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死莫大于哀莫大于心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死莫大于哀-莫大于心死
哀莫大于心死
背景:AC米兰最后一轮拼死争得欧冠名额,但悲哀的是老板贝鲁斯科尼已经对足球完全不感兴趣。
梁熙明《体坛周报》意甲评论员微博:http:///liangximing_ titan
梅克斯本赛季进了两个重要球,一是欧冠小组赛对安德莱赫特不亚伊布的超级倒勾,还有便是联赛最后一轮对锡耶纳,射入米兰本赛季最后一球——保送米兰进欧冠的一球。
但在米兰还从未像今天千辛万苦打入欧冠、这样为保住第三欣喜若狂时,球员在得知上周关于贝鲁斯科尼嫖宿幼女的报道后,恐怕会彻底心寒。
涉及动用公权欺诈的此案已移交米兰法庭,即将开审。
此案案发时间是2016年,老贝以往多次奏效的“延时战术”、即能拖就拖、
一直拖过追溯期便万事大吉的做法已难奏效。
具体案情是:老贝嫖宿未成年妓女鲁比,鲁比是摩洛哥人,2016年鲁比因盗窃被捕,警方发现她没有合法证件,鲁比向老贝呼救,老贝直接致电米兰警方要求放人,且竟然谎称鲁比是“穆巴拉克孙女”。
其实,老贝是用一个更致命的错误去掩盖前一个错误。
之所以对警方撒谎,是因为他害怕警方发现鲁比未成年。
但动用公权欺诈,比嫖宿未成年严重多了。
检方建议量刑,嫖宿幼女1年,公权欺诈5年。
老贝过往韵事无数,但这回不同。
之所以令人心寒,是因为球员会发现,米兰堕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根本不是因为老贝没钱。
恰恰相反,老贝依然有钱得很,尽管蒙达里多一案老贝必须作巨额赔付,菲宁韦斯特严重受损,但老贝依然花天酒地——他单为鲁比就花了450万欧元,而他的“后宫”远不止鲁比一人,甚至雇佣了一位“大内总管”,保证
他要的女子随叫随到。
老贝对皮条客也同样慷慨,某个皮条客对老贝谎称破产,老贝一次就给了500万欧元。
这两年米兰花了大力气,与皮尔洛、因扎吉、内斯塔、西多夫等一批元老分手,主因是他们薪资太高,米兰不堪重负。
但老贝光是在一个鲁比身上就舍得花掉450万,在一个皮条客身上就花掉500万,却不愿再承受俱乐部球员高薪。
对足球。
老贝已经彻底没兴趣了,不过足球若能提供给他出风头的机会,他当然也冲锋在前——2比0击败巴萨时,老贝便恬不知耻赶往镜头前抢功劳。
也就难怪,米兰在为保第三苦战时,老贝根本不管消极影响,多次公开拆台,直接要阿莱格里走人。
但既然已无兴趣为足球投资,足球多半已无法再为他提供出风头的机会了。
相比于奖杯,贝鲁斯科尼对于美女的兴致显然更高。
哀,莫大于心死
哀,莫大于心死
请原谅我,本来就容易不快乐。
我是忧伤的小女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带着固有的伤感和灰色。
我努力地寻找快乐,我想放开自己去拥抱这个世界,尽情地在蓝天白云下呼喊追逐。
我想在绿色的草坪上打滚玩闹,想藏在大树后边听你走近的脚步声。
可是,当我停下,当我脆弱,当我无助,那些无边无缘无法无天无止境的哀伤全都一涌而上,一泻而出,冲击着我辛辛苦苦铸起来的快乐城堡,并一点点地吞噬掉想留下来的“积极分子”。
人最孤单的时候不会掉眼泪,人最忧伤的时候不会掉眼泪,人最脆弱的时候不会掉眼泪。
我是麻木了,还是心死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不正是心死以后的无奈和叛逆吗?!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哀,莫大于心死。
可是,在我,宁愿让心死掉。
这样,就不会有痛,不会有思索,不会有伤感,不会有委屈,不会有。
心死了,一切也就都无所谓了,这个世界再怎么疯狂跟我又
有什么关系呢?别人再怎么冷漠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何必苦苦追寻少的可怜的世界温暖?何必执著地待在自己铸建的理想小窝中不肯出来呢?何必。
对自己好一点,对别人差一点,还是对自己差一点,对别人好一点?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冷酷吧?!那又为什么心中还有希冀呢?!从今天开始,这种希冀必须改变为另一种观点,让自己卢爱了一点吧!哀莫大于心死
心死和身死,哪个更可怕?孔夫子给出了答案,他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哀莫大于心死”,是说一个人最怕精神消亡。
把这句话放大一点,用于一个民族,那就是一个民族最怕没有精神支撑。
换言之,要想灭掉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其精神。
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对承载民族精神的高校进行狂轰滥炸,
目的就在于此。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的7月29日,日军攻打天津,第一炮打的是当时的河北省政府,第二炮炸的就是南开大学。
在轰炸南开大学前,日军曾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他们违反国际公法轰炸南开大学寻找理由。
美联社记者爱波斯坦真实记录下了发布会的场景:
“先生们,”那位在英国受过训练的、衣冠楚楚的日军上尉说,“今天,我们要轰炸南开大学。
”
“为什么?”外国记者异口同声地问。
“先生们,这是因为暴乱的中国人在那里保持着军队。
”
“不!”一位记者说,“今天早上我曾在那里,并没有看到任何军队。
