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全册教课方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优秀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课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着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看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培育落到实处,把语文
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
成系统的序列。
笔者就此联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习惯篇”的教课谈谈个人想法。
一、习惯的界定和形成
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期间里渐渐养
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偏向或社会民俗。
”(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
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以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
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两者辩证一致。
所以,习惯应
包含可闻、可见的外内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
变的内在的思想模式。
一个人在碰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
己的已有的与问题拥有相像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像块),而后再经过详细有序的操作来解决。
所以,好的习惯本质上
是一个人在切合客观规律的思想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频频历练而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术的自动再现。
这此中,“切合客观规律思想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术”内外密切联
第 1页 /共 21页
系、相辅相成。
所以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
的建构下手。
先说“切合客观规律思想模式”的建构问题。
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
”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以为:思想规律是每一个人
依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取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
中建构、储藏起来的相像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
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
人老是先从事物的
形式相像下手,而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像、构造的相像、联系的相像,才能认识到事物变化多端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
质,进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相像论》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向相像过程去认识它;一个是从宏观相像
现象与微观构造相像关系来认识它。
”(以上请参阅张光鉴等著《相像论》江苏科学技术第一版社1992年版第30页和
第21页)总之,“切合客观规律思想模式”的建构要从研究存在与思想之间的相像性下手,要切合自然之道。
接下来谈谈“操作技术”的建构问题。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
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存心识的行为往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
神经激动引起的,是一种经过大脑的高级神经控制和运动神经
支配若干肌群协调缩短而进行的有目的、符合内外要求、有正
常序次的运动,是一种思想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响。
张
光先生在提交思科学第111次北京香山会的告中指出:人
不熟习和没有养成的事物行再的反2~3秒,最快也许
多于1秒,但只需几日的化,养成了初步的,反的就
能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速度提升100倍以上。
由
此可,人事物愈是熟习、的程度越高,反
速度或解决就越快,作就越正确。
也就是琴家、舞蹈家、运
⋯⋯ 什么要奏的曲、舞蹈作、运目中的各样作要行日复一日的相像,以求得迅速反的能力的重要原由。
对于此,科学家、文学家、数
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也不会例外,他都需要从小培育敏
的察能力、手能力以及、索文件料的能力。
没有“熟”怎能生“巧”呢?没有期苦的,没有优秀学的养成,要培育非凡的
直悟能力,要有所、有所明、有所造,那只好是上兵了。
所
以我,文学的形成同是一个由外化内的程。
在外知段,人了和解决新的,
必定要从自己的“ ”中用大批的“相像”来跟的解决方向、目、,行相像激活、相像、相像
般配、相像造。
在最先段,因为需要用的信息量比大,理
的,必定会致反的速度相慢。
但
了无数次的相像重复,大就会生“易化”和“召募效”,
就会使外知操作化内知,形成“迅速反通道”,使反的程定型化、自化、快捷化。
章太炎先生:“学患其不,既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
偶有所得不
能够智,犹要自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学始有成。
” 章太炎先生在里所的“ ”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养成的程,而“学始有成” 是养成后的果。
能够想:当多好的“迅速反通道”集于一身的候,这人也就“学始有成”了,也就是我所的高素的造性人材了。
二、的特征和养成
理解了形成优秀学的原理以后,随之而来的即是如何养成
优秀的学的了。
代教育理和期的践告我,拥有特别
明的特点,我在教课中必予以高度重。
第一,要充足培育的期性,锲而不舍。
笔者向来:的养成最重要的是持不懈。
从知到智慧,由技
术到,非一日之功。
多人之所以能在下笔成章,滔滔不,
其实不是他真、仔地考了如何主、、的果;演奏家之所
以能用器奏出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运用指法的;在
理道理上的偶事件,里不必定想到了怎刹⋯⋯ 他所依赖
的都是迅速反的直。
种高度自化
的习惯反响是长久实践、多次相像重复运动的必定。
所以优
秀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我们一定有足够的
耐心和毅力,频频抓,抓频频,谨小慎微,锲而不舍。
很多
语文学习的操作其实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养成习惯却绝非易
事。
稍有懒惰,便会走样,甚至是功亏一篑。
第二,要充足认识习惯形成的双重性,扬善弃恶。
任何事物都拥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令人得益终生
的好习惯,也有遗误终生的坏习惯。
所以,我们要在踊跃培
育优秀学习习惯的同时,随时注意抵制不良习惯的滋长。
好
习惯如不可以长久坚持,必定会由坏的习惯来代替。
勤恳的
习惯不可以养成,必定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可以形成,
势必变得粗疏。
其实,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很多
有害身心、遗患无量的事恰好能够知足人一时的嗜欲,逢迎
人的惰性。
所以人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不由自
主地去做,长此以往,不良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相反,很多
能够受用终生,影响人的前程和命运的优秀习惯,既不可以
知足人的一时嗜欲,更不可以逢迎人的惰性,不行能自然形
成,常常需要下信心禁止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战胜、战
胜天生的惰
性,自觉接受必定规矩的拘束,快乐地投入某些带有“强迫性” 的训练,甚至要长久坚持与自己“过不去”。
我们说,人既有个体的天性 (个性 ) ,又有类的天性 (社会性 )。
一般人都有从众的心
第 5页 /共 21页
会成为一种“民风”、“风俗”。
家有家风,族有族风,班有班风,校有校风,民风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成长。
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我们不可以老是悲观地去躲避不良环
境,而应当一同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树正气,创造一
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外面环境。
第三,要充足认识习惯培育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习惯的培育是详细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的累积。
我们一定
做个“居心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我们所说的从
