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堂煤矿井田范围内小煤窑积水调查预防治理水害安全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堂煤矿井田范围内
关闭小煤窑积水预防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重新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周边矿井及小窑
1、老窑
矿区及周边老窑开采历史悠久,以斜井为主,老窑井口沿D#号煤层地表出露地带或煤层埋藏较浅部地带分布,为季节性土法开采,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50~150m,垂深30~60m左右。

大部分老窑有积水。

井口垮塌、排水困难、通风困难。

近年来政府、国土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滥采乱挖的小煤矿均被禁止开采。

老窑对矿山煤炭资源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2、相邻矿井
矿区相邻较远煤矿有上场坪煤矿和弘泰煤矿,现在离本矿开采位置较远,对本矿现期开采无影响。

矿区范围内有大黄沟煤矿,生产起止日期为1983年10月至2001年8月,采空区在本矿11101采煤工作面上部,根据前期资料记载,在+1020米处有一涌水点,矿井最大涌水量为30m³/h,正常涌水量为20m³/h,积水面积在13600m2,积水量5000m³左右,
根据2011年11月、2012年12月、2014年3月三次调查结果一致;矿区范围内另有杉木溪煤矿,生产起止日期为1989年至1993年,采空区在F4-1断层以南,根据前期资料记载,矿井最大涌水量为25m³/h,正常涌水量为15m³/h,积水面积在6400m2,积水量3500m³左右,根据2011年11月、2012年12月、2014年3月三次调查结果一致。

二、矿井充水条件
从前面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知,矿区内对今后煤层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体主要为大黄沟水库,库容量为7万m3。

今后在其下部采煤应加以防范。

另季节性溪沟位于煤层上部,雨季溪沟水流量较大,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

充水途径
今后矿床开采后各种水源涌入矿井的途径主要通过岩层的裂隙、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发育带形成的裂隙、管道等。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
矿区出露地层从新至老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吴家坪组(P3w)、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由于各地层的岩性变化,根据其富水性差异,下面分别对上述各地层的含、隔水性特征进行阐述:
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洼地和各地层之上,成份主要
由坡积、洪积、冲积及部份湖沼沉积的砾石、砂、亚粘土及粘土组成,厚度为0~15m,一般5m左右,其特点是孔隙大,渗透性较强,矿区内未发现泉水点。

本层含孔隙水,由于多覆盖于各地层之上,其与下伏各地层中地下水有直接的水力联系,但由于厚度较小,其富水性弱,为透水层。

茅草铺组岩溶含水层(T1m):主要分布在矿区内在西部。

岩性主要为浅灰、浅红色厚层粉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缝合线发育。

厚度大于130m。

调查中仅发现1个泉水点,泉水流量60l/s;调查岩溶14个,岩溶形态有溶洞、落水洞等。

据本次勘探钻孔1102号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钻进中在57.4~61.70m遇溶洞,洞高3.30m;漏失量一般大于15.00 m3/h。

本层由于岩溶发育,因而地下水多以管道径流、排泄。

本层含岩溶水,富水性强。

夜郎组(T1y):根据岩性组合共分两段。

夜郎组第二段岩溶含水层(T1y2):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岩性主要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粉晶灰岩,厚180~200m。

调查中共发现3个泉水点,泉水流量在0.10~0.68l/s之间;调查岩溶2个,均为干溶洞。

据本次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共揭露该层5个孔,钻进中有3个孔漏水,漏失量一般大于15m3/h,钻孔漏失率为60%,其中402号孔在孔深8.80~10.92m遇溶洞,洞高2.12m;503号、602号孔漏水段岩芯裂隙极发育,多见溶蚀、水锈现象。

据本次503号孔
抽水资料,涌水量为0.427l/s,单位涌水量0.0053l/s.m,渗透系数为0.02139m/d,水位标高为1015.91m;水化学类型为Hco3–K+Na·Ca型,矿化度0.227g/l,PH值为8.00。

该层主要含灰岩溶隙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季节性变化明显,富水性中等,
夜郎组第一段相对隔水层(T1y1):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呈南北带状展布;岩性以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偶夹薄层石灰岩。