”
“但那里的建筑很坚固,非常适于防守,中国人将利用它们。
”
“你怎么知道?”记者冒失无礼地
问。
“如果我是中国司令官,我会利用它们。
”日本上尉满不在乎地说,“先生们,南开大学是一个抗日基地。
凡是抗日基地,我们都要一律摧毁。
”
“但是,上尉,现在校园内并没有学生,目前正放暑假,空无一人。
”
上尉发怒了。
他说:“先生们,我是一个军人。
我告诉各位,今天我们要炸毁南开大学,因为它是一个抗日基地,所有的中国大学都是抗日基地。
”
“那么,日本军队将要轰炸中国所有的大学?”
……
南开大学真的没有驻军,因为日军的飞机在轰炸时可以“把炸弹放在校园”,可以轰炸后随意开着满载煤油的汽车进入学校到处放火,彻底使南开大学成为一片废墟。
南开大学是抗战罹难的第一所中国高等学府,中国的有识之士也清醒地认识到,日军炸平南开的意图就是要炸掉
中国的抗战精神。
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社会各界也给予南开巨大的支持,茅盾等56名左翼作家致电慰问张伯苓和南开师生,中外通讯社纷纷报道南开被毁惨状,声讨日军的野蛮行径。
黄炎培发文说:“我敢正告敌人,尽管你们的凶狠,能毁灭我有形的南开大学校舍,而不能毁灭我无形的南开大学所造成的万千青年的抗敌精神,更不能毁灭爱护南开大学的中华全国亿万民众的爱国心理。
”民国政府表态:“有中国就有南开。
”
在整个抗战期间,日本用炸掉高校来毁灭中国人抗战精神的图谋一直没有停止,全国108所高校,就有91所遭到日军轰炸。
而中国政府则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大力加强大学建设,不仅把南开大学、河南大学等私立大学、省办大学改为国办,而且还发放国家贷金资助上不
起大学的贫困生。
抗战结束时,全国专科以上高校与抗战前相比增加33所、教员增加3623人、学生增加41575人。
抗战胜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维护民族精神的胜利。
在日本统治时间较长的东北与台湾,有的人,就丢掉了民族精神。
台湾的李登辉叫嚣自己是日本人,就是活生生的心死的例子。
看看李登辉,再回头看看抗战的历史,我们更能感受到前人保卫民族精神的伟大。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继往开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哀莫大于心不死
李白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
李白胸怀大志,以身许国,为苍生社稷死而后已。
空有一颗拳拳爱国心,却无国可爱。
在封建专制国家里,国家是皇帝的国家,
只有皇帝让你爱他的国,你才能爱;他不让你爱,你就没有丝毫的办法。
李白悲哀、孤独、苦闷的总根源在于:有大志不能伸,报国无门;爱国的理想与不得其爱的残酷现实,时时折磨着李白的心,使他不得片刻安宁。
诗是感情的录音,心理路程的记录器,因此可以说:李白的那些伟大诗篇,也不外是理想与现实碰撞出来的朵朵璀璨的火花。
李白的人生观,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混合物――仁政、大公无私、举贤任良、节用爱民、重农轻商……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建立赫赫功业的思想融化在李白的血液里。
他所崇拜的人物有:傅说、吕尚、管仲、晏婴、范蠡、乐毅、鲁仲连、信陵君、李斯、张良、诸葛亮、谢安、王猛……他想像他们那样起于布衣,功成名就,拂衣而去,决不贪图富贵高官。
李白用世之心情非常迫切、强烈,他甚至批评诸葛亮和谢安的暂时隐遁,“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
”“莫学
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道家思想对他影响也很深刻――不贪图官阶俸禄,浮云富贵,粪土王侯,功成身退。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某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
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
”李白的政治抱负是做帝王的辅弼大臣,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然后效法范蠡、张良,视卿相富贵如敝屣,遨游江湖,隐遁山林。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李白就在任翰林供奉沉浸在实现救国美梦中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功成身退,“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
为实现报效祖国的政治抱负,李白自出川后广泛结识天下名流,到处拜谒
官员及与皇帝亲近的人,请求他们向皇帝引荐。
拜谒韩朝宗,结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与秘书监贺之章等人交往,并结成“酒中八仙”之游,都是出于同一目的。
只不过是“十谒朱门九不开”,效果不佳而已。
