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与《蒹葭》对比赏析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关雎》与《蒹葭》对比赏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关雎》和《蒹葭》的形式,简单了解《诗经》中的重章叠句。

2.通过对比《关雎》和《蒹葭》的内容,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以及诗经中传递的“君子之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比两首诗中男主人公追求梦中人的不同方式从而体悟不同的“君子之爱”。

3.对比分析意象从而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一、导入
爱情有多种模样。

它可能是司马相如“一日不见兮,思之若狂”的真挚热烈;可能是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有独钟;可能是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款款深情;可能是仓央嘉措“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无可奈何;它甚至可能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其实啊,早在三千年前,一本叫做《诗经》的集子中,就已经描述了最美的爱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开《关雎》和《蒹葭》,看看三千年前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二、初读
师:诗歌需要在朗诵中去品其味,悟其情,先来齐声朗诵这两首诗。

关关雎鸠,开始。

蒹葭苍苍,开始。

三、找相同(重章叠句、主题、意象)
引导: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找一找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一)形式
预设1:这两首诗都是以四言为主,都是三节。

【评:你观察得很细致】
引导:那么,你发现每一节的文字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2:诗中有相似的句子,只是变换了几个字。

【评:你总结出了诗经在结构上常用的一种手法:重章叠句】
【PPT展示: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二)内容
预设1:这两首诗都是讲男子追求女子的故事。

【你的概括能力很强。


预设2: 两首诗都用了“水”这个意象。

追问:你读一下带有“水”这个意象的句子。

为什么都会用“水”这个意象呢?(可以联系一下刚刚概括的主题。

)明确:柔情似水,暗示了女子的温柔,爱情的缠绵悱恻,以及爱情如水一般的纯洁。

【通过你的解读,我们豁然开朗】
四、析不同
同学们刚刚说到,两首诗都是讲述了男子追求女子的故事,那追求的方式相同吗?接下来我们就对比一下。

先来看看《关雎》中的男子是如何追求淑女的。

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讨论,开始!
(一)《关雎》
1、追求方式:相思难耐,以礼相待:《关雎》中的君子先是日日夜夜地想念,辗转难眠。

这三句的思念程度是有变化的,先是只是内心想,然后想到睡不着,再是翻来覆去,备受煎熬。

(朗读指导:那你可否用朗诵把这种思念的变化表现出来呢?试一试好不好?)
然后君子幻想自己会用什么方式去追求。

先用琴瑟的方式去接近,琴瑟和鸣,相处融洽。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再想着用敲钟打鼓的方式把她娶回家。

(朗读指导:从乐器来看,这两句朗读上会有差异吗?你朗读一下。


朗读:我们一起朗诵一遍,把这种情绪的变化表达出来!
2、追问: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热烈、快乐、明快的。

3、追问:诗中还有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会让你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
《关雎》里使用的是雎鸠鸟、荇菜,这些意象是活泼的、欢快的,都是春天的景物,所以给人快乐的感受。

【评:意象能够创造意境,通过意象去分析,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朗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将《关雎》朗读一变。

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

开始!【评:我仿佛看到了君子追求淑女时痛并快乐着的样子。


总结:同学们刚刚通过分析《关雎》中的意象来对整首诗的情感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动词、修饰词以及重章叠句中的变化的词语去感受君子心境的变化。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同样的方法,来分析《蒹葭》中的君子是如何追求伊人的。

(二)《蒹葭》
1.追求方式:求而不得,上下求索:《蒹葭》蒹葭中的君子追求伊人的过程是曲折、艰难的。

在反反复复地追求中。

长是漫长,说明了路途遥远。

但是追逐过去,发现伊人好像在水中央,隔水而忘,可望不可即。

这里的长度无法丈量,不知道有多长,也许水有多长就有多长。

或许没有尽头,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度。

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的距离。

跻是陡峭,说明路途艰险,阻碍重重难以向前。

不知要克服多少困难才可追上伊人,可伊人依然隔水相望。

可攀上高高的山峰容易,攀上梦中人的心上却不容易啊。

右是曲折,路途迂曲。

说明弯弯曲曲,没有方向,不知伊人去往了何处。

以前还是有方向的,而此时的君子却已经失去了方向,这是一种迷茫怅惘的悲伤。

“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无奈啊!
朗读指导:这真是一段长远没有尽头的追求之路啊。