据本次勘探钻孔资料,厚度30~40m,层位稳定。

据调查地表未发现泉水出露,富水性极弱,为相对隔水层。

长兴组含水层(P3c):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底部为一层页岩。

厚20~40m。

调查1个泉水点,泉水流量0.83l/s。

据本次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一般为0.50m3/h,主要由于裂隙发育所致,本段主要含灰岩溶隙水,富水性中等。

吴家坪组(P3W):主要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呈南北向分布,根据岩性可将该组岩层划分为三段:
吴家坪组第二、三段含水层(P3w2+3):该段岩性为灰至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硅质灰岩与燧石灰岩、中夹深灰、黑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粉晶灰岩。

厚232~262m。

调查中共发现6个泉水点,流量0.20~0.60l/s,一般0.50l/s左右。

调查生产矿井一个。

据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
质观测记录资料,本次施工钻孔在该层不同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漏水,钻进中冲洗液漏失量0.30~18.00 m3/h,一般为5.50m3/h;另据503号孔在钻进至孔深551.35m发现涌水,水位高出井口12.70m,静止水位标高为1031.77m,涌水量为0.828l/s。

该层段岩溶较发育,岩芯多见溶蚀、水锈现象;其中302、401、505、601、702号孔在钻进中均遇溶洞,洞高1.14~4.50m,一般充填粘土。

溶洞发育标高为
737.33-1077.49m;
本层段由于与上覆长兴组(P3c)地层无隔水层,且本层与上覆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相似,故可视为同一含水层,据本次602号孔对P3c+w地层抽水,抽水试验结果为静止水位标高为+1040.40m,钻孔涌水量为1.135l/s,单位涌水量0.027l/s.m,渗透系数为0.03701m/d。

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207g/l,PH值 7.65。

本层段富水性中等。

综上所述,本层含灰岩溶隙水,富水性中等。

本层中的灰岩溶隙水将成为矿井开采时的直接充水水源。

吴家坪组第一段相对隔水层(P3w1):该段为煤层底板至茅口组顶界。

该段岩性中上部为灰黑色泥质灰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下部为铝土质泥岩、含铝土泥岩及凝灰岩薄层,厚度为24-29m,平均厚度为25m,层位稳定。

据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资料,本层段在钻进中漏失量相对较小,一
般小于0.5m3/h;本层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茅口组(P2m);出露于矿区东部矿界附近,主要岩性为浅灰色厚层及块状泥晶及粉晶灰岩。

厚度大于150m。

该层岩溶发育,据区域资料该地层为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

本次勘探有5个孔(301、401、505、602、701、1101)钻进至本组顶部,其中301揭露厚度为20.30m ,401为0.82m,505为74.46m,602为16.22m,701为50.53m,1101为3.23m;回次水位均下降,消耗量最小0.032m3/h,最大大于15 m3/h 。

据701号孔测稳定水位为44.64m,标高为 997.44m,据本次505号孔揭露该层74.46m,进行抽水试验,抽水试验结果为静止水位标高为+1041.80m,钻孔涌水量为0.054l/s,单位涌水量0.0024l/s.m,渗透系数为0.01085m/d。

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2585g/l,PH值 7.63。

四、断层含、导水特征
1、矿区位于瓮安向斜东翼,矿区范围总体属于单斜构造,倾向北西,倾角27-61度,平均倾角30度。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规模大的有5条,其性质、规模、分布及富导水性情况叙述如下:
(1)、F1断层:正断层,位于矿区西南部,矿区范围内南起水绞经大院、尖山屯至桅杆坝附近延伸至区外,区内长度约4km,落差大于250m,倾向北东,断层倾角较陡,变化不大,倾角60~65°。

从调查知道,在其断层带及附近泉点出
露较少,仅出露33号、37号井泉,流量分别为0.5l/s、0.2l/s。

该断层钻孔未控制,由于断距大,切割多个含水层,故其富水性、导水性好;该断层由于距离开采地段远,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2)、F2断层:正断层,位于矿区杉木溪至黄泥坡一线,走向近南北,延伸长度1.5km,倾向近东,矿区内4、3勘查线工程点已控制,断层落差110~130m,倾角变化不大,一般65~70°。