李白盼来盼去终于盼来了李隆基的征召,有了实现抱负的机会,喜出望外,高唱“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到了皇帝的身边,皇帝给予李白物质上的待遇规格是相当高的,“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故此李白误以为皇帝玄宗器重自己,必将授予治国之权柄,满可以大展宏图了,一生的夙愿将要实现了,李白深深陷入报效祖国的美梦之中。
李白是一心报国,单项的思维方式,与唐玄宗李隆基的想法相差十万八千
里。
在李隆基看来,李白就是乐师李龟年的角色,就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梨园戏班子当中的一员,都是供他享乐的材料。
正如司马迁所说“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猖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一年多的翰林待诏的岁月,没有给李白一官半职,不能参与政事。
据说他作过《和蕃书》、《出师诏》等诏诰一类文字,但失传了;如今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歌颂宫廷生活的诗:《清平调词》三首,《宫中行乐词》八首,《侍从宜春苑奉诏试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一首。
由此可以说,李白一年多的翰林供奉,充其量只不过是写有一手好诗词的御用文人、宫中高级帮闲之士而已。
李白等待皇帝委以国事,等得心焦难耐。
时间和实践教育了李白,对自己的地位与作用有了一些认识,感到不能匡世救国,只能做供皇帝纵情享乐的“弄臣”,大失所望。
他那颗沸腾的爱国之心被浇上了一瓢冷水。
在言谈话语上、态
度行动上就有所流露,情绪低沉,时有“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举动。
李白毫无城府,毫无政治家的韬晦策略,是一个喜形于色,怒形于色,心直口快,肚里憋不住话的人,也是由于爱国心切,于是写了《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檐下啸。
……”并散发给同僚,授人以柄,有了攻击他的口实。
于是一帮宵小之徒、佞臣、贱臣,掀起了诋毁李白的大合唱,“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权臣妒盛名,群犬多吠声。
”领唱的有三位张�、高力士、杨贵妃。
张�是李隆基的女婿,很受宠爱,他以中书舍人的身份供奉翰林。
此人没有节操,后来投降了安禄山,又为安禄山的部下所杀,就这样一个人,必被李白看不上,不给他好脸色,他诋毁
李白亦是必然。
高力士早已恨透了李白,想报“脱靴之耻”,挑拨杨玉环说,《清平调词》中“以飞燕比妃子,是贱之甚矣。
”挣得杨玉环加盟,他们就算大功告成,“枕头风”比十二级台风威力都大。
巧妙的谗毁产生了效果,玄宗说“此人固穷相”,“非廊庙器”,于是“赐金还山”。
赐金还山的这一“闷棍”把李白给打晕了。
“诏许还山,赐金放还”后,到安史之乱的十余年的时间里,心情复杂到极点,情绪坏到了极点:孤独、苦闷、失望、焦躁、颓放、抑郁、怨恨、愤怒……李白心情坏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强烈的爱国愿望与不得爱的现实相撞击产生出来的风暴。
爱国思想感情在李白胸中掀起狂风巨澜,折磨着撕扯着他的心。
宣泄情感是人的一种自卫机制,心理势能不能宣泄出来,不是憋一场大病就是精神失常。
放浪形骸,不拘礼法就是李白宣泄的一种方式,“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
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
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数公,
崩腾醉中流。
噱浪掉海客,宣呼傲阳侯。
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
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
”狂态可掬,痛苦可想。
李白狂歌痛饮,炼丹隐遁,沉迷修仙,虔诚学道种种表现,都是对那根敏感爱国神经的麻醉,都是郁结的苦闷情感的宣泄,都是对爱国雄心的消磨,都是转移爱国壮志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种种方式只能奏效一时片刻,过后依然是更强烈的痛苦。
李白心中的愤怒与痛苦使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削弱,都不能转移,都不能化解。
最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李白颓废、放荡的表面现象,简单谴责他的这种种行为,忽略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其实李白在赐金还山到安史之乱这十余年里,时刻未忘为国分忧、报效祖国。
救苍生为社稷始终是李白心灵大合唱中的主调。
李白在心底里依然充满着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仍然眷念着朝廷,总想有一天将他
招回,施展抱负:“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光明宫”;“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