这真是一段艰险困难重重的追求之路啊。

这真是一段曲折不知方向的追求之路啊。

2.意象《蒹葭》中使用的是蒹葭、白露。

蒹葭是芦苇,芦苇是白色绒毛状的,而且是一大片芦苇,给人一种朦胧而望不到边际的感受。

白露是水珠,更增添朦胧感。

这些意象都是秋天的景物,所以给人悲伤的感受。

提问方式: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这些意象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朗读指导:那请你试着读一读,好吗?
【点评:你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真是让我惊叹】
五、主题探讨:君子之爱
他们的追求过程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君子之爱”呢?
预设:所追求对象都是美好的(重修养);所追求的是经过反复思考的(三思而行)。

求而不得之时,依然能用礼貌的方式相待;求而不得时依然能坚持下去,甚至是远远地渴望和祝愿。

小结:是啊,爱的方式有千万种,爱而得之是爱,爱而不得也是爱。

原来爱不一定要占有,也可以以礼相待,也可以隔水而望,默默祝福。

这让我想起了舒婷《致橡树》的: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练习:请你用下面的格式,写一写你所认为的“君子之爱”吧:
我如果爱你,我绝不会_____________;绝不会_________________;绝不会____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________.
六、结语
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一同看到了诗经中爱情的不同模样:关雎中的爱在春日生机盎然的明媚里热烈的绽放,是一种蠢蠢欲动的怦然心跳。

蒹葭中的爱在秋日白露芦苇的深处无悔地寻觅,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千愁万绪。

但这都是爱情最美好最纯真的样子啊!君子之爱是什么,是保持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的如水般温柔的君子距离,是关雎中伸出双手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君子之为,是关雎中捧出真心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君子之念,也是蒹葭中无数次坚定足迹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君子之行,这或许就是蕴含在诗经中的含蓄而又真挚的君子之爱吧!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堂课磨了很多次,每一次上课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最开始是给一个范围较大的问题:“请你找一找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然后学生无法下手,先是一片沉默,紧接着三三两两地回答,但是回答的极少在我的预设范围内,答案如野马脱缰,那难以控制。

接着我将问题的范围缩小,即“请你找一找这两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但答得都非常的浅薄,只是找出相同和不同点,而不会去分析文本。

最后我打算改成先引导学生分析一首诗,然后总结分析方法,再让学生分析另外一首诗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仿照分析《关雎》的方式去分析《蒹葭》,分析的内容全在掌握之中,学生举一反三,且能深入文本,课堂显得更加有趣、有序,呈现的结果也更加有效。

起初的课我设计的朗读环节很少且单一,学生读起来也是敷衍了事,根本无法融入到诗境当中去,而《诗经》不读根本无法感受其美。

于是我增加了朗读的多样性,比如师生合作朗读、男女生搭配朗读、配乐朗读、学生范读、自由朗读、齐声朗读。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能感受到诗经的音韵美,且音乐一响,立马能进入情境,课堂立马变得有趣有效起来。

我在这次同课异构中,我收获颇丰,我认为,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堂课都是有遗憾的,但要想成长,就要不断地总结,将遗憾化成新的灵感与经验。

我坚信,好的课堂都需要深挖文本、精心设计、反复打磨,因此在准备教案之前我所做的是反复读文本、读教参,阅读大量的论文,然后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做好每一种预设,最后再反复磨课修改再磨课。

每上完一次公开课,不论上的效果好与坏,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在成长。

以前我很害怕公开课,我觉得劳神费力,但当自己在教学上总是止步不前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胆怯与偷懒是多么可笑。

而现在,我特别感激备课组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再此也特别希望备课组能给我更多这样的机会,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自己有能力能登上更大的教学竞赛的讲台,去磨砺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自我,若不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又怎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我始终相信,把课上好,才是每一个老师的最大的底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