从调查知道,在其断层带及附近未见泉水出露。

该断层钻孔未控制,由于断距较大,切割多个含水层,故其富水性、导水性好;该断层由于距离开采地段较近,对矿床开采构成影响。

(3)、F3断层:逆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大院至阁老冲之间,走向北东40°,延伸长度1.2km,倾向北西,倾角50°左右,落差100~120m,切割T1y2至P2m地层,503号钻孔在297.40m 见该断层。

从调查知道,在其断层带及附近未见泉点出露,该断层503号钻孔297.4m见,岩芯较破碎,见挤压擦痕镜面;回次水位变化不大,消耗量为0.03m3/h。

由于断距较大,切割多个含水层,故其富水性较强,导水性好;该断层由于距离开采地段较远,对矿床先期开采影响不大。

(4)、F4断层:正断层,位于505号钻孔西,走向北东20°,长度0.3km,倾向南东,倾角60°左右,落差50-65m。

从调查知道,地表在其断层带及附近未见泉点出露。

该断层505
号钻孔91.06m见,岩芯较破碎,回次水位无变化,消耗量为0.81-1.08m3/h。

由于断距较大,切割至茅口灰岩含水层,其富水性强,导水性好,将对矿床开采构成影响。

(5)、F5断层:正断层,位于矿区中北部毛栗坡,走向近南北,延伸长度0.55km ,倾向东,倾角50°,落差30-50m。

从调查知道,地表在其断层带及附近未见泉点出露。

该断层702号钻孔38.2m见,岩芯较破碎,回次水位有上升的现象,消耗量为0.19-0.24m3/h。

由于断距较小,切割T1y2、P2m含水层,其富水性较强,导水性好;该断层将对矿床开采构成影响。

2、地表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区内及外围地表水体主要有瓮安河、龙台河、梅花堰水库、大黄沟水库等,下面分别叙述之:
(1)、瓮安河:发源于矿区南部外围,位于矿区西部,自南向北流出区外,在矿区内流经长度约4.5km,河床宽一般约30-70m,比降为14‰,据2007年10月26日在1号断面(标高975m)测流量5.38m3/s,水质为HCO3-Ca·mg型,矿化度0.368g/l,pH值7.82。

据访问在观测站附近最高洪水位可升高3m左右;在该河上游43号断面测流量为5.14m3/s(2007年10月26日)。

该河距离开采地段远,对今后煤层开采不构成影响。

(2)、龙台河:发源于矿区东部外围,在矿区北部外围横
穿,流向北,注入瓮安河,据2007年10月27日在7号断面测流量 3.17m3/s,水质为HCO3·SO4-Ca型,矿化度为0.553g/l,PH值7.57,据访问在该站附近最高洪水位可升高3-4m。

该河距离开采地段远,对今后煤层开采不构成影响。

(3)、梅花堰水库:位于矿区南部外围,1958年修建,库容量不详。

主要用于灌溉及居民饮用,经取样化验,水质为HCO3·SO4-Ca型,矿化度为0.405g/l,PH值7.78。

该水库距离开采地段远,对今后煤层开采不构成影响。

(4)、大黄沟水库:位于矿区东部螃蟹冲南面,据本次调查库容量为7万m3。

采样化验,水质为HCO3-Ca·Mg型,矿化度为0.2995g/l,PH值7.92。

该水库位于今后开采地段之上,对今后煤层开采将构成影响。

五、矿井内的小井及老窑
据现场调查,矿区内小窑分布较多,形成有大面积的采空区。

由于吴家坪组以粉砂质粘土岩、泥岩为主,深部风化裂隙弱,起一定的隔水作用,使采空区易形成积水。

现矿山正常生产,不断抽水,使矿井内积水不多。

而新矿井一旦重建,废弃原有的开采系统,采空区开始积水。

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是位于煤层上的P3c+w含水层水,地下水通过煤层顶板直接涌入矿井。

