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流派:西方现代派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电影流派:西方现代派电影
世界电影流派:西方现代派电影
现代派电影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浪潮”、“左岸派”、“新德国电影”运动主将的很多作品都是现代派电影。
此外的现代派电影大师还有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
一、费德里科·费里尼
费里尼,是20世纪后期世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有明显的“费里尼色彩”。
50年代有表现下层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孤独三部曲”:《道路》、《诈骗记》、《她在黑夜中》。
这些影片因揭示了人物压抑的内心世界而被称为“内心现实主义”。
1960年的《甜蜜的生活》是其转向现代派的奠基之作。
费德里科·费里尼的顶峰之作是《八部半》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安东尼奥尼,是一位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大师。
50到60年代初,他创作有四部表现妇女生活状态的影片:《奇遇》、《夜》、《蚀》、《红色沙漠》。
其中前三部他自称为“时代伟大的情感病态”三部曲,即通常所说是“《蚀》三部曲”。
1966年《放大》获戛纳电影节大奖
纪录片《中国》三、英格玛·伯格曼
伯格曼是瑞士著名的电影和舞台导演、剧作家。
50年代中期他拍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第七封印》和《野草莓》,此外还有《处女泉》、《冬日之光》等。
四、新德国电影四杰
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之后,欧洲兴起了“新德国电影”运动。
这些导演的共同特点是:崛起于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大多走“作者电影”的道路,很少受旧传统影响,用丰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他们批判社会、变革现实的愿望。
但他们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
也没有统一的团体,每个导演都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
“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为赫尔措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及文德斯,他们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
法斯宾德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第一部故事片为《爱比死更冷酷》。
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礼》、《莉莉·玛莲》、《罗拉》、《维罗尼卡·佛斯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