大处着眼,就是要从习惯对人品塑造和终生发展的影响考
虑。
王尔德指出:“开初是我们造成习惯,以后是习惯造成我
们”。
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 见“大”。
对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发布了很好的看法。
他说:
语文教课的出路安在?我看仍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
起
点不如低些,但训练必定要扎实,要求必定要严格。
要把着
力点放在增强识字、写字、朗诵、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
在培育优秀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
要使过去被视为“软” 的东西真实地“硬”起来。
这些看起来仿佛是属于微观范围的小事,却不知宏观目标正
是经过这些属于微观范围的小事来实现的,不去抓这些小
事,素质教育只好是一句空话。
(请拜见张庆著《我的小学
第 6页 /共 21页
三、教课建议
最后,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详细说
说如何操作的问题。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词典”;第二是“主动识字”。
前者重视于操作能力的培育,尔后者则重视
思想意识的增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重视操作层面的
内容,除了要注意详细方法的指导以外,也要重视“切合客观
规律思想模式”的建构,而对重视思想意识培育的内容,除了要充足重视“切合客观规律思想模式”的建构以外,相同要注
意“操作技术”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比方“勤查词典”一项,我们第一要率领学生读懂词典,明确
词典的编写者是如何依据“切合客观规律思想模式”编写的。
你看,无论是什么样的词典,也无论是使用什么样的检字法,它第一是将数以万计的字(现象)依据必定的规格(或依据
偏旁部首、或依据音序、或按笔划数目、或依据字形特点)
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构造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元或层次
(比方字形、注音、释义等)的剖析;最后是以举例的方式,在分类剖析以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者迁徙运用,
解决问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词典的过程是
一个意会编写者如何依据“切合客观规律思想模式”编写的过程。
教课的第二步是要解决“如何查”,即形成“操作技术”的问题。
对于这一步的教课,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
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何要查词典?教课中,我们不如创建一个
与本质的阅读高度相像的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词典这位“不
张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从内心理解为何要学会查
词典的道理。
第二,要经过本质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
认识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
正如陆放翁所说的
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方法是在
实践中掌握的,“言而不行那是假把式”。
第三,要在平时的
学习或生活之中,采纳不同的方式,不停增强“词典随身,
只假如碰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 (包含拿禁止的 )字,必定要着手翻一翻”的意识。
坚持这样做,长此以往,“勤查词典”的习
惯就必定能够养成。
至于其余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
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的东西看起来其实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实用;有的东西一
时实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
诸如“勤查词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体都属于前者。
【教材剖析】
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民俗的词
语集中在一同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
词语。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 8 个生字和 1 个只识不写的字。
第三部分是练习。
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经过指引学
生察看包饺子、赛龙舟、观月的欢喜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
士时威严庄严的情形,让学生感觉到今日生活的幸福和幸福
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课要求】
德育目标:初步认识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民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 9 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 1 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构成的词语。
【教课要点、难点】认识 9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 8 个生字按字的构造把字写正直、均匀。
【教课准备】:生字卡片、投电影。
【教课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人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今日我们来学习识
字 1。
板书课题:识字 1(齐读 )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察看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
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察看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同在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友挚友相互拜见表示节日的庆祝,这叫什么
呢?[相机出示词卡:贺年]
2.出示第二幅图,察看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 4 月 4、5 或 6 日。
民间习惯在这日扫墓。
(3)清明节这日,少先队员怀着崇拜的心情到达纪念碑前祭扫
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 相机出示词卡 ]
(4)清明前后到郊野漫步游乐,就叫:踏青。
[相机出示词卡 ]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看看挂图,想一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状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如:“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杂;“饺子”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2.用“饺、扫、墓”扩词。
七、小结
方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
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
日?(春节、清明节 )春节,民间民俗是什么?(包饺子、贺年 )清明节呢 ?(扫墓、踏青 )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
认识手
字旁。
2.谈谈你是如何记着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亡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持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察看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 ] 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日,人们除了喜爱赛龙舟,还喜爱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察看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 ?[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
词卡:月饼 ]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同了,这就叫“团聚”。
[相机
出示词卡:团聚]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方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
节日 ?(端午、中秋 )端午节,民间民俗是什么 ?(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 ?(全家人要团聚,吃月饼 )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喜。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成效