目前煤层下伏茅口灰岩含水层由于有煤层直接底板铝土质泥岩隔水层的隔挡,对矿井充水未影响;另上覆夜郎组第二段含水层亦因有夜郎组第一段砂泥岩隔水层,
也未影响到矿井。

目前矿井涌水量据煤矿相关负责人提供资料,旱季矿井涌水量为1440m3/d,雨季矿井涌水量为1920 m3/d;井下巷道出水形式主要为顶板渗流出水,据调查有4处出水较大,出水量分别为1.6l/s、2.2l/s、7.6l/s、4.6l/s,出水类型为顶板灰岩溶隙水,最后汇入水仓,用潜水泵排出地表,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矿井充水为地层含水层补给。

是悬在拟开采矿段头上的水患,成为矿井直接突水水源,矿山开采时应注意。

六、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充水水源
今后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下水、老窑水、地表水等,分别叙述如下: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渗入量与气候、地形、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一般大气降水量的大小、降水性质、强度和延续时间与矿井涌水量的变化有相应关系。

(2)、地下水
从地层的富水性所知,区内主要含水层有茅草铺组(T1m)、夜郎组第二段(T1y2)、长兴组(P3c)、吴家坪组(P3w2+3)、茅口组(P2m),而夜郎组第一段(T1y1)及吴家坪组(P3w1)为相对隔水层;主要开采煤层位于吴家坪组(P3w)下段。


覆茅草铺组(T1m)、夜郎组第二段(T1y2)含水层由于有夜郎组第一段(T1y1)隔水层,故对今后煤层开采影响较小;而含煤地层下伏茅口灰岩含水层由于中间有吴家坪组(P2w1)隔水层,厚度25m,故对今后矿床开采可能构成影响。

今后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吴家坪组(P3w2+3)及长兴组(P3c)。

(3)、老窑积水
矿区东面含煤地层浅部分布有废弃老窑,老窑采空区内有大量积水,在矿井开采中应留设保护煤柱,在接近采空区应进行超前探水或先疏干采空区积水,以防采空区积水涌入矿井,造成突水事故。

(4)、地表水
从前面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知,矿区内对今后煤层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体主要为大黄沟水库,库容量为7万m3。

今后在其下部采煤应加以防范。

另季节性溪沟位于煤层上部,雨季溪沟水流量较大,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

2、充水通道
今后矿床开采后各种水源涌入矿井的途径主要通过岩层的裂隙、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发育带形成的裂隙、管道等。

3、充水方式
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遇到老窑时可能发生突水。

七、矿井涌水量概算
本次矿井涌水量预测采用“大井法”和比拟法进行。

A、“大井法”
(1)、计算原则
本次矿井涌水量概算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本次勘探的基础之上,通过查明本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对今后矿床开采后主要充水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并根据本次勘探工程的控制程度及地下水的动力性质合理概化水文地质模型。

(2)、计算范围及边界条件
根据矿井开采开拓设计方案,计算范围确定为深部以标高+500m以上,东以矿界及煤层露头线为边界线,南西面以F1断层为边界线,总面积为4.31Km2。

矿井涌水量概算的水文地质模型概化为适合裘布依公式计算的条件。

(3)、计算方法及公式选择
本次矿井涌水量概算采用“大井法”进行计算,今后矿床开采后,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涌水量的主要来源为吴家坪组和长兴组地下水。

矿床开采后疏干排水,地下水表现为承压-无压水状态,根据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的概化,矿井涌水量预算公式采用稳定流承压-无压“大井”公式计算。

公式为:
Q=
r 002R ln ]h -M)M -πk[(2H ×λ
式中:Q —矿井涌水量(m 3
/d )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
H —疏干时水头高度(m ) h —剩余水头(m )
M —含水层厚度(m ) R 0—大井引用影响半径(m ) r 0—大井引用半径(m ) λ—进水边长系数
(4)、计算参数的确定
a 、渗透系数的确定
根据本次勘探地质资料及水文地质条件,构成今后矿床开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吴家坪组和长兴组(P 3c+w )含水层。

