫困学生能够避免经济压力进入高校学习。

通过对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的调查,分析现如今这一资助工作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提升我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效果的工作建议。

为了实现“无一名贫困学生辍学现象”的目标,我国在2007年建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各类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为贫困学生解决了支付高等教育费用所面临的困难。

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我校在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基础上上建立了勤工俭学、困难补助、新生“绿色通道”等一系列的资助体系。

本研究旨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受益者群体的身份特征、国家资助体系反馈,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紧随其后。

现阶段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得以完善,国家层面无论是资助力度还是资助范围,相比过去都大幅度增加。

为了弥补资助工作的不足,2007年国家下发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资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11年以后,有些高校实施开展如勤工俭学、“绿色通道”等发展性资助工作,旨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其主要优点是:国家实行的资助体系在逐步延伸,其涵盖范围广阔。

上至一线城市,下及偏僻市区,都在同步实施国家给予家庭贫困学生的“福利”,极大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

需要改进的是:经济资助的学生身份需进一步系统确认、加大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更加着重精神信念层面等做法是我们需要改进并且为之努力的方向。

二、高校资助工作成效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
2.1、资助实施工作情况调查概况
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情况调查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开展,按照性别、年级、是否独子女以及家庭经济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图:
表1学生基本信息统计表
个人基本信息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男 56 36.36 性别
女 98 63.64 年级 大一 34 22.07
大二 46 29.87
大三 74 48.06
独生 69 44.81
是否为独生子女
非独生 85 55.19
困难 61 44.81 家庭经济情况
不困难 94 55.19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根据本研究的主线,在制作调查问卷的同时,对资助受益者群体进行访谈,围绕资助政策受益者的管理等方面制定访谈题目,笔者在问卷调查对象中抽取60名资助工作受益者,通过对受益者对资助工作对其带来益处的反馈,从而总结出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笔者会在以下内容分析阐述。

2.2资助实施工作取得的成效
2.2.1激发学习激情,缓解经济压力
以成绩优异为主要考察条件的奖助学金评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校资助工作既是一种经济力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向导。

让学生在免除经济压力的同时,更获得了知识等无形的财富。

表2受益学生积极态度统计表
问题
答案
经常有 偶尔有 没有想法
你经常有努力学
习,积极进取的
想法吗
74.87% 22.02% 3.11%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统计结论果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贫困学生中超过94%的学生拥有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心态。

在笔者访谈的过程中,郭同学表示:“一个普通的家庭会时刻提醒我,凡事都要靠自己,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当得知获得了校级一等奖学金时,我特别开心,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会更加上进……”资助工作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受益者的积极性,周围的学生同样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2提高综合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全面铺开,一种“双收”的资助模式——勤工俭学在高校资助工作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项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有机会在校内提前积累实践经验。

笔者分析勤工俭学工作对学生自身能力带来的影响,统计如下:
表3
. All Rights Reserved.
41
问题
答案
影响很大 影响一般 没有影响
你觉得勤工俭学
对个人能力的影
响程度如何
90.12% 8.03% 1.85%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上述图表显示,通过问卷结果反映出在校参加了勤工俭学及社会实践的学生中有90.12%的同学从中受益,罗同学说:“我在办公室做过助理、在教室里当过助教。

在找实习单位时我的勤工俭学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处理办公室相关事宜游刃有余。

感谢学校能给我积累经验的机会……”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除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外,还丰富了人生阅历。

三、资助工作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后,人们更关心的是经费(特别是公共财政经费)投入的效果和绩效。

”(武立勋:2016)笔者就现有资助工作进行深入而透彻地分析,其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地方和不足有诸多表现:1.贫困学生身份认定不清:“在政策实施中,突出的问题是对受助资格的评价不严谨,存在不当获利的现象”。

(冯光娣,201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虚假信息的出现,一方面反应了相关管理人员对此事件的不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这一资助工作的开展缺乏公开性;2.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浅薄:在资助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对家庭贫困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存在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不一致的倾向,可能导致贫困学生在思想上无法“脱贫”。

为此相关策略如下:1.我们应以数据分析方式掌握家庭困难学生的具体信息:确定家庭困难学生身份的真实性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跟随大数据时代前沿性,逐步杜绝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得益处现象;2.加强贫困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思想引导,对贫困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让大家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只要认真努力,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营造感恩于心、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课题项目:大连外国语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上接第21页)
墨,以传其意。

区别群物,使有类族。

”这与《太师箴》中所讲的“二仪陶化,人伦肇兴,厥初冥昧,不虑不营”的原始状态显然有着极大的分歧,而《太师箴》的叙写似乎更为切实中肯,令人信服。

而在这一阶段出现的“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对比《太师箴》中第一阶段(“人伦肇兴”)的“宗长归仁”、第二阶段(“爰及唐虞”)的“先王仁爱”、第三阶段“大道沉沦”后的“攘臂立仁”,“仁爱”的观点在《太师箴》里出现于各个阶段。

况且,《太师箴》中即使是“大道沉沦”后的“仁”,嵇康也都给予它合理的地位,并言其主观动机是为救世之用的(“惧物乖离”)。

再者,“制其名分,以检其外”,名分成了规范检点人的外部表现的统治工具,但在《声无哀乐论》中,“制名”却是为了做出一个客观的“标识”,并无明确的感情偏好或伦理内涵。

接着,“六经纷错,百家繁炽”,似乎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都成了追逐功名利禄、夭丧自然本性的罪人,这也明显是过于修饰和夸张其词。

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出发,我们仍然可寻其端倪。

面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政治高压,嵇康首先树起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大旗,表面看来是在和名教作不妥协的斗争,其实他真正敌视的对象是阴险狡诈的司马氏集团和虚伪的礼教外壳。

所以,嵇康在《难自然好学论》里讲的“名分”是被阉割过的“名分”,“六经”也是经过两汉时期经学神学化后逐渐僵化和教条的“六经”。

至于“百家”学术,嵇康本人就是自小浸染,受益于斯,成长于斯,要想突破窠臼必然也要颠覆于斯,恐怕嵇康想要颠覆的“百家”也是已经固化缺乏活力的虚名罢了。

其实,嵇康很注重自己的表达方式的推敲和使用,比如他说“六经以抑引为主”,不说“六经以抑引为首”,只能说明现世的“六经”“主要”是“抑引”的,而不能说“六经”本来就是“抑引”的;他也区分了“仁义”与“理伪”,只不过现世的“仁义”以“理伪”为“务”罢了,并没有说“仁义”本就是“伪”的,这也为我们全面深刻地去理解嵇康的思想留下了一个缺口。

(作者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上接第39页)
质世界理解一元化的影响。

由此,从事物本原出发来认识客观事物,成为人们认识形成的最初方式,也是最简单的哲学认识。

随着人与社会关系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拓展,对事物本质予以关注。

在认识论发展过程中,以哲学批判为主导的认识论哲学家们涌现,使得对认识如何成为可能这一问题的探讨,成为哲学研究讨论的重要内容,对于认识论的再认识成为哲学研究的重点。

这使得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展现出更为多样的特点,同时也促成了认识论发展的基本转向。

哲学发展到主体论阶段,认识重心不断发生转移,从客体性到主体性、从社会性到个体性、从科学性到价值性的转变,更为强调主体能动性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开始关注主客体价值在认识深化中的作用。

同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理论,基于康德的先验思想批判理论,对于主体论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扩宽了认识领域的外延,实现了认识获得方式的改变与转型,使得更为深入的认识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