1.谈谈你是如何记着“团、饺、饼、端”这4个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成效,实时反应。
识字 2
教课要求:
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流畅地朗诵词语。
2 仔细察看图画,能把图上描述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
来,依赖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认识大自然的漂亮风景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课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课时间两课时
教课方案
第一课时
教课目标
1 学会本课8 个生字,正确、流畅地朗诵词语。
2 仔细察看图画,能把图上描述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认识大自然的漂亮风景。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桂
林是什么样的?
2是呀,“桂林山川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3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识字 2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光景?
2依据学生回答,挨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请你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念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
生字和词语。
2请同桌的同学相互听一听,相互检查一下,读音有没有错误。
3出示词语
(1)自由读
(2)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指名读,齐读
(4)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增强生字读音(5)看图理解图意
(6)齐读生字词
四、教课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挨次认读
2按笔顺书写生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课目标
1认识大自然的漂亮风景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课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诵课文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漂亮。
2四人小组沟通,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登台说。
3指名说,师生评论
三、展开“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讲解词,评比出“最正确小导游”
识字 3
【教材剖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
课文将两组简单混杂偏旁
的生词集中在一同让学生认读。
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
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
物。
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
时也增加了知识。
【教课要求】
德育目标: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 1.学会奉课 12 个生字,此中田字格上的 3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简单混杂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有关的词语。
【教课要点、难点】
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 个生字,能按字的构造把字写正直、均匀。
2.差别形近偏旁。
【教课准备】:生字卡片、投电影。
第一课时
一、揭露课题
前方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经过形近
偏旁的比较来识字。
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察看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一),复习“木字旁”、“禾字
旁” 1.察看实物图画与古文字,认识偏旁本
意。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一棵树 )
师:同学们说得对。
“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
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 ”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一株禾苗 )
师:同学们说的对。
“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
第16页/共21页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
松柏、杨柳 ]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其余树有什么不相同吗?(松树、柏
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季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 5.秋季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眺望去,黄灿灿
的一片,好喜人的情形啊! 那黄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
出示词卡: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
五、教师小结
方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何都是木字旁 ?(因为这些词语多数与树木有关 )第二组词语
的偏旁是什么 ?(禾字旁 )为何都是禾字旁 ?(多数与庄稼有关 )你
们感觉汉字风趣吗 ?中国的汉字有悠长的历史,你们要仔细学习 !
第17页/共21页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谈谈你是如何记着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 6 个生字。
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当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状况。
二、持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察看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察看实物图画与古文字,认识偏旁本意。
(1)“”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竹叶 )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两棵小草 )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爱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很多硬刺,但口胃特别好,酸甜好吃,
你知道这类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季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
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五、教师小结
方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何都是竹字头 ?(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多数与竹子有关 )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 ?(草字头 )为何都是草字头 ?(多数与一些植物有关 )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谈谈你是如何记着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检测成效。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读第一组词语 )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读第二组词语 )
(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读第三组词语 )
(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第四组词语 )
2.多种形式练读。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
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
”“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
与竹子有关。
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