根据602号孔的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本次预算所采用的含水层渗透系数(K )为0.03701m/d 。

b 、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本次预算所采用的含水层厚度根据602号抽水试验孔水文地质编录及水文测井含水层解释厚度综合确定,含水层厚度(M )取值为73.00m 。

c 、水头高度(H )及剩余水头(h )、水位降深(S )
吴家坪组和长兴组含水层:本次计算水平为+500 m 作为矿井疏干基准面,据5勘探线剖面计算,以标高290m(吴家坪组下段煤层底标高)作为概算该地层涌水量的基准标
高,据602号孔进行的抽水试验资料,吴家坪组和长兴组含水层静止水位标高为+1040.40m;经换算 h=500-290=210m ,H=1040.40-290=750.40m,S=1040.40-500=540.40m 。

d 、大井引用影响半径(R 0)及大井引用半径(r 0)的确定
计算面积为 4.31Km 2, 计算范围呈不规则形,通过公式: r 0=0.565
F 计算得:大井引用半径r 0=0.565F =1172.97m,“大井”引用影响半径R 0=R+ r 0,而
影响半径R 根据公式:R=10S K 计算得:
吴家坪组和长兴组含水层中,影响半径R=10×S K =1039.62m ,故R 0=2212.59m
e 、进水边长系数(λ)
进水边长系数等于进水边界长度与计算面积周长之比。

根据矿井涌水量计算图,周长为14.30Km ,进水边界长度为10.20Km ,故进水边长系数为0.71。

(5)、矿井涌水量计算
本次矿井涌水量,根据公式: Q=
00
2R ln ]
h -M)M -πk[(2H ×λ 计算得:涌水量(Q )为7818m 3/d 。

此值为矿井正常涌
水量值,结合煤矿动态观测资料,矿体埋深较大,雨季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2倍概算,故该矿雨季最大涌水量为15636 m 3
/d 。

B、单位比拟法
根据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开采矿坑充水因素分析,选择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其矿区正常与最大涌水量。

本煤矿开采煤层(在矿区范围内煤层最低标高+950m),故本次主要对最低标高(+500 m )之上进行涌水量估算。

根据该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山主要采取井下开采,故以现有煤矿之开采资料预测煤矿+500m 标高以上矿井涌水量,其公式如下:
式中:
Q正常、最大-预测矿井涌水量(m3/小时)
Q0、Q1最大-已知正常、最大涌水量(25-60m3/h)
S0-矿区现生产矿井开拓投影面积(253500㎡)
S-矿区煤层最低点生产矿井开拓投影面积(2281500㎡)F0-矿区现阶段水头降低值(1200-950m=250m)
F-预测水位降深(1200-500m=700m)
根据上述预算结果,矿井开采至最低标高+500米标高时预测正常涌水量97.1 m3/h,最大涌水量301.2 m3/h,目前情况下矿井涌水量不大,但当开采到侵蚀基准面以下,则产生突水的可能性极大,这是今后矿区开采的主要问题。

未来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水文地质问题是矿坑开采过程中如遇
大的岩石裂隙或溶洞,则产生突水的可能性极大,危害程度也较大。

八、矿井主要水害
1、水害预测
通过对银堂煤矿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分析,预测该矿井水害主要为地表冲沟水及老窑积水。

地表冲沟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地下坑道距离地表较浅时,雨季地表洪水通过很可能产生的冒落带裂隙、地裂、塌陷坑等溃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

目前未查明的老窑积水是本矿的可能发生透水事故的主要隐患。

老窑积水威胁较大,危害性强,因为一旦揭穿老窑水,便呈骤然性的溃入,瞬间淹没矿井。

2、防治措施
矿井水的防治必须做大量的防治水工作,如探放水、留设防水煤柱、探明采空范围及积水规模等。

(1)探放水: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原则。

通常在下述情况下需要超前探水:①巷道掘进接近采空区;②巷道掘进接近断层;③巷道接近或需要穿过强含水层;
④采掘工作面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时;若遇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时,或疏干或设防水墙或疏堵结合并用,将威胁排除。

(2).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巷道或工作面接近积水老窑或导水断层时应预留足够的防水煤柱,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每次下大到暴雨时及降雨后,应及时观测水情,查看井下涌水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抽水设备要有3套,一套运行,一套备用,一套检修。

(5).对地表产生的冒落带裂隙、地裂、塌陷坑等溃水通道要堵塞,防止洪水溃入井下,增大涌水量。

以上所述防治措施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在采掘过程中,必须综合分析,全面预防,重点治理。