一遇机会,仍不忘请求别人援手举荐,施展报国壮志,“倘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
”报国无门的痛苦、烦躁与日俱增,心情坏到一定程度,心底里就发出怒吼:“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李白那颗无国可爱的心,在滴血、在碎裂,眼看就要爆炸。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做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赠何七判官昌浩》李白迫不及待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总是把问题放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框架内来思考的。
他对战争的看法就是如此:反对不义的侵略战争,拥护反侵略保家为国的战争。
李白
讽刺哥舒翰不惜数万将士的生命代价换取石堡城,“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李白的名篇《战城南》就是告诫统治者,“兵者是凶器”,不可轻易而为之。
李白站在人民立场上,反对李隆基好大喜功,穷兵黩武,鼓励边将发动的战争:在西北与大食争夺中亚的战争,在西南与南诏争夺战,在东北安禄山侵扰奚、契丹的战争。
李白对此痛心疾首。
想到这些,李白就再也“颓废”不下去了,任何刺激物、麻醉物对他匡国救民心情都不起作用了。
李白想到范阳节度使幕中供职,使边疆太平人民安定,向边将陈述强国安边之策,“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
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
”李白到幽州后,看到安禄山气焰嚣张,反叛已定,人民生活悲惨到目不忍睹的地步:“十月到幽州,戈铤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白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失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
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绿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忧愁恐惧占据心头。
唐玄宗李隆基不恤国事,又纵欲无度,搞得国事全非;宠信安禄山,养痈成患,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清君侧、诛锄杨国忠为名,叛变于范阳。
李隆基“惊破霓裳羽衣曲”,只好“千乘万骑西南行”,奔四川跑了下去,成了逃亡天子。
在逃亡中的七月十五日,下了分制的“制诏”:“以太子李亨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以御史中丞裴冕兼左庶子,陇西郡司马刘秩守右庶子;永王�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以少府监窦绍为之傅,长沙太守李岘为都副大使。
”但在“制诏”下达前,李亨于七月十二日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直到八月十二日,灵武的通报才达到成都,唐玄宗只好交出传国玉玺。
于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告一段落。
兄弟之间的矛盾突
出而激化了。
李�遵照父皇之命,离开唐玄宗挥师东下。
李�派谋士韦子春三请李白,李白下山进入李�的幕府。
天真的李白下山参军,是一心一意保国为民,着眼于苍生社稷。
这有他的十首《永王东巡歌》为证。
但事物的复杂性,宫廷斗争的微妙性,李白一点不懂;皇权能把人性扭曲,兄弟之间杀伐的残酷性,李白一窍不通,这些李白连做梦都想不到。
我们的大诗人,天真得可爱,自负得惊人。
李白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已经卷入了皇室争权夺势的旋涡中,身处高度危险的境地了。
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摆在第一位的是皇帝的宝座,为了它不惜杀害亲老子热娘。
唐肃宗李亨亦是这样,竟然先安内而后攘外,把叛军放在一边,大敌当前,哥俩先互相残杀起来。
不懂权术、不知道政治多少钱一斤的李白,运用的是正常思维,所以他被血淋淋现实吓傻了、惊呆了。
高涨的爱国为民激
情被李亨给践踏了,歪曲了。
当李白清醒过来后,为时已晚,留给他的只有锒铛入狱做囚徒了。
此时李白悲愤伤痛的心情可想而知。
请听李白呼天抢地地诉说衷情。
“星离一门,草掷二子。
”李白在狱中首先想到,一家骨肉离散,一子一女不知流落何处,怎能不刻骨铭心地思念?“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沉迷……”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的摧残,使李白沉入苦难的深渊,泪水流尽继之以血,血泪滴到地上把土地和成了泥。
“赠君卷�草,心断竟何言?”人处如此境地,心已碎裂,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愿结九江水,添成万行泪。
”滔滔九江水,哪有诗人李白的泪水多?