九、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综上所述,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形有利于排水;含煤地层本身富水性中等,也为今后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由于矿区内断层较发育,切割至下伏地层茅口组(P2m),断层破碎带形成富水地带,给今后矿床开采带来充水和导水作用,从而使上下含水层形成水力联系。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应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以溶蚀裂隙充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十、矿井水害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我矿井下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矿井正常生产的采煤、掘进工作面。

在生产过程中与地表水、地下水或老空水沟通时,就会发生突水事故。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顶板自然垮落,自下而上形成了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垮落带及裂隙带遇到强含水层或老空区、老窑、老巷道积水,水会沿裂隙带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

若导水裂缝带高度到达地表,与地表的季节性河流、塌陷坑贯通,也会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质量不好的钻孔,穿透含水岩层的钻孔在采煤过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也会造成透水
事故。

(3)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情况不清的老窑水、采空区水、老巷道积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砂岩水等,同样是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点。

十一、矿井发生突水事故的预兆
(1)煤层发潮、发暗。

(2)巷道壁或煤壁“挂汗”。

(3)工作面温度降低,煤壁发凉。

(4)煤壁“挂红”。

(5)发出水叫声。

(6)出现雾气。

(7)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8)顶板来压,淋水加大。

(9)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

(10)打钻时发觉钻孔底松软或钻孔查水流出卜说明接近透水区。

每次突水前都会全部些现,有时可能发现一个或几个,极个别情况甚至不出现。

因此,必须密切注意,认真分析。

十二、小煤窑积水防治的主要措施
防治矿井水灾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应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技术组编制中防治水害措
施,并组织实施。

同时有准确的井上下对照图、地形地质图。

要建立地表移动塌陷观测站,测出本矿的地表移动数据。

井下采掘工作面与地面河流、沟渠等的位置关系。

1.防治地表水害的措施
(1)留设防水煤柱。

矿井井田范围有季节性河流,对矿井有危害,有透水的可能,而且不可能排干,可留设防水煤柱。

(2)沟渠改道。

沟渠压在煤层及岩层露头部分,对采矿有透水的威胁,为此对地面山沟泄洪区进行改道。

(3)积水排干。

对于塌陷区存在积水,只要有突水可能就必须将积水排干方能生产,且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查看地面积水。

(4)为确保雨季安全,避免矿井周围最高洪水及山洪爆发的影响,所以需采取加高主井、副井、风井的井口标高的方法,抗击洪水威胁,具体每个井口加设1.5m高防洪沙袋墙,以防不测。

2.防治井下水害的措施
井下水害包括老窑水、采空区积水、老巷道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等。

(1)现经调查周围矿井及小窑开采采空区积水情况已查明,并绘制了图纸和相关的资料。

(2)根据查清已有老窑的图纸和资料。

认真分析判断后,
制订防治老窑水的方案,并认真实施。

(3)在探放水时,如有透水征兆,不能起钻,要尽快汇报处理险情。

(4)在探放水时要安装水泵和排水管路,清理好水仓,以保证万一探出水之后不会影响生产或导致事故发生。

(5)本矿井老窑在浅部煤层露头,多沿D#煤层所送,地质资料不详,施工浅部煤层时,必须加强探放水工作。

十三、矿井采空区积水和老巷道积水的防治技术组测量填图要及时准确,不能漏填,采煤工作面回采时,采空区积水和老巷道对生产有威胁,要打钻把水疏干。

掘进工作面需要掘透老巷道时,一定要先把老巷道水排干后,才能掘透老巷道。

1、钻孔水防治
钻孔水害防治措施是:技术组先查清钻孔的平面所在位置即与现采掘工作面的相对位量,然后查清钻孔的封孔质量。

如果钻孔穿透富水层,封孔质量不好,为确保安全需请专业队伍用钻机重新封孔。

或者可以留保安煤柱保护钻孔。

2、断层水的防治
断层分为透水断层和不透水断层。

防治断层水的措施是:根据地质报告或水文地质报告,井田内F1、F2的断层是透水断层。

可用留设断层防水煤柱的办法,防治断层面出水发生透水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