一腔爱国血,化做囚徒身。
现实就是这样无情,李白一心想救国拯民,却闯下了塌天大祸;上天就是这样地捉弄人,李白一心想为苍生社稷肝脑涂地,却被宣判为国家的“罪人”;历史就是这
样跟人开玩笑,李白一心想为李唐王朝恢复失地,豁出老命地从军东征,却被肃宗皇帝宣判为十恶不赦的“囚徒”,如不是几个得力的朝臣死保,李白早已命丧黄泉了,到哪里去说理?到哪里去喊冤?
这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你必须承认这个现实,服从这个现实!李白“百忧”也忧了,“万愤”也愤了,泪水也流干了,铁的现实无法改变。
李白最后归结到天意,这是上天的安排,“天命有所悬”。
既是苍天的安排,就用不着愤、恨、痛、愁、闷了,“安得苦愁思”,只好听天由命了。
历代的封建文人,封建道统思想严重,他们认为没有不是的皇帝,关押、流放李白,皇帝没有错,是他“附逆”的结果,罪有应得。
但是他们又敬重李白的人格与为人,明明知道李白有天大的冤枉。
于是,他们陷入两难境地:皇帝永远圣明,说李白情愿附逆反叛又于心不忍。
于是就产生了李白参加永王的军
队是“胁迫”的说法。
此说来源有两处:一是假托李白写的《为宋中丞自荐表》:“遇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
”此表,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李白写的。
一是它与李白光明磊落的性格不合,表中有大量吹嘘自己的话语。
二是他写有《永王东巡歌》,从歌词中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充分证明他是自主自愿地跟随永王东征的,此时又说“胁迫”这太不仗义了。
这不是李白的风格、李白的为人。
《荐表》的作者到底是谁有待于文学史家去考证,但为李白开脱的用意是非常显豁的。
另一处是李白《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韦良宰》诗中说:“半夜水军来,寻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这个“迫胁”犹如“迫促”、“迫遽”、“慌迫”,是说自己匆匆忙忙上了永王的楼船。
这里的“胁迫”被误读了。
大概也是被好心的人为李白开脱有意误读了。
“胁迫”说,唐朝以后的史书和一些文人墨客也附和这种说法。
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里写到:“太白之从永王�,
当由迫胁;不然�之狂肆寝陋,虽庸人是知其必败也。
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
吾不可不辩。
”苏哀莫大于心不死轼举出李白有知人之明,来为李白辩解。
封建时代的正直而有见地的士大夫们,必然持此“胁迫”说,这是他们站在封建阶级立场上,用统治阶级意识看问题的必然结果。
他们既不了解皇帝李亨心黑手辣,为争夺帝位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他们更不了解历代的皇帝老儿只爱皇帝宝座,什么祖国大好山河,什么人民大众,在他们的秤盘中都没有一点分量。
肃宗李亨为了早日坐到长安的金銮殿上,曾和回纥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乃翁玄宗李隆基曾把大半个天下送给了安禄山。
老子卖国土,儿子卖人民。
这就是皇帝的“爱国”!这就是皇帝的“爱民”!他们为了手中的权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来。
历代的封建文人,也不能了解